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

“忠心侍主,不敢生貳心,這是吾等爲臣的本分,豫讓,你可記住了?”

十年前的豫讓只是一個弱冠少年,他當時茫然地擡頭問叔叔道:“若主君待臣不好呢?”

叔叔板起了臉:“那你也得盡力做事,委質效忠,不止是說說而已,吾等雖然是窮士,卻也有窮士之義。”

叔叔的話,他不認同,良禽擇木而棲,士爲知己而搏,身爲士人,應該有一定的選擇之權。

風沙讓臉蛋粗糙,上面覆蓋了一層鬍鬚,常年使用兵器讓手磨起了厚厚的老繭,昔日少年已經成長爲一名戰士。豫讓年紀不大,卻已經走馬燈似的侍奉過範、中行、知三家,範氏視他爲路人,中行視他爲棄子,直到三年前,他終於在滅仇由一戰中,遇到了自己的明主。

知氏君子信任他,贈他衣食美女,名馬貂裘,更重要的是連續不斷的升遷和重任,他也信賴知氏不會辜負於他,可以將性命妻子相托。這纔是豫讓理想中的“君臣以義合”:君待臣如犬馬,則臣待君如路人。君待臣如手足,則臣待君如腹心!

所以他纔會站在這裡,願意爲知瑤而死!

豫讓所在的位置是知軍前鋒,兩軍交戰,壓力最大的顯然是前排。放眼望去,對面那矮矮的壁壘之後究竟有什麼?持兵刃的敵人?如飛蝗一般的箭雨?彈射飛石的可怕器械?是個人,便難保不會胡思亂想,若是膽小的,戰前肅殺壓抑的場面就會嚇得他們兩腿發軟,毫無鬥志了。

但豫讓身邊的三千死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俱是勇銳敢戰的老卒,跟着知瑤轉戰南北,打過很多場仗,不懼眼前場面。

“轟隆隆!”響應他們的戰意,鼓聲從後方傳來,此時若回頭,還能看到中軍的掌旗官們手持旗幟,左右前後搖動不止。

豫讓熟悉旗鼓,聽在耳中,比自己新婚妻子的呼喚還要親切,他不必回頭看旗,通過鼓聲已明白了知瑤的命令,當下拔劍在手,直指前方。

“這是主君在親自擂鼓,赳赳武夫,公侯腹心!”丹水東岸的戰場之上,站在稀疏枯黃的草間,豫讓發出了一聲大喝!旁邊的人隨之一起高呼!

知軍每一百人結成一個戰鬥序列,五百人一陣列。在豫讓帶領下,第一排開始向前行進,第二列緊隨跟上,接着是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戰車在後面壓陣。如果讓戰車居前,那麼馬兒就會被敵方的箭矢和飛石所驚,使之脫離陣列,或反過來衝亂隊伍,不利整體作戰,因此豫讓把他們留在後邊,作爲的預備隊。

馬兒的大長腿,尖耳朵,天生就是爲了逃避危險而生的,豫讓沒法像他與趙無恤第一次照面時,那個御馬師做的一樣,逼它們向死而生。

也唯獨精神堅韌的人類,纔敢於向着死地前進!

“不要急着衝鋒,拿着兵器以正常行速前進,積蓄力氣,當臨敵還有兩百步之時,聽我號令再吶喊衝鋒!”

魏氏那邊也已經緩緩開動了,但是比豫讓部走的慢一些,豫讓注意到,有一部趙軍從壁壘裡開出,在前面列陣,似乎是想阻止魏氏,畢竟他們人數更多,對於豫讓部,卻並未重視。

“汝等會爲對我的輕視付出代價……”他計算着距離壁壘的距離,心中默唸着三百步,兩百五十步,兩百步……這是飛石的攻擊範圍。

中軍處,知瑤的鼓聲先是平緩,節奏較慢,鼓點與鼓點之間的停頓較長,但隨即,停頓越來越短,節奏變快,鼓聲激昂起來!

