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

“張先生,倪文俊這人狹隘急躁,只怕是不會來救洪都了……咱正好從容包圍,迫使守將投降。鬥了這麼多天,看得出來,對方是個人才。既然是人才,就不能埋沒了。”朱元璋從容道:“煩勞先生去銅陵,替咱再籌建一支兵馬。”

張希孟想了想道:“主公打算用這些俘虜?”

“嗯,咱的確這麼想的,先生意下如何?”朱元璋笑呵呵問道。

“那自然是好的。”張希孟道:“只不過這支兵馬必須要良將指揮,還要增加一些特殊的安排。。”

老朱好奇道:“先生有什麼打算?”

張希孟滿臉含笑,說出了自己的設想,老朱聽過之後,大喜過望,立刻答應……就這樣,張希孟帶着朱文正,從洪都離開,騎着快馬,直奔銅陵而去。

在路上朱文正就跟張希孟抱怨,他抱着朱元璋的一柄佩劍,咧着嘴道:“張先生,你去了那些人還能不聽話嗎?何必拿我叔的佩劍,怪沉的!”

張希孟忍不住好笑,“這是一般佩劍嗎?回頭我打算鼓動主公稱王,如果再過幾年,主公登基稱帝,這可就是尚方寶劍了,懂嗎?”

“不懂!他現在不是沒有稱帝嗎?再說了,就算稱帝了,他也是我叔,難不成還能變了?”

張希孟又笑了, “你啊, 到底是讀書太少,回頭你去讀讀後趙,還有西魏的史書,再來跟我說這些話!”

朱文正對這倆朝代沒啥印象, 只是隨口答應, 不過他倒是聽出來,張希孟這是認準他叔叔能當皇帝啊!

“先生, 你說這下一步要怎麼辦纔好?是打天完, 還是滅張士誠?”

張希孟沉吟了少許,喃喃道:“或許咱們該弄個出海口纔是。”

朱文正又愣住了, 他明顯跟不上張希孟的思路,只能閉上嘴巴。

他們急匆匆趕到了銅陵, 此刻除了郭興之外, 陶安也從應天趕來, 向張希孟見禮。

“張相,下官是奉了李相之命, 過來安撫百姓, 有什麼事情, 只管吩咐就是。”

張希孟點頭,“有勞陶老了。”

見過陶安, 張希孟又對郭興道:“我看戰報上面提到,你私自開了軍械庫, 拿了鎧甲武器,發給將士使用,可有此事?”

“有!”

“那管庫百戶可有阻攔?”

“有!”

“那你是逼着人家,打開倉庫了?”

“是!”

張希孟又道:“這麼說, 你是違背了軍中規矩, 你怎麼看?”

“我……我的確違規,但我不後悔!”

“爲什麼不後悔?”

“我, 我有把握,我做的是對的事情。”郭興昂起頭,對張希孟道:“先生,我知道大傢伙擔心什麼, 覺得那些俘虜未必忠心, 給他們武器會遺禍無窮……但是我跟他們相處,我總結出一條最關鍵的道理。”

“什麼道理?”

“以真心換真心。”郭興大聲答道。

張希孟略思忖,就道:“說得仔細點。”

“以真心換真心,就是首先自己要有真心, 不能耍弄手段,不能惡意揣度猜忌,設身處地,替他們着想……但是做人也不能太傻了,你付出一片真心,卻被別人利用了,那也不行。一定要保證用真心,換真心。說白了,就是要有識人之明,要看懂對方的心思,注意到對方的思想轉變,把握人心向背,只有他們確實意識到了錯誤,願意悔改,這時候才能順水推舟,促使他們完成轉變。只有那些骨子裡就不會改變的,也要展現出足夠的手段。”

郭興侃侃而談,這些話都是他在管理俘虜的時候,所思所想。這一次戰鬥,他把這些想法用在了實際上,效果還不錯。

就拿張文貴來說,郭興注意到了,其實一些講課,他也是認真聽的,有些事情他也明白。可就是因爲一口氣堵着,不願意低頭。

而這一次他把機會給了張文貴,張文貴就以命報答,打出了漂亮的戰績。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俘虜們的處境更加艱難,他們迫切需要證明自己,需要改變命運。有些時候,他們甚至表現的比一般朱家軍還要勇猛無畏。

“聽你這麼說,你是確定這些人可以爲我所用……此戰打得也不錯,證明你確實是對的。但是你也不要忘了,軍中最重要的就是軍規,你還是違背了軍規,這你不能否認吧?”

郭興身形筆直,低垂着頭,“卑職明白。”

“嗯,明白就好,你這個拱衛司千戶,就不能留着了。”張希孟道:“讓那個守庫百戶接替你,出任拱衛司千戶。”

郭興一怔,他是大驚失色。

被免官郭興也想過,可是讓那個管庫百戶接替他,那就太扯淡了。

“張先生,我不服!”郭興昂着頭,怒道。

“爲什麼不服?不願意被罷官?”

