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

馬君則自然不會隨便跑來,他是奉了中書省和御史臺的命令,這才前來辦案。

而自從高啓將復旦學堂錄取的事情,捅到了中書,朝中就風起雲涌,議論紛紛。相比之下,李善長罷相,都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這不是單純的去留問題,也不是一般的舞弊案件,因爲這事已經涉及到了大明朝的根本,涉及到了那個最最核心的問題。

試問今日之大明,竟是何人天下?

朝中諸公,各個方面,都在積極聯絡,彼此溝通……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一次不再是張希孟這一派,李善長這一派,也不是按照各個衙門劃分,而是更加錯綜複雜的分化。

比如首先行動的,竟然是五軍都督府大都督湯和,他找到了徐達。

“夏河寨千戶所是軍中將士的子弟,我現在就問你一句,御史臺能不能給軍中將士做主?”

徐達臉色鐵青,“我說湯老哥,這事不這麼簡單,我願意幫,但咱們自己也不好說啊!”

“怎麼不好說?”湯和直接問道:“你想說什麼?”

徐達起身,看了看四周,這才重新坐下,對着湯和道:“夏河寨那邊,固然是軍中子弟……可伱我的孩子,也不在那種地方讀書,更何況我們都有世襲罔替的爵位。已經是佔了大便宜,我能站出來說話,可到底不硬氣啊!”

湯和冷冷道:“那就怎麼硬氣怎麼來!”

徐達大詫,“湯老哥,你什麼意思?”

湯和重重嘆息,“實不相瞞,我知道這事,已經兩天沒閤眼了,我琢磨着,咱們當初,過的什麼日子,你,我,還有陛下,這纔過去了多久?咱們就忘了?說實話,我是真怕,我怕有一天,咱們的子孫,也會變得和元廷的貴胄一樣。”

徐達怔了怔,隨後道:“你想怎麼辦?”

湯和嘆道:“我聽說了,胡大海的孫子,要進北平學堂,也是通過考試的。咱們不妨請旨,爵位世襲罔替,看上位的意思,是廢了還是留下……至於下一代人,必須各憑本事,像原來的入學辦法,做出改革。要讓他們跟普通人的子弟一樣。或者乾脆沒有功勞,就不能繼承爵位……反正具體怎麼辦我說不好,但是這一刀,我認了!”

徐達一怔,他是萬萬沒想到,湯和居然能如此表態!

“湯老哥,其實這事到不了這一步……核心還是經費學堂的分配問題……再有就像武學,普通人的子弟,能不能入學?現在軍中的位置,能不能讓出來?那些世襲罔替的爵位,能不能直接領兵……如果老哥能鼎力協助,我就有辦法!”

ωωω _ttκa n _¢ O

湯和渾身一震,隨即道:“你不要騙我!你有什麼辦法,說出來聽聽?”

徐達立刻道:“你知道這一次藍玉用的戰法不?”

“知道,聽說以火器爲主,打得很好!”

“那你知道一直以來,朱英在雲南的戰法不?”

湯和依舊點頭,“那小子火器玩得更好,我怎麼不清楚!”

徐達道:“這就是了……火器這個東西,把戰場的情況簡化太多了,有多少後勤,多少兵馬,多少火器,輸出多少殺傷……這都能計算出來。個人的勇武,將領的天賦,許多東西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要讓我說,一個善於計算的年輕人,打過幾次戰鬥,估計不會比軍中老將差太多,甚至還能猶有過之!”

“所以我的意思,武學要面向全國招生,軍中子弟願意報名,自然最好,哪怕國公,侯爵的子孫,也可以。參加考試就行。而這個考試,必須公平公正……首先是基本的身體素質,其次呢,就是考試成績,只要過關,就能進入武學,從軍報國。只要守住這一點,別的事情就好辦了。”

湯和毫不遲疑,“這事我同意了,沒什麼做不到的。不就是那幾家勳貴嗎?你不願意得罪人,這事交給我,惡人我來當!”

徐達擺手,“我不是這意思,我就是覺得,這種事情做起來只怕會得罪太多的人,落實不下去。”

湯和沉吟了少許,嘆道:“你說這事不好辦,我是知道的。但要說無從做起,那也是低估了滿朝之士。從當初跟着張先生讀書識字開始,有些事情,潛移默化,就已經跟咱們講了。只是立國之後,有些人又把當初的話,當成了玩笑,忘了初心,你說是吧?”

徐達點了點頭,深以爲然,“我明白了!多謝湯老哥,有你在,我現在的膽子大起來了!”

徐達打定了主意,火速去聯絡其餘御史言官……經過了他的整頓,御史臺也集中了不少軍中退下來的老兵,可不是過去清流爲主了。

徐達把自己的意思講清楚之後,立刻得到了大多數御史的支持。

“請總憲放心,我們也都是這個意思,這些年教化經費投了那麼多,卻還是沒有效果,該改一改了!”

