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

發電機的研究進行的如火如荼,宮中的朱由檢在得知消息之後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

當即決定加大對人員、資金的投資,儘快的搞出大明的電氣產業來,將來水力風力發電也不是沒有可能。

....

自從大明開始逐步廢除世兵制、徵兵制,甚至在各個地方廢除了衛所兵以後,基本上實現了採用募兵制作爲主要兵士來源的方法。

不得不說..比起前面幾種方法來說,募兵制其實能夠讓朝廷的軍隊掌握更好的兵員質量,畢竟在募兵制中...

募兵之時,往往是可以對兵員的質量進行一個篩選的,如果出現了身體不佳或殘疾等情況,都是可以在根源上進行避免的。

世兵制或者軍戶制度就完全沒有這種可能了。

軍戶就是軍戶,想要脫離軍籍幾乎難以上青天,而現在募兵制則不同,從根本上來說現有包括大明天虎軍、戍邊師、平南軍等一系列將士在內,已經幾乎脫離了軍籍爲他們帶來的限制。

只要他們願意,可以隨時在回到家鄉之後恢復民籍,也不影響應該受到的各種優待。

募兵,幾乎不承擔除了訓練、戰鬥以外的其他任何任務。

這就代表着他們能夠有着更加強大的戰鬥力,畢竟如果一個士兵將主要精力要放在屯田種植上面的話。

其能夠用在拼殺戰鬥上面的精力就要更小了。

而朱由檢給募兵而來的大明天虎軍、平南軍包括戍邊師、山東水師在內的所有軍隊將士,給予了相當好的優待。

軍餉隨着戰功、從軍時間,乃至兵種的不一樣而靈活調整,但總的來說哪怕是剛剛加入軍隊的新兵,每一個月至少都能夠拿到兩塊大明龍元的軍餉。

這樣的收入對於募兵的將士來說,就代表着一個人參加軍隊,所獲得的的軍餉就可以養活全家上下所有人。

待遇有了顯著的提高。

朱由檢明白,未來的時代是海上爭霸的時代,手裡只有掌握着儘可能多的軍事力量才能夠在這樣的時代獲得最多的籌碼。

爲此,力排衆議的朱由檢大力加大了對軍事裝備的各項研發和生產投入。

大航海時代要來臨了,黃金時代的荷蘭人儘管將會在幾十年之後被帶英打的擡不起頭,但現在他們依舊是海上霸主。

殖民擴張的腳步在一步一步,走的越來越快。

拿下安南,在朱由檢看來只不過是控制南洋的第一步而已,別的不說...朱由檢對於自己家門口的這一塊富庶的南洋之地,還是有着不小的圖謀的。

畢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裡能夠爲大明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糧食即正義。

那個在歷史上將會歷經數百年沉寂,到最後不得不面臨世界各國羞辱的華夏將會不復存在。

朱由檢又一次站在了宮城的城牆之上,只不過這一次王承恩在他身後看向朱由檢的目光之中已經不像往日那般複雜。

這位已經年滿二十歲的大明皇帝,將會徹徹底底的改變這個世界。

只不過激動之後,也要冷靜一些,畢竟一個國家的崛起絕不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努力所可以決定的。

經濟,是命脈,是一切發展的根基,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經濟貿易環境的話,那麼勢必將會成爲最重要的一個頑疾。

緊隨其後的便是軍事、科技、文化乃至外交的發展,不過不得不說朱由檢眼下手中拿着的的確是一把好牌。

這些方面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幾乎已經是準備的差不多了。

朱由檢決定..在安南之戰結束後,可以在世界面前亮一亮大明的肌肉了....有時候太過藏拙,會讓很多人以爲大明只不過是表面上的繁榮罷了,在面對一些利益的時候學不會果斷爭取。

對於這樣的言論,朱由檢深表認同。

所以在蒙古、在安南,只要是土地,只要有利益,大明都將會毫不客氣,寸土必爭。

...

崇禎三年的經濟研討會。

去年,朱由檢沒來,前年,朱由檢親自來了。

今年,朱由檢又來了。

大明的經濟研討會與很多國家的議會都有些相似,只不過在這一場會議之中,能夠來到這裡的都是大明州縣以上的父母官員,也是俗稱的一把手...

“諸位大臣們...朕也是許久沒有見過你們其中的很多人了..不少知縣成了知府,不少知府成了京官...看來大家的日子都過得不錯嘛!”

偌大的禮堂內,朱由檢的話擲地有聲。

下面的官員隨着這句話而議論紛紛,不少人的臉上已然是面露春風一般。

自從朝廷放開了對地方官府的限制,不少地方的官員已經大張旗鼓的做起了生意..儘管這些生意幾乎沒有辦法替自己家中賺到錢,可這畢竟是自己實打實的政績啊!

要知道,你作爲當地的父母官,百姓窮的吃不起飯的時候...你再去講你兩袖清風、無愧大明。

估計年底考覈的時候,那些官員能夠連夜把你從位置上一腳踹下去。

“回稟陛下...臣等皆是爲陛下排憂解難,爲大明昌盛而添磚加瓦,爲百姓福祉而日夜操勞之臣罷了...所謂日子,能過便可!”

這場面話,不得不說是相當精彩的。

朱由檢一愣,便看向了聲音的來源之處,隨後便有些尷尬,因爲說話的那人自己根本就不認識...

只得說道:“愛卿此言..朕心中甚是欣慰,不知愛卿爲何地百姓父母之官啊?”

孟暢拱了拱手,連聲說道:“回稟陛下!臣乃浙江金華府知府!”

“金華府?朕知道這個地方,每年上供到宮中的火腿皆是上品嘛!此次經濟研討會...愛卿可有何建議?”

朱由檢話音剛落,孟暢便接着說道:“陛下..臣的確有些拙見,想要與諸位同僚探討一番..”

“孟愛卿,不妨說說?”

“..浙江金華,地處於浙江中部,並不臨海...儘管有不少人都說,人在浙江..哪有官員貧瘠的道理,但臣想說的是..金華如今的確富裕了,但遠遠稱不上脫離貧瘠,所以臣想...”

孟暢將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朱由檢。

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一十八章 倒黴的多鐸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
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一十八章 倒黴的多鐸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