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同的路

感謝書友落雪如冬凜的打賞!

……

正在忙碌的魯陶翁遠遠見到子貢後,認出他就是當日要贖買送他們歸國的好心衛商,連忙過來拜伏道謝。經子貢一詢問,得知他們已經在此安定了下來,每日都能吃飽飯,待遇與自由的國人並無區別。

“託君子之福,六十以上的老者每日都能食豆腐一餐,五日有一頓肉食。麥熟之後,吾等又吃上又軟又香的麪餅和水引餅,族人們都已經樂於此地,連思鄉都忘了!”魯陶翁面色紅潤,看得出日子的確過得不錯。

又軟又香的水引餅?那是什麼東西,帶着好奇,子貢繼續跟在趙無恤身後前行,又進了一間新建的鑄房內。

只見裡面擺放着少量黑色的惡金(鐵),以及青金色的美金(青銅),鑄匠揮舞着銅錘在叮叮噹噹地敲打不停。

還有木匠在切割打磨木材,用火焰將其輮(rou)彎,手腳粗糙的國人老農,則對着木板上墨線所畫的式樣指指點點。

端木賜看出來了,這是在製作農具。

俗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放到農夫身上也是一樣的。所以趙無恤對於新農具的改造,也十分重視。

傳說上古之時,神農氏“始作耒耜(leisi),教民耕種”,自此以後,“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

但到了春秋時代,這些原始的農具已經顯得落後了。在成邑,一人踏耒而耕,每日不過十畝,費時費力。而近幾十年新發明的工具犁,也還處於最原始的狀態,效率不高。

於是趙無恤便回憶着前世在老家見過的農具,在木板簡牘上畫出草圖後,交予力田桑羊翁加以研究改進,再由匠人制出。

春秋時,冶鐵已經在中原逐漸發展起來,但冶煉出來的生鐵雜質很多,製作鐵兵器依然存在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可用來做農具,卻是可以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管仲時代,齊國就有“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斧,試諸壤土”的說法。可知青銅主要用於武器(劍戟),鐵器已用於農業生產。

晉國最發達的冶鐵地點,是在汝水之濱的陸渾地區,那裡是二十年前,由中行吳新徵服的土地,現歸範氏小宗,陰縣大夫士蔑所有。

可士蔑偏偏和範氏死對頭趙鞅比較合得來,其對於範氏,大概和邯鄲氏之於趙氏一般,是個反骨仔,隨時會反手捅大宗一刀。

對此,無恤不由得幸災樂禍,宗法封建制度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陣痛,也不獨趙氏在承受啊。

也因爲這層關係,所以十年前趙鞅便能在士蔑的幫助下,於陸渾民間徵收整整一鼓的鐵,以鑄刑鼎。

繞了一圈後,趙無恤看到新制出的農具,有中耕用的鋤頭和鏟,有類似耙子的鐵耨(nou),此物可有效地用於除草、鬆土、復土和培土。

最緊要的,是類似後世的曲轅犁,也已經打造出來了幾個:犁頭呈v字形,有利於減少耕地時的阻力。因爲鐵有限,其餘位置如犁壁,還是硬木製作。但也比原始的犁更加有利於深耕和碎土,已能根據需要進行深耕和淺耕,以及調節耕地的寬窄,操縱便利。

桑羊翁笑得合不攏嘴,雖然曾對代田法看走了眼,但他農稼經驗豐富,在扛着這些農具在地裡試過之後,自然明白其好處。

他聲稱,只要有牛馬拉犁,或者兩人耦(ou)耕,則一夫挾五口,一日足以治田五十畝!

