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在趙國,羽林侍衛是趙侯持在胸前的長劍,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名爲黑衣的衛隊,隱藏於黑暗中,是趙侯反握在身後的匕首。”

“先父乃趙氏世代家臣,做過趙武子的黑衣,死於晉卿之亂。趙侯信守承諾,養我全族男女老幼十餘口,給予衣食錢帛,房宅田畝,全族感恩不盡,於是我便奉老母之命,於十五年前補入趙氏親衛黑衣之***職於溫縣,是故君投靠趙氏那段時間,並未見過我。”

“君的一舉一動,趙侯都十分關切。君回楚國得後到重用,在淮南招攬賢才時,趙侯便派遣了吾等黑衣三人,入楚投靠,各自僞造身份經歷,只爲取信於君,作爲身邊謀士將吏。幾年下來,唯獨自稱齊國人的我最爲成功,故而時常與鄴城通過種種途徑聯絡,之前的金陵王氣也好,徙木立信也好,都是趙侯親自下達的計策,讓我獻給君……究其原因,自趙侯殘秦裂齊之後,當今天下,攔在趙國面前,能阻止趙侯王天下者,唯楚國而已。而趙侯又說過,能亂楚國者,唯王孫勝也……”

章華臺上,高赦平靜地將自己的身份經歷一一道出。

“能亂楚國者,唯王孫勝也?趙無恤如此看重於我,榮幸,真是榮幸之至!”

熊勝大笑不止,在高赦披露身份後,他只覺得世間的一切都如此荒誕,再也沒有能夠信任的人。

“我自命不凡,實則愚笨無知,到頭來,我身邊的奉之如師友的第一謀臣,卻是趙無恤的間諜!你在我身邊做的一切,不過是要效仿要離之事罷。當年子胥安插要離到公子慶忌身邊做家臣,乘其不留意時刺殺之,除去了吳王闔閭的心腹大患。當日子胥的那些密謀,並不避諱我,前事歷歷在目,我卻毫無警覺,信賴了你,活該有這場大敗!”

他急氣攻心,衝上去狠狠給了高赦一腳,大罵道:“不,你又與要離不同,要離只是要公子慶忌一人性命,而你,是要楚國殘亂,助趙無恤滅我羋姓社稷!你若不說,我且不知,你今日坦言,我便知道你是誤導我落入今日地步的罪魁禍首,豈能饒你!”

罵完,他再度提起了劍,恨恨地指着高赦,要殺他泄憤。

然而高赦直面劍尖,巋然不動。

熊勝兩眼冒火,他是無法容忍如此欺瞞背叛的,但將近十年的君臣之義,卻又讓他如鯁在喉。

“我也待你爲國士,你爲何會捨棄我而忠於趙無恤?”

“趙侯對我宗族有恩,不可不報,我進入黑衣後,更是對我另眼相待,託付重任。士爲知己者死,助趙侯王天下,乃是高赦平生願望……”

高赦急促地說道:“現如今,擺在君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在郢都困守,等着葉公打進城,君罪當烹!”

“其二,便是率領船隊東下大江,去淮南,帶着淮南殘部投趙侯,助趙破楚,如此,日後或許可在楚地裂土封君……”

熊勝彷彿聽到了什麼笑話般,大笑起來:“哈哈哈,趙無恤的刻薄寡恩,猜疑英豪,我在趙氏爲臣子時已經領教過了,這條所謂的出路,不過是想要繼續利用我,讓我讓楚國繼續大亂,好讓趙兵滅楚罷了!”

“不錯。”不曾想,高赦卻坦然承認了這點。

“即便君去淮南降趙,趙侯也不會放心,這兩條路,無論怎麼選,不過是早死與晚死的區別,選了後者,到時候只要將君押到郢都殺死,還能得到楚國貴族們的擁戴。”

熊勝愕然:“你爲何要將趙無恤的毒計告知於我?”

“因爲,高赦自問已不負於趙侯,卻有負於君啊……”

高赦言罷,重重稽首在地,叩地有聲,但他說話的聲音,卻變得哽咽起來。

“此行,高赦雖然有趙侯之命在身,但隱瞞身份,委質於君,欺瞞生死大事,迷惑恩主,此乃不仁。爲故君而害新君,此乃不義。誘惑君反叛稱王,導致楚國內亂,萬千黎民死難,此罪更是萬死不贖!”

“雖然趙侯承諾,讓我事成之日離開郢都北返中原,他會爲我加功進爵。但高赦也自命一頂天立地的士人,做下如此不仁不義的事情,便再也沒有顏面立於世間!”

