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

動起來了!

這是張希孟和朱元璋共同的感受……羅復仁主持移民事宜,姚廣孝開始剷除大戶,抑制豪強,楚琦等人查抄寺廟產業,收繳金銀,釋放奴僕,就連應天的李善長都發動中書省,自上而下,處理治下多達千萬畝的寺廟田產。

下面的人都忙了起來,有了事情做,相應的,朱元璋就空閒了下來,偏偏他又是個閒不住的,就拉着張希孟,一起商議眼前的局面。

“內政上的事情,已經佈置了不少了。如果再折騰,這幫人也幹不好,沒準還會糊弄咱。”難得,朱元璋總算知道體恤下面的人了,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

不過這也不奇怪,前些天馬皇后就來了一封信,其中提到度支局爲了計算江西和湖廣的情況,江楠親自帶隊到了江州,每天都在忙活,能睡兩個時辰就要燒高香了。

實在是太累了,不是誰都給你一樣,是屬驢的。

也就是馬皇后,可以毫不猶豫痛罵老朱。

偏偏老朱還半點脾氣都沒有,只能乖乖聽了。

他琢磨着要給下面些時候,一年半載都算是快的,把湖廣消化了,接下來旳事情也就好辦了。

“先生,劉福通有一百個不是,他現在還是和元廷死戰,也算是英雄。咱不打算跟他翻臉。你看,咱們拿下湖廣之後,就可以北上南陽,然後從南陽攻擊洛陽,進入關中,而後北伐滅元!”

老朱勾勒出一條進軍路線,張希孟在腦袋裡面過了一下,還真別說,南陽等地尚在元廷手裡,洛陽和關中,都被察罕帖木兒拿走了。

如果沿着這條路北伐,確實可以避開韓宋,甚至能形成東西兩路並進的態勢,覆滅大元,確實近在眼前。

“主公,眼下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湖廣沒有站穩腳跟,貿然進入南陽,然後再攻取關中,距離太遠,後勤輜重轉運困難。而且進入南陽之後,東邊有劉福通,西邊是巴蜀的明玉珍,背面還有元廷重兵。孤軍深入,三面強敵環伺,就算讓徐達領兵,只怕也很不容易。”

朱元璋微微點頭,這些賬他比張希孟清楚,但是老朱有另一番想法。

“先生請想,如果說服明玉珍,讓他出兵關中,策應咱們。再和劉福通說好,三方併力北伐,不管如何,先滅了元廷再說,此計可能成功?”

張希孟微微沉吟,說實話,他聽到三方合兵,一起北伐的時候,立刻想到了牢不可破的孫劉聯盟。

想要整合各懷心腹事的聰明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按理說朱元璋不該有這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這不符合老朱沉穩的性格……張希孟微微沉吟,心裡有了盤算。

這段時間來,朱元璋也着實是太順利了一些。

湖口敗陳友諒,崖山祭祀明確道統,應天稱帝,攻滅陳漢……全程雖然慷慨激昂,但也算是順風順水,沒有太大的意外。

老朱飄了!

開始不切實際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張希孟不是立刻勸解,相反,他有點想笑了。朱重八啊朱重八,看你還有臉說不忘初心不?

我承認啊,朱英的那三十萬貫,我動心了。

現在的朱元璋,也因爲順利攻滅陳漢,開始做夢了。

這樣的話……自然是加大力度嘍!

張希孟笑道:“主公,我們是一心北伐,想要滅掉元廷,如果另外兩家和咱們一樣,那最好不過了。臣提議應該派遣使者,尤其是去聯絡明玉珍。”

“爲何?”

“很簡單,現在察罕帖木兒的大軍壓過來,韓宋岌岌可危,劉福通縱然有再多的算計,也不會迫不及待和我們開戰,他沒有這個底氣。反倒是明玉珍,他的巴蜀佔有地利,而且糧草充足,易守難攻。他要是能真心結盟,自然是暢通無阻,成功可期。”

朱元璋欣然點頭,他竟然忽略了張希孟話中的玄機,一心只想着北伐元廷。

派人,立刻派人!

聯絡劉福通的事情,還是交給汪廣洋……朱元璋情真意切,寫了一封長信,大概的意思就是咱早就想北伐元廷,驅逐胡虜。過去是道路不便,如今已經佔據了湖廣,收取襄陽,洛陽,而後與兄一起,並肩北伐,恢復中華天下,如此則可以告慰先人,無愧天下……朱元璋甚至還暢想,要和劉福通一起入關中,拜祭黃帝,昭告成功。

汪廣洋接了任務,在臨走之前,特意去見了張希孟,兩個人聊了一陣子,汪廣洋才帶着朱元璋的親筆信,前往開封。

汪廣洋走後,老朱又盤算着如何跟明玉珍交涉,可就在他還沒有定計的時候,明玉珍派來了三位使者。

首先就是江儼,作爲老熟人,他這是二進宮,另外還有一文一武,兩位重臣,一個叫戴壽,一個叫向大亨。

“外臣拜見大明天子。”

