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

身爲天子,咱朱元璋不弱於人啊!

這是一生要強的大老朱,最真實的心聲。

誰能想到,這幾年時間裡,他在張家倆小孩子手上吃的憋,比王保保那裡還多,還狠!

簡直沒有天理!

朱元璋急需找回面子……而有些事情並不是那麼困難,哪怕方向錯了,只要堅持走下去,也會走到目的地的,畢竟地球是圓的。

同樣的道理,儘管孩子們缺點不少,但使勁找,還是可以找出來的,尤其是朱棣,那就更容易了。

你說他頑劣魯莽,換個字就是英勇無畏,頭角崢嶸。

你說他好勇鬥狠,換個詞,不就是不服輸,敢想敢做嗎!

現在想想,其實朱棣也不錯。

收復遼東,他算是有功吧?

至少他下了命令,別管怎麼樣,他是喊打喊殺的。

光復之功,孩子跑不了。

再說這一次對付高麗,朱棣可是掛名的督師,開疆拓土,也要算他一份。

這麼一看,咱家朱棣,打下了兩個省的地盤,小小年紀,就用兵如神,簡直是天下奇才啊!

歷代皇家之中,還有這麼傑出的子弟嗎?

朱元璋只能想起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他在十二歲的時候,還是太子,就受命巡邊,抵禦柔然。

自家朱棣,十歲不到巡邊,比起拓跋燾還小兩歲,這就叫老子英雄兒好漢!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很不以爲然,你說別的事情,我都認了,唯獨孩子的事情,馬虎不得。

萬一因爲當爹的過分謙虛,造成孩子自卑,那不是罪過大了?

張希孟據理力爭的勁兒上來了。

此刻的他,可不是一個卑微的公器,而是一個老父親!

“陛下,收服高麗,這事情藍玉當居首功,他運籌協調,不戰而屈人之兵,頗有古之名將的風範。至於高麗請求內附投降的事情,臣以爲還可以思量一下,要不要就這麼輕易答應?如果能多榨一點油水,或許會更好。”

朱元璋沉吟再三,儘管張希孟說的都是真的,可他就是不愛聽。

“藍玉的首功咱又沒說不給,但是燕王朱棣,有督師之功……對了,他還在城門口教訓過高麗使者,大漲上國威風。朱棣的舉動,鼓舞人心,讓百姓認清了高麗狡詐的本性,這也說明朱棣有識人之明啊!”

好傢伙!

這角度轉變的還真快,就連這事都成了朱棣的功勞,張希孟已經無言以對了。

伱是皇帝,說什麼都有理。

“陛下,別的事情,或可以不談,但是這一次,確確實實,要多從高麗身上,榨取些好處,尤其是錢財,絕對不能少。”

老朱怔了怔,“咱看過了,這些日子開支倒是不少,國庫那邊,也跟咱哭窮,缺口真那麼大?”

張希孟點頭,“陛下,義務教育定下來之後,每年教化部的開支,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地方還要有配套的安排。我的意思是能給學校的孩子們,一頓免費的午餐。”

“免費午餐?”

張希孟點頭,“現在各家的孩子越來越多,所謂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們幹活不多,飯量不小。倘若朝廷能給他們提供一頓午餐,減輕家裡的負擔,很多父母就會同意孩子上學。我們現在有三年蒙學,如果再有三年的義務教育,或許就會好很多。”

朱元璋眉頭微皺,“好什麼?先生說的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很多窮地方,普遍六七歲才能上蒙學,有的地方甚至到八歲左右,三年蒙學,三年義務教育,六年下來,孩子就普遍十三四歲。而這麼大的孩子,已經可以下地幹活,也可以做個學徒,很多地方早婚的問題,還有不足十歲孩子,進入作坊的童工問題,都能解決了。”

朱元璋聽着張希孟的話,雖然有理,但卻是歪理。

“張先生,咱們推行義務教育,難道不是爲了培養人才嗎?”

“當然……但陛下不能認爲每一個人都是人才啊!我們辦了學堂,讓孩子進來讀書,就能避免一些人流落街頭,最終爲禍一方。我們教給孩子一些規矩,就會讓他們老老實實,尊奉大明法令。我們教給他們衛生習慣,就能避免很多疫病流行。我們把他們放在學校裡,他們就沒有時間去市面上遊手好閒,就會大大減少遊手好閒之人的數量,避免他們變成潑皮無賴。”

“總而言之,學校的作用非常大,學校就是個泄洪池……在一個人從懵懂無知,變得成熟自信之間,安排一條緩衝區,減少衝擊,避免造成洪水暴漲,衝破堤壩的情況。”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着張希孟,半晌無語。

這位張先生,總是能給自己整點新活兒,讓自己大出預料!

難道說教育這事,真的像他說得這樣?

假如張希孟講的是真的……貌似應該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才是啊!這事情涉及到了咱老朱家江山的根基啊!

朱元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思。

張希孟倒是安之若素,畢竟忽悠朱元璋,挑戰他的三觀,讓他陷入思忖,實在是太容易了。

但願他趕快忘了朱棣的事情,我可沒興趣拍那小子的馬屁。

朱元璋很快平靜下來,反而笑道:“聽先生一席話,真是非同小可啊!沒想到教化之事的後面,還藏着這麼多學問,咱可要好好琢磨……倒是庶寧這孩子,他弄出來的識字卡片,也算是有功於教化。咱只賞他一百兩黃金,現在看來是少了。咱聽說他買了書坊,印刷識字卡……現在就下一道旨意,往後從他的書坊採買。”

“不行!”張希孟立刻道:“陛下,你這麼做,不符合朝廷規矩,絕對不行!”