“不,不是!是那個管庫百戶,他,他對俘虜們有偏見,我說過,做這事,要以真心換真心,他的心就是歪的,讓他接替我管理戰俘營,必定會事與願違,將好好的局面弄壞了,彼時俘虜不但不會真心歸附,反而會出亂子。”

張希孟耐心聽着,突然笑了,“你擔心戰俘營?”

“嗯!這些人都浴血奮戰過,不能翻臉無情啊!”郭興大聲爭辯。

張希孟笑着點頭,“還算不錯,實告訴你吧,主公是想挑選戰俘營的忠勇之士,單獨成立一軍,從今往後,戰俘營的管理模式要調整,拱衛司不會負責了。那個拱衛司千戶,讓他回金陵,去負責監察各地的倉場。”

郭興這才明白怎麼回事,立刻點頭,“那,那我就放心了。”

“你放心了?那你想不想知道,新成立的這一軍,要交給誰?”

郭興見張希孟臉上含笑,似乎感覺到了什麼,有一種使命正在召喚他……“那個……張先生,不,不會讓我來領兵吧?”

“你想什麼呢!”

張希孟一句話,就澆滅了郭興的野望,做夢去吧,讓一個剛剛違反軍規的人,出任指揮使一級的高官,就算再有道理,你把朱家軍的軍規放在什麼地方?

“這個新的指揮使,是主公的侄子,朱文正。至於他留下的砲兵營指揮使,暫時由李文忠代理……你別覺得朱文正是靠着主公的關係,他領兵打仗的本事,估計比你還要強很多呢!知道嗎?”

郭興咧嘴,“知,知道!”

他現在是真的哭了,看樣子他是什麼都沒有了,果真被罷官了,從今往後,就是一個普通白丁了!

“是不是覺得委屈了?”張希孟含笑道。

郭興無奈苦笑,“也沒什麼委屈的,反正我問心無愧,再讓我選,我也會這麼幹的!我,我不能因爲做了正確的事情而後悔!”

“哈哈哈!”

張希孟再度大笑,“很好!原來我還在遲疑,但是你能說出這話,我就放心了。”張希孟主動過來,拍了拍郭興的肩頭,而後跟他低聲道:“我跟主公商量了,免去你千戶的官職,是爲了給你另一個更合適的位置。”

“什,什麼位置?”

“軍中訓導員!”

“訓導員?”

“對,就是主管軍紀,軍心,士兵的想法,負責替主將解決一些戰爭之外的事務……什麼軍中比武啊,糧餉武器啊,士兵的生活,傷兵安撫。總而言之,就是一支隊伍的大管家,懂了嗎?”

郭興怔了好久,他才緩緩理解,“先,先生,這不就是以前你在軍中乾的事情嗎?”

張希孟也怔了怔,貌似的確如此……朱家軍剛剛成立的時候,他在軍中,制定了許多規矩,還領着士兵認字,這也是郭興這些人尊稱他爲先生的緣由。

但是隨着朱家軍發展,張希孟這個右相事務越來越多,他基本上脫離了軍中的管理,徐達這些人也都按照自己的習慣,管理手下士兵。

也就是說,除了軍規還是那樣之外,在其他方面,已經漸漸有了不同。

“要說起來,還是不一樣的,咱們朱家軍不同於天完的兵,也不同於元廷的兵……咱們有自己的主張,均分田畝,救濟斯民,是我們的堅持。戰無不勝的將士,是咱們實現理想的武器……訓導員就是要在軍中,把理想告訴士兵,同時還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告訴將士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張希孟認真道:“這是一個很清苦的位置,一旦接了,只怕就和榮華富貴無緣了。”

郭興長長出口氣,沉吟道:“我懂了,就是像張先生一般,清廉自守,兩袖清風!我,我不敢說趕得上先生,但也會竭盡全力的,請先生放心!”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竟然也無言以對了……我什麼時候兩袖清風嗎?貌似好像除了當年收了朱元璋一些金豆子之外,還沒拿過任何好處呢!

我怎麼覺得有點虧啊?

你們倒是給我送點錢啊,沒準我也能幫你們辦事呢!

張希孟哪裡知道,早就有傳言了,寧可給朱元璋送禮,也不能給張相公送禮,咱張相公那可是清廉如水的好官啊!

被逼着當清官!

張希孟也很無奈……和郭興談過,張希孟和他出來,卻發現外面已經站滿了人,大傢伙伸長了脖子,當他們發現郭興臉上帶着笑容,也都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也先忍不住喃喃道:“我就說嘛,朱家軍和大元朝不一樣,最講道理了,不會誣陷有功之臣的。”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