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

不是張希孟不想插手,實在是沒有實力。

四十萬元軍,鋪天蓋地而來,無可阻擋,無可匹敵。

脫脫接連挫敗張士誠的兵馬,隨即大軍圍城,與此同時,又掃蕩四周,鹽城、興化、泰州,接連淪陷。

張士誠已經被壓縮到了高郵一城,命懸一線。

這位誠王殿下走投無路,他決定投降。

沒錯,張士誠降了!

他偷偷派遣使者,帶着親筆信,去見脫脫。

張士誠態度格外謙卑,只要大元朝廷能給他一條生路,他願意歸順朝廷,獻城投降,充當朝廷的前鋒,幫着剿殺紅巾軍。

總而言之,只要脫脫爸爸點頭,咱張士誠就是你的好兒子了。

此時的張士誠,完美詮釋了絕境中的人,該是何等絕望!

一萬對戰四十萬!

一城戰天下!

怎麼可能贏?

求求朝廷了,給我個當狗的機會吧!

面對這一封信,如果脫脫點頭,頃刻之間,高郵城破,張士誠投降。不出意外,他會跟察罕帖木兒,李思齊等人一樣,成爲剿殺紅巾軍的劊子手。

就在旁邊的朱家軍,會成爲第一個受害者。

天下大局,王朝興衰,歷史走勢,此刻都落在了脫脫的一念之間……面對這封請降書信,文武雙全的大元丞相,輕飄飄給出一句,“不許投降!”

非但不許投降,脫脫又加了一句,“城破之時,必定盡數屠戮,一個不留!”

使者帶着脫脫的回答,狼狽逃回了高郵。

連投降都不許,該是何等絕望!

張士誠沒有像張希孟預料的那樣,是個頑強的人,可是連投降都不許,最後的路已經斷了,就只能去死!

既然如此,那就唯有向死而生!

咱姓張的拼了!

張士誠沒有隱瞞,直接把試圖投降的事情告訴了全城軍民,也把元軍的回答告訴了大傢伙。

“鄉親們,弟兄們!不是俺張士誠要害大傢伙!實在是元廷欺人太甚!假如砍了俺張士誠的腦袋,能換來大傢伙的生路,俺現在就把腦袋擰下來!”

張士誠滿腔悲憤,“元韃子不是人!他們鐵了心要屠城,要殺光咱們大傢伙!沒有別的,伸頭一刀,縮頭一刀,請大傢伙跟着張士誠赴死!”

絕境中的張士誠,徹底爆發了。

同樣的,高郵的軍民百姓也被激怒了。

這些如野草一般的百姓,並不在乎誰做高郵城的主人,哪怕是元軍來了,壓榨更狠一點,他們也能接受,反正就是苟延殘喘唄!

可誰能料到,竟然有人不接受投降,只想殺光每一個人!

既然如此,我們就跟你鬥到底!

草芥柔弱,卻也頑強,野火尚且燒不乾淨,何況脫脫!

“拼了!跟韃子拼了!”

“誰死誰活還不知道!,跟元韃子拼到底!”

“誠王,不要怕,咱們一定能贏!”

……

走投無路的高郵,空前團結,軍民上下,拋開了一切,全力以赴。

張士誠總算稍微鬆了口氣,誰能想到,他竟然靠着脫脫幫忙,穩住了軍心士氣。

隨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元軍瘋狂攻城,張士誠親自上城督戰,當初跟他一起舉事的“十八條扁擔”,也都上城督戰,高郵軍民,拼死抵擋了元廷的進攻。

連日廝殺,城下屍體堆積如山,旁邊的運河都被血水染紅。

事實證明,不管多麼強大的軍隊,面對一座衆志成城的城池之時,都會束手束腳,陷入被動。

高郵城,在疾風驟雨之中,挺過了最初的攻擊!

脫脫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就意識到,一舉攻克高郵的希望破滅了,戰爭進入了消耗戰,變成了內力比拼!

就看誰先撐不住!

到了這一刻,脫脫似乎有些遲疑了,假如他同意張士誠投降,是不是會容易許多?

這事情很諷刺,脫脫是公認的文武全才,能力人品都一流。

大軍壓境,張士誠走投無路,投降元廷,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要是正常人,直接同意,一切就結束了,又何必節外生枝!