老朱把眼睛一瞪,怒道:“是朝廷的規矩大,還是咱大?難道咱看中了庶寧,想要加恩給他,還不行了?”

張希孟道:“確實不行……陛下,朝廷推行義務教育之後,整個印刷行業都會起飛的。活字,雕版,排字,印刷,裁剪,裝訂,運輸,售賣……這是多龐大的行業,多少工作機會!現在陛下一句話,交給了張庶寧,然後呢?憑着他們,能撐得起這麼大的行業嗎?又或者說,主公甘心把這麼大的行業,交給幾個孩子?”

朱元璋忍不住吸了口氣,這一次他比剛剛沉吟的時間還長。

“先生,咱承認,你講的對……那咱問你,要想讓這個行業起來,咱該怎麼辦?”

張希孟道:“首先陛下就不能私相授受,商業是建立在競爭上的,陛下的一道旨意,很可能就造成了另一套的鹽鐵專賣,以前的鹽法有多少弊端,不言自明。”

老朱長長出口氣,“咱知道了,那咱到底要怎麼做纔是?”

“陛下可以公開招標,向所有符合條件的書坊、書局公開發出邀請,讓他們一起出價,同臺競爭。再有,陛下可以要求商業部提供便利,可以讓銀行借貸……但不管怎麼樣,都有一條,陛下不能指定某個人,這樣就壞了規矩,亂了商業秩序。”

張希孟講的很嚴肅,朱元璋也聽得很認真。

因爲老朱意識到,或許這就是他跟張希孟分歧的根本所在。

張希孟一直希望發展工商業,而朱元璋則是青睞農業。只要堅持農業,就沒有這麼多爛七八糟的事情,只要延續千百年的習慣就行了。

可是要發展工商就不行……這麼多年,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商業立法。

甚至許多工商業的發展情況,只能在食貨志裡找到一些記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

“這麼看起來,除了教育立法,商業也要立法啊!”

張希孟頗爲驚訝,沒想到老朱的悟性提升這麼快!

“陛下聖明,臣以爲確實應該儘快完成立法,好讓商業能有序發展。”

朱元璋沒有立刻答應,而是仰起頭,默默思忖了一會兒,才悻悻道:“是不是立了規矩,咱就不能胡來了?畢竟咱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張希孟也是一怔,終於,老朱還是意識到了那個要命的問題。

“陛下,臣不敢欺君……在臣看來,能按照臣的希望落實下去,即便超出了臣的控制,臣也是歡喜的。就,就比如臣對庶寧這孩子!”

朱元璋眉頭微皺,“咱還沒問過你,你到底怎麼想的……那是你的兒子,未來的魯王,多少雙眼睛都看着呢!”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說實話,臣也不知道他會走上哪一條路。他說想當教師,又想做醫生,現在他跟一羣同學,擺弄書坊,弄起了印刷……不管他幹什麼,只要是他選的,只要利國利民,對他自己也好,臣就支持。我不想給孩子限定某個座位,規定他必須幹什麼。我喜歡給他畫個圈,這個圈叫做良知,問心無愧!”

朱元璋連聲長嘆,終於苦笑,“先生確實比起咱要看得開,境界比咱高了一層啊!”

是一層嗎?

張希孟笑道:“主公坐在龍椅上,自然而然,就承擔一份責任,主公有幾十個孩子,也有幾千萬子民,該怎麼選擇,確實很困難。”

朱元璋沉吟了一陣子,並沒有立刻答應什麼……他還想默默觀察一陣子,積累更多的經驗,然後纔好立法。

但不管怎麼樣,朱元璋決定多多留心商業,不能當個外行糊塗蛋。

老朱的態度變化,影響堪稱巨大。

至少很快教化部就提出了一大堆的採購計劃,落到了江西,千萬百姓,兩百萬以上的適齡學童,一片巨大的藍海,就出現在了衆人的面前。

張庶寧一如既往的敏銳,他把幾個小夥伴叫過來,開門見山,“朝廷已經下令了,如果我們能拿下學堂課本的印刷大單,我們這個小小的書坊,就能一躍成爲天下知名的大書局!”

胡儼幾個嚥了口吐沫,“你說的是真的嗎?”

張庶寧很認真道:“我無比確定,一定是真的!”

“那……那還等着幹什麼!籌備起來啊!這一次志在必得!”胡儼揮舞拳頭,很是激動。

張庶寧撓了撓頭,“我還有個事情,就是咱們的書坊,要叫什麼名字纔好?”

許觀立刻道:“對,要起個響亮的名字,叫天下書局怎麼樣?”

景清給他個大白眼,“你怎麼不叫大明書局,或者皇家書局?”

許觀縮了縮脖子,訕笑道:“我不是害怕朝廷不答應嗎!”

張庶寧眉頭微蹙,其實也未必會反對……

“我想了很久,還是叫華夏書局,你們看怎麼樣?”張庶寧說完,旁邊的夏知鳳就笑道:“這個名字好,華夏,有我一半!”

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
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