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

老朱下令了,要前往淮西商會,去跟老鄉見面,聊聊天,敘敘家常。

一道命令下去,一個時辰之後就到,

此刻的淮西商會,不少人都傻了,完全措手不及。他們立刻陷入了爭吵,有人是反對保朱一斗的,老頭子那麼囂張,也該走了,大元帥拿他,那是活該,咱們爲什麼要跟着找死?

還有人說,你們忘了朱爺的好處嗎?

見死不救,還算不算人?

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了?

再說了,朱元帥也是淮西鄉親,都是吃一樣的米長大的,只要跟他說清楚了,沒準就能化干戈爲玉帛,說不定還能更上一層樓呢!

瞧着吧,有好日子了。

這兩夥人吵得特別兇,最後還是多虧了朱一斗的一個乾兒子,他挺身而出,把一口刀拍在了面前,他也沒說哈,直接把自己的小指頭剁下去了。

幫不幫忙吧?

不幫忙,看着我乾爹受苦,我就自己了斷了。

他這一手嚇壞了不少人,朱一斗對那麼多人有恩,萬一有哪個想不開的,非要替他報仇,那就要有人倒黴了。

無可奈何之下,這幫人才上了聯名的文書,替朱一斗求情。

但是他們這一求情,引來了朱元璋登門拜訪,還說要見所有淮西鄉親,一下子弄得大傢伙手忙腳亂。

上位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從此一切煙消雲散,還是另外有安排,誰也說不好,偏偏老朱來得這麼急,根本不給一點準備的時間,這幫人都陷入了迷茫,是生是死,誰也不好說啊!

“主公一會就來了,朱指揮使,這裡面的人,你認識不少吧?”

朱文正的臉紅了,的確有幾個玩的不錯的朋友,可是到了現在,也不知道算不算朋友了……“張先生,我現在就把他們揪出來,然後,然後狠狠打一頓!”

張希孟笑了:“你打他們幹什麼?這可是違法的事情,小心我上奏主公,按照軍法懲治你!”

朱文正愣住了,其實他跟張希孟接觸很有限,只是知道叔父很推崇他,也知道張希孟在軍中有着極高的威望,雖然不直接統軍,但是那些將領都相當尊重,他倒是感覺不出張希孟厲害在哪裡,只是人云亦云吧!

“朱指揮使,你這次爲什麼能得到主公的信任?”

朱文正又愣了,“那個……我們叔侄之間,還有什麼奇怪的?”

張希孟點頭,“是啊,叔侄之間,自是親密無間,那你說,史書裡怎麼有那麼多父子相殘,兄弟相殺?難道史書錯了?”

朱文正驟然心驚,傻傻看着張希孟,他的腦回路的確不夠用了,這,這是什麼意思?

“哎,我這人就是喜歡多嘴,當下進金陵才一個多月,要非說你們有多親密的關係,我也是不信的。可如果過了一年,兩年,時時在一起出入,同氣連枝,休慼與共。到了那時候,還能相信嗎?”

張希孟說到這裡,就停頓下來,隨後邁着大步,進了商會裡面,觀看座位準備。留下朱文正,獨自凌亂。

他遲疑了少許,一陣風吹來,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朱文正似乎有點懂了。

親情這個東西,固然不是假的,但也不是金剛不壞,所向披靡,做了什麼都無所謂……而結黨營私,歷來都是最大的惡。

因爲下面的人一旦勾結在一起,就可以私相授受,玩弄規則,上面說了什麼話,也不管用。有什麼事情,也會被隔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聾子,瞎子,什麼都不知道了,然後就是大權旁落。

這種事是任何一個稍微有點追求的上位者,都沒法容忍的。

甚至不會因爲你是親侄子,就網開一面。

因爲這已經嚴重越過底線了沒有半點妥協餘地!

之所以這次朱文正的錯還不嚴重,就猶如張希孟所說,才一個多月罷了,真的能勾結在一起嗎?又能幹多少壞事?

