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

深秋時節,天氣漸寒,萬木凋零,放眼望去,只見林木蕭蕭,山間有條淡紅色的河流蜿蜒流過。這條河發源於北方百里外起伏如怒的丹朱嶺,匯合了上黨諸山之水,由北往南建瓴而下。每逢暴雨,則水勢高漲二三丈,浮沙赤赭,水流如丹,故當地人稱之爲“丹水”。

丹水中游有個小小村邑,屬於泫氏邑治下,名爲“長平”,村中有數十戶淳樸的野人,全村人協力墾了幾百畝薄田,自給自足,極少離開。

不過他們平靜的生活在今年入秋時被打破了,燃遍晉國的內戰也沒放過他們,很快便燒到了這裡。某一天,村民們驚恐地發現,自己的家鄉竟已經身處戰場之中。

最先遭殃的是相鄰的四個村莊,本是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如今全都渺無人煙。長平人出去看過,發現許多房屋被烈焰灼燒成了廢墟,只剩下焦炭狀的樑柱橫七豎八。而沒有沒焚燒的房舍中遍生荊棘,已成爲豺狼狐犬的聚集之所。

隨後,那些騎着馬匹,駕着傳車的斥候來來往往,而小規模的戰鬥也不時在村子周圍爆發。大仗小仗打了十多次後,空曠的原野上,隨處可見被野獸齧噬的殘破屍體,大羣的食腐鴉雀逡巡於盛宴之間,發出令人不快的鳴叫聲。

這讓村民們驚恐不已,隨着戰爭離他們居住的地方越來越近,他們最終選擇了逃亡。

他們殊不知,就在自己背井離鄉時,有一位目光深邃的軍將,正站在泫氏邑的城頭,朝這邊眺望呢。

……

趙無恤裹着大氅,目視丹水河谷西方韓氏上黨山地重巒疊嶂,還有那一點位於戰場中心的村邑。

“長平,長平……”他念叨起那裡的名字,嘴角露出了一絲笑。

在歷史上,戰國兩強秦、趙相拒於此,長平是趙國的恥辱,是他們由盛轉衰的開始,四十萬趙人喪命於此,往後兩千年,依然能在山地溝壑間找出數不清的骨骸和殘缺兵器。

那場大戰最終決定了戰國末期的歷史走向,敗者從此一蹶不振,而勝者憑藉戰勝之威,數十年內,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結束了春秋戰國。

命運麼?亦或是巧合,在被趙無恤深深改變的歷史線裡,持續了快四年的晉國內戰,也很有希望在長平做一個了結。

“地圖。”他淡淡說了一聲,身後早有準備的封凜便走了過來,將地圖在案几上鋪開,上面已經被紅色和黑色的圓點、箭頭佔滿。

趙無恤踱步過去顰眉觀看,隨着聚集的軍隊越來越多,算上不斷運送輜重加入的民夫,趙氏這邊人數接近六萬,敵軍那邊也接近五萬,若是開戰,這應該是一場十萬人次的大戰!

“十萬人……當年晉楚鄢陵之戰集結了十多國諸侯,也只是這等規模啊。”趙無恤身邊還站着一個身着白色犀甲的年輕將領,說話時有一股濃重的南音,他叫王孫勝,是兩年前來投趙的,其身份高貴,唬得將吏僚吏們嚇了一跳,此人竟是楚平王之孫,太子建之子,也是當今楚王的親侄兒。

不過趙無恤更在意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伍子胥的養子,打小在吳國長大,卻不被吳人信任,他的故事,被無恤派去南方的邢敖曾來信說起過。說起自家小舅子,隨着趙氏與吳國的蜜月期結束,他也漸漸不受信任了,尤其是伍子胥對他懷疑最深,邢敖處境艱難,已經有北歸的想法,等此戰結束後,也是時候召他回來了……

若問當世趙無恤最忌憚誰的話,還是伍子胥,意志堅韌的復仇者,爲吳國強大嘔心瀝血的賢相。

哪怕僅僅出於對他的敬佩,也足以讓他將王孫勝留在身邊了,更何況,若是沒記錯的話,這位王孫勝,就是未來的白公勝,屠神白起的祖先……

白起、趙括、長平……

想王孫勝與此地隱隱的聯繫,趙無恤啞然失笑,沒錯,他就是這場戰爭最好的見證者。

王孫勝不知道趙無恤在想什麼,依然在認真地分析戰爭形勢,看得出來,被伍子胥和孫武兩個軍事家言傳身教的他的確很有才幹,難怪歷史上會成爲葉公子高的一個大敵,還差點成了楚王。

