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

“不要以爲本官怕你!農業部今年爲什麼不按時收儲,大明糧食價格暴跌你要負責!”

郭允厚的聲音很大,幾乎都已經是貼着徐光啓的臉上在怒吼說道!

這一幕,讓徐光啓的臉上是又黑又紅,自己好端端的在農業部坐着,郭允厚就率領一票戶部官員走了進來。

不分青紅皁白,先數落了自己一通。

“農業部今年沒有把糧庫的糧食賣出去,換新糧進庫就不錯了!你還準備讓我在外面買糧食嗎?”

徐光啓同樣反擊說道。

去年年底。

大明甘薯豐收,小麥稻米同樣長勢喜人。

今年玉米、土豆、甘薯等高產作物再一次的被大面積推廣種植,朝廷如今糧食壓力已經小了很多。

作爲農業部,自然不需要再一次的花費銀子在戶部買糧,或者到民間大規模的收儲糧食。

可這樣卻徹底讓戶部今年的日子不好過。

“我不管,你們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再收一部分的糧食,糧庫不夠了,我戶部借給你們都可以!”

“不可能!我們今年就沒有這筆預算,沒錢!如果非要我買,那你就去和皇上說吧!”

這樣的一幕,惹得不少其他官員紛紛側目圍觀。

來看熱鬧的更是不少,別以爲只有市井百姓愛看熱鬧,如今宮內的朝廷官員照樣如此。

畢自嚴板着臉,衝着周圍說道!

“看什麼呢!給本官也講一講可好?”

衆臣紛紛側目看向了身後的聲音來源,只見居然是如今大明朝廷財稅大臣畢自嚴,便連忙都退讓到了一旁。

走進一看。

就看到了正在爭執的兩人,畢自嚴扶額說道:“兩位大人今日何等雅興,本官居然能夠在農業部一次性看見兩位朝廷七部尚書!”

見畢自嚴來了,郭允厚先發制人。

非但沒有及時收聲。

反而是冷哼一聲後說道。

“畢大人來得好!你來評評理,難道說今年朝廷就沒有給農業部收儲糧的銀子嗎?爲什麼好端端的就任由糧食價格暴跌,而絲毫不收儲呢!”

徐光啓也毫不示弱,連聲反駁說道!

“別隻要和農業掛鉤就說和本官有關係,要我說啊!這糧食價格高低不都是由你們戶部說的算,農稅高低不也是如此!”

兩個人就這樣,當着畢自嚴的面越說越起勁。

“兩位大臣..這件事情恐怕真得皇上來聖裁決斷了,就不必在此處喧譁爭論了...”

就這樣。

兩位朝廷重臣的一場鬧劇,一直鬧到了東暖閣內。

看着互不服氣的兩個大臣,朱由檢的表情也充斥了一臉的苦瓜色..滿是無奈的說道:“朕本來說準備今天早早回宮,陪陪皇后殿下順便看看朕那尚未出生的小皇子..”

“這下可倒好,還沒等朕出門,你倆就先來了...”

郭允厚心中有氣,但還是說道:“臣自知有錯,耽誤皇上了..可他徐光啓農業部今年欺人太甚!”

“皇上..去年糧食豐收,今年糧食還是豐收,再加上不少地方的糧食都是免去農稅,這本身沒有問題!”

“可這大量的糧食,百姓們吃不完就拿出來賣!現如今朝廷的糧店幾乎都只是從戶部購買糧食,現在倒好了,全部都去百姓手裡面買糧食了,戶部發出去的官員俸祿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徐光啓也繼續爭辯。

聽了半天,朱由檢倒是聽明白了。

說到底還是因爲如今大明糧食價格不斷走低,百姓更加願意以糧食來充繳農稅,故而戶部收攏了大量的糧食。

原本向外售賣糧食的朝廷平價糧,見外面的糧食價格更低。

轉過頭就去百姓手裡,收攏那些零散的糧食,雖然每家每戶的數量不多,可供給當地的州縣可謂綽綽有餘了。

一來二去,戶部的糧食堆滿了倉庫。

而農業部今年卻因爲去年的糧食幾乎就在糧庫內沒怎麼消耗,再加之還在不斷接收來自海外運轉過來的糧食。

今年就更沒有準備銀子來購買市場上的糧食的意思。

最終導致這一次的糧食價格暴跌,也導致戶部陷入了有糧無銀的困境。

理清楚了來龍去脈。

朱由檢也是帶了幾分無奈的開口說道:“朕算是搞明白了,但今年農業部不在民間收儲糧食,這的確是朕同意過的..”

“啊!真的啊!皇上..”

一聽這話,郭允厚頓時就如同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奚落的坐在椅子上久久說不出話來。

徐光啓反而趁機會數落說道:“郭尚書怎麼會聽的進去本官的話..”

“可朕沒有說過今年不從戶部收儲糧食,所以你郭允厚怎麼慌成了這樣..”

比郭允厚覺察糧食價格變化的。

是朱由檢早早就成立的大明皇家統計局,在每年糧食逐漸上市的時間就開始不斷監測大明各處的糧食價格。

早早就發現不對勁的他們。

連忙以省府爲單位,向朝廷彙報瞭如今糧食繼續豐收,導致各地糧食價格不斷走低的消息。

朱由檢也在當時就想到了應對的方法。

“即日起,成立大明糧食儲備局,接收農業部、戶部、以及大明各地方糧庫,並且開始徹查盈虧,爲期一年內全面移交至大明糧食儲備局。”

“並且今年戶部充盈出的糧食由大明糧食儲備局統一採購。”

“銀子,全部由朝廷出!”

什麼叫一言九鼎,朱由檢的話便是如此,當他將這件事情徹底決定下來之後,衆臣終於不再爭執。

而郭允厚更是喜笑顏開。

連忙開口說道:“皇上聖明...只要能解決戶部的糧食難賣問題..那便是最好不過了。”

朱由檢點了點頭另外說道:“雖說糧食儲備局可以週期性的調節大明的糧食價格,但這樣註定不能長久下去..”

郭允厚不解的說道:“陛下所言..?臣有些愚鈍,難以理解。”

“主食!主食!大明現在主要的糧食問題還是在依賴荷蘭人,你說難賣的糧食估計都是甘薯吧!”

頓時,衆人彷彿才如同明白過來了什麼一般。

支支吾吾的郭允厚說道:“這甘薯不是一樣可以吃嗎?而且據說烤製出來的味道還不錯..”

“好吃也不能夠天天吃啊..只有米麪這樣的主食才能作爲大規模的儲備糧。”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火車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火車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