事後老朱一定會提點朱文正,他能不能領悟,就是他的事情了。

如果想不通,還肆意妄爲,以後獨當一面,一年兩年,天長日久,結黨營私,利慾薰心,真的越了界,誰也救不了他。

毫無疑問,張希孟的提點能讓朱文正清醒一點,仔細想清楚,別把自己陷進去就好!

朱文正甩了甩頭,啥也別說了,先把叔父保護好了,別出意外,回頭再找張先生好好請教一下,看看往後要怎麼辦纔好。

朱文正打定了主意,可到底還是出了意外。

這一次的事情不怪他,而要怪朱元璋。

老朱按計劃是要來淮西商會,然後召見鄉親,跟大傢伙直接談朱一斗的事情……奈何這事情太大了,許許多多的人都趕來了。

沒法子,誰讓金陵城又叫徽京呢,有一大羣淮西老鄉,也是情理之中啊!

來的人裡面有江山的船工,碼頭的挑夫,有做藥材生意的,有絲綢作坊的,甚至還有殺豬買肉的……總而言之,三百六十行,幾乎每一行都有,由此可見,朱一斗的勢力,的確膨脹得厲害!

朱元璋趕來之後,發現外面人這麼多,老朱乾脆來了精神,“就,就在這裡,準備兩把椅子,一個桌案,咱跟鄉親們直接聊!”

老朱的命令沒人敢反駁,可張希孟和朱文正已經在裡面安排了,臨時弄到外面,你倒是痛快了,大傢伙怎麼辦?

萬一有人想對上位不利怎麼辦?

消息傳到了張希孟的耳朵裡,他怔了怔,也無可奈何了,這是老朱和百姓的面對面,是建立信任的關鍵一步!

哪怕登基之後,老朱都是保留登聞鼓的,就是准許百姓告御狀,能直接聽到民間聲音。現在或許有些危險,但也不好反駁。

“朱指揮使,你的擔子又重了!”

朱文正沒有遲疑,立刻道:“我會盡力的,請先生放心。”

他的保證還是讓張希孟比較放心的,他也索性出來,到了老朱身旁。

朱元璋臉上含笑,“先生,用不着擔心,咱從小苦出身,要過飯,當過和尚……我心裡有數,今天來的這些鄉親,九成都跟咱一樣,是窮苦人。假如當年咱要是能坐上船,沒準也到金陵來了!到時候沒準就和大傢伙一樣了!”

朱元璋聲音洪亮,幾句話說完,圍在周圍的人員立刻交頭接耳,有人還不清楚,有人卻已經知道了,咱們朱大元帥出身一點都不好,比咱們這些人都差了許多,如今坐擁十幾萬精兵,佔領金陵。

可是淮西人的大勝利,他是咱們的大英雄啊!

短短几句話,就拉近了和這幫人的關係,讓大傢伙樂於接受老朱,這個頭開的很好。

張希孟也笑道:“主公鄉親見面,正是他鄉遇故知,我看就暢所欲言,說點大傢伙關心的事情吧!”

朱元璋點頭答應,看了看人羣,眼神之中,滿是鼓勵。

終於,過了一陣子,一個小老頭站了出來,他略帶顫抖走到了朱元璋面前,先是趴在地上,磕了幾個頭,攔都攔不住。

隨後他爬起來,繃着臉道:“大元帥,這些年咱們淮西出了兩個好漢,一個是你,另一個……讓你給關起來了!俺就想不明白,同爲鄉親,怎麼就非要自相殘殺,這是什麼道理?”

小老頭賭氣道:“我都五十多了,不怕死了,大元帥不愛聽,你殺我了就是!可話憋在肚子裡,不能不說!”

