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投機者

醒來時天已大亮,身側是柔軟的鹿皮和毯子,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米粥的噴香。走出帳篷,光線刺眼,趙無恤用手掌擋住陽光,朝那些滿懷敬意向他行禮的兵卒點頭,無論他們來自西趙還是東趙。

腹中飢腸轆轆,他在就食後一問才知道,自己這一覺,竟睡了整整一晝夜,此時已是戰後的第三天了。

太累了,無恤實在是太累了,這一個月來,他和手下的兵卒們幾乎沒怎麼合過眼,生怕回來晚了,棘津會被攻破。本來牧野大戰後可以好好休整幾天的,但中行氏南下的威脅卻依然籠罩在頭頂,趙鞅又在沁水邊巴巴地等他來援,所以不管無恤多累,都得飛奔而來。

可打完沁水邊的拔營攻堅後,他們真是到強弩之末了。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無恤能將精銳的武卒和魯兵全須全尾地帶過來,已經很不容易,何況一戰下來,也有不少傷亡。

每個將領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嫡系,趙無恤的嫡系是武卒,但在趙鞅眼中,這些人卻只是一支外國募兵,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隨時可以頂在前面爲西做盾牌和炮灰。大宗對待小宗軍隊,一向是這種態度,邯鄲氏的反抗不是沒緣由的。

趙鞅下意識地讓兒子的嫡系去擔當更大的責任,不顧他們的狀態和傷亡,上一次雪原大戰,就因爲趙鞅執意要他們頂在前排,剛成型的武卒傷亡近半,趙無恤當時可心疼了好長時間。這一次,底氣十足的他選擇了婉拒,作爲身後衆人的主君,他有義務出面維護他們。

西趙衆人在沁水邊坐等了那麼長時間,趙鞅手下也有不少從晉陽徵發的戎狄騎兵隨行,像追擊殘敵這種事情,讓他們去代勞即可,何必再刁難疲憊的東趙兵卒?

經過此事。趙鞅大概也意識到了,趙無恤的手下並不是用來填溝壑的從屬兵,待遇至少得上升到“友軍”的程度,便收回了成命。讓陽虎另行挑人去追擊殘敵。可惜和無恤預想的一般,未能盡全功,範吉射逃入了雍邑,陽虎也只能望城興嘆。

戰後盤點,西趙在渡河戰中死傷千餘。東趙在拔營戰中死傷數百,而範氏最爲慘重,先前的以萬大軍徹底打殘,共有兩千多人戰死,近五千人投降,逃脫者不過兩三千。

……

今晨,趙鞅帥西趙剩下的六千人先行出發,去圍困雍邑,趙無恤的兵則留在原地休整,順便將俘虜押到河對岸去看管。這一點,自覺充當趙氏後勤大隊的韓氏很樂意幫忙。

將這些事忙完後已到午後,趙無恤便要拔營去雍邑,和趙鞅再次合兵。他邀請留在這裡等待的家臣楊因同車,詢問起了前夜大戰後的詳細經過。

“範吉射是怎麼逃掉的?”

楊因嘆了口氣道:“範伯能夠逃離,多虧了他的首席家臣王生……”

原來,因爲王生的提醒,範吉射不等全局潰敗就開始撤離,所以帶了不少人逃脫。一路上,他的家臣王生親帥一千範氏精銳斷後。與追擊的陽虎且戰且退,以半數的死傷爲代價,讓範吉射逃入雍邑。

“王生?我聽說過此人。”

趙無恤道:“王生是範鞅還在世時發掘的人才,作爲範氏第一謀臣。他說的話常被接納。他很討厭張柳朔,卻建議範吉射重用張柳朔。範吉射問:‘張柳朔不是你的仇人嗎?’王生回答:‘私仇不妨礙公事,喜愛不廢棄過錯,厭惡不排除善良,這是道義之理,我豈敢違背?’於是張柳朔便成了朝歌的邑宰。事後向王生道謝,但王生卻依然討厭他,閉門不見,這件事和祁奚舉賢不避親仇一樣,成了新田市井的美談……”

楊因有些驚異:“想不到君子身在魯國,卻對晉國發生的事知道得如此詳細。”

