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

在這種時代下,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勢,如何才能建立更大的功業,如何才能全身而退,這纔是昭雎所爲難的地方。

好在從之前得知景翠病重開始,他就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經過數月的冥思苦想,他也找到了應對的變法。

那就是不站隊,始終保持中立。

但是,如果始終不表態,並且毫無作爲,那他這個令尹就會首當其衝,成爲雙方眼中的焦點,甚至遭到雙方聯合進攻。

這種情況下,那麼最先被滅族的肯定是他。

所以,要想保持中立,還得披上一件外衣,一件讓雙方甚至楚王都無法對他下手的外衣。

而這件外衣,昭雎已經找到了,那就是向昔日齊國的晏子學習,爲自己樹立起忠於楚王,一心爲國的崇高名望。

昔日晏子歷經齊莊公齊景公時期的動亂,那時的動亂規模雖然不比楚國將來,但是,其激烈程度卻絲毫不必楚國吳起之亂差,但晏子始終聳立不倒,憑藉的就是忠君爲國這層華麗的外衣。

現在,他也想披上這層外衣,只要他始終站在楚國這邊,無論未來楚國哪一方勝了,他都不會輸。

而且,只要有這層外衣在,他就能保持家族權勢地位不失。

而今日他在朝議上的所作所爲,就是他披上這層外衣的第一件事。

首先通過拆分江東郡,是爲向楚國羣臣顯示他令尹的存在感,向所有人甚至楚王表示,他這個令尹可不是景翠那樣的傀儡,不是任他們拿捏的。

接着,同時避開變法派與勳貴黨,從楚國的利益出發,舉薦江東人出任郡守郡丞,如此既安撫了屈原唐昧等人,同時也給勳貴留下了希望,以保持中立地位。

畢竟,只有保持中立,才能不陷入他們的那個漩渦中。

當然,保持中立,也會導致他們雙方同時對他產生惡感,對他不滿。

不過,這沒有關係,只有先保持中立,讓他們兩派都不會拖他後退,然後就可以想辦法披上那層外衣。

只要披上外衣,那麼這些不滿就會轉化爲聲望,讓他們更加敬重自己。

而想要披上外衣···

想着,昭雎頓時將目光投向了北方,國中的漩渦跳進去就出不來,所以,想要同時獲得雙方的支持,還要需要從國外找目標。

當昭雎將目光投向國外的時候,此時,在宮中的熊槐,也將目光投向他。

“等上一兩年,將吳炳與公孫海拉下馬,然後換上楚人?”

熊槐看着自己手中的情報,不由露出一絲冷笑:“現在你們不行,再等一段時間,江東徹底穩定下來之後,你們再想將觸手伸向江東,那就更加不行。”

熊槐將郢都中今日到處傳播的謠言扔在一邊,然後一臉沉重的看向殿外,然後陷入了沉思。

今天的朝議雖然沒有出現大的意外,但是,也十分驚險。

昭雎果然不是景翠可比,景翠做令尹時,基本上都是任他拿捏,爲所欲爲。今天一上任,就給他出了好大一個難題,直接逼的他這個楚王親自下場與昭雎對陣。

好在昭雎也沒有讓他爲難,逼他動用楚王的權威直接將這事按下,而是像一個令尹一樣爲他這個楚王查漏補缺,順順利利的將事情解決了。

通過今天這件事,熊槐對昭雎已經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那就是昭雎與景翠完全不同,而他也不能用對待景翠的辦法對付昭雎,否則,一旦君相失和,就算他強行將昭雎罷黜,也會導致國中動盪。

國中動盪,外患就會緊隨而至,這對於熊槐來說,是最不能接受的。

如果可以,熊槐也希望在這內憂外患之際,不是通過在內互耗在外敗退來渡過這艱難的局勢。

而是通過將內部矛盾轉到外部,來減少內部的損耗。而將矛盾轉到國外,毫無疑問,能征善戰,聲名赫赫的昭雎就是最好人選,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讓昭雎站在他這一邊,只要君臣同心,那就沒有問題。

如果像今天這樣,他這個楚王有所紕漏,昭雎這個令尹查漏補缺,如此,完美。

可是,如何才能讓昭雎一直站在他這邊呢?

熊槐想起這些年與昭雎的點點滴滴,想起昭雎的目的來,不由微微點頭。

他知道昭雎想要什麼,而這,他這個楚王可以給,而且可以給的比昭雎想象還多。

但是,他不想給的,昭雎也不能插手,更不能要,否則···

對昭雎有所決斷之後,熊槐又想起江東的事情來,不禁皺了皺眉。

雖然昭雎在朝議上對江東的處置並沒有問題,但是,昭雎舉薦的那些人同樣也不是他這個楚王的心腹,不能增強他對江東的控制。

既然要在江東摻沙子,怎麼可以少了他楚王呢。

不過他楚王往江東摻沙子,可不能僅僅只是去摻沙子,還要能辦實事,若是不能辦事,只是摻沙子撤後腿,那還不如不做。

所以,這人必須要有極高的聲望,而且還要有極強的能力,而且他去江東還不能引起江東勳貴豪強百姓的反感與警惕。

畢竟,現在江東兩郡的郡守郡丞全都有人了,若是聲望不足,根本無法壓制地方官員,若是能力不足,也不能幹出事來,若是引起江東的反感,只會適得其反。

這樣的一個人···

熊槐很快就確立兩個目標,一個是工尹已齒,另一個就是左工許行。

已齒擅長工事,許行擅長農事,一個是楚墨之首,一個農家之長,身份地位威望全都足夠。

已齒去江東有一個極佳的藉口,那就是會稽水患,讓他打着解決會稽水患的旗號去江東,必然深受江東歡迎。

而許行去江東···

以他農家之首在世聖人的身份,無論去哪裡都受百姓歡迎。

熊槐在心中默默的比較了一翻,然後選定了許行。

因爲已齒去江東解決會稽水患,無論他能不能解決此事,都會耗費大量的錢糧以及人力,這是不合時宜的。

而許行不同,他若是以農家之首的名義去江東,一則可以控制江東各地的農官,名正言順的插手江東,二則農官到江東,花費不了多少錢,反而還會賺錢。

而且,現在許行還在主持修建江漢的水渠,只要許行去了江東,這個職責就可以轉交給令尹昭雎,以此收買昭雎。

熊槐想來,這種利國利民名留青史的事情,昭雎應該不會拒絕的。

不過,這事相得雖好,但如何讓許行心甘情願的去江東呢。

要知道,自從大禹開始到現在,孫叔敖西門豹,甚至這以後的李冰,鄭國,這些主持修建水利工程的人全都青史留名了。

許行會願意將修建水渠的事情讓出來嗎,如何才能讓他心甘情願的讓出來呢?

許行最想要的是什麼?

想着,熊槐沉吟許久,然後靈光一閃,開口吩咐道:“來人,給寡人拿錢來···”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