言罷,他再度擡頭,熊勝這才發現,不知何時,他的腹部已經插了一把匕首,鋒刃直入肺腑……

“你……”見此情形,熊勝的劍,卻是斬不下去了。

高赦的匕首入腹很深,鮮血淋漓,嘴角也滲出了血,他慘笑道:“我臨行時,曾有幸看過孫子所書兵法,其中用間有五,因間、內間、反間、生間、死間!”

“此行,乃死間!”

“死間,好,好一個死間義士!”鳥之將亡,其鳴也哀,熊勝狠狠地將劍扔到一邊,仰天長嘆,不再看高赦。

“主君,這是我最後一次叫主君了……死間者抱必死之心,畢其命,而能成其事,我已下決心,間君以弱楚國,弱楚國時,身必死!臨死之前,豈敢再欺瞞於主君?高赦的這一生,都用來報答趙侯之恩,對於主君的知遇之恩,只能死後在黃泉下做牛馬奴婢來報答了……”

言罷,高赦竟氣絕而亡……

許久之後,高赦屍身已經冰涼,熊勝才嘆息道:“當年孫子曾經在子胥家中,細數用間之法,曾總結過,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如今,是得加上一句了,楚之分也,高赦在郢!”

搖了搖頭後,熊勝下令道:“來人,以士之禮,葬之於城中……”

熊勝沒有心思去摧殘高赦的屍體泄憤,他現在只感覺自己遭到了全世界的背叛,頭暈目眩。這場他意氣風發,賭上了無數人性命乃至於楚國社稷存亡的變法和反叛,到頭來不過是趙無恤盡在掌中的棋子。

如今,既然高赦也說了,面前只有兩條路,無論哪一條都是個死,他當如此抉擇?是在郢都裡等死,等着被宿敵葉公和楚王五馬分屍,亦或是乾脆投靠趙國,徹底做毀滅楚國的千古罪人。

在章華臺上踱步許久後,偶然間的放目遠眺後,熊勝目光透出一股狠勁,他已然下定了決心!

“高赦,你錯了……前路,不止兩條!”

……

數日後,季春三月,傳聞葉公的大軍已經過了藍邑,即將兵臨郢都,郢都內依靠投誠納糧的楚國貴族們紛紛彈冠相慶。他們明面上配合着熊勝,稱呼他爲大王,要金納金,要糧納糧,實則早就計劃着等葉公抵達時,突然發難,裡應外合光復郢都了!

然而這個計劃還來不及實施,這天一大早,熊勝突然派遣他的親信兵卒,將城內的數十家貴族統統抓起來,押到了漢水之濱,說是要在這裡舉行祭祀,誓師去迎戰葉公。

“祭祀,祭祀怎麼會選這等污穢之地?”

郢都的碼頭十分紛亂,因爲長期未能恢復秩序,在一些排水溝的周圍,垃圾已經堆成了堆。每天都有幾個守碼頭的人過來用耙子把這些垃圾一直推進漢水裡去,但是這些垃圾如此之多,以至於根本無法被水流衝乾淨,它們成了碼頭下面的淤泥。誰知道淤泥裡面有些什麼,屍體、殘船、漁網,河流最骯髒的地方,便是流經繁華鬧市的段落。

如今,站在這一段骯髒的河道旁,雖然楚國內亂未熄,但依然錦衣玉食的楚國貴族們捏着鼻子,滿臉嫌棄。他們也知道今日熊勝來者不善,有些人瑟瑟發抖,想要離開這片骯髒的河岸,卻被兵卒用戈矛逼退回去。

一直從早晨等到中午太陽酷烈的時分,貴族們飢腸轆轆之際,熊勝終於出現了,披掛甲冑,果然一副即將誓師出征的裝扮。

他似乎已經從高赦背叛的打擊中清醒過來,冷冷地掃視骯髒河岸上的楚國貴族們,用不帶一絲感情的語氣說道:“郢都楚國公族繁盛,驕侈成俗,汝等雖明面上臣服於我,實則一直在與葉公暗通款曲,圖謀作亂,以爲我當真不知!?”

郢都貴族們愕然,頓時嘰嘰喳喳地鬧成一團,有的努力自述,也有的氣不過,索性承認了,還大罵熊勝,說他時日無多,還是速速投降,還能留一個全屍。

熊勝大聲叱責道:“我固然有導致楚國內亂的大罪,但楚國之卑弱喪亂,源頭都是因爲汝等的貪婪暴虐,上逼主,下虐民,個個該死。”

河岸上一片譁然,有人疾呼道:”冤枉,大王,我家與別家不同,是真心臣服!”

