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董安於(下)

見主人發話,家吏這才咬了咬牙,不滿地看了成摶一眼,返回車隊後方的輜車那邊尋找符令,還有一路通過其他諸卿領地時的通關文牒,表明身份。шшш..

而董安於卻在這當口,端坐於安車的蒲席上,居高臨下地朝成摶問了不少問題。

何爲亭?亭的職務是什麼?若是失職,會受到什麼懲罰?

熟悉董安於的人都知道,一連串的疑問,是他說話的風格。

本來,董安於以一上大夫的尊貴身份,向一個低賤的皁吏問話,已經是極其優容謙遜的事情了。誰知成摶卻不領情,他閉口不答,還阻止了身後的兩名亭卒回話。

“請恕小人不能多說,君子有令,將號令、職務等信息漏泄於外,使他人知之者,必將嚴懲。”

家吏正好持着符令回來,聽到這話啞然失笑:“你們這一個破落小鄉,規矩卻比晉陽大縣還要多,還要大!”

成摶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君子在我前來上任時曾言,一亭不掃,何以掃一縣?成鄉雖小,卻也事關四百戶人家安危,二千餘人福祉。故,君子之法,不可不嚴,吾等爲吏者,不可不慎。”

董安於捋鬍鬚的手停了下來,回味着這句話,心中暗暗稱道,既贊這個小小亭吏的膽識,也贊趙氏君子的言行眼界。對於這次從未有過的嚴格盤查,他也不以爲忤。

在成摶將符令來回看了一遍,確認了一行人的身份,就按照禮節,拜倒在路旁,朝董安於行禮賠罪,董安於也一直笑眯眯的,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臨行前,他卻突然扶着車欄,對成摶說道:“現在,你能告訴你。一個亭長一年有多少祿米麼?”

成摶已經確認他的確是晉陽大夫,是趙氏長吏,而且問的事情也不是機密,便回答道:“每日一斗。故衆人皆稱我等亭長爲斗食吏。”

“如此算來,一年才三十餘石?好,老夫看你忠於職守,做一亭長實在是屈才了,可願意隨我前往晉陽。可以讓你做正職的鄉吏,甚至是縣吏,每年有百石粟米,何如?”

亭父和求盜剛剛將樹幹搬開,他們聽聞此言,不可思議地看着成摶,暗道這可是天大的恩賜啊。這矮小黑瘦的成摶真是好運,竟然能得到了晉陽大夫的賞識!日後前程無量,必富貴!

然而,成摶卻出口拒絕了這誘人的徵辟。

他笑着說道:“多謝上大夫美意。但小人已跟隨父親,向君子委質效忠,乃君子之私臣,沒有他的首肯,不敢易位。”

董安於看成摶的眼神,更是不同了,他也不強求,反倒揮手讓御者驅車離開。

在山陽亭的這一耽擱,就過了半刻時間,日頭更是偏西。御者焦心去到下宮時。天色已晚,便想要快馬加鞭。

誰知成摶又在後面遠遠喝止道:“御者!君子有令,亭舍百步以內,不準驅車奔馳。請御者不要讓小人爲難……”

御者高高舉起的鞭子,就這麼呆在了半空,遲遲沒有落下。他臉色十分怪異,這麼大膽的小吏,有生以來還是頭一回見到,御者的身份也是中士。不屑於聽他的勸阻,剛要繼續抽下,還是董安於止住了他。

“無妨,反正主君知道我性緩,等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他被成摶的舉動惹得哈哈大笑,讓御者稍安,等離開山陽亭百步開外,才駕車趨行。

那個親信家吏也上了車,服侍在左右,他對董安於抱怨道:“成鄉的庶君子也太過嚴格了吧,放眼整個趙氏十餘縣,甚至整個晉國,也沒有對道路來往行人這樣嚴密的。”

董安於卻不同意這種看法。

“此言差矣,你還記得,十多年前我曾去往上邑做邑守的事情麼?”

當時董安於曾擔任趙氏的采邑上地的邑守,赴任途中經過山區,看見一道深澗,兩邊石岸陡峭,如同刀削,險峻無比。

他就扶着車欄,用自己獨有的風格,詢問當地人道:“這條澗有人下去過嗎?”

