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

“我只道咱們張相不會寫詩填詞,卻不想他竟然是此道高手啊!”藍玉低聲詫異道。

李文忠笑道:“這就是你不聰明瞭,張相能文,早些年還編寫過曲詞。想來寫詩必定是一把好手,難不住他的。這人啊,一樣行,樣樣行,不行也行啊!”

藍玉哼道:“你又明白了?那怎麼不見張相以前寫過?”

李文忠想了想道:“或許是張相不願意以詩詞示人吧!這些年來,他在軍中,一直提倡言語平實,不許辭藻絢爛,言之無物,多有口語,白話……你沒瞧見,這些年來,咱們的公文都改了不少,跟以往的習慣大不相同。”

藍玉想了想,“或許也是,不過張相這首詞寫得太好了,尤其是後面一句,換了人間……簡直絕了!這一次咱們光復大都,痛飲燕山,正是應了這一句,人間變幻,簡直再恰當不過了。”

藍玉索性停下來,拉着李文忠和朱文正,在路旁的一株柳樹下坐好,然後道:“你們倆想想,這一次這麼大的事情,又是光復故土,又是封賞羣臣,還定下了好幾條國策。報紙都寫瘋了,可偏偏就缺了一首能壓得住場子的詩詞,做個總結,你們說,遺憾不遺憾?”

朱文正繃着臉道:“那有什麼辦法?陛下雖然能寫詩,但到底差了一點文采。張相倒是寫得出來,可張相不願意,又有什麼辦法?”

藍玉抱着腦袋,想了又想,突然道:“你們說,張相是不是害怕讓人知道他的文采過人啊?”

李文忠遲疑半晌,“不會吧,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麼樣?還敢嫉妒不成?”

“那可不好說,別人我知道,咱們陛下,算不得多大方!”藍玉悶聲道。

朱文正立刻瞪了他一眼,“你說什麼呢?這是泄露國家機密!”

“泄露……國家機密!”

藍玉愣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突然忍不住狂笑,“你這個傢伙,看起來老實巴交的,怎麼嘴損起來,跟張相一樣!”

“這就叫有其師必有其徒!”李文忠把話接過來了,“聽藍玉這麼說,我是越來越想知道張相到底寫了什麼了!”

這三小子互相看了看,反覆琢磨,藍玉道:“你們說,如果能立下一個大功,咱們能不能請張相幫咱們寫點東西?然後再混進他的書房,想辦法把那首詞拿出來?”

朱文正繃着臉道:“你這心思花得可有點大!我看你是爲了一碟醋,包了一頓餃子,不值!”

李文忠想了想,卻道:“也別這麼說,要是時機恰當,也未嘗不可。”

藍玉果然笑道:“你們也是湖塗,我盤算了一下,咱們反覆說,要建立軍屯,防備元軍襲擊。那爲什麼不主動出擊?殺出去,犁庭掃穴,先把元軍的巢穴給搗毀了。”

“主動出擊?”朱文正想了想,來了興趣,他問道:“藍玉,你準備從哪下手?”

“從哪?自然是上都開平城了!”藍玉理所當然道。

朱文正和李文忠齊齊一怔。

因爲按照之前徐達的意思,是希望先收取遼陽,這樣就能和高麗的關鐸連成一片,徹底截斷高麗和元廷的聯繫,斷殘元一臂。

而常遇春等人則是希望儘快進軍山西關中,剿滅元廷規模最大的一支武裝。

這兩派尚在爭論之中,不管是張希孟還是朱元章,看樣子更希望先穩住大都,準備妥當之後,繼續用兵。

做最充分準備,行最凌厲擊殺。

而在兩派之外,藍玉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他想就近直取上都,直擊鐵鍋皇帝。

這個想法提出來,朱文正和李文忠迅速來了興趣。

首先說,上都開平城位於灤河以北,屬於蒙古草原的東部,向東就是遼東,向南就是燕山,握在元軍手裡,可以調動遼東兵馬,襲擾燕山一線,威脅大都安全。

可若是拿到了明軍手裡,即孤立了遼東元軍,又給大都增加了一道保險。

順便說一句,距離上都不遠,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通遼,帝國心臟了屬於是。

藍玉想打上都,自然不是想聽每週一個奇葩小故事。

他是奔着鐵鍋皇帝去的。

攻打大都的時候,這傢伙潤得太快了,竟然來不及抓捕,那這一次就不能放過他,必須拿下!

以俘虜敵國皇帝的大功,換張相一首詞,沒有毛病吧?

張相還好意思拒絕?

