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

如此大規模的移民計劃,其實背後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好保障,百姓自由選擇前往沿海港口出海的這個過程需要嚴密關注。

可其他方面,同樣不容忽視...出海之後的航行安全、沿途的補給保障、到了當地之後的土地分配、生產用具分配。

不僅僅考驗現如今大明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更關鍵的是對於每一個環節中的管理都是一個極大的檢驗。

一臉惆悵之色的畢自嚴此刻內心就如同萬馬奔騰一般。

之前與朱由檢曾經提過好幾次說要讓皇家稅務局和大明皇家銀行不全都集中在自己手裡的畢自嚴,最終還是喜提了幾十個來自大明皇家管理學院的學生士子。

而將其中之一交出去的願望。

持續性破滅。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移民計劃就花出去了三千多萬龍元...這麼多錢,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

自從移民計劃開始,每一天..大明各地的省府州縣,請求大明皇家銀行撥款的請求就如同雪花一般飄向京城。

可以說,每一天大明都在燒錢,並且數額可謂是巨量。

“大人..目前來看,所有的撥款請求都是合理合規的,爲了配合移民計劃,每一個地方的發展規劃署和審計局官員都已經進駐到了當地,目的就是嚴格監督每一筆錢的去向。”

“唉!本官同樣明白..但!...”

畢自嚴有點心疼,畢竟在這樣的浪潮之下大明毫無疑問是在做一個短期內能夠造成迅速虧損的生意。

沒過多久,便有小太監傳話說朱由檢召見。

畢自嚴一聽,也只好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急匆匆的趕路進宮面聖。

剛一見面。

朱由檢就笑着說道:“朕最近怎麼聽說..大明皇家銀行徹底成爲了整個大明的財神爺,不少船東都靠着來回跑着運輸移民而賺了大錢,最終都是在銀行領了錢。”

不說這個還好,說起開支,畢自嚴瞬間忍不住說道:“陛下...臣以爲,如此大的開支就算是遇到旱情,恐怕賑災也用不了這麼多錢啊!”

毫無疑問,從經濟利好的角度來看。

大明這一次的東安計劃幾乎是毋庸置疑的虧本買賣,但朱由檢卻繼續笑着說道:“朕當然明白..可是愛卿知道嗎?從朕登基即位以來,朕就有一種預感...未來的十幾年時間裡,大明的天氣、環境將會一天不如一天,今年有旱情難道明年就沒有嗎?”

這句話讓畢自嚴瞬間神情一變。

“陛下..您是說,這樣的大旱..或許今後會成爲一種常事?”

“沒錯..所以朕纔想要儘快的將移民計劃運轉起來,何況如今荷蘭人、帶英人兩國相互掐的不亦樂乎,浪費這個大好機會..”

“南洋,將來可就難取了!”

....

朱由檢在除了大明本土外(蒙古三省歸屬於本土)外一律推行的都是儒學聖賢的教育手段。

也就是說:每一個屬地、屬國的孩童或者讀書人,都要逐步學會大明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孔孟之道更是如此。

但是對於新學、對於科技類的知識。

一概不允許傳授,就連新式學堂在很多地方都是嚴格禁止設置的,徹底打斷了很多黑心的商人。

覺着大明既然現如今大肆打擊那些以坑蒙拐騙爲主的民辦新式學堂,那還不如直接將這種學堂開到海外去。

畢竟,再窮困潦倒的地方。

往往都是有一些富得流油的貴族存在,只要和他們講清楚..只有參加新式科舉,才能夠成爲大明的一名官員,並且回到本土。

那麼這樣的誘惑力,毫無疑問都將會是巨大的。

只不過在朱由檢的嚴格限制之下,新學,被朱由檢視爲需要嚴格管控的內容。

尤其是大明皇家圖書館,如今已經徹底禁止所有人將內部的書籍帶出,能夠接受公衆瀏覽的也幾乎沒有專業性太強的新學書籍。

基本上,都是一些科學啓蒙,十萬個爲什麼(精編刪減版),這樣的書籍就已經讓不少混入大明皇家圖書館的外國人感到驚歎不已。

只不過由於不能夠帶出。

他們很多人都只能夠選擇一次又一次的進入,最終憑藉着自己的記憶將其重新寫出來。

但,難度太大。

直到現在也沒聽說過有人成功的。

畢竟或許現在和你坐在一起的兄弟,下一秒就變成了腰間挎着長刀的東廠番子。

朱由檢對於新學,做了嚴格的保密。

嚴格限制的新學與毫無顧慮的傳統儒學之間產生的強烈差距,讓不少自視甚高的口讀聖賢之書的讀書人義無反顧的看不起朝廷的看法,只不過眼前大明的皇帝。

對於他們而言,簡直是不可理喻的存在。

畢竟自從皇帝登基以來,儒家學說,聖賢之書的地位就開始一落千丈。

但是現在事情似乎有了一些差距。

比如,對於使用儒學來教化海外的蠻夷..

“要我說,朝廷就應該早一點叫停那新式科舉,畢竟現如今如果連聖賢書都看不透..又如何能被稱之爲讀書人。”

“就是就是!我等鬱郁不得志到如今,還不是因爲現在舊制度的科舉基本已經被取消了,導致想要報國無門!”

路邊的一處茶館裡,幾個落魄的讀書人正在竊竊私語。

來往的人也只是順路瞥上一眼,隨後就搖搖頭走了。

這樣因爲朝廷取消舊制科舉之後而流落街頭的讀書人太多了,他們不願意接受朱由檢所提出的轉學新學的號召。

並且對於新學加以唾棄。

“就是...你們想想這一次,教化安南、東番那些不知道禮法的蠻夷,這不還是得靠着咱們的聖賢書!”

“那可不!聖賢書就是能夠有教化的作用!”

...

絮絮叨叨的說了一會,突然有人開口說道:“你們有沒有聽說,現在朝廷正在想辦法招收國學老師,出海去給那些蠻夷講授聖賢文章..一個月就能夠賺到十五塊龍元!”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四十章 宴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四十章 宴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