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戰遼東(上)

卻說李世民決意御駕親征,率十萬精兵進攻高句麗,收復遼東失地,一雪前恥。

衆臣感動不已,羣情激奮。

岑文本請命道:“皇上既已決定,老臣別無他求,只願隨皇上左右,效死軍前!”

“景仁,你的病徹底好了嗎?此次出征路途遙遠,朕很擔心你的身體。”

“多謝皇上掛懷,老臣無恙。”

“好吧!朕便準你所請!”

其後,長孫無忌等衆臣也都請命隨軍出征。

李世民一一準奏,這時,他突然想起一個人來,向身邊的太監吩咐道:“傳朕旨意,命玄奘法師也一同隨朕起行。”

“遵旨!”太監領旨,下殿而去。

沒過多久,太監便匆匆返回,稟報道:“皇上,玄奘法師堅稱染病,無法侍駕,向皇上請辭!”

李世民聞言,不禁皺起了眉頭,面露不悅。

長孫無忌進言道:“皇上,玄奘忤逆聖意,抗旨不尊,罪在不赦,請皇上下旨嚴懲!”

“不!他是佛門中人,朕不強求,且隨他吧!”

貞觀十九年二月,李世民在洛陽誓師出征,隨軍的主將有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副總管李道宗,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還有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牛進達等一干勇將,蘇定方由於尚在安西都護府坐鎮,未得詔命。

當然,張小七、李恪、程懷亮也都隨軍出征了。

大軍兵分兩路,李世民率李勣、李道宗衆將,統六萬步騎兵,走旱路,進兵遼東,張亮則率軍四萬,戰艦五百艘,從萊州渡海,直撲平壤。

三月底,李勣、李道宗率先頭部隊抵達柳城。

李勣命軍兵日夜鼓譟,佯裝要正面渡遼水,越長城,攻打懷遠鎮,吸引守軍的注意,而後,秘密向北進軍,經通定甬道,架起浮橋,渡過遼水,突然兵臨武鷹邏,進入遼東腹地。

遼東諸城守軍大駭,遂各自緊閉城門,無人敢來迎戰。

李勣率軍向東一路橫掃,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攻拔後黃、橫山、磨米、麥谷,直搗玄菟城。

李道宗趁機率領餘下的數千軍兵,從柳城出發,渡過遼水,兵圍新城,新城五萬餘守軍驚慌失措,龜縮城中,不敢應戰。

四月中,李勣、李道宗合兵進攻蓋牟城,城破,俘獲高句麗人兩萬餘口,糧食十萬擔。

五月初,李勣、李道宗率軍四千進兵遼東城。

而此時,張小七衆人則隨同李世民的唐軍主力,渡過遼澤、遼水,進駐馬首山。

張小七早就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私下裡對李恪和程懷亮抱怨道:“早知如此,咱們就該當先鋒的,天天在後軍呆着,打不着仗,看着人家建功,真急死人哪!”

程懷亮也道:“是啊!一想起那個高句麗將軍的嘴臉,我他孃的就恨得牙根都癢癢,真想好好跟他們大殺一場!”

李恪笑笑道:“放心吧!大仗還在後面呢,有咱們殺敵的時候!”

這時,皇上的旨意到了,要他們率五百騎護駕,隨皇上前往遼東城下,與李勣、李道宗匯合。

三人領旨,隨即動身,點齊兵馬,入中軍帳侍駕。

李世民起行,三人率隊追隨左右,離開了兵營,催開戰馬,抄小路,向遼東城方向疾馳而去。

一路急行軍,次日黃昏時分,他們趕到一處山谷。

李世民勒住坐騎,向嚮導問道:“此去遼東城,還有多遠?”

嚮導回道:“回皇上,尚有五十餘里,今夜我們便可與李勣將軍他們見面了。”

“恩,好!傳令下去,令士兵們暫且歇息片刻,朕要到附近轉轉。”

李恪忙問道:“父皇,你要去哪兒?”

李世民用手指了指一側的山坡,“你們看看那邊!”