御史臺經過徐達的整頓,今非昔比,他們不光戰鬥力強悍,而且還能影響輿論……很快就有人出面,嚮應天的報紙闡發了主張,僅僅是標題,就讓人目瞪口呆:“警惕士大夫班師回朝!”

門下省,宋濂和劉基,還有姚廣孝,幾個人湊在了一起。

劉伯溫首先道:“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你們兩位怎麼看啊?”

宋濂哼了一聲,“伯溫兄,咱們倆最是熟悉不過,我年幼時候求學之苦,你是清楚的。如果當初有這麼個夏河寨中學,我該多高興啊!”

劉伯溫翻了翻眼皮,笑道:“那是當初啊,現在呢?”

“現在?”宋濂呵呵道:“你以爲我和當初不一樣了嗎?笑話!”

劉伯溫點頭,“這就好!”

當他把目光轉向姚廣孝之時,沒等說話,姚廣孝就先笑道:“我可是僧人還俗啊!”

劉伯溫不客氣道:“出家人不愛財,越多越好!誰知道你又怎麼想的?”

姚廣孝氣得笑了,“我當初也不是什麼正經和尚啊!”

這一句話,弄得三個人,鬨堂大笑。

劉伯溫欣然道:“這麼說起來,咱們門下省也是這個意思了唄?”

宋濂怔了下,好像還缺了一個人。

姚廣孝道:“那個龔伯遂被汪廣洋請去了。”

劉伯溫哼了一聲,“隨他去吧!”

中書省這一邊,孫炎也無可奈何,鬧得這麼大了,不拿出個辦法,也不行了……我這人也命苦,好容易接了相位,這大事情就一樣接着一樣。

好歹藍玉爭氣,一下子就把倭國收拾了,對外用兵一切順利。只是這朝堂上的事情卻是不好辦。

這也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上了。

孫炎只能向朱標請令,隨後在中書省,召集各部尚書,門下省,御史臺,以及國子監,翰林院等等大小九卿,悉數駕臨。

今天的局面,很是有趣,徐達代表御史臺,單獨站在一邊,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都督湯和也來了,二人並排,雖然人數不多,但份量大的嚇人。

隨後就是門下省的三位都給事中,也是氣勢洶洶。

而在另一邊,汪廣洋、胡惟庸,另外還有數位尚書,也包括國子監祭酒等人,赫然在列。

隱隱相對的兩夥人,還真是勢均力敵,很難說誰優勢更大。

只不過就在即將議事的時候,商務部尚書江楠趕來了,她幾乎沒有遲疑,直接站在了徐達的旁邊。

這下子讓人微微一怔,難道這是張太師的意思?

就在所有人還在思忖的時候,又有人匆匆趕來,正是教化部的郎中錢唐。

按照道理,他是沒資格參加的,但他偏偏就來了。

衆人吃驚之餘,孫炎咳嗽了一聲,“我聽說了,那篇警惕士大夫班師回朝的文章,是錢郎中寫的。”

錢唐點頭,“確實我所寫,不過另外還有幾位御史,包括馬君則,張羽,王進等人,我們的看法也都一致!”

孫炎點了點頭,“我知道了,錢郎中,你先在一旁等着。”

錢唐退到了一旁。

孫炎這才審視兩邊,隨後又對朱標道:“太子殿下,我先說兩句,所謂士大夫班師回朝的問題,是存在的,而且還很明顯。這個根子,就出在教化上面,不把教化的問題解決了,後患無窮!”

朱標微微頷首,卻沒有說更多。

短暫沉默之後,汪廣洋笑了笑,“孫相,何謂士大夫?必定出身名門,爲官治學,名揚天下。又有家族勢力,尤其是能夠避稅,逃避賦役,居於百姓之上。我大明以均田立國,又拆分世家,不許逃避田賦徭役……要是非說有士大夫,我以爲是不是可以推敲一二?”

這就是孫炎威望不夠,雖然表態,但立刻就有人反駁。

此刻劉伯溫直接向前一步,“汪參政,你說了那麼多,其實都是表象。所謂士大夫,核心在於學,只要把持了教化,可是生生世世爲官,這就是士人!”

劉伯溫又道:“我以爲考試的時候,千方百計,不許貧寒子弟入學,就是搞世家門閥的那一套,就是新一代的士大夫!這就是我的看法!”

此刻胡惟庸也笑道:“伯溫先生,擇優錄取,名師選高徒,我看算不得什麼大逆不道吧?”

劉伯溫正想駁斥,錢唐突然開口道:“下官記得,太師說過兩樣東西算是公器,一個是爲朝廷做事的官吏,一個是學問知識!既是公器,能交給老師做主嗎?”

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
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