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中行

得知邯鄲稷戰死的消息時,中行寅正好在邯鄲。

中行氏的領地很大,其地西臨太行,南至雞澤,東瀕大河,北至於燕,方圓千里,差不多是後世的小半個河北省,就算失去了夷儀,也差不多與魯國一般大小。這是自中行林父開始,五代中行氏家主致力於開拓河北平原的結果,在這幾年趙氏異軍崛起前,中行能成爲六卿翹楚,自然是有其底氣的。

不過,這片名爲“東陽”的疆域地廣人稀,湖沼和鹽滷地遍佈,人口不過四十餘萬,而且半數爲戎狄之民。

所以中行氏的軍隊中夾雜着大量戎狄兵,中行徒卒,天下無雙,晉以東陽之甲,雄于山東,每次大戰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連當年不可一世的楚靈王,聽到中行吳和中行方陣的名字時,也得忌憚三分。

邯鄲午死去的消息傳來後,邯鄲宣佈叛趙,作爲他們背後的支持者,中行氏也徵召了東陽的領民和戎狄部落,隨時準備加入戰爭中。四月中旬時,中行寅親帶整整一軍之衆和附庸的戎狄部衆開始南下,他最初的目標是去沁水北岸,與聚集在那裡的範氏大軍匯合,以二敵一,殲滅趙氏主力,則太行以東的戰事可定。

誰料剛在邯鄲休整,就接到了邯鄲稷死難的消息。

“侄兒啊!”中行寅在人前表現得痛心疾首,差點從戰車上滾落下來。

但在人後,在擦乾眼淚後,中行寅貪婪的小眼睛裡卻閃着一絲狠意。

“我妹夫與侄兒先後死於趙氏之手,如今邯鄲一半的戰力或死或降,羣龍無首,街巷中人人對邯鄲的前途憂心,我擔心他們會降趙,不如……”

他打算先下手爲強,讓中行兵接管邯鄲和寒氏、乾侯、戲陽等縣邑。

然而就在臣僚們領命要去實施時,一位白髮白鬚的老者卻站出來勸阻了。

“主君。此事萬萬不可!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

中行寅不喜歡有人忤逆他,聞言大怒,但轉目一看,卻是老臣高強。態度頓時和藹了幾分。

高強可不是一般人,他早先本是堂堂的齊國執政卿!又是父親留下來的老臣,所以自大貪婪如中行寅,也得敬重他幾分。

當年齊莊公時,崔杼、慶封相繼專權。後公孫竈與公孫蠆發動政變驅除慶氏。二人同爲齊惠公之孫,故人稱二惠。二惠共主國政,壓制異姓貴族,齊國公族勢力加強,呂氏復興。

三十多年前,公孫蠆駕鶴而去,高強作爲其子嗣,繼之爲高氏之主。但高強年輕,嗜酒如命,不久便被陰謀家陳無宇合鮑氏驅逐。高強慌亂間逃離齊國。投奔晉國,受到晉國上軍將中行吳的器重,自此擔任中行氏家臣,爲中行氏擴張立下功勳。

高強年輕時慘遭失敗,後來痛定思痛,平日裡頗能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逐漸成爲中行氏的第一家臣。所以中行寅便問道:“子良且說說看,爲何不可?”

高強道:“諸卿相鬥,切忌在同盟內部起爭執和分歧,如今邯鄲二主先後死去。主君身爲邯鄲氏的舅父,應該出面爲他們主持家事,而不是悍然奪其軍政。”

“我讓人進駐各縣邑,是想要邯鄲爲我所用。”

“主君的手段太不友善。如此一來恐怕會激起邯鄲氏民衆的不滿。更何況,趙無恤已北渡大河,進入範氏腹地,此刻主君應該急速南下,尋求與範氏合兵。而不是在邯鄲耽擱,更不該分兵。讓主力侷限於邯鄲數縣。”

“那你說,應該怎麼辦?我妹夫和侄兒已死,邯鄲的庶子們與我並無親緣,我信不過他們……”

高強道:“邯鄲夫人乃主君之妹,她雖然傷心,但尚在人世,不如選一邯鄲氏的年幼庶子,過繼給悼姬夫人,立爲新主。然後再於邯鄲留一可靠家臣,與邯鄲家宰一同主持大局。”

他又壓低了聲音道:“牧野一戰,邯鄲半數兵卒陷沒,想要在軍爭時仰仗他們再去流血是不實際了。但邯鄲乃漳、河之間一都會,四縣皆萬戶也,其地北通柏人,南帶朝歌,西臨太行,東接衛國,乃東陽之地的轉輸咽喉。既然趙無恤已北渡大河,那朝歌一帶也會成爲戰場,邯鄲進可攻,退可守,正好成爲前線天然的後方。邯鄲人先與趙氏有殺主之仇,如今更是家家戴孝,若是操作得當,則民心可用。老臣肺腑之言,還望主君察之!”

“有道理……”

中行寅思索片刻後點頭稱是,改變了原先的計劃,一切按照高強的建議行事。

他先以雷霆手段將那些有親趙傾向的邯鄲父兄昆弟殺光,穩定了邯鄲的民心動搖,然後以“舅父”的身份,將邯鄲稷那未滿十歲的幼弟過繼給自家妹妹,又立爲新宗主。最後,按照高強的建議留一師中行兵幫邯鄲家宰涉賓穩住局面,自己則繼續帥一萬大軍急速南下。

中行大軍遮天蔽日,戎狄徒卒又一向以腳力見長,所以行進速度很快。他們過洹水,渡淇水,到四月下旬時,大軍已至朝歌北郊。朝歌司馬劉香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將中行伯盼來了,一時大喜,親自出城相迎。

然而中行寅一見到劉香,就氣不打一處來,當衆甩了他一鞭子,大罵道:“庸臣!竟喪二主於陣中,自己卻苟命而逃,你說,你該當何罪!”

