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

王環拋出了誘餌之後,就在這個園子裡等着李善長上鉤。他給李善長送了兩個莊園,另一個卻是離杭州三十里,李相公不可能跑那麼老遠。

而且王環又覺得以李善長的德行,只要他肯下血本,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實際上他安排的打手非常少。

最後他揚言挾持李善長,也是氣急敗壞,破防之後的無奈之舉。

官場如同江湖,從來都不是打打殺殺,能坐在一起吃吃喝喝,一起榨取剩餘價值,難道不好嗎?

又何必撕破臉皮。

正因爲如此,當王環想要喊打手抓人,這幫東西都隔着很遠,甚至在院落外面。想要跑進來,需要時間、

還沒等他們進來,已經有人衝過來,把這些打手都給拿下了。

郭英和朱英,一前一後,衝了進來,都直撲張希孟這邊。

“大哥,沒事吧?”

張希孟咧嘴笑笑,“還好,李兄,你沒事吧?”

李善長這時候看清楚來的是郭英,也鬆了口氣。

雖然這小子也不好對付,但總還有希望壓下去。

“是上位派你們來的?”

朱英笑嘻嘻道:“不是,是乾爹帶我們的來!他老人家擔心大……擔心兩位宰相,故此親自來了。”

說着,朱英一回頭,正好看到老朱,邁步虎步,氣勢洶洶殺來。

李善長迎着老朱看了一眼,就嚇得魂不附體,連忙低頭,心臟撲通撲通地跳!

壞了,真的壞了!

就算王環剛剛說的那些話,朱元璋不知道。但這事也瞞不住了,稅收出了那麼大漏洞,偏偏這個畜生又向自己行賄,上位一定會懷疑是自己有意爲之,故意爲了貪賄開方便之門。就算能僥倖保住老命,估計也要和陶安一樣,滾回家裡抱孫子去了。

這可如何是好?

李善長簡直懊惱要死,他比陶安看得明白多了,早晚有一天朱元璋要君臨天下,那時候他就是開國重臣,註定要名標青史,永載史冊的。

要是這時候翻車了,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老李捫心自問,估計他會找棵歪脖子樹,吊死算了。

現在能救李善長的人已經不多了,他下意識看向張希孟,但是張希孟根本沒搭理他,而是連忙迎向朱元璋,深深一躬。

“主公,您怎麼能以身犯險?”

朱元璋哼了一聲,“你都敢來,咱有什麼不敢的?這麼個狼窩你也不知道多帶些護衛?萬一有了閃失,那可如何是好?”

張希孟咧嘴苦笑,他是跟着李善長過來,爲了揪出送禮之人旳,如果大張旗鼓,人家還不跑了?

好在這時候李善長急忙過來,躬身施禮,羞愧道:“上位,都是臣糊塗,臣一時急迫,想要找出行賄的畜物,連累張相跟臣一起犯險,請上位治罪!”

朱元璋看了看他,別人給你送禮行賄,怎麼不給張先生送?

蒼蠅不叮無縫蛋!

你李善長肯定是先臭了,才引來了追逐腥臭的蚊蟲……想輕飄飄糊弄過去,那是癡心妄想!

不過眼下也不急着拿下李善長,還要藉着他的手,徹查這個王家!敢對咱的兩大重臣下手,你們還能耐啊!

老朱想到這裡,才重重嘆氣道:“李先生也是用心良苦,咱不會爲了這麼點小事,責怪先生的。”

言下之意,要是更大的事情,那就不好說了。

李善長憂心忡忡,卻也是無能爲力,只能看老天願不願意放過自己了……

君臣三個湊在一起,三個人一起俯視王環。

這位剛剛還侃侃而談,小覷朱元璋,鄙視張希孟,覺得能把李善長拿捏死死的人物,此刻軟得和一團泥似的,他已經凌亂了,完全想不通,也沒有心思去想了。

自己是什麼福氣啊?

本想着買通李善長,結果把這幾個最有權勢的人,都給招惹過來了。

難道是天亡王家嗎?

一個人害怕到了極點,竟然連求饒的勇氣都沒有了,只能癱在那裡,像一坨翔似的。

朱元璋邁步走過來,看了看王環,冷笑道:“就是這個畜物,他敢對咱的兩位丞相不利?喪心病狂,該千刀萬剮!”

李善長大喜,上位啊,快點殺了這個禍胎吧!算我求你了。

不過李善長到底沒敢開口,因爲張希孟已經笑了。

“主公,此人可不只是一個喪心病狂的畜物,更是一位頗有眼光的人才……剛剛他可是嫌臣太書生,嫌主公沒見過錢!而且還給李兄出了一個年入幾十萬兩的好主意,我想這樣的人,就算要殺,也該先聊聊纔是!”

朱元璋頗爲驚訝,見過狂妄的,卻沒有見過這麼狂妄的。

“你倒是說說看,有什麼了不得的見識?”

朱元璋問了兩遍,王環尚在魂遊之際,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張希孟俯下身,“王環,你就打算一語不發,滿門抄斬?”

聽到後面四個字,王環似乎活過來了,強大的求生本能促使他掙扎着,趴在地上,拼命磕頭。

“小人該死,小人糊塗,只求吳王饒了小人家眷就好!”

朱元璋看不起這種慫包,把頭扭到了一邊。

張希孟卻是饒有興趣,他笑道:“王環,你說均田只是把土地分了,可是要怎麼收稅,收上來的田賦又要怎麼分配,還有大學問,這個大學問我也不懂,想必你很有心得體會了,那不妨說一說,我們也探討一下,沒準還能算你戴罪立功呢!”

