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

時間進入五月,天氣一日熱過一日,魯宋淮泗一帶的夏熟作物陸續收穫。”

無恤冷笑道:“那些邾婁沒安好心,這是效仿齊侯請晉景公稱王一事,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在山東半島的邦國裡,齊最大,魯其次,邾國、莒國又次之。邾國人口十餘萬,如今仍號稱6乘戰車的兵力,是今泗上衆多小國中的佼佼者。它在歷史上與魯時戰時和,雖然落於下風。卻一直依靠大國如齊、晉扶持,保持着獨立狀態。

“故邾國來聘是假,觀魯虛實,想讓我得意忘形。成爲衆矢之的是真!”

趙無恤望着輿圖上夾於魯、宋之間的邾國,眼中閃過一絲寒意。

“邾國是打算以虛名加於我,卻不付出任何東西,但既然自己送上門來,不脫層皮就休想歸去!”

張孟談笑道:“然,按照主君的吩咐。彼輩先去宮中朝見國君,在那兒自有子華接待,魯國在主君治理下強大到了什麼程度,子華一定會一一展現給他們看的!”

……

泗上諸侯的使者們進了魯宮,得到了符合身份的高規格待遇,與形如傀儡的魯侯匆匆一見後,接待他們的是公西赤。

公西赤接人待物彬彬有禮,而且見廣識多,學問淵博,他在一陣寒暄後1暢談國際形勢,將齊國的軟弱,楚國的衰落,吳國的無力北顧,晉國的保守誇大地說了一通,將小國行人們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總之,公西赤給他們造成了一種印象:晉楚失霸,齊吳也不會將手伸到泗上來,如今魯國便是這一地域的老大!

待差不多水到渠成後,他又對衆人說道:“諸位行人應當知曉了,寡君打算重拾伯禽之業,尊王攘夷。須知中國不振旅,則蠻夷入寇,泗上週圍尚有許多逃竄入山林、水澤的夷人,他們無時無刻不想顛覆周禮,將諸位的冠帶扔到地上,不可不防。魯國大將軍奉命徵夷,伐顓臾後繳獲了不少財物和人口,今日歸來獻俘,諸位可與我一同登樓闕觀之!”

於是一行人又上了東西兩觀。

“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在《魯頌》的伴奏下,公西赤向他們展示了魯國右軍的赫赫威容,風姓顓臾子帶着傳了十多代人的寶器、禮器,肉袒牽羊而入。他身後那些倒黴的顓臾人一個跟着一個,被拴在草繩上趕進東門,他們將成爲賞賜有功者的種田氓隸,但所有權仍在幕府手中,不得任意傷害。

一個上午的觀禮儀式後,除了姬姓的滕國彷彿與有榮焉,傲然自得外,泗上諸侯的使者們都臉色發青,心裡發虛。

公西赤見這場威懾起到了作用,便笑道:“魯國的大將軍有言在先,夏用夷禮則夷,夷用夏禮則夏,夏夷並非按照血統和族姓,而是看能否奉行華夏禮儀,諸位大可放心,魯國的斧鉞只斬不服周的蠻夷,不會攻擊友邦。”說着他還將目光瞥向邾國使者,意有所指。

衆人頓時就是一陣唯唯諾諾,表示願意與魯國成爲友邦,爲大將軍的徵夷行動提供幫助。

“如此甚好,魯國作爲海岱大國,會承擔起保護泗上諸侯免受齊國侵擾。免受夷人反抗的責任,諸國只需要與魯國簽訂盟約即可。”

在軟硬兼施後,公西赤終於露出了毒牙。邾國使者連忙插話道:“既如此,不如請大將軍召開盟會。寡君願派遣太子來朝。”

邾人早就算計好了,若趙無恤以卿的身份堂而皇之地接見他們朝拜,甚至在他們慫恿下召開盟會,一定會惹怒將泗上視爲自家後院的齊、吳,甚至是晉國。到時候魯邦遭到強國嫉恨。四面受敵,則邾國無虞矣!

衆行人紛紛附和,滕、薛等小邦甚至願意讓國君親自前來,一時間,溢美之詞不絕於耳,但公西赤心裡卻跟明鏡似的。這半年來,他和子貢一人主接待,一人主出使,師兄弟兩人撐起了魯國的外交部門,他早已不是幾年前那個稚嫩的少年了。

趙無恤的囑咐他記得清清楚楚:“記住。我不想要太多虛名,我只要實利!”

想靠一點虛禮就滿足魯國的胃口?真是白日做夢!