“這種規模的戰役,廣度和耗時都與小戰大不相同,雙方隔着丹水谷地對峙,吾等的大本營是泫氏,而敵軍統帥知瑤的大本營則在光狼城,南北數十里,東西十餘里,均是戰場……”

趙無恤點了點頭,他說的沒錯,就時間上來說,從先鋒抵達此地開始,雙方已經對峙快三個月了……

趙軍是從長子和臺谷兩條路朝這邊進攻的,前鋒田賁部擊敗知氏駐紮泫氏的守軍,一路將他們趕到光狼城下。知瑤的反應不慢,很快就將冒進的田賁擊敗,重新將他趕到丹水以東,雙方不斷在這一區域增兵,於是就慢慢發展成現在的大規模對峙了。

和歷史上長平之戰裡秦趙雙方的攻防,完全掉了個位置。

相應的,大軍消耗的財力和糧食,也是一個巨大的數目,若非趙無恤忍了三個秋天,讓府庫存下了一年糧食,加上從齊、衛、曹、莒獲得的索賠,若非計然的量入爲出計劃有度,只怕還撐不起這場戰爭……

所以他可以確定,自己的對手絕對要更加艱難!

趙無恤笑道:“目前爲止,還是知氏吃虧,就在彼輩的精力被吸引在此處時,上個月,郵無正司馬已光復晉陽,再拖下去,說不定知瑤就得接到新絳傳來的告急了。這也是最近敵軍動作異常的原因,知瑤憋不住了。”

此時此刻,知瑤必須尋找機會主動進攻,否則,只能在這裡被趙軍拖住!雖然他們的糧食要從太行以東運過來,但知氏只剩下一個河東、河西,而且還不能完全控制。趙無恤卻有河內、河北、衛國、魯國、宋國、泗上,還能從周室買糧!拆東牆補西牆,也能活活將他們耗死!

眼看決戰在既,他心中豪氣油然而生,對王孫勝說道:

“兩年前,我是以一隅敵天下,現如今,我的敵人也陷入了同樣的境地。”

封凜在後笑着應和道:“晉國三分,將軍也已得其二。”

王孫勝也道:“然,如今只等韓軍將帶着最後一批兵卒和糧食抵達,我軍便萬事俱備,只等敵人一頭撞上來了。”韓不信已死,如今韓虎成了韓氏的家主,爲了勝利後趙無恤許諾的土地,他也只能咬着牙榨乾韓氏最後一點戰爭潛力,加入進來。說起來,歷史上的長平之戰,與韓國也脫不了干係了,只可惜另一個主角秦國正處於秦哀公死後的混亂和沉寂中,在這場晉國內戰裡像沒事人似的旁觀了全程。

這倒是提醒了趙無恤,他回頭對封凜道:“備好紙墨筆硯,我要寫一封信,給我的結義兄弟,我需要他的援助!”

兩五十年後的長平之戰是趙國衰亡的喪鐘,這一次,卻是趙氏宣告崛起,一統晉國並最終化家爲國的號角,而且趙無恤發誓,長平之戰,只會有這唯一的一次!哪怕不擇手段,他也要贏得勝利!(~^~)

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988章 叛國罪第875章 虎牢關(下)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9章 逼門而入第655章 大風(12)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409章 壞消息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4章 與子同仇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57章 虎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479章 孔方兄第679章 叛臣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705章 試探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561章 大將軍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535章 鬼神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538章 巫頌(上)第22章 贈我緇衣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番外9 阿育王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344章 夜襲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97章 不棄親暱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495章 墮四都!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255章 募兵制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99章 夙願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658章 大風(完)第988章 叛國罪第14章 老豺範鞅第516章 訪賢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480 金布律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599章 夙願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5章 兄弟鬩牆第4章 單騎走馬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894章 孫武子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761章 降 上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761章 降 上第517章 隱士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306章 孔仲尼
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988章 叛國罪第875章 虎牢關(下)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9章 逼門而入第655章 大風(12)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409章 壞消息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4章 與子同仇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57章 虎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479章 孔方兄第679章 叛臣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705章 試探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561章 大將軍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535章 鬼神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538章 巫頌(上)第22章 贈我緇衣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番外9 阿育王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344章 夜襲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97章 不棄親暱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495章 墮四都!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255章 募兵制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99章 夙願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658章 大風(完)第988章 叛國罪第14章 老豺範鞅第516章 訪賢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480 金布律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599章 夙願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5章 兄弟鬩牆第4章 單騎走馬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894章 孫武子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761章 降 上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761章 降 上第517章 隱士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306章 孔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