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

張希孟臨時改變了主意,不談具體的內容,而是轉而講師道,在場衆人,又豈能不知道爲了什麼!

劉三吾老臉鐵青,齊泰、練子寧等人也都看着王湖切齒咬牙。

天下第一學堂,竟然出來了這麼個玩意?

公然諂媚張相公,還跑去打傘,當着這麼多學生的面前,簡直把師道尊嚴踩在了腳底下,丟了大人。

張希孟來濟民學堂,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弄得張相改變計劃,開始講師德問題,這事必定會傳遍天下,尤其是復旦學堂,他們肯定會笑話濟民學堂的,到了那時候,可怎麼辦啊?

這些人簡直恨死了王湖,一雙雙看向他的眼睛,簡直要把他給生吞活嚼了。

至於王湖,此刻已經是萬念俱灰,一團漿糊。

給張相打傘,雖說諂媚了一些,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張相公這種官中的極品!

以往有尚書、侍郎、布政使過來,也都是如此,怎麼就行不通了?

到底是自己不顧師道尊嚴,還是張相吹毛求疵?

王湖想不明白,他只覺得自己這輩子,大約是完蛋了。

徹底毀了,一言定生死,一語斷是非。

這就是張希孟的恐怖之處!

“我今天要談師德問題,大約要講兩個方面,師從何來,師教何事……我們濟民學堂彙集了八方名師,每一位老師皆是飽學之士,經歷十年寒窗苦讀,有着過人之處,通過層層考覈選拔,才能進入學堂,教導學生。”

“但是大傢伙想過沒有,放眼天下,能有多少人可以讀書?我可以粗略告訴大傢伙,在元廷治下,真正的讀書人,大約之後百分之一,如果把識字的都算上,也不過百分之三。就是隻有這麼點人。”

“大明治下,由於多年矢志不渝的興學,不斷的投入,以江西等地爲例,識字率能接近兩成,其他省份,也能突破百分之五。看起來提升了不少,但依舊是五個人裡面,纔有一個讀書人。”

“這個比例告訴我們,讀書人是很珍貴的,稀少的,是國家的寶貝。說到了這裡,是不是講,讀書人就高人一等,應該頤指氣使,予取予求呢?這就是過去兩千年,我們犯的錯誤,把讀書人擡到了一個過高的位置上,甚至出現了站在百姓頭頂的士大夫羣體,這是慘痛的教訓,我們不可以重蹈覆轍!”

“爲了培養這些讀書人,朝廷每年要花費多少錢呢?僅僅去歲國庫開支,就是八百二十萬貫寶鈔,這筆錢不算民間捐贈,不算地方投入,也不算鹽場,稅卡,內帑的專項支持……更不算爲了供養一個讀書人,一個家庭要付出的心血錢財。”

“以去年爲例,我們的軍費開支是七百五十萬貫,這裡面同樣不包括一些軍屯開支,還有債券收入……但不管怎麼樣講,花在教育上的錢,比軍費要多,這是確定的。”

張希孟講到了這裡,突然一笑,“不少人推崇的宋朝,號稱養士,他們的開支比例又是如何呢?僅僅是軍費一項,就佔了國庫支出的七成,如此看來,到底是誰更看重士人,誰更在乎教化大業,似乎需要重新審視了。”

“說到這裡,我想有些人就該明白了我的意思,讀書人還是非常稀少的,而每一個讀書人,都是朝廷傾盡全力,民間耗費心血,是我們這個國家,盡心盡力,供養出來的。是大明朝造就了讀書人,不是讀書人凌駕於大明朝之上!”

“每一個讀書人,應該對國家懷有一份感恩之心,對百姓懷有一份責任!老師乃是讀書人中的表率,於國於家,該怎麼做,才能表率天下,才能對得起花在自己身上的錢財心血,才能對得起那些對自己有期待的普通百姓?難道國家要花錢培養一羣諂媚小人嗎?難道百姓想看到,自己掏空家底兒,供養的天之驕子,是個寡廉鮮恥,欺上媚下之徒嗎?”

“師德二字,不光是一個老師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共同的要求!既然享受了國庫歲入建立的學堂,既然拿了百姓血汗變成的俸祿,你們就該符合天下對你們的期望!這也是我在很多立法的時候,專門提出來的,老師犯錯,要加倍,加幾倍懲罰!別人關十年,老師就要砍頭,別人流放,老師就要剝皮楦草!”

“不要把尊師重教,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要覺得天下百姓欠你們的。尤其是對待學生,更不能如此!”