公西赤笑着搖了搖頭,也不回答,只是讓豎人帶着衆行人各自回館舍休息。

衆人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去了,他們的館舍位置各有不同,除了滕薛二使剛好能相互看到外,都分佈得東一個西一個,尤其是邾國使者,特地安排在一個單獨的宅院裡,而且門外有人監視。想與別國使者商量下也辦不到。

薛國使節回到自己的居室,回想今日所見所聞,不由憂心忡忡。薛國太小了,還被魯、宋所夾。只要這兩國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天隨時可能會塌下來,更別說還有死敵滕國作祟。他心裡不安,便讓人透過窗戶,緊緊盯着對面的滕使居所。

果然,不多時。便有個黑衣黑冠的幕府僚吏來找滕使,帶着他匆匆忙忙地出去了!

“完了……”薛使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滕國一定會利用自己是魯國姬姓宗親的關係,在魯國主政者面前狠狠編排薛國一通。

這該如何是好?自己還有沒有辯白的機會?難不成要聽邾國行人的話,泗上小國要聯合起來,一起投靠吳國,讓魯國不敢輕動他們?

然而他剛在榻上坐下,門外卻傳來了輕輕的三聲叩門聲,嚇了他一大跳。

“何人?”

“薛使,魯國大將軍有請!”

……

當薛國行人跟着幕府僚吏一起進入大將軍府邸時,剛好遇上了從殿堂裡出來的滕國使節。

卻見滕使不斷朝殿內拱手作鞠,極盡諂媚,出來遇到薛使後則擺出了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下巴都要擡到天上了!他越是這樣,薛使就越是不安。

入殿堂後,兩側豎人和侍婢跪坐相迎,前頭有兩排持戟虎賁侍衛,趙無恤就坐在正中央的案几後,默默地看着薛使行禮。

在薛使乾巴巴地說了幾句寒暄話後,趙無恤才面無表情地說道:“方纔滕國行人在我面前告發薛國侵吞滕國邊邑,霸佔山林和水田等事,請我主持公道,可有此事?”

薛使連忙下拜稽首道:“大將軍明察,我薛國數百年來一向安分守己,明明是滕國侵佔我國的土地、人口!”

他接下來開始絮絮叨叨地說起薛國對薛地統治的悠久歷史,久到夏禹時代前,薛的祖先就開始建立城邑,每一座山丘,每一條河流都是屬於薛人的,直到滕人受封后陸續侵佔了去。

趙無恤用手撐着戴冠的頭,有些不耐煩地聽着薛使的口水話,其實滕薛的舊賬根本算不清,這兩個小邦連兩座山丘間的小村子也能爭上一百年。在趙無恤看着這都是蝸角之爭,卻不妨礙他充分利用這些小國間的矛盾,將他們一一收服。

“夠了。”等到薛使連說半刻鐘後,趙無恤纔打斷了他的話:“陳年穀子一樣的事情就不必說了,你且解釋下滕使告發汝薛國與邾國勾結,試圖反對魯國的事情罷。“

薛使慌了,這纔是最要命的事情,他連連否認道:“絕無此事!我薛國對魯國忠誠,也仰慕大將軍之德,絕不敢背叛!邾國或許有別樣的心思,但薛國並不清楚,更不會參與,還望大將軍明察。”

他稽首如搗蒜,泣不成聲,趙無恤見嚇唬得差不多了,才道:“沒有最好,若是有,我少不得要答應滕國的請求,滿足他們對薛國土地的欲求了……”

薛使以手指心道:“寡君可以親自來曲阜朝見魯侯,覲見大將軍,以表明薛的忠心!”

“豈敢讓薛伯辱於鄙邑?他就不必親來了,我這裡有一份草擬的條約,煩勞尊使先看一看,若無異議,帶回去讓薛伯署名即可。”

見趙無恤沒有一定要替滕國出頭的意思,薛使鬆了口氣,接過來一看,卻倒吸了一口涼氣。

ps:第二章稍後就有

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30章 鄉中三吏第576章 繼業者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23章 君子如玉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161章 如龍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541章 新宋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85章 中原有菽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442章 天逐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1007章 卸甲第519章 漁父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32章 三裡歸附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644章 大風(1)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90章 君子有爲第783章 雌虎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762章 降 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396章 鴛鴦陣!第957章 合縱(下)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97章 心蕩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861章 中山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323章 亂(中)第542章 鳴鼓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323章 亂(中)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30章 鄉中三吏第576章 繼業者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23章 君子如玉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161章 如龍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541章 新宋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85章 中原有菽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442章 天逐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1007章 卸甲第519章 漁父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32章 三裡歸附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644章 大風(1)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90章 君子有爲第783章 雌虎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762章 降 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396章 鴛鴦陣!第957章 合縱(下)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97章 心蕩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861章 中山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323章 亂(中)第542章 鳴鼓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323章 亂(中)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