朱元璋面色凝重,卻沒有責怪什麼,而是理解地點了點頭,隨後他站起身,衝着所有人道:“既然是開誠佈公,讓大傢伙說話,什麼話咱都愛聽……可咱也有一些道理,想說給大傢伙聽。剛剛這位老丈說兩個好漢,咱算不算且不論,可無論如何,比那個人強的還有許許多多……咱就隨便說兩個。”

“有個人叫徐達,他不到三天,急行軍一百多裡,在天長阻擋元軍三萬精銳,浴血奮戰,保住了滁州幾十萬鄉親。”

“還有一個人,他叫李善長,幾年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主持分地,給家家戶戶窮苦人授田,供應軍需,從來沒有出錯。”

“再有,懷遠人常遇春,勇猛無敵,雖然犯了不少小錯,但是戰銅陵,奪太平,下金陵,一路衝鋒陷陣,從不落人後。”

“除了他們之外,淮西的好漢子還有太多,咱就不多說了。”朱元璋又看了一眼張希孟,笑道:“就拿這位張先生來說,他雖然不是淮西人,可是主張均田,主張清除苛捐雜稅。他還在軍中推行教化,讓無數淮西子弟讀書識字……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咱想不明白,那個叫朱一斗的,就那麼得人心?大傢伙能不能讓咱明白一下,他到底幹了什麼好事,讓你們刻骨銘心?”

朱元璋的這番質問,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包括那個氣勢洶洶提問的小老頭,也瞠目結舌。

大家都說朱一斗的好,可要是具體說說朱一斗幹了什麼好事?貌似大傢伙又說不出來……他是幫着不少人安排了工作,有了一口飯吃,但是每到年節,都要送禮,怠慢了一點,就要受到懲罰。

雖然朱一斗不出手,但是他的兒子,還有那些爪牙可不會客氣。

不知道感恩戴德,那就不用活着!

再說他雖然號稱朱一斗,求他都給一斗米,但是真的吃了這一斗米,你這條命也就是“大哥”的了。

朱一斗真的像是那位及時雨,人人都說宋大哥的好處,可宋大哥到底幹了什麼好事?通風報信,救了團伙搶劫的晁蓋?又或者業務嫺熟地殺死了閻婆惜?

一個小小的押司,不起眼的人物,能弄得天下皆知,誰都把他當成大哥,這本身就蹊蹺大了。

朱元璋掃視着所有人,“你們不願意說……那咱就說說吧,咱雖然沒來過金陵,可咱去過懷遠,去過滁州,去過宿州……沒幹別的,就是去要飯。每到一處,都要拜碼頭,要有人領路,才能把這口飯要到手,吃進肚子裡。自然而然,就要對大哥感恩戴德,爲了大哥,出生入死,也是理所當然。”

老朱自嘲冷笑:“當年咱也不覺得有什麼,可後來咱想明白了,吃飽穿暖,堂堂正正活着,這本就是天理!用不着拜什麼大哥,也用不着被人盤剝壓榨!”

“過去元廷沒本事,管不了許多事情,所以就有了朱一斗。這幾年朝廷越發沒用,綱紀蕩然,朱一斗就越來越膨脹,到了目無法紀,驚人駭目的地步!”

“咱站在這裡,要跟鄉親們說幾句心裡話!咱知道你們的苦,所以咱要給大傢伙徹徹底底,排憂解難,從根子上把窮病治好了!”

“鄉親們,用不着拜什麼大哥,均分田畝,鼓勵工商,廢除苛捐雜稅,大興教化……過去咱在滁州怎麼做的,到了金陵,還會繼續做下去!”

“過去朝廷不作爲,如今咱就是來立規矩的!立一個合乎天理的規矩!”朱元璋掃視着全場,大聲問道:“怎麼樣?咱把話說清楚了,你們還有誰覺得朱一斗是冤枉的,就請站出來,繼續替他說話,咱們就在這裡斷這個官司!”

老朱的話說完,人羣之中就響起了嗡嗡聲,大傢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議論紛紛,過了好一會兒,纔有個只剩下一條胳膊的人,從人羣裡用盡全力擠出來。

他撲通跪倒,嚎啕大哭,切齒道:“大元帥,俺,俺要告發朱一斗,他派人砍我的胳膊,搶了我的娘子啊!”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章 書與畫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章 書與畫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