哪怕張士誠是假意投降,也大可以先把他拿捏住,總要給人活路,圍三缺一,這纔是王道。

脫脫爲什麼要失了智,非要殺張士誠,而且殺一個張士誠還不夠,竟然揚言屠城,這是嫌攻城太容易,要給自己尋找刺激嗎?

哪怕事後覆盤,人們也只找到了兩個理由,其一,張士誠在早期曾經投降過元廷,但降而復叛,人品堪憂,不值得信任。

其次脫脫自以爲必勝,爲了威懾天下紅巾,他打算屠戮高郵,以十幾萬軍民,震懾天下,徹底壓下去紅巾軍的勢頭。

其實這倆理由都很蒼白,因爲這倆說法都是在分析脫脫爲什麼要這麼幹,卻沒有講清楚,脫脫不得不這麼幹的原因。

面對鋪天蓋地的大潮,身在其中的人,選擇餘地並不大,哪怕貴爲三軍統帥,一國宰相,脫脫也沒有太多的餘地。

因爲他不敢接受張士誠的投降!

總督天下大軍,攜着王命南下……脫脫必須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唯有如此,才能向皇帝,向天下人交代,才能壓制住那些反對他的聲音。

勝利不夠大,戰績不夠輝煌。

他都會被扣上勞民傷財的帽子。

如果接受張士誠投降,張士誠再反叛,一個養寇自重,圖謀不軌的大罪,就會落到他的頭上。

元廷中,那些脫脫的政敵,已經磨刀霍霍,要從任何角度,攻擊脫脫。

坐在了脫脫的位置上,甚至連大都的皇帝都不信任他。

脫脫騎上了老虎背,沒有任何的選擇,唯有勝利,還有殘酷,才能壓制住那些亂糟糟的聲音。用十幾萬顆腦袋,才能重塑宰相的威嚴。

他面前的敵人是張士誠,他身後的對手是平章政事哈麻,是無數蒙古權貴,是龍椅上的皇帝!

脫脫的處境,也是在多年之後,張希孟拿到了大都元廷實錄之後,進行了全面覆盤,才最終弄清楚的。

這位大元最後的希望,能選擇的餘地,真的太少了。

在直接攻擊高郵受挫之後,脫脫不得不改變戰術,他橫掃了高郵周圍之後,隨即將目光放在了一座縣城上。

那就是六合!

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城,脫脫並沒有當回事,鹽城,興化,泰州,哪個不比六合更大?這些城池都擋不住元軍兵鋒,更何況小小的六合。

脫脫倒是也知道,六合並不在張士誠的控制之下,而是在一個叫朱元璋的人治下。

朱元璋?

沒聽說過!

各路紅巾豪帥,壓根就沒有這個人。

兩淮地界,稱王的紅巾賊就有一大堆,彭大,趙均用,張士誠,元帥更是多如牛毛,比某品牌薯片的那啥都多……

在這麼多強悍的前輩面前,朱元璋只敢號稱鎮撫使。

這又是個多大的官職,多大的軍力!

一點也不意外,脫脫低估了朱元璋。

他派遣兩個蒙古萬戶,去攻擊六合,打算一走一過,就輕取六合,徹底掃清高郵外圍的一切城池,而後集中兵力,圍攻高郵。

擒殺張士誠,就在眼前!

負責攻擊六合的正是脫脫的弟弟,也先帖木兒。

作爲親兄弟,哥哥擔任丞相,弟弟出任御史大夫,兄弟倆配合默契,還真維持了一段難得的太平歲月。

也先帖木兒的高光時刻發生在劉福通身上。

中原紅巾軍興起之後,也先帖木兒受哥哥的委任,率領大軍,剿殺劉福通……最初一切還都順利,連戰連捷,可突然也先帖木兒就敗了,而且敗得非常慘。

原因很簡單,之前的戰績都是也先帖木兒手下先鋒大將鞏不班打出來的,結果在一次突襲中,鞏不班被紅巾軍殺了,隨後也先帖木兒就嚇得狼狽大敗,收復的城池也盡數丟給了劉福通。

如果到此爲止,也就罷了,可脫脫偏偏疼愛弟弟,給他加派了許多兵馬,一共集中三十萬人,繼續和劉福通決戰。

搞笑的一幕出現了,劉福通一次試探性的夜襲,卻讓三十萬人的軍營出現了譁變,也先帖木兒嚇得撒腿就跑。

同樣的錯誤,犯了兩次!

