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

李善長一陣陣冒冷汗,心虛得很。

他在滁州當過小吏,雖然帶個小字,但一官二吏,妥妥的二等人,碾壓九成九老百姓。而且李善長這人聰慧過人,又有手段,雖然不像宋江那樣,黑白通吃,呼風喚雨,但大小也是個人物。

說實話,李善長最初投靠朱元璋,也是打着進獻滁州當禮物的心思。

別看馮家兄弟拿不下來,可李善長不同啊!

他了解滁州的內部清楚,朋友又多,衙門的人,商界的人,甚至是一些流氓無賴,三教九流,他都門清。

正因爲如此,李善長才有這個底氣。

可現在他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兒了,而且是相當不對勁!

朱元璋是什麼人,李善長已經領教了。

而且多年前他還在滁州要過飯,經歷了什麼,不用想也知道……自己把那些好朋友介紹過來。

官府的衙役:斬了!

爲富不仁的商賈:斬了!

欺壓百姓的無賴:斬了!

把他們都殺了也就算了,萬一朱元璋瞧自己交的都是狐朋狗友,也一怒之下,把自己的腦袋砍了怎麼辦?

跑吧!

別跟朱元璋混了,太要命了!

李善長已經凌亂了,不過好歹面對過賈魯的衝擊,他的心臟已經很強大了,朱元璋雖然嚴苛,卻不是不講道理的人,還是好好溝通一下吧!

他懷着上墳的心,前來求見。

老朱剛剛探查了滁州的防禦,隨即派遣花雲和吳良,領兵圍繞滁州巡邏,一方面尋找弱點,一方面防備城裡的兵馬殺出來。

隨即老朱又調集精兵,準備雲梯,打算一鼓作氣殺進去。

而在老朱的麾下,馮國用和馮國勝兄弟倆是最積極的。

他們慘敗過,這一次無論如何,都要衝進滁州,好好立個大功,也好在朱元璋的麾下站穩腳跟。

馮家兄弟如此,湯和等人也不是吃素的。

別看湯和也是千戶,但他這個千戶滿編一千二百八十人,六成着甲,還給配了五百匹馬,實力冠絕所有人。

朱元璋信任他,他也不能丟人。

這個先登之功,無論如何,也是他的!

相比起朱元璋這邊氣勢如虹,城裡的守軍就悽慘太多了。

論起兵力,不足三千。

再看軍心士氣,一地雞毛。

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紅巾軍。

知府白敬恩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在他的袖子裡藏着砒霜,只要咬一口,立時就能喪命,以身殉國。

他已經做好了當大元朝忠臣的準備。

城裡的消息傳來,老朱只是冷冷一笑,想死,咱成全你!

“傳令,明天攻城!”

衆將轟然答應,一個個摩拳擦掌,立刻就準備……就在這時候,突然外面跑進來一個士兵。

“上位,張先生來了!”

張希孟到了!

老朱一陣驚訝,他不是去安頓郭子興了嗎?

怎麼這麼快來了?

老朱急忙迎接,等他出來一看,發現張希孟皺着眉頭,咧着嘴,兩條腿岔開,中間能跑過一條狗,正緩緩往前挪。

“怎麼回事?先生受傷了?”

這時候跟在張希孟後面的士兵道:“上位,先生聽說要進攻滁州,就連夜疾馳過來,跑了三百多裡,腿都磨壞了。”

朱元璋這才明白怎麼回事,急忙衝着兩邊道:“愣着幹什麼,快拿個擔架來,擡着張先生!”

士兵轟然答應,等他們把擔架拿來,不用別人,湯和一把搶過來,他跟花雲一前一後,擡着張希孟就往裡面走。

弄得張希孟怪不好意思的。

“主公,用不着這樣,我就是不那麼放心……滁州比起濠州還要大,又是商貿要害之地,生意人往來,絡繹不絕。這地方用好了,絕對是主公起家的最好地方。接下來要幹什麼都會方便許多。”

張希孟忍着疼,向朱元璋解釋。

終於,他們到了帥賬,落座之後,老朱就道:“先生教訓的是,咱正準備立刻攻打,你有什麼要大傢伙留心的,都說出來吧!”

張希孟道:“是這樣的,滁州的位置如何,我就不說了。單說一點,我聽聞滁州有不少鐵匠鋪,可是如此?”

這回李善長接話了,“沒錯,的確有不少,當年元軍爲了渡江,在滁州等地鍊鐵,打造兵器,這麼多年延續下來,滁州的鐵匠可是不少。”

張希孟點頭,“這就是了……元廷限制鐵器,削弱漢人。如今軍中用的多是繳獲來的兵器,可要想長久,就必須有自己的冶鐵作坊,能夠生產軍械,這件事不比糧草小多少啊!”