如此一來,夏種粟米的效率,大概能比原先增加五倍。

這個結果,趙無恤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目前較爲嚴峻的問題是,成邑急需大量牛馬,或用來犁田,或用來拉磨、轉動龍骨水車。

但趙無恤的府庫已經沒有錢帛了,他之所以盼着子貢速速歸來,就指望他能用成邑出產的東西在周邊貨殖,彌補虧損。

子貢一直跟在趙無恤身後,見其所見,若有所思。

之前他還覺得,趙氏君子和他的夫子,兩人所想所爲極其相似。但在成鄉走了半圈後,子貢又覺得,自己的這種想法或許有所偏頗。

兩人所走的道路,其實是很不相同的。

成鄉民衆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是因爲豐衣足食,又有巫祝不斷頌揚趙無恤之功績,而不是推行禮樂的結果。

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象之所以絕跡,是因爲趙無恤頒佈了嚴格的刑律家法,違令者將受到懲戒。據說,連他身邊的女婢犯錯,也必須受罰。

再比如,在對待農稼的態度上。

子貢記得,自己的一位師兄樊遲,曾向夫子請教如何種植莊稼,當時夫子避而不談,曰:“吾不如老農。”樊遲又請學如何種植菜圃,夫子又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離開後,夫子對在場的子貢抱怨道:“小人哉,樊遲也!”

他說:“上位者只要重視禮,民衆就莫敢不敬;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莫敢不服;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民衆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襁負其子而來投奔,哪裡用得着自己去學種莊稼、學種菜圃?”

夫子的意思,子貢明白。他開宗立派,收徒講學,是爲了培養出一批以成爲肉食者作爲目標,在上位而施禮樂,垂拱而治的士大夫,而不是教出一個只知道農稼和菜圃技術的下層老農。

但趙氏君子卻不一樣,他對農稼極爲重視,已經到了親力親爲,動手指點改造農具的程度,而且計吏、農夫、百工、兵卒在其領邑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真的需要這樣麼?走出鑄房後,子貢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君子對百工農稼之事,何必親自過問,以禮樂教化民衆,垂拱而治不就可以了?”

趙無恤微微笑道:“子貢之問,我的數科老師計先生也曾問過,子貢可知道我是如何回答的?”

子貢籠着寬袖微微行禮道:“不知,敢請君子相告。”

他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關係到他在夫子處所受的教育,以及思考的方式。

趙無恤回答道:“我曾聞,子貢的夫子極其推崇管夷吾與鄭子產,可有此事?”

子貢自然知道,他當年向夫子請教學問時,頗有些看不起管仲。他認爲齊桓公殺公子糾,管仲不能追隨主君而死也就罷了,卻又投靠殺主的齊桓公,爲其相邦,非仁者也。

但他這番見解,卻被夫子訓了一通。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而鄭子產,更是夫子年輕時最崇拜的人,在子產爲政時,夫子多次在魯國讚揚他,在他去世時,更感慨道:“惜哉,古之遺愛也!”

當時夫子之言,振聾發聵,如今,趙氏君子又有什麼新奇的見解呢?

趙無恤侃侃而談道:“孔子雖然推崇管子、子產,是推崇尊王攘夷的功績和仁愛之心,你們師徒的施政理念,我可以領會,就是站在肉食者的角度,想從上至下,以禮樂教化萬民。”

子貢默認了這種說法。

“但我治理領邑,着手點卻有所不同,我在泮宮收藏室中翻閱管仲、子產言辭,學到的不只是尊王攘夷和仁德之政,還有他們的治國之法,那種從下而至於上的道路。”

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子貢心中微動,追問道:“君子想如何從下而至於上?”

趙無恤指着在他治理大半年後,逐步溫飽小康的成邑,說出了一句讓子貢永生難忘的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

ps:最後一句話,出自《管子》,一般認爲是戰國人寫的

起點爭霸文很多,如果非要說我這本書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應該是思想的碰撞吧。

求收藏,求推薦,求三江票……

第394章 圈套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01章 函谷關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762章 降 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306章 孔仲尼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600章 阿姊(上)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010章 奴隸制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83章 雨我公田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517章 隱士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095章 無題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433章 傷寒(中)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62章 公族之學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352章 將治魯第862章 燕國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013章 入秦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69章 大宗小宗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07章 道、勢、術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344章 夜襲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808章 趙策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
第394章 圈套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01章 函谷關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762章 降 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306章 孔仲尼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600章 阿姊(上)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010章 奴隸制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83章 雨我公田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517章 隱士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095章 無題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433章 傷寒(中)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62章 公族之學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352章 將治魯第862章 燕國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013章 入秦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69章 大宗小宗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07章 道、勢、術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344章 夜襲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808章 趙策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