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

歲末年終,至正十五年,就要結束了。

在朱元璋的治下,曾經有人提議,選用韓宋的龍鳳紀年,以示和元廷徹底決裂。

只不過這個建議遭到了朱元璋麾下三大謀臣的集體反對。

賈魯,朱升,張希孟,全都搖頭……用龍鳳紀年,是擺脫了元廷,但是跟大宋卻攪在了一起。

別忘了統一思想的大會上討論了什麼……朱家軍不光要推翻大元,還要糾正趙宋以來的弊政,連正兒八經的大宋,這邊都不買賬,更何況是一個草臺班子!

只不過老朱這邊也有個麻煩,就是他遲遲沒有稱王,也沒有確定國號年號,該怎麼行文,就成了一個問題。

最後還是張希孟提出了建議,沒有必要否認大元。反正我們原本都是大元臣民,只因爲元廷無道,民不聊生,才揭竿而起。

在成功之前,沿用元廷的紀年,待到時機成熟,再立新朝不遲。

因此在朱家軍這邊,還是沿用大元的年號,至正十五年……這絕對是個載入史冊的重要年份。

在這一年的年初,脫脫被元廷罷免,幾十萬大軍,瓦解冰消,從此元廷進入了等死模式。

年中的之時,朱元璋渡過長江,佔領金陵,擁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年尾的時候,經過了整合之後的朱家軍,以最強的姿態,開始經略江表浙右。

年初元衰,年末朱興!

一起一落,果然是一個大世!

朱元璋騎在馬背上,掃視着兩邊的田地,心馳神往,這一片正是秦淮河畔的上好田地,一望無際,土肥水美。

“倘有三畝水澆地,不做提強殺官人……咱走到了今天,都是元廷逼得!”老朱一扭頭,對張希孟道:“元以兼併壓榨亡國,咱以分田富民興邦……先生,溧水州的分田,做得怎麼樣了?”

張希孟笑道:“溧水土地不少,按人頭分配,每個成年人能分到二十五畝左右,至於口糧田一項,比起滁州等地要少了一些。不在按照人頭分配,而是按照家庭,每家給十畝田!”

“等等!”

老朱打斷了張希孟,“先生,這麼一來,人多的家和人少的家,都分一樣的口糧田,似乎不太公平吧?萬一有人故意分家,就爲了多得一點口糧田呢?”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分家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哦!”老朱聲音提高,似有疑問,不過他很快明白過來,忍不住笑道:“先生真是好算計!這一手漂亮!”

渡江之後,張希孟就發現江南地方,宗族勢力相當強大……有許多村子,基本上就是一個姓氏,每個人都沾親帶故。

正因爲如此,一些族老纔有恐怖的號召力。

比如孫炎就曾經找一幫老農,幫他壓制韓三。

事後張希孟把這幫老農都給遷走了,但是對於整個大局來說,無足輕重,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所以張希孟就在分田上面動起了腦筋兒。

江南的土地肯定沒有淮西充沛,人均拿不到那麼多。所以他就在口糧田上下手。

按戶分配,一個三口之家是十畝田,一個五口之家也是十畝田,哪怕是二十口人,也是一樣的!

毫無疑問,這就是逼着分家!

把大家拆分成一個個單獨生存的小家,對於整個宗法體系來說,也是釜底抽薪的一個狠招。

分家就意味着經濟自主,自己負責生存……不知道後世的大學生還記得嗎?從什麼時候,你有了和父母討價還價的資格?

是不是有了工作,拿到了收入的時候?

因爲你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也就是說翅膀硬了,可以肆無忌憚了。

分家的道理也是一樣,只要讓一個個小家經濟自主,哪怕他們還顧念親情,逢年過節,還會聚集在祠堂裡,祭拜祖先,遇到了事情,也會聽老人的建議。但是這已經和原本能決定族人生死的宗法體系,全然不同了。

消解宗族勢力,實現對百姓的直接統治,消除了賺差價的中間商,百億補貼朱多多了。

“主公,還有一件事,溧水雖然也有桑麻田,但是這個桑麻田是要繳納田賦的,而且還比農田多了五成的賦稅!”

老朱稍微思索,就說道:“是爲了壓制養蠶嗎?”

張希孟道:“在當下絲綢並非不可替代的東西,反而是糧食,纔是一切的根本。我的意思是引導老百姓,多種糧食,像蠶絲,棉花,都可以少種。當然了,我倒是不覺得要一味打壓養蠶繅絲。最好是集中能工巧匠,用最好的手段,把絲綢做成奢侈品,賺有錢人的錢!”

老朱忍不住大笑,“這話說得好,對咱的心思,先生的這兩點調整,都是好的!往後經略江南,就按照新的分田辦法了。”

沒有什麼政策是能一直維持,不用改變的。

哪怕同爲均田,在各地也需要因地制宜,沒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適合的。

當天下午,朱元璋和張希孟趕到了溧水州。

而在這裡,有一場好戲,正在等着他們……吳大頭回歸之後,戲班子立刻動了起來。

如今朱家軍的戲班子規模,已經達到了三百多人。

吳大頭的百戶不但實至名歸,還超級加倍了。

而新進加入的人們,不少都是來自揚州城和秦淮河的。他們業務相當了得,這裡面有琵琶名家,有三絃聖手,又各種各樣的能人異士,跟他們相比,吳大頭簡直普通的不能更普通了。

誰能想到,這個油膩的中年人,竟然是名滿天下的第一紅賊,不得不說,真是諷刺啊!

