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

德川念跑了,但大阪城中熊熊燃起的大火卻不可能在短時間熄滅,僅僅是一輪炮擊就讓整個大阪陷入到了火光之中。

整座城市,就宛如一個剛剛點燃的火盆。

看着眼前的這一幕,所有大明的天虎軍士兵只感覺神清氣爽,這種縱火彈的威力果然令人咋舌,如果今後進攻每一座城池都可以使用這種大殺器...

這樣的想法,就連張種也是同樣在腦中不斷的盤旋。

一旁的師長崔彥明看了看自己身旁看着大阪城傻笑的旅長張種,頓時一翻白眼沒好氣的說道。

“張種..你不要以爲老子不知道你在想什麼,這種縱火彈..我們不會有太多的機會使用的!”

“啊!師長..你咋知道我想的是啥,這東西多好啊..一把大火,全都給燒光了,燒光了..不就消停了嗎?”

“你可省省吧,都燒完了..你準備給倭國留下赤壁千里的焦土嗎?這塊土地,遲早都是大明的,咱這是給自己家裡省事呢!”

“哦哦!對啊!師長..你說的有道理!”

“那些倭國武士呢?”

“哦..那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他們待在這裡,不是給自己家裡添事嗎?”崔彥明說完後,便轉過頭看向了師部的幾位參謀。

開口說道:“儘快以團、旅爲單位,擴大我們的控制範圍..朝南的兵力可以部署的少一些,我們要儘快向江戶推進!不敢耽誤!”

“是!師長..我們這就下去安排!”

一輪齊射就解決了大阪城。

接到消息之後的趙雲凱是一邊覺得崔彥明很有能力,一邊又暗自心驚,交待讓一天之內拿下大阪,現在看來恐怕半天時間都用不上。

還好提前就準備了大量的野營帳篷,不然這會一把火燒了大阪。

今夜就得天爲被地爲牀了。

...

大明崇禎三年,徵倭登陸第一戰,大阪,滅。

事實上,大阪城被一把火點燃之後造成的影響極爲惡劣。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德川家光愚弄百姓的手段可謂一絕。

從一開始。

幕府對外隱瞞了江戶港被大明襲擊的消息。

所以,除了江戶城。

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明軍已經與倭國宣戰,括弧..沒有多少倭國百姓知道,再括弧...幕府控制地區。

這就導致有不少倭國的平民對於大明軍隊的到來感到十分驚恐。

不過,這並不重要。

大明的利益永遠纔是第一位的。

之後有什麼事情放在之後再說。

....

大明軍隊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就一股腦的衝着江戶城蜂擁,而是將目光轉到了控制交通要道和破壞沿途的軍事設施上。

倭國好戰,哪怕是每一個藩城之間時不時都會糾集數百人相互征討一下。

當然..這種規模,在大明看來頂多能算械鬥。

江戶城內。

一名武士不斷的擦拭着額頭上的汗水,無比焦急走進了屋內,衝着不遠處坐着的德川家光開口說道:“大將軍...”

“說吧..”

“大將軍,大阪城丟了..德川念逃跑了..明軍欺騙了我們,他們根本不僅僅是那五艘軍艦,而是一整個艦隊還有數萬人的精兵!”

武士的消息剛一說完,德川家光的臉上就陰沉的猶如能夠凝結出水珠一般,無比難看。

“估計現在,明國的軍隊已經開始向着江戶城逼近了吧,大阪丟了..京都那邊就沒有一點反應嗎?”

“大將軍..京都城內,有不少人都相信明國人說的明正天皇在大明的消息,不少人都拒不出兵,還阻攔其他人馳援大阪...”

德川家光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從作廢倭國紙鈔,到發生農民起義,再到明正天皇走失、江戶港被明國水師軍艦轟炸,幕府的聲望幾乎已經降到了最低。

京都城內的倭臣拒不出兵,這無疑是對幕府權威的一種挑釁。

過了一會,德川家光說道:“京都..或許是因爲也才和我們一樣剛剛接到消息吧,我不會怪罪他們..但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搞清楚,大明的軍隊爲什麼會這麼快的就進攻我們!”

一直以來幕府對待大明的態度其實還是蠻不錯的,在德川家光眼中只要能夠通過貿易的方式換取到自己所必要的物資。

再加上,在其看來。

只要能夠維持現在的關係不變,倭國這樣的小地方..給中原王朝當跟班,當小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要知道,之前朝鮮被後金揍的頭都擡不起來。

還不是大明及時出面進攻後金,給朝鮮解了圍..到現在,朝鮮國王和朝鮮王室,還每天都在那燒香供奉朱由檢的牌位呢。

這事早都傳開了,就連德川家光都略有耳聞。

畢竟朝鮮距離倭國實在是太近了,倭國不少人都和朝鮮人有往來,就算是漁民時不時都會在海上與朝鮮人的漁船相遇。

這讓幕府本來更加堅定了這個念頭。

可誰知道..明正天皇..

“興子這個小傢伙,還真是會給我這個叔叔找麻煩啊!”德川家光的臉上有些陰霾。

可說完之後卻是看向了身旁的那名武士,作爲能夠自由出入幕府的武士,自然也會是德川家光的忠實僕從。

“想辦法將明國進攻的消息儘快宣揚出去,尤其是要讓南邊的農民們明白..現在不是繼續和幕府抵抗的時候了,再這樣下去幕府沒了..倭國就要變成大明瞭!”德川家光憤怒的開口說道。

但一旁的武士面色卻有些怪異,遲疑了一會後才說道:“大將軍..我們這麼說會不會不太好,那些平民做夢都想成爲大明子民..”

德川家光聽見這句話頓時一愣,是啊!

對於這些平民來說,誰掌控這個國家這重要嗎?他們不就是爲了過上好日子,纔不斷的反抗的嗎?

用這個理由,挑起其對於大明的仇恨..

恐怕是會起到反作用的吧。

“那就宣揚一下,明正天皇是被明國人用卑劣的手段欺騙走的,並且幕府無數次嘗試過與大明交涉,讓其歸還...明國不僅僅不歸還,還派兵侵略!總之,去造謠,造謠你懂嗎?”

“嗨!大將軍,我明白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談商業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
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談商業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