朱元璋含笑,讓他們起身。

“這一次剿滅陳友諒,你們出力不小,兩家都有恢復華夏江山之意,更要互通盟好,多多往來。”

老朱言語溫和,笑容和煦。

這仨人聽到之後,竟也是連連點頭,戴壽就道:“陛下,我家大王來之前,曾經叮囑外臣,我們身處巴蜀,大明雄踞江表,恰恰猶如當年的劉孫……而元廷勢力龐大,兵馬衆多,察罕帖木兒等人,都是當世悍將,恰如曹魏。只有孫劉聯手,共同抗敵,纔有勝算。”

竟然以三國破題,張希孟面無表情,心中卻是不快。

這個例子很不對味兒。

且不說還有劉福通的韓宋在,北方大區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光是明玉珍以季漢自詡,就讓張希孟頗爲不滿。

什麼意思?

敢情你們是大漢正統?我們是大魏吳王唄?

明玉珍難道不清楚,自從祭祀崖山之後,我大明已經取得了正統地位,這可是我張希孟努力的成果。

而且我們現在坐擁四五十萬人馬。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明玉珍又能有多少兵馬?

也想跟我們並駕齊驅,未免癡人說夢了吧!

張希孟還是沒有多言,繼續冷眼旁觀。

朱元璋聽到這裡,也是稍微錯愕,隨即道:“難爲你們能這麼想,元廷可不比曹魏……他們君昏臣酷,盤剝百姓,壓榨黎民,已經是天怒人怨,纔有了遍地紅巾。事到如今,孫劉該聯起手來,一同北伐,剷除逆元,恢復華夏江山,這纔是正辦!”

朱元璋說完,再看這三個人。

短暫遲疑之後,向大亨躬身道:“回大明天子的話,北伐自然是對的,但是無奈巴蜀兵力孱弱,糧餉不濟,倘若陛下能夠賜些錢糧,或許還可以商量。”

此話一出,朱元璋的臉色頓時陰沉起來,他這一腔火熱,直接被潑了一盆冷水。

還沒談什麼,就直接要錢,你當咱是傻子嗎?

這時候張希孟突然幽幽道:“可有向吳國祈糧北伐的蜀漢?”

這一聲不高,但卻頗有殺傷力,弄得這三人都是一愣,向大亨一個武夫,明顯招架不住。

戴壽立刻道:“吳蜀之說,不過是比喻罷了。我等這麼說的意思,也是因爲吳蜀背盟,互相攻伐,以至於讓曹魏得勢。僕以爲我們兩家當訂立盟約,永不相攻,這纔是當下最緊要的事情。”

張希孟微微一笑,“這麼說來,孫劉抗曹就是假的了?”

“這?自然不是……我們雙方先定下盟約,交個朋友,彼此往來,互通有無,待到時機成熟,準備妥當,自然可以一起北伐。”

張希孟笑道:“那是不是在時機成熟之前,我們不能進攻巴蜀?”

“這個……自然!”戴壽勉強道。

張希孟又道:“這麼說,就是一紙空文,換你們長久的安全嘍?那我還想請教一句,你們憑什麼以爲我大明會答應?”

這仨人齊齊一怔,戴壽咧了咧嘴,突然笑道:“張相果然是言辭犀利,讓人欽佩……不過在下以爲,大明意在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我們承襲彭祖師遺志,也是想着重興漢家河山。如此而論,我們如何不能成爲朋友?華夏二字,一分爲二,各取其一,我家大王已經準備登基稱帝,國號爲大夏,就是爲了呼應大明,恰是我們的一片誠心!”

啪!

朱元璋怒拍桌案,眉頭立起,一團怒火,直衝腦門。

他此刻也知道自己想簡單了。他想着放棄成見,暫時同心同德,完成北伐,然後再說別的。

可是明玉珍卻想着先保住他在巴蜀的地位,甚至還想着更進一步,成爲大夏皇帝,跟他這個大明天子分庭抗禮,平分華夏。

癡心妄想!

朱元璋已經開始後悔了,是他高估了這幫人的心胸。

張希孟倒是笑容可掬,半點不意外,“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二字,豈可分離?我大明天子除了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之外,還有一項主張,那就是九州歸一,天下一統!”

張希孟起身冷笑道:“你們回去告訴明玉珍……當初趙宋未能光復燕雲,隨後又丟失西北,中原淪陷,自唐末數百年來,九州不全,胡虜霸佔中原,這都是華夏之恥!如果爾等能順應大勢,最好不過。如果想着平分華夏,以至於九州不全,那你們就是和元廷皇帝一樣,都是我大明的敵人!天兵到日,必定土崩瓦解!”

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