“天地君親師,很多人把師徒混同父子,這其實是欺人之談,背後的意思無非是要像對待親爹一樣,對待老師,對老師唯命是從。這是非常荒唐的想法。老師教了學生什麼東西,對學生有多大的恩情,能比父子還親?”

張希孟道:“講到了這裡,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老師教學生什麼……我以爲老師教給學生的,是前人對這個世界的總結,是對天下至理的認識,是知識,是學問……這東西是老師一個人的嗎?”

“顯然不是,這是古聖先賢,無數才智之士,總結出來的。是傳承千百年,恰巧到了你的手上而已。作爲一個師長,該做的是什麼?是把這些東西,繼續傳承下去,以至於發揚光大,推陳出新,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由此可見,學生向老師請教,學習知識,不是祈求老師垂憐,也不是老師可憐你,才肯教導……說到底,這些知識學問,是天下公器。掌握公器的老師,該理所當然地傳承下去。如果以手中的知識爲要挾,挾持學生,不當牟利……這和貪官污吏有什麼區別?這就是公器私用,這就是貪贓枉法!老師不講師德,絕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律法的問題,我希望所有老師,也包括未來即將成爲老師的年輕人,能夠明白這裡面的關節,尤其不要一時疏忽,自己毀了師道尊嚴!”

張希孟侃侃而談,他這番話,已經堪稱利刃匕首,刺向了在場許多老師,讓衆人臉色驟變,不由得低頭沉思。

張希孟講的有道理嗎?

或許吧!

其實張希孟講的最根本的東西,還是將知識和學問定爲公器,公者,天下人共有!

作爲一個老師,理所當然要把知識學問,傳播出去。學生從你這裡得到了學問知識,並不需要感激老師什麼,只要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這一番道理,等於將還殘存的師徒綱常,徹底否定。

果然,張希孟做事,向來是佈局深遠,一箭多雕。

而且他的高度,也讓他可以站在重定綱常的立場上,要求所有老師。

這可比單純的胡蘿蔔加大棒厲害多了。

你們敢胡來,可是有國法制裁的。

劉三吾聽在耳朵裡,更是別有一番滋味,當初在崖山,朱元璋祭告天地,就有闡發君臣大義的味道,等於是告訴天下人,他這個朱皇帝,和前面的皇帝都不同了。

天子如此,臣子如此,如今就連老師的定位也不一樣了。

恍惚間,一個全新的天下,再造乾坤!

還真是大不相同了。

其餘老師,有人震驚,有人落寞,有人猶疑踟躕,不一而足。

但是在場很多學生,

高年級的,如方孝孺,他聽得格外認真,自己很快也要去當老師了。

到底要怎麼對待學生,或許今天張相講的話,就給他指明瞭出路。

至於張庶寧,他從很早就有心當老師,放着王爺世子不當,要去當教書匠,是不是太沒出息了?

張庶寧一度懷疑,老爹會答應嗎?

可是直到今天,張庶寧似乎明白了什麼……原來在老爹的眼裡,一個好的老師,要肩負起這麼大的責任!

沒錯,在張庶寧的眼中,這些所謂的要求,不是什麼負擔枷鎖,而是證明老師神聖的光環。

教導英才,傳承學問,繁榮國家,壯大文明!

這就是師道真諦!

誰還敢說老師不如王爺世子尊貴!

張庶寧漸漸握緊了拳頭,眼睛熾熱地看着講臺上的老爹,這個父親,是可以讓他驕傲一生的男人!

而此刻的張希孟,還在繼續講,“我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沒有回答,知識學問到底是是什麼?我以爲這裡面至少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對我們人世的研究,王朝興替,人情世故,經濟民生,社會百態。其二,則是我們生存的這一方天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星辰羅列,周天運行,有什麼規律!大海蒼茫,遼闊無垠,海中有什麼奧秘!萬千獸類,形態各異,躥行山野之間,它們又是如何存活?雨雪風霜,春種秋收,又靠着什麼力量只配……”

張希孟不斷提出問題,學生當中,夏知鳳突然瞪大眼睛,傻傻看向臺上,她已經愣住了……前面講的師德問題,夏知鳳只覺得有些道理而已。

可是這些內容,卻是句句直戳她的興趣點,很多問題,她翻閱那麼多書,也找不到答案。

就在夏知鳳以爲沒戲的時候,張希孟的這番話,卻讓她驚喜交加,難道張相公能給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
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