“衝鋒!”豫讓一聲高呼,三千死士開始向前奔跑。

十多塊飛石從不同位置呼嘯着彈射出來,在死士們分爲數股奔跑的情況下,大多數落空,僅有數枚不偏不倚擊中了倒黴蛋,就彷彿橫掃過秋日原野的猛獸般,將死士連同其後面的人撲翻在地,頓時頭破血流。

恐懼,害怕,尿意陣陣,但死士們依然在前進,豫讓更是一邊跑,一邊死死記着石彈飛出的位置,那是趙軍器械之所在,是他們攻擊的主要方向。

當他們跑到一百步內時,箭雨來了,牆垣後的趙軍材官弩士舉弩射擊,如雨的箭矢掠過,索索作響。後邊幾列的兵卒尚好,前邊幾列的兵卒則出現了傷亡,奔跑中的人像是被巨力一拳打中肚子,猛地跌倒在地,蜷縮着身體,血流不止。

豫讓顧不上這箭雨阻擋,他讓善射者卸下弓箭,在跑步中開弓反擊,心中依然在默唸着距離,到了五十步內時,第二波飛石和越來越密集的箭矢再度飛來,接下來便是上弦的間隙了。

“三十步!”

距離轉瞬即逝,隨着豫讓一聲大吼,死士們丟掉用來招架敵人箭矢的盾牌,短戟短劍在手,向近在咫尺的壁壘衝去。密集的長矛出現的壁壘後,鐵矛頭閃着寒光,彷彿一堆鐵籬笆般阻擋死士的衝擊。

“爲君前驅!”知氏死士們已經殺紅了眼,士爲知己而搏,這是先秦男兒獨有的忠烈,他們打算用性命來陷陣,爲後面的主君大軍鋪平前進的道路!

他們堅信,短兵相接時,敵軍只怕不是自己對手。

一劍砍斷朝他刺來的兩根長矛,豫讓和無數袍澤一起,攀着牆垣登上去,正要大喊一聲跳下去大殺四方,可眼前的景象卻讓他手心冰涼……

越過前排的長矛長戟,半丈高的壁壘之後,是或臥或坐的趙氏兵卒,烏泱泱,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邊,彷彿草地上忽然長滿的蘑菇。至少有三萬趙軍在這裡以逸待勞,隊列有序,一點不像倉促應戰的樣子。

高亢的戰鼓聲再度響起,這次卻是從壁壘的後陣中傳出來的,卻見敵人後陣旗幟飛揚,一隊又一隊原先坐地不動的趙卒站起身來,開始移動腳步向前進。丹水東岸,不僅有黃土山石夯成的矮牆,還有一道數萬人血肉之軀鑄就的堅牆!

透過遠處的煙塵,豫讓還能看到,有源源不斷的援軍,從泫氏邑的狼煙下不斷朝壁壘的南北兩側開去,而高達兩丈的趙氏大大纛,正緩緩向這邊前進……

詐敗?埋伏?豫讓來不及多想,因爲七八支明晃晃的矛戟,正衝他胸腹咽喉刺來!

……

趙無恤的主帥大纛已經抵達壁壘之後半里,觀望前邊穆夏等將吏防禦知軍死士進攻。有他壓陣,將士們方能心安,在詐敗中穩住陣腳,不會變成一場真正的潰敗。

王孫勝也在觀察戰局:“士鮒部已經被田師帥和伏兵完全纏住,別說脫身,只怕離被全殲不遠了,只要佔據了韓山的制高點,交戰的主動權便在軍將手中,知軍短時間內根本攻不破壁壘,無法實現知瑤的戰略,等他們疲憊後,便是分勝負的時候,我願意率軍出擊,只需要三千人,一定能奪知瑤大旗歸來,還望軍將允之!”