衆人扭頭看去,但見那山坡上橫七豎八地堆疊着很多具白骨,不少遺骸都殘缺不全,深嵌在泥沙之中,他們身上的衣服有的還未腐蝕殆盡,還能依稀分辨出大隋的圖案。

李世民帶着三人,催馬趨至近前,仔細查看,不禁長嘆一聲,“唉!這些人都是前隋將士,是我中華子弟,他們爲國捐軀,卻暴屍於荒野之中,成了孤魂野鬼,怎能不叫朕痛心哪?”

李恪勸慰道:“父皇不必感傷,我們此來就是要爲他們報仇雪恥的!”

可他話音還未落,忽而一支冷箭從斜刺裡飛來,刺向了李世民的面門。

張小七最先反應過來,見勢不好,一縱身在馬上一躍而起,探手一抓,一把就把那支箭抓在手裡。

“不好!有敵人!快!準備迎戰!”

接着,不遠處的山口,喊殺聲響起,“唐王在這兒呢!快!活捉李世民!殺!”一支高句麗軍隊吶喊着,涌進山口,朝衆人衝殺過來。

李恪和程懷亮大驚,忙將李世民護在身後。

張小七躍馬掄刀,衝鋒在前,帶着衆軍兵,與敵接戰。

李恪就說:“父皇請放心,有兒臣在,定可保父皇無虞!”

“誒,不必擔心朕,他們來得正好!”李世民擺了擺手,“隨朕殺開一條血路,我們今晚便去遼東城下,與李勣他們匯合!”

“遵旨!”

衆人隨即衝入數千敵軍之中,一路所向披靡,徑直殺出了山口。

高句麗軍兵們阻攔不住,眼看李世民跑了,趕緊重新集結,又在後面追殺上來。

正這時,迎面,一支唐軍趕到了,這支軍隊爲首的兩員戰將正是李勣和李道宗。

兩人見狀,也大驚失色,慌忙指揮士兵救駕。

半個時辰後,他們便將追過來的高句麗軍隊全部殲滅。

李勣和李道宗滾鞍下馬,來到李世民近前,跪拜在地,“皇上,臣等救駕來遲,請皇上治罪!”

“戰場上不必拘禮,快起來吧!”

“謝皇上!”

李世民問道:“你們不在遼東城圍城,怎麼帶兵到這兒來了?”

李勣回道:“皇上,臣等接到哨騎稟報,高句麗大將軍蓋蘇文遣五萬餘步騎兵救援遼東城,臣等唯恐皇上在途中與他們相遇,遭遇不測,這才帶兵前來接應!”

“蓋蘇文發兵五萬救援遼東?”

“正是,皇上,剛剛您遇到的,應該就是他們的先鋒部隊,臣估計,再有不到半個時辰,敵軍就會趕到這裡,敵軍勢大,而我們只有四千人馬。爲皇上安危計,臣請皇上儘快回軍馬首山。”

“朕不走!”

“皇上……”

“你們不要勸了!”李世民催馬往前走了幾步,來到軍前,“朕到這兒是做什麼來了?是弔民伐罪,是爲前朝雪恥!那個山谷裡有很多前朝士兵的屍首,他們在天的英靈在看着朕,看着你們爲他們報仇!朕豈能讓他們失望,做那臨陣脫逃的無恥懦夫?

朕的軍隊是天下無敵的精銳,敵軍縱有五萬又有何妨?不遇勁敵,何以顯壯士?今日,就讓朕與你們用這場大戰,來祭奠那些死難在山谷裡的烈士們!”

衆將聞言,皆跳下馬來,跪倒在地,“臣等皆願爲皇上效死!”

“殺!殺!殺!殺!”軍士們士氣大振,聲震山谷。

很快,遠處出現了點點火光,高句麗的援軍到了,頂在最前面的是盾牌手,後面是長槍兵,再往後是大批馬隊和弓弩手,鋪天蓋地,一望無邊。

兩軍對壘,戰鼓如雷。

李世民用手中馬鞭一指,“衆軍聽令!殺敵衝鋒!”