不明就裡的元軍自相踩踏,三十萬人,最後只剩下一萬,倉皇撤退。

這場沙河之戰也是紅巾軍早期的轉折點,此戰之後,劉福通背靠大別山,以黃河和汝河爲防線,和元軍大戰。

受此鼓舞,各地紅巾軍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芝麻李,布王三,孟海馬,郭子興,都是這時期涌現的人物。

也先帖木兒身爲罪臣,幸虧了脫脫庇護,纔沒有被砍頭。不過他的失敗影響非常大,甚至波及瞭如今的高郵之戰。

脫脫爲什麼要大老遠調集西域的兵馬,還不是好兄弟把元廷的精銳丟光了,只能從遙遠的西域調兵。

可即便如此,脫脫對自己的弟弟,還是很不錯的,依舊授予兵權。

就在不久之前,也先帖木兒還督兵在趙均用的後面,試圖進犯滁州。

可趙均用一下子戰敗了。

明明兩萬來人,那麼大的一坨,就放在眼前,怎麼就沒了?

也先帖木兒嚇得沒敢進攻,就那麼等着。

隨後彭早住派遣人過來,給他送信,講了和趙均用的殺父之仇,並且表示願意歸附朝廷。

也先帖木兒,隨後問了許多有關滁州的事情,打聽虛實。

終於羅貫中的機會到了,他提起大筆,開始書寫——胡編情報。

這位羅先生是真能寫,從衣食住行,個人喜好,到部下情況,再到軍紀軍規……他是編了個全套。

足有好幾萬字,就跟小說似的。

也先帖木兒接到之後,越看越來勁兒,讀起來都廢寢忘食了。

真是有趣啊!

朱元璋早年是個小和尚,還四處要飯,他沒吃過好東西,最喜歡的就是烤蜈蚣,半尺多長的蜈蚣,放在火上烤,烤得酥脆飄香,一頓能吃上百根。

爲了滿足口腹之慾,朱元璋發動手下去找蜈蚣,還有人因此被咬傷,滁州百姓,都管朱元璋叫蜈蚣將軍……

還有朱元璋怕夫人,他全靠着夫人的勢力,纔有了今天。

可是馬氏嫉妒,不許朱元璋納妾,朱元璋一日大怒磨刀,要殺了馬氏……可就在這時候,馬氏突然來了,問他爲什麼磨刀。

朱元璋立刻回答:見夫人消瘦,爲夫人殺羊!

這一番充滿了趣味的描述,讓也先帖木兒喜笑顏開。一個粗俗,懼內,胸無大志的朱元璋,躍然紙上。

此人也配當大元朝的敵人?

只要大軍撲過去,沒準就能嚇死他!

也先帖木兒肆無忌憚,元軍所過之處,百姓死走逃亡,哀鴻遍野。上千人跑到了六合,祈求朱家軍庇護。

此刻由於整編的事情,原本駐守六合的馮國用不在,只有耿君用和耿炳文父子在,兵馬也十分有限。

爺倆親自上城,見到了城外跪了一地的百姓,他們頭皮發麻,手心冒汗。

“吾兒,你看該怎麼辦?”

耿炳文咬了咬牙,“還能怎麼辦,跟狗韃子拼了!”這個年輕人,從垛口探身,看着外面的人羣。

“鄉親們,元韃子屠戮生靈,罪孽深重,他們不給人活路!你們想活着,就別跪下求我們!要拿起兵器,跟韃子拼命!自己保護自己!”

“站起來,不許跪!”

“有膽子的,就進城領兵器,跟韃子拼了!沒膽子的,我安排人,送你們去後面!”

耿炳文其實也在張希孟手下讀過幾個月的書,口才很是不錯。

一番鼓動,大約有七八百人憤然站出來,願意協助守城。

耿炳文將這些人接入城裡,嚴陣以待,其餘的老弱婦孺,連同六合城中的老人孩子,立刻送走。

耿君用發動軍民,爭分奪秒挖掘壕溝,加固城牆,準備守城器械,等待着的也先帖木兒的到來……

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
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