貌似張希孟說了句廢話,打仗能不需要軍械嗎?但是對不起,不管是前面的濠州,還是老朱已經拿下的定遠,都沒法大舉鍊鐵。

既沒有作坊,也沒有工匠,還沒有原料,想都不要想!

最多就是把鐵鍋鐵鏟,回爐做成刀劍,僅此而已。

但是滁州不一樣,這地方臨近長江,商賈往來便利,擁有寶貴的冶鐵作坊,規模還不小。如果用好了,毫無疑問會極大增加朱元璋的實力。

老朱不由得眉頭微皺,似乎意識到了什麼,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太魯莽了?

“先生,既然鍊鐵作坊重要,能不能直接收上來?”

張希孟忍不住苦笑,他急匆匆趕來,大腿都磨破了,不就是擔心這事嗎!

“主公,徵收上來固然可以,但是滁州恐怕需要外購鐵礦才行……我們眼下地盤還是太小,很難做到自給自足。銅鐵,藥材,食鹽,絲綢,桐油,角筋,太多的東西,都需要商賈出力氣。滁州不同於橫澗山,也不是小小的定遠縣城可比的。務必要小心謹慎,不可馬虎大意啊!”

“咱們要的是一個完整的滁州,要運轉有序,能夠讓咱們快速壯大的滁州城!而不是一個百業凋敝,蕭條冷落的滁州!”

張希孟談完之後,衆人鴉雀無聲,幾乎一瞬間,都安靜下來。

朱元璋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曾經的事情,讓他沒法忘記。

他恨透了貪官污吏,無恥奸商……如今屠刀在手,他是真想殺個痛快。奈何張希孟疾馳三百里,趕了過來,就是擔心他這麼幹。

而張希孟講的道理,也的確是情理之中。

良久之後,朱元璋緩緩站起,對着衆人道:“先生把他的意思說了,咱覺得這話在理,該怎麼對待滁州的商賈,要講道理,不能蠻幹!”

老朱剛剛說完,李善長就忍不住深深一躬。

“上位英明!”

此刻的李善長也老實了,他是真的比不上張希孟,不光是跟老朱的親厚程度,也包括眼光見識。

如果他能想到這些,早就可以勸說朱元璋了,又何必等張希孟前來語重心長?

不過不管怎麼說,能讓老朱改變主意,都是天大的好事。

“上位,張先生所思所想,的確是老成持重,至理名言,此事的確該細細思索權衡。”李善長總算能說上話了。

朱元璋想了想,點頭道:“就依李先生的看法……那咱到底要怎麼做才行?”

李善長一時語塞,他還沒想到。

這時候張希孟再度開口,“主公,咱們過去是徵收地主土地,分給百姓。那城裡的房產,鋪面,各種作坊,商行,能不能徵收?”

朱元璋別的事情都敏銳之極,唯獨面對商賈之事,他有點遲鈍,想了半天道:“這裡面如果有巧取豪奪,爲非作歹,自然是要嚴懲的!”

張希孟點頭,“也就是說,老老實實經商的,可以繼續經營了?”

“那是自然!”

“需不需要納稅?”張希孟又問了一句。

老朱怔住,想了又想才道:“似乎也是應該,只不過商稅要怎麼收,咱也不清楚啊!”

張希孟笑道:“主公只要定下大略即可,這事臣會和李先生商討的。”

李善長急忙躬身,謙遜道:“上位,張先生說得不錯,卑職願意給張先生打下手。”

又經過了一番商議,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進城之後,不許進駐民宅,不許擾民。

城中的戶口、圖集、甲兵,一律封存,以備清點之用。

紅巾軍保護合法經營,採用累進稅制,所有商人,只要按規矩交稅即可。至於元廷的一切苛捐雜稅,悉數廢除。

元廷書吏衙役,有過惡行的,嚴懲不貸,百姓可以主動告發……如果確係清白,且品行端正,可以留任,不必驚慌。

張希孟和李善長一共擬定了十條,經過朱元璋首肯,很快就傳進了戰戰兢兢的滁州城。很快就有人偷偷出城,前來拜見老朱。

爲首的人姓周,在滁州開了一家頂大的酒樓,還經營車馬行……朱元璋一眼認出他來,忍不住跟張希孟氣哼哼道:“瞧見沒有,就是這個東西,咱去化緣,他說剩下的飯菜喂狗了,讓咱別盼着了。他們家,人的食狗的飯,人狗一鍋飯!你說混蛋不混蛋?”

氣的老朱都出順口溜了,不過既然要過飯,還沒準真會鼠來寶啥的,本職技能不能忘。

張希孟只能咧嘴苦笑,“主公,大業,大業要緊!”

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
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