“殺!”張小七一騎當先,衝在了最前頭,後面,衆軍兵催開戰馬,一個個就像剛出籠的猛虎一般,殺進了敵陣。

張小七早就憋足了勁了,這下可算是有了發泄的機會,把武藝施展開了,在敵陣中亂砍亂剁,往來衝鋒,無人能擋。

其餘衆將也都大肆殺將起來。

書中代言,高句麗的軍隊跟突厥、薛延陀這些草原部族的軍隊是不同的。

突厥騎兵攻強守弱,講究的是長途奔襲,所以身上甲冑都是很薄的,容易被刺殺,可高句麗的軍隊最擅防守,不僅城池修得非常堅固,軍兵也都身着重甲,一旦陷入肉搏戰,極難對付,更何況對方人數還是唐軍的十倍有餘。

所以,即便大唐士兵士氣旺盛,奮勇衝殺,可想要取勝,依舊非常困難。

李世民立馬於高坡上,觀察着戰場的局勢,心中暗忖:“小七一個人攪亂了敵軍的左翼,牽制了兩三萬敵兵,可右翼陣型未亂,恩!”

“來人!在朕的周圍點起燈球火把,撐開黃羅傘蓋!”

他身邊的李恪忙道:“父皇,您這是何故?這樣一來,豈不是暴露了您的位置,引敵軍來攻嗎?”

“朕就是要引他們過來,只要敵軍右翼一動,中軍自然空虛,你即刻率五百騎衝殺進去,斬將奪旗!”

“父皇!這太危險了!您的安危最重要,請您收回成命,萬萬不可呀!”

“朕不怕他們,你又怕什麼!”

“父皇……”

“軍情似火,休得多言,這是軍令!”

“是!”李恪只得從命。

事情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他一現身,敵軍右翼上萬騎兵聞風而動,衝出大陣,漫山遍野地朝着他撲了過來。

李恪見時機已到,即刻抽出長劍,率領五百騎兵直插中軍而去。

李世民則帶着剩下的數百兵士與敵接戰。

戰局驟然混亂起來,各股軍隊各自爲戰,在敵陣中殺亂套了。

卻說李恪率軍一路狂飆突進,衝開一條血路,殺到了中軍大旗前,可到了地方一看,他登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原來敵軍的大旗前有一道連弩車構成的屏障,連弩車後還有大批長槍兵和弓弩手嚴陣以待。

他們一靠近,連弩車便啓動了,“啪啪啪啪啪!”勁弩一出,一射就是一串,將他們射得人仰馬翻。

五百騎兵根本不夠看,一個照面便折損了大半。

李恪急了,在馬上飛身而起,孤身衝陣,可是敵軍萬箭齊發,他連試了幾次都沒能成功,身上也掛了彩了。

“怎麼辦?敵陣無法攻破,父皇又身陷重圍,恐怕挺不了多長時間了,我該如何是好?”