……

“外臣死罪!只等主君歸來,再將我戮殺於宗廟,但在死前,還是要聊盡職責,我畢竟是範氏小宗,同爲御龍氏之後。”

劉香唯唯諾諾地伏地謝罪,心中卻是有苦說不出。

那一夜,他突圍而逃,半道卻被百餘趙氏輕騎追逐,差點就不能走脫。

幸好他之前派去求援的人帶着牧邑的數百援兵出來接應,劉香才能帶着少許親衛入邑生還。

牧邑是個千戶小邑,夯土牆垣不過丈餘高,根本無從守備,劉香不敢久留,再度北奔朝歌。果不其然,剛進城不久,他就得知牧邑陷落的消息。

劉香也不由後怕,何其快也!幸虧自己走的急。

不過進了朝歌,躲在安全的高牆後,他覺得自己又掌握了主動。若趙無恤西去沁水,他就可以徵發朝歌國人,銜尾相隨,伺機與凡、共一帶的駐軍匯合,力求不讓沁水邊的主君陷入被趙兵兩面夾擊的困境。

若是趙無恤留在這一帶準備進攻朝歌,那就再好不過了。朝歌雖然不復大邑商時能從王畿徵召十七萬人的盛況,卻也是以磚石爲牆垣的大城,人口幾乎能和新田比肩,輕而易舉就能徵召萬餘人來守城。雖然劉香已經沒了野戰的膽氣,但死守城池,拖到背後的中行大軍抵達,是能辦到的。

如今,終於把援軍等到了。

“你是說,趙無恤還在牧邑!?”中行寅聞言大喜,也不深究劉香過錯了,等戰後再抓起來問罪不遲。

劉香道:“自牧野一戰後已經過了七八天,或許是大戰後需要休整,或許是長途跋涉軍隊疲勞,或許是想要等待大河對岸的援軍渡河,一起進取朝歌,趙無恤的大軍停留在牧邑。期間輕騎四出封鎖道路,而主力則時不時來朝歌城外耀武揚威一番……外臣覺得這是試探,是在引誘我出城,所以也不理不睬,敵進則退,敵退則進,一直將他們死死吊在牧邑!”

中行寅哈哈大笑:“人言趙無恤善於用兵,我看不然,他長於臨陣的小兵勢,但在大的形勢上卻像個剛掌兵的孺子,貪圖一戰而定朝歌的功績,卻不肯西去與趙孟匯合。說到底,他還是太年輕了,勇悍多於睿智,這一場仗,趙氏要敗了!”

他從劉香處得知,除去牧野一戰損耗的,駐留棘津的,趙無恤能用的兵不過五六千人。中行寅卻有勁卒萬餘,加上範氏陸續集中到朝歌勤主的邑兵,他們一共能湊出兩萬大軍。

事不宜遲,在朝歌休整一日後,中行寅便帥大軍直撲牧邑。

趙無恤將此邑的範氏之民統統驅逐出來,所以城中情形無人能知,待中行寅遠遠到了城外,卻見城樓上錦旗招展,牆垣後人影憧憧。

雖然在人數上有絕對優勢,雖然口頭上對趙無恤的領兵才能大加鄙夷,但中行寅也不敢冒進,生怕中了此子詭計。他讓人將城一圍,然後讓人去十餘里外的樹林砍伐樹木,製作木梯,同時等待攻城的器械從朝歌運來,如此一來,就又耽擱了一日,直到第二日黃昏光線暗淡時,他纔派人從城西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然而令中行寅萬萬沒想到的是,千餘人的試探部隊輕而易舉便破城而入,遭遇的反抗寥寥!

他大驚之下,入城一觀,卻發現這裡的錦旗全插在土堆上,牆頭那些徹夜不休的兵卒也只是用稻草編的假人。

“這是座空城,吾等上當了!?”中行寅氣得七竅生煙,一把抓住劉香的衣襟:“趙無恤那孺子何在?”

劉香也傻了眼,感情他這些天來竭盡全力,卻沒將趙無恤留住?

唯有白髮蒼蒼的高強蹲在城外,撫着土路上用樹枝掃過的車轍和馬蹄印記,這是好幾天以前留下的,已極爲模糊,但隱約的方向尚能辨出:他們一路向西。

“趙無恤帶着主力,去沁水了……”勇悍多於睿智麼?高強自嘲地笑了笑,趙無恤,這個年輕人不簡單啊,活生生給中行氏上了一課!

他回到中行寅和劉香面前,面色凝重地宣佈道:“範伯,要危險了。”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237章 道路輿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050章 軍功爵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767章 萬歲!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504章 夫差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911章 沸鼎(上)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504章 夫差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835章 無私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83章 雨我公田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444章 叛徒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34章 巡視鄉里第347章 闞止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600章 阿姊(上)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837章 運河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1042章 君莫舞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85章 中原有菽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47章 心懷愧疚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32章 傷寒(上)第413章 獵國(下)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84章 蹴鞠練兵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010章 奴隸制
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237章 道路輿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050章 軍功爵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767章 萬歲!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504章 夫差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911章 沸鼎(上)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504章 夫差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835章 無私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83章 雨我公田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444章 叛徒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34章 巡視鄉里第347章 闞止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600章 阿姊(上)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837章 運河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1042章 君莫舞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85章 中原有菽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47章 心懷愧疚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32章 傷寒(上)第413章 獵國(下)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84章 蹴鞠練兵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010章 奴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