朱文正是不太理解藍玉的腦回路,但他覺得這事不靠譜。

“開平城周圍地域遼闊,一馬平川。距離大都足有一千二百里。我們可以派遣大軍疾馳過去。但是由於路上沒有什麼遮擋,很容易驚動元軍。破城容易,想要俘虜元皇帝,只怕不行!我看你還是別做夢了。”

藍玉冷笑道:“朱文正,這就是我不服你的地方,打仗自然是以正合以奇勝。而在打仗之外,還要多算勝少算不勝!那個鐵鍋在上都不死心,就是想想要殺回大都。可他算錯了一件事,他手下那麼多人,就沒有受不了上都清苦,想要歸附大明的?”

朱文正大吃一驚,這話確實讓他意想不到,堪稱打開了新世界。

“對啊!大都這邊,有元廷的殘餘勢力,那元軍那邊,也該有心向大明的,咱們固然要提防他們,卻也要會用這裡面的關係。”朱文正忍不住一拍藍玉肩頭,“行啊,你這腦子挺靈的!”

藍玉不屑道:“你們以爲我花了那麼多時間,琢磨的是什麼事?告訴你們吧,我都想好了,現在我就混在一些人中間,假意受不了大明的清算,逃去上都,追隨故主,躲避危險。等我到了上都,就給你們做內應,提供元軍消息,你們有把握幾天趕到上都?”

朱文正和李文忠盤算了一下,當初司馬懿平定孟達,八天走了八百里,堪稱神速,大都距離上都一千二百里,怎麼看都要走十天以上。

這樣一來,難保不會出問題。

想要取得突襲的效果,實在是有點難。

到底要怎麼辦纔好?

又是一陣頭腦風暴,李文忠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

“我們不走居庸關,而是走紫荊關,做出攻擊大同的意思,這樣繞過正面,以騎兵突襲,每人配屬三匹戰馬,突襲上都,或可出其不意!”

朱文正道:“此法似乎可行,只是我們騎兵不夠,能派出去的也不會超過一萬人,就算能擊敗元軍,拿下上都,只怕也俘虜不了元皇帝。”

藍玉笑道:“那就索性把局弄得再大一點。”

“怎麼大?”李文忠和朱文正一起問道。

“很簡單,就是當真派遣一路兵馬,走遼西,假意攻取遼陽。只要把消息告訴上都,讓他們堅信咱們向西,向東進軍,然後兩路人馬突然合圍,攻取上都,一舉拿下,不就行了!”

藍玉笑呵呵道:“我負責混入上都,傳遞消息,你們只要分兵進攻就好,咱們三人,利用這個機會,立下不世之功!先滅了大元朝再說!”

朱文正和李文忠想了半晌,都有點被藍玉的手筆驚到了,過了好一會兒,朱文正突然揮拳,狠狠捶了藍玉一拳頭,笑罵道:“好小子,還說什麼想要張相的詩詞,你分明是藉口!你就想說動我們,幫你成就功名!”

藍玉呵呵冷笑,“反正你們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我就問你們一句,這事幹不幹?幹我現在就動身,前往上都!不幹,你們倆這輩子也就這點出息了!還想着封侯拜將,下輩子吧!”

這下子可說到了兩個人的軟肋,朱元章明白講了,作爲天子親戚,想要封爵,要拿出比別人大得多的功勞才行。

大都都拿回來了,還有什麼功勞能足夠大,可以讓他們封爵?

還不是要俘虜元皇帝,立下不世之功嗎!

“藍玉,有你的,我們同意了,就這麼幹了!”

三個年輕人商議妥當了計劃,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問題,別的不說,大明朝最精銳的騎兵都在老朱的手裡,哪怕徐達都沒法直接調用。

而這個計劃需要假意羊攻山西和遼東,這就要調動其他明軍,造成假象,這又不是他們能做到的。

算來算去,就只有藍玉去上都潛伏,這事他們能做主。

“要不你自己去算了,順便把鐵鍋提回來,我們不跟你搶功勞了!”

藍玉氣得倒仰,“我是要立功,不是找死!就算砍下了鐵鍋的腦袋,把我搭進去,我也不幹!那口破鍋沒我值錢!”

三個人再度商議一會兒,沒辦法了,只能把計劃提交上去,請天子定奪。

這樣做也就意味着,他們要跟徐達,常遇春同臺競爭。

論起功勞地位,他們肯定不如那兩位,甚至常遇春還是藍玉的姐夫,無論怎麼看,都沒有絲毫的勝算。

可是就這麼放棄,他們也不甘心。

就看老朱如何決斷吧!

三個年輕的將領,經歷了最糾結難熬的一個時辰,徐達竟然笑着從裡面走了出來。

看到徐達的笑容,這三人立刻心沉下去了,完了!

只見徐達果斷走到了他們面前,伸手拍了拍藍玉的肩頭,“走吧,你們跟我進去!”

藍玉微微一怔,傻傻看着徐達。

徐達忍不住笑罵道:“怎麼?還讓我當面認輸不成?臭小子,你那個方略,我贊同!”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