最後這句話讓王環打了個激靈,他斟酌了好半晌,才緩緩說道:“財之所出,力也!財之所用,權也!小人,小人以爲吳王只有力,而沒有權!”

好傢伙,還真是個狂人啊?

竟敢質疑老朱手上的權柄,那用不用拿自己的腦殼去試試,看看朱元璋敢不敢殺你全家?

很顯然,王環不是這麼淺薄,他的確講出了一些問題的本質……

衆所周知,明朝的財稅體系非常爛,但是究竟爛在哪裡,貌似又很難準確說清楚了。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謠言,就是大明朝每年財政收入只有幾百萬兩,跟大宋比起來差遠了,簡直垃圾透了……假如這個話是真的,爛的應該是大宋纔對啊,明朝花了十分之一不到的錢,就維持了江山快三百年,這是何等了得的成就啊!

財政效率簡直高到了離譜!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那錯在哪裡呢?

錯在把國家稅收等同於戶部收入,又把戶部歲入,等同於太倉稅銀,然後就得出了一個小的離譜兒的財政收入。

如果真靠這麼點歲入,就維持了那麼長時間,大明朝簡直全員清官了。

其實大明朝稅收的衙門,遠不止戶部一家,徵收的稅賦也不只是丁銀田賦……這個複雜的程度,簡直難以言說。

簡單舉個例子,明朝的工部不只是造宮殿,建工程,還負責徵稅。工部徵收的稅叫竹木抽分,大約就是針對竹木、薪柴、石炭、磚瓦、石灰等等,跟燃料建材有關的東西,徵收稅賦。

這玩意是計入工部的賬,和戶部沒關係。

如果你覺得工部徵稅很離譜了,那後面還有更離譜的,光祿寺作爲負責宮廷膳食的衙門,也有權向民間徵稅。

手上的米糧食材,用來供應皇宮開支。

如果這個還能理解,那麼素來清水衙門的禮部,竟然也有徵稅的權力。

禮部徵收什麼?

藥材!

沒錯,禮部要替太醫院徵收藥材錢。

畢竟太醫院品級太低,不好要錢,還是禮部出面比較好,當然了,經手三分肥,禮部的文官們,正好弄點枸杞、人蔘、海狗腎,好好補補腰子。

類似的中樞衙門,絕不在少數。而且這還不算完,地方上除了要解送朝廷的,還有留存自用的部分,也是一筆爛賬,說不清楚的。

試想一下,正常的流程,太醫院需要藥材,向戶部行文,獲得批准,然後太醫院拿着錢去產地採購,列入一年的部門支出預算,也就是了。

可是到了大明朝,這事情就詭異了。

太醫院卻藥材,跟禮部商議,禮部向地方行文,然後把事情交給了地方的糧長,讓他們給禮部送藥材銀兩。

從地方上千裡迢迢,送去進城,交給禮部,轉給太醫院……這一路上,人吃馬喂,銀錢火耗,上下打點疏通,一層一層轉交……這中間的耗費相當驚人。

而且是每一個衙門,每一項稅收,都要經歷這麼一番折騰。

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糧長們都撐不住了,爭相逃避差役,各地頻頻拖欠稅賦,有的地方能拖欠好幾十年不交,上面也是無可奈何。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很複雜,但是不可否認,從最初財稅體系的設計,就能看出端倪。

歷史上的老朱的確對財稅體系的理解淺薄了……他以爲利用糧長征稅,解送稅賦,能避免官吏盤剝壓榨。

而且使用起來,也十分方便。

只要他一道旨意下去,哪裡缺少多少東西,就讓糧長送過去,也就是了。

從洪武朝的對外用兵來看,在老朱的精心打理下,財稅體系尚且能夠高效運轉。

可是隨着老朱駕崩,後來的皇帝,既沒有朱元璋的勤政,也沒有老朱的威望。

各種弊病迅速出現……所有官吏,凡是能插上手的,都狠命盤剝,利用各種火耗名目,壓榨下面。

承受不住無數個衙門,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糧長們,索性撂挑子了。

爺不幹了!

地方衙門也越來越多留存財賦,用來應付自己的開支,而拒絕上繳朝廷。

說了這麼多,大明朝財政的根本問題,就是沒有建立起一整套總收總支的體系。

“主公,旨意所至,乃是君王之威,財賦所至,乃是君王之福。主公只有把財稅大權,捏在手裡,才能真正威福自專,乾綱獨斷!收上來,發出去,纔是完整行駛君王大權……這個畜物能有如此見識,還真是挺難得!”張希孟還略有那麼一點欣賞王環,當然,也僅僅是一點點。

朱元璋咬了咬牙,怒火三千丈,從一個俸祿,引出財權分配,朱元璋又是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此畜物雖然有些見解,但他居心叵測,想要靠着漏洞,大發利市,更行賄脅迫咱的重臣,如此狂徒,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來人,把王氏全族,都給咱抄了!”

一回頭,老朱對李善長道:“走,現在就回去,立刻商討財稅事宜,不得遲疑。”

老朱說完,拔腿就走,張希孟心情不錯,也在後面跟着,看起來財政這塊,或許有希望更好了。

李善長老臉鐵青,還不知道有什麼疾風驟雨等着他呢!老李也只能匆匆趕上……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