趙無恤看了看王孫勝殷切的目光,這個人的志向太大,看似冷靜的性格下潛藏着一絲瘋狂,他感覺自己駕馭不住。於是便笑了笑,對此不置可否:“知瑤是個驕傲的人,也是個不容易服輸的人,就正面戰線而言,雖然我軍是以逸待勞,但兩邊人數相差無幾,苦戰還在後面呢,王孫有的是出戰機會。”

的確,雖然是有心算無心,可趙軍還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趙無恤站在車上望得較遠,可以看到那支知氏死士衝擊很猛烈,見到壁壘後黑壓壓的趙氏大軍也沒有退縮,因爲他們清楚,若是將背對着敵人,只能收到箭矢和飛石的問候,絕對是跑不掉的。事到如今,還不如奮死一搏,等待後方和左右的兩翼撲過來,分散他們的壓力。

趙軍在分兵往南北去阻擋敵軍兩翼的同時,也把知氏死士衝擊的地方這裡當做主要防禦的地方,擋在豫讓等人前邊的守卒最多,也最密集,估計尚有五六千人,但僅僅能遏制住他們進攻的勢頭,雙方在壁壘上展開了白刃的混戰,弩炮和小型投石機便沒了發揮的空間。

遠處,敵人的三軍已經朝這邊緩緩開動了,在飛石的威脅降低後,他們纔有前進的勇氣。北段樑嬰父、範皋夷部八千人,他們的對手是韓虎本部族兵,這是韓氏全部的底子了。南方魏氏大概萬餘人,迎戰他們的是冉求所帥的一萬魯國徵召軍,一部分騎兵和邯鄲兵在趙伊的帶領下保衛其側翼……

趙無恤盯着魏氏大旗看了又看,他深知,以魏駒的性格,絕不可能身處險境。敵軍最能打的,還是眼前這幫知氏死士,還有魏氏山寨自己的”武卒“們。

他擡起頭望了望天色,日山三竿,從田賁出擊士鮒部開始,不知不覺一個時辰已經過去了……

“也是時候了……讓他過來吧。”

“唯!”

侍衛漆萬領命而去,沒過多會,在王孫勝疑惑的目光下,他帶着一個穿着細葛布衣的人朝這邊走來,那人眉目晴朗,舉止彬彬有禮,應該是一位士,或者,喬裝打扮的大夫?

趙無恤很熱情,直接邀請那人蹬車,站在王孫勝的旁邊。然後指着遠處交戰正酣的戰場,指着朝壁壘緩緩壓過來的魏氏大軍,笑道:“令狐子,魏氏今天是想要與我真正打一場,讓兩家武卒演兵於趙韓知魏四君子,還有楚國王孫之前,分個高下呢?還是願意按照舊約,言而有信呢?”

王孫勝聞言一驚,猛地意識到來人是誰,竟是兩年前下令讓魏氏船隊撤離,導致知宵偏師覆滅的令狐博!此人在默默背鍋後,對外界聲稱被驅逐到了秦國,卻不知爲何跑到了這裡,難不成……

卻見令狐博行了一禮後展袖而笑:“魏氏與敵虛以委蛇已經很久了,等的就是軍將西來這一天,如今之人,莫如兄弟,桃園之義仍在,我家君子自然是與軍將和韓氏家主一起,清君側之惡臣!”

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392章 忍第448章 爭流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479章 孔方兄第152章 欲殺之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915章 叔于田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255章 募兵制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868章 魏武卒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576章 繼業者第656章 大風(13)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785章 家人第17章 割圓之法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90章 君子有爲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340章 巫頌(下)第434章 傷寒(下)第998章 眉間赤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456章 盜跖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305章 柳下季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58章 意外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80 金布律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636章 中行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54章 冬至(三)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351章 雙姝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374章 刺殺!第305章 柳下季第557章 虎第513章 右翼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
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392章 忍第448章 爭流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479章 孔方兄第152章 欲殺之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915章 叔于田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255章 募兵制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868章 魏武卒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576章 繼業者第656章 大風(13)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785章 家人第17章 割圓之法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90章 君子有爲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340章 巫頌(下)第434章 傷寒(下)第998章 眉間赤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456章 盜跖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305章 柳下季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58章 意外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80 金布律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636章 中行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54章 冬至(三)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351章 雙姝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374章 刺殺!第305章 柳下季第557章 虎第513章 右翼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