趙無恤不以爲然地笑了笑,因爲張柳朔是張孟談的親叔叔,所以他纔會知曉此事,也不知張氏叔侄算不算雞蛋分別放幾個籃子的表現。

他又讚歎道:“昨夜在外營擋了我許久的是應該就是他,此人不簡單啊,範氏之中亦有英才和勇士。”

楊因道:“通過審問得知,這些範兵多半是從凡、共、雍三縣徵來的,如今範氏大敗,這三處想必十分空虛,故陽子提議進圍雍邑,若能困住範吉射最好。然後可派兵去掠取範氏各城邑,這樣可以避免千里饋糧,待這幾處城邑疲敝後,再乘機取之!”

趙無恤點了點頭,趙氏合兵一萬多人,人吃馬嚼的,溫縣的存糧都快吃一半了,不因糧於敵的話,消耗太大,只能靠韓氏補充。陽虎這招挺狠,但效果會很好,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芑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至於陽虎拘泥於拔城攻堅,他就不敢恭維了,此計的前提是中行氏不會發兵西來。

中途休憩時,無恤喚來書記官項橐問道:“棘津那邊有消息麼?”

項橐道:“昨日傳來過一次消息,說大軍已經抵達大河南岸,開始準備渡河,到今晨應已渡完。”

無恤暗想:“中行氏已經抵達朝歌,中行寅再笨,也該發現我在牧邑只是虛張聲勢了。只望他惱羞成怒,直接西來尋我會戰;只希望他就算進攻棘津,也是在我方援軍站穩腳跟後;只希望以盜跖和羊舌戎兩人之才,能頂住東陽勁卒的壓力……”

他突然產生了一絲遲疑,自己是配合趙鞅攻略雍、凡、共呢?還是冒險東進,去解棘津之圍,力求在野戰裡擊敗中行氏呢?

無恤傾向於後者,但這還得看中行寅下一步怎麼走,最好能給趙氏圍點打援的機會。

總之,還是兵力不夠啊,不然就不用這麼左右爲難了。

正在這時,趙兵長長的隊伍身後,揚起了一陣煙塵,斥候來稟報說,沁水之畔有一支人數千餘的人馬已渡河,朝這邊尾隨而來!

衆人生疑,趙無恤卻哈哈大笑道:“勿慌。這是我兄弟來了!”

……

韓氏領地分散,一般來說組孫三人各居一處,如今韓不信在新田,其子韓庚在南陽之地。而韓虎,按理說要去家族主邑平陽的。

不過韓不信卻做了調整,讓韓虎去南陽地主持軍政,將其父韓庚換到平陽去。

“你父親呀,太過畏首畏尾了。我怕他把握不住機會。”韓不信送韓虎走之前是如此說的。當時,趙氏與範氏尚未公然開戰,只是在沁水邊劍拔弩張地對峙着,當時,趙無恤的東趙大軍也尚未渡過大河。

可就在這一路上韓虎卻赫然聽到了一連串的消息。

趙無恤旬月返晉,已經渡過大河了?

牧野大戰,邯鄲稷、範禾雙雙戰死,聯軍全軍覆沒?

趙無恤又馬不停蹄,西進沁水,配合趙鞅將範氏一萬大軍殺得片甲不留。沁水爲之不流?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等韓虎站在沁水南岸,望着對岸的殘餘戰火,徹底相信了。那些擠得密密麻麻,滿眼畏懼的範兵俘虜可作不得假。

所以他連夜入州邑,將父親韓庚從臥榻上喊醒。

“出了何事?”韓庚睡眼朦朧,對昨夜發生在沁水邊的戰事尚一無所知。他這些天雖然一直在配合趙鞅,卻配合的並不主動,都是趙氏提出。韓庚便讓人照辦,無論是出勞役修營,還是刨土製囊,斷絕沁水。

但惟獨有一樣。他死咬牙關,絕不出兵,韓庚將南陽三縣的韓兵牢牢攢在手中,不願爲趙氏火中取栗。

然而今夜兒子韓虎一到,就下拜稽首,大聲道:“父親。發兵,請速速發兵!”

韓庚頓時醒了,皺着眉道:“爲何?是你祖父的命令?”