“沒有。”

“有不懂事的小孩,或者癡聾狂悖的人下去過麼?”

“也沒有”。

“有沒有牛馬犬彘下去過呢?”

當地人被問樂了,笑道:“大夫,這個真沒有。”

董安於事後喟然嘆息道:“我知道怎樣去治理上邑了。如果我執法嚴厲,犯了法就象掉進這道山澗一樣必死無疑,那樣的話,就再沒人敢於犯法了,怎麼可能治理不好?”

此刻,他對家吏教訓道:“庶君子無恤,用的也是這嚴刑峻法的思路,若是趙氏每個縣的地方都能像成鄉一樣有序,每個長吏都能像那斗食亭長一般恪守職責,何愁趙氏不興?”

家吏被訓得唯唯應諾,董安於則捋着鬍鬚想道,這庶君子,難不成和自己一樣,都是子產之政的信奉者和推行者?

現如今,晉政多門,六卿擅權,國將不國。董安於是意識到亂世將至的第一批人,他建議趙鞅經營北方重鎮晉陽,把那裡建設成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堡壘,正是此意!

而亂世,當用重典!

子產死前曾言:唯有德者,才能夠用寬和的方法來使民衆服從,差一等的人,不如用嚴厲的方法!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董安於自認爲,自己並非有德者,而是那“差一等”的人,這些如火如荼的舉措,是爲救世應急,讓趙氏在亂世裡求活而用!

若趙無恤也是如此,那麼,他能當上世子,甚至是家主,將會是趙氏之福啊!

董安於現在越來越期待着,能見一見趙無恤了。

……

與此同時,在下宮一處偏室內,趙無恤倒是坐於席上,不急不緩,反倒是平日裡以性緩而聞名的張孟談,有些激動地來回踱步。

今天,董安於將至,趙無恤便被趙鞅喚了回來,說是要舉辦一場燕饗,爲董安於接風洗塵。趙無恤又把張孟談也邀請到下宮來,因爲張孟談性緩,故常佩弦以自急,據說這就是效仿董安於所爲,他平生最仰慕的就是晉陽大夫。

“張子,董公的車駕,現在大概才過了我成鄉的山陽亭,離這裡還有十多裡地,你何必如此焦急?且坐下,且坐下。”

張孟談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態,深呼吸了幾口氣後,便到一旁徑自翻閱起竹簡來。

趙無恤覺得,雖然還沒見到董安於,但今日真是不虛此行,還能看到張孟談如此作態。自從那次登門拜訪過張孟談後,也得到了他的回訪,兩人的關係也漸漸朝知己好友的程度邁進。

見張孟談已經恢復如初,他才轉過頭來,朝案几對面那人說道:“韓子,你我繼續說那事。”

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495章 墮四都!第742章 暴行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547章 墮郈(下)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21章 四子分封第906章 水力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651章 大風(8)第74章 射你一眼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636章 中行第285章 名與實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705章 試探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799章 趙魏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42章 勢將去汝!第45章 兄弟鬩牆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31章 成氏一族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1098章 濟南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645章 大風(2)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323章 亂(中)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94章 醫扁鵲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535章 鬼神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79章 新絳南市第352章 將治魯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28章 涉彼北山第761章 降 上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362章 大禮議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16章 公輸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87章 豆在釜中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1134章 東胡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548章 濟清第255章 募兵制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
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495章 墮四都!第742章 暴行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547章 墮郈(下)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21章 四子分封第906章 水力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651章 大風(8)第74章 射你一眼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636章 中行第285章 名與實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705章 試探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799章 趙魏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42章 勢將去汝!第45章 兄弟鬩牆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31章 成氏一族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1098章 濟南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645章 大風(2)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323章 亂(中)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94章 醫扁鵲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535章 鬼神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79章 新絳南市第352章 將治魯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28章 涉彼北山第761章 降 上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362章 大禮議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16章 公輸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87章 豆在釜中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1134章 東胡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548章 濟清第255章 募兵制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