也有人威脅:“熊勝!你殺了老朽,老朽的兒子便會立刻投靠葉公!”

更有人唾罵:“縱然殺了吾等祭旗誓師,但熊勝小豎子去與葉公決戰,也必死無疑!”

“誰說我要去與葉公決死?”熊勝哈哈大笑起來。

他再也不用考慮如何讓這些貴族臣服於自己了,再也不必考慮如何贏得內戰了。

他,終於可以直面自己的對錯與野心了。

“我聽信賊人之言,割裂楚國,殺令尹、司馬,使得楚國卑弱,即將面臨趙國大軍來伐,楚國社稷或許不保,倘若如此,吾罪萬死不贖。但我既不能落入沈諸樑之手,死無全屍;更不甘心繼續做趙無恤的棋子,做他的狗!”

“思來想去,楚國要想在趙國的大軍下保全下來,首先,內戰必須停止,其次,便是要先殺光汝等這些蠹蟲!今日,便全當是給楚王章和葉公幫一個忙罷。大江滌盪,泥沙俱下,滔滔水流裡,總會有泥沙沉積,堵塞河道,只有不斷清理沖刷,才能重新得到一條幹乾淨淨,蓬勃生機的清流!”

言罷,熊勝以入郢以來前所未有的決心,下令道:“二三子,盡殺之!”

登時,熊勝僅剩那2000餘忠心耿耿的“楚武卒”將河岸上的貴族包圍,縱兵大殺。刀劈斧砍,飛矢交加,一時間哭喊陣陣,血流成溪,匯入漢水。

是日,上至王孫,下至小邑主,郢都的數百名貴族,不分良奸,無一倖免,都葬身於江魚之腹……

漢水潺潺南流,不因任何事停止,只是水流中,又多了許多渣滓泥沙。

就在“漢濱之變”後三日,葉公大軍已經抵達郢都城郊時,準備展開進攻,但前鋒探哨卻愕然發現,整個郢都已經去武裝化,城門大開,三老與國人們紛紛出來迎接王師,並訴說前幾日在漢濱發生的可怕事件。

“叛賊熊勝何在?”葉公的前鋒,司馬子期之子公孫寧咬牙切齒地問道。

“走了,他已經走了。”三老如此複述……

此時此刻,利用入郢時的那些船隻,熊勝帶着他的殘部,和少部分震撼於漢濱之變,害怕貴族們回來清算的楚國無業士人、惡少年,一萬餘人沿着漢水南下。

他放棄了郢都,避離葉公鋒芒,在高赦說出實情後,知道自己不過是一枚棋子的熊勝,已經沒了再戰下去的理由,楚國,不能再在內戰中流血了。

在抵達長江後,熊勝沒有選擇順江而下,去投靠趙無恤,而是到了大江的南岸,進入一片荒莽的沅湘流域,遂不知所蹤……

許多年後,一首歌謠,道盡了這次失敗者的血淚遠征。

“滔滔季春,草木莽莽。傷懷永哀,汩徂南土。”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遠忽兮。”

《史記.楚世家》載:“白勝敗於郢,不得東出,率餘部數千,渡江南竄,爲楚江南諸縣公所阻,不得入長沙。遂溯沅水而上,過黔中,入西南夷,至滇池。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裡,僚、僰羣長居之,勝遂以兵威定之,乃以其衆王滇,仍號楚國,因滇在西南夷,故稱西楚。勝王滇十年,滅勞洸、靡莫,破昆明夷,遂霸南中,又十年而卒,後人尊之爲……西楚霸王!”

ps:忘了件事,本來還想給西遷的秦伯子棘上一個“逐日者”的稱號,想想還是算了。

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413章 獵國(下)第52章 冬至(一)第1137章 三箭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807章 韓策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804章 三家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34章 巡視鄉里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85章 家人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861章 中山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816章 秦人第43章 畏此簡書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355章 公輸紙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119章 雙頭鷹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645章 大風(2)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659章 謝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99章 計然策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92章 過河卒第412章 獵國(上)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657章 大風(14)第952章 連橫(下)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392章 忍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361章 邾國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539章 巫頌(中)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936章 螽斯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98章 攪動全局
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413章 獵國(下)第52章 冬至(一)第1137章 三箭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807章 韓策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804章 三家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34章 巡視鄉里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85章 家人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861章 中山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816章 秦人第43章 畏此簡書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355章 公輸紙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119章 雙頭鷹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645章 大風(2)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659章 謝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99章 計然策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92章 過河卒第412章 獵國(上)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657章 大風(14)第952章 連橫(下)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392章 忍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361章 邾國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539章 巫頌(中)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936章 螽斯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98章 攪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