“不是,這只是小子的判斷。”

韓庚嘆了口氣:“我聽說你與趙氏無恤關係親密,甚至約爲兄弟,但這卿族相鬥,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韓虎失笑:“小子怎麼可能因爲這一點就不顧韓氏利益,發兵助子泰呢?”

聽完韓虎在沁水岸邊的所見所聞後,韓庚十分詫異,幾度起身在堂中踱來走去,招來打探消息的家臣詢問後,確定這的確是真的。

他不由出聲讚道:“趙氏父子真是不簡單,竟將兵力佔優的範氏殺得大敗!”

但他又遲疑道:“範氏雖敗,尤有中行在,東陽勁卒身經百戰,可不是範、邯鄲的族兵能相比的,我怕趙氏不能敵也……”

韓虎殷切地說道:“能嬴的!通過趙無恤兩戰破局,趙氏已徹底扭轉了開戰之初在太行以東的劣勢。但離全勝尚早,正因如此,韓氏更應該加入進去,雪中送去熱炭,更好過在錦衣做成後上添一朵繡花。如今形勢開始偏向趙氏,韓氏參與其中,勝利後才能多分到些城邑、人民!”

見韓庚還在猶豫,韓虎湊上前去,在他耳邊輕聲說道:“父親,其實早在小子離開溫縣去新田時,趙無恤便拉着我承諾說,若韓氏出兵相助,則事後可以共分南陽之地!昨夜戰畢後,他又派人過來說了一次。”

韓庚沒法冷靜了:“當真!”南陽,這片膏腴之地,韓氏盯上很久了,這州邑,就是韓宣子使了無數手段才搞到的。

“是真的,先前顧慮到趙氏與範氏勝負未分,故小子不未提,如今範氏既敗,中行乃我家舊怨,韓氏出兵合情合理,父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韓庚不再猶豫,允諾了韓虎的提議,同時撫着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不是爲父謹慎膽小,只是我韓氏在六卿中最弱,不得不投機觀望。因爲這種大戰一旦捲入進去,不分出勝負就無法脫身,早年的下宮之難、三卻之亡、厲公之死、欒氏之滅,我們都明哲保身,絕不參與,這次被趙氏拖入戰局,也不知是福是禍……”

“既然趙氏與範氏在太行以東大打出手,那太行以西也少不了戰事,這就是你祖父讓我回平陽的原因。我不日便要出發,南陽三縣就交給你了,這裡的七千兵卒,十多萬生民都攢在你手中,可要慎之又慎,不要參與硬仗,也不要白白爲趙氏填溝壑啊!”

韓虎應諾,隨後開始下令徵發兵卒,第三日,安排好留守的家臣後,他便帶着州縣的千餘邑兵渡過沁水,追上了拔營北行的趙無恤。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74章 射你一眼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907章 道、勢、術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860章 古史辯第324章 亂(下)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410章 會師第645章 大風(2)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463章 私掠6令第538章 巫頌(上)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9章 首禍者死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956章 合縱(上)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960章 銅鞮宮第626章新婚夜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925章 《用間篇》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599章 夙願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67章 萬歲!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095章 無題第956章 合縱(上)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657章 大風(14)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60章 活捉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936章 螽斯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038章 長樂未央番外7 羋月傳(上)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04章 夫差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33章 魏舒方陣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5章 騂騂角弓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1095章 無題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938章 蟲豸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085章 徐偃王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649章 大風(6)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475章 舟師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38章 中門迎客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824章 大學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9章 士相見禮
第74章 射你一眼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907章 道、勢、術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860章 古史辯第324章 亂(下)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410章 會師第645章 大風(2)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463章 私掠6令第538章 巫頌(上)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9章 首禍者死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956章 合縱(上)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960章 銅鞮宮第626章新婚夜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925章 《用間篇》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599章 夙願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67章 萬歲!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095章 無題第956章 合縱(上)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657章 大風(14)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60章 活捉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936章 螽斯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038章 長樂未央番外7 羋月傳(上)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04章 夫差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33章 魏舒方陣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5章 騂騂角弓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1095章 無題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938章 蟲豸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085章 徐偃王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649章 大風(6)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475章 舟師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38章 中門迎客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824章 大學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9章 士相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