關注微信公衆號:清香書城,領免費看書福利

第四十一章 巧遇陶公義第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八十二章 陶公義計詐假魏王第三十一章 龜茲奪寶(三)第二章 古堡的秘密第四十六章 跛腳老道第三十二章 縣衙審案第三十八章 駙馬之爭第三十五章 小鎮風波(上)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六十三章 孤島亂戰(中)第五十二章 活捉陳吃糠第三章 出逃第五十四章 守衛千金堡(下)第二十五章 救駕(上)第七十四章 計誆宇文霞(上)第四十章 奪寶亂戰(下)第七章 智擒侯君集第五十三章 守衛千金堡(上)第八十二章 陶公義計詐假魏王第三十三章 豬圈之爭第五十五章 王府暗戰(二)第六章 鬼堡救人第十二章 太子認娘第二十七章 救駕(下)第三十章 魏徵獻策第三十一章 願望落空第五十章 柳暗花明第二十九章 龜茲奪寶(一)第三十三章 張道玄設計發兵第三十八章 突利投唐第七章 脫困第十章 李治讓功第九章 內鬥第九十二章 戰遼東(中)第十三章 悲情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四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三十二章 龜茲奪寶(四)第三十四章 疏勒國奇遇(上)第四十三章 掉包計(上)第五十一章 巧避連環殺第九章 東瀛武士飯館出醜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第八章 岑文本的勸告第六十七章 無爲而爲第四章 程懷亮計鬥祿東贊第八章 岑文本的勸告第四十六章 一攻于闐第七十七章 歸義城的陰謀第二章 古堡的秘密第六十章 阿史那雲的遭遇第五十七章 王府暗戰(四)第九章 內鬥第一章 空城計第十二章 宇文霞巧施美人計(下)第五十六章 楚恆懷遠遇知音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三十七章 闖狼谷第三十二章 泄密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二十二章 貴人第二十五章 救駕(上)第十九章 連環計(下)第四十四章 吳老三智鬥怪獸第三十一章 馬從善計誆二傻第四十八章 返回播仙鎮第三十一章 龜茲奪寶(三)第四十九章 妓院亂局(二)第十一章 宴請李泰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遊街示衆第十八章 連環計(中)第三十五章 李恪被擒第十九章 夜探寺塔第九章 被逐第二十六章 救駕(中)第九十三章 戰遼東(下)第二十四章 迷失第七十三章 李恪護弟第五十五章 得救第六十四章 閣道上的激戰第五十章 聖意暖心第三十章 黨爭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九十章 返京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十五章 李恪的抉擇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六十六章 議破三清陣第一章 大漠鬼堡第六章 諸皇子議招祿東贊第六十九章 酒樓遇物部第九十二章 戰遼東(中)第六十六章 議破三清陣第五章 直搗黃龍第三十九章 死戰第七十八章 除妖(上)第三十八章 駙馬之爭第九章 內鬥
第四十一章 巧遇陶公義第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八十二章 陶公義計詐假魏王第三十一章 龜茲奪寶(三)第二章 古堡的秘密第四十六章 跛腳老道第三十二章 縣衙審案第三十八章 駙馬之爭第三十五章 小鎮風波(上)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六十三章 孤島亂戰(中)第五十二章 活捉陳吃糠第三章 出逃第五十四章 守衛千金堡(下)第二十五章 救駕(上)第七十四章 計誆宇文霞(上)第四十章 奪寶亂戰(下)第七章 智擒侯君集第五十三章 守衛千金堡(上)第八十二章 陶公義計詐假魏王第三十三章 豬圈之爭第五十五章 王府暗戰(二)第六章 鬼堡救人第十二章 太子認娘第二十七章 救駕(下)第三十章 魏徵獻策第三十一章 願望落空第五十章 柳暗花明第二十九章 龜茲奪寶(一)第三十三章 張道玄設計發兵第三十八章 突利投唐第七章 脫困第十章 李治讓功第九章 內鬥第九十二章 戰遼東(中)第十三章 悲情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四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三十二章 龜茲奪寶(四)第三十四章 疏勒國奇遇(上)第四十三章 掉包計(上)第五十一章 巧避連環殺第九章 東瀛武士飯館出醜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第八章 岑文本的勸告第六十七章 無爲而爲第四章 程懷亮計鬥祿東贊第八章 岑文本的勸告第四十六章 一攻于闐第七十七章 歸義城的陰謀第二章 古堡的秘密第六十章 阿史那雲的遭遇第五十七章 王府暗戰(四)第九章 內鬥第一章 空城計第十二章 宇文霞巧施美人計(下)第五十六章 楚恆懷遠遇知音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三十七章 闖狼谷第三十二章 泄密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二十二章 貴人第二十五章 救駕(上)第十九章 連環計(下)第四十四章 吳老三智鬥怪獸第三十一章 馬從善計誆二傻第四十八章 返回播仙鎮第三十一章 龜茲奪寶(三)第四十九章 妓院亂局(二)第十一章 宴請李泰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遊街示衆第十八章 連環計(中)第三十五章 李恪被擒第十九章 夜探寺塔第九章 被逐第二十六章 救駕(中)第九十三章 戰遼東(下)第二十四章 迷失第七十三章 李恪護弟第五十五章 得救第六十四章 閣道上的激戰第五十章 聖意暖心第三十章 黨爭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九十章 返京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十五章 李恪的抉擇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六十六章 議破三清陣第一章 大漠鬼堡第六章 諸皇子議招祿東贊第六十九章 酒樓遇物部第九十二章 戰遼東(中)第六十六章 議破三清陣第五章 直搗黃龍第三十九章 死戰第七十八章 除妖(上)第三十八章 駙馬之爭第九章 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