可是當衆人和吳大頭討論起業務來,頓時衆人就收起了輕視之心,意識到了吳隊長的厲害之處……吳大頭給他們講個故事。

有個叫“貞娥”的姑娘,一直和父親相依爲命,靠着租種土地過日子,貞娥到了十五歲這年,突然地主不借給他們耕牛,老父親無可奈何,只能跟女兒把繩套背在身上,靠着人力耕田。

一個乾瘦的老人,一個女孩,哪來的力氣,一個上午,連一壟都沒有弄好。老爹坐在田埂上,不停落淚。

貞娥也跟着哭!

父女兩個都知道,爲什麼地主不願意借牛……因爲地主看上了貞娥,想要拿她過去,當小老婆。

所以才故意爲難父女兩個。

沒有耕牛,就種不了田。

到了秋收的時候,交不上租子,就要想辦法還債,那時候把貞娥抵給地主,也就順理成章了。

村子裡的人都知道這回事,也都咬牙切齒,暗裡咒罵地主無德,但是卻沒人敢幫助他們,生怕得罪人。

父女兩個完全走投無路,要不就去當小妾吧?

奈何地主已經六十多了,他的幾個兒子都不良善,過去了用不了幾年,地主一死,那個下場就不用多說了,簡直是生不如死。

就在這時候,一個叫裴大郎的年輕人站了出來,他身強力壯,主動幫着父女兩個耕田。貞娥對這個好心的裴大郎生出了好感。

一直到了農閒的時候,兩邊就有意結親。

反正都是窮人,也不用講究什麼……裴大郎娶了貞娥,就斷了地主的念想。而裴大郎年紀也不小了,有了個賢惠的媳婦,豈不是一舉兩得!

村子裡的人都很贊同這場婚事,而且還覺得越快越好,免得節外生枝。

裴大郎也是這麼想的,他當機立斷,上門求親,得到了貞娥父親的答應之後,他又弄了一輛獨輪車,到了貞娥家裡,推着貞娥回家。

一對年輕男女,行走在鄉間的路上,貞娥幸福地唱着鄉間的小曲,不少鄉親等在裴大郎的家裡,想要給他們證婚。

只要成了,就一切都好了。

地主再不要臉,也不能破壞人家的姻緣啊!

可就在這個當口,突然來了一羣人,他們如狼似虎,衝進來,直接把新娘子給搶走了。

裴大郎跟他們理論,結果被狠狠痛打了一頓,幾乎喪命。

眼瞧着一場喜事,轉眼變成了悲劇,同村的人,無不憤慨。

隨即就傳出了消息,原來地主嫉恨裴大郎破壞了他的好事,就想辦法買通了一個當地的蒙古官員,假意說貞娥是他家的婢女,容貌清秀可人,逃出去要嫁給野男人。

蒙古官員一聽長得挺好看的,就動了歹心思,他派人在新婚的當天,把貞娥給搶走了。

眼見的女兒被搶走,貞娥的爹夜半三更,用麻繩懸樑自盡。

裴大郎失去了新娘子,滿腔怨憤,他是獵戶出身,身強體壯,也會舞刀射箭,就在養好傷之後,偷偷進入地主家裡,把他們全家十幾口,都給殺了。

這還不算完,裴大郎又去了縣城,他在一羣乞丐中間,藏了兩個多月,等到蒙古官員出來,他張弓射之,隨後提着柴刀衝出,想要刺殺官員。

可惜的是裴大郎雖然有勇氣,但是他的弓是打獵的,並非軍用的強弓,身上也沒有鎧甲,被護衛砍翻,血濺長街,屍體被掛在了城牆上示衆……

此時的貞娥已經在蒙古官員府邸兩三個月,竟然懷上了胎兒。

她本不知道家裡的情況,可是有一個隔壁鄉里的來給官員送禮,說了兩句,貞娥這才知道,她爹已經死了,而裴大郎也刺殺不成,慘死街上,屍體還掛在城牆上。

她像是瘋了一樣,衝出府去,一口氣跑到了城門口。

看到了裴大郎的屍體,貞娥嚎啕大哭,一頭撞在了牆上,頓時昏死過去……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她甦醒過來,人雖然活了,但是孩子卻是沒了。

貞娥一夜白頭,從此瘋瘋癲癲……在幾年之後,凍死在了一個寒冬裡。

“此事我是在亳州的大牢,聽一個劉福通的部下說的,那個裴大郎就是他的表哥,他的一身本事,都是給裴大郎學的。他說了,此番北伐,他要跟韃子算這筆血債,寧可戰死沙場,絕不投降!”

“好!好血性!”頓時有人讚歎,“這個故事好固然是好,奈何太悲慘了,不如讓貞娥活下來,看着元廷狗官,身首異處!”

吳大頭頷首道:“我也是這個意思,咱們事不宜遲,寧國路的人要來了,這齣戲可要演好了!”

衆人一起點頭,僅僅五天的功夫,這齣戲就搬上了舞臺。

第一場正式演出,就有寧國路和廣德路的民兵觀看……要說這齣戲有多成功呢?只說一點,吳大頭扮演的蒙古官員,在殺死裴大郎之後,站在舞臺上,放聲大笑。

竟然有幾個受不了的民兵,躥上了舞臺,把這個第一惡漢按在地上,一頓老拳!口中還在怒喝,“給裴大郎報仇!”

被按在舞臺上的吳大頭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原來戲太成功也是錯啊!

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
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