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

安南竟然出了亂子,隨時可能波及到嶺南。嶺南之地,對大明來說,可是有着非比尋常的意義。

嶺南盛產稻米、蔗糖、鐵器、瓷器,另外還有造船廠,軍械廠,從雲南出來的銅,也要送到廣州。

基本上這麼說,嶺南就是大明半壁江山的錢袋,米倉,軍火庫,根本不能出問題。

現在安南大亂,百姓四處逃避,萬一涌進大明,這可就麻煩了。

因此應天中書百官,立刻進行討論,前後持續了三天時間,他們商量出一整套措施,隨後孫炎和毛貴一起來求見張希孟。

又是對外,又是涉及到用兵,方方面面,張希孟自然是權威。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層,安南那邊起義的百姓,打着“張子”的旗號,很顯然,張太師的名望,已經傳播到了海外。

“正因爲如此,我似乎不便表態,應該請陛下定奪。”

孫炎忙笑道:“太師過謙了,首先您一秉大公,誰不清楚?其次如果安南這邊,以您的名號,舉兵起義,能夠成功,其他各處,似乎都可以推而廣之……這事情牽連太大,還是先商議個結果,然後再去麻煩陛下比較妥當。”

張希孟也沒有說更多的廢話,而是主動道:“毛尚書,你看安南那邊,有推行均田的基礎嗎?他們能不能行?”

毛貴立刻打起精神,對張希孟道:“太師,您也知道,安南一直是中原屬國,五代十國才自立出去,論起來比高麗要晚太多了。說起來,安南和中原有不少相似之處。只不過由於山嶺重疊,北宋的時候,把嶺南都視作天涯海角,煙瘴之地,更不要說安南了。這一次之所以起兵,是藉着安南兵敗占城的機會,也是和這十餘年,大明和安南的交往有關係,總而言之,是天時地利人和湊在了一起,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毛貴說話很有意思,他用的是機會,而不是麻煩。

時間發展到了現在,大明朝廷已經沒有幾個大臣,一聽到外面亂了,就心驚肉跳,手足沒地方放……這一次安南出事,雖然讓人擔憂,卻也不至於惶惶不安。甚至像毛貴等人,還盤算着藉助這一次的事情,好好撈一筆!

毛貴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安南和中原有交流,雙方其實算是很密切的。

但是由於地形阻隔,加上南方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經營重點,安南這一片有着根深蒂固的地方勢力。

他們藉着中原衰弱的機會自立,隨後元朝三次征討,悉數失敗。

他們現在就是離開家門的逆子,覺得靠自己能過得很好,並不願意再回到原來的家庭,寧爲雞口,不爲牛後。

大約就是這麼個狀態,如果不出意外,安南會同中原漸行漸遠,以至於徹底分道揚鑣。

但是隨着大明朝建立,事情發生了變化。

由於明軍擊敗元廷,收復故土,甚至還俘虜了元朝皇帝……赫赫武功,懾服了安南上下的心,讓他們重新恢復了尊重,甚至是敬畏。

接下來就要說張希孟的這套全新主張,對安南的影響了。

雙方離着這麼近,大明又這麼強,早就是文化中心,不可能對周邊沒有任何影響……而此時的安南處於陳朝後期,國家末世,該有的矛盾,安南一樣不少。

由於國土狹小,表現更加劇烈,人丁滋生,土地不足,豪強權貴大肆兼併,百姓民不聊生。

陳朝還有個很奇葩的政策,由於前面元廷三次征討安南。

陳朝這邊,就實行了世代爲兵的世兵制,而且還不許入仕爲官。

這麼對待將士,簡直比歷史上明朝的軍戶制還過分。

可以說陳朝已經走到了最後階段,

偏偏這時候,他們還調集十二萬兵馬,進攻佔城,又把國王折損在了戰鬥中……事情到了這一步,要是還能相安無事,就出鬼了。

其實事情不復雜,安南是一定要出事的,是豪強將領,取代陳朝,還是百姓揭竿而起,改朝換代……無非這麼兩種可能。

是出王莽曹操,還是出陳勝吳廣的問題。

在原本的歷史上,是豪強取代了陳朝,並且在永樂年間,和朱老四鬧得天翻地覆。

而這一世張希孟的影響力,已經早就走出了國門。

哪怕在安南,也有一批中下層讀書人,他們以張子門徒自詡。

他們主張效仿大明,徹底改革安南。

包括均田均賦,大興教化,公平入仕等等……說白了,這些底層讀書人也想分享蛋糕。

甚至有人乾脆主張,重新併入大明算了。

很顯然,這只是少數人的異想天開,大多數的安南百姓是不贊同的。

張希孟耐心聽完,總結道:“困難不小,機會難得。你們覺得呢?”

孫炎立刻點頭,“太師所言極是,確實如此……我盤算着能不能調動大軍,以幫助安南百姓,討伐昏君奸佞爲名,出師安南?”

毛貴也說道:“太師,安南損失了十二萬人,國力衰微,如果給占城下旨,要求占城出兵,南北夾擊安南,似乎可以效仿高麗,順利收回安南之地,確實是天賜良機!”

顯然,這倆人都主張對安南用兵,而且是越快越好,大局興兵,半點不能客氣。

張希孟微微皺眉,思忖再三。

“安南這種地方,難度永遠不是怎麼打進去,而是怎麼治理!”張希孟道:“安南本就天高皇帝遠,和中原隔閡極大,好容易自立,隨後元廷幾次用兵,打贏了還好,反而輸了,更讓安南小覷中原,生出了傲慢之心。我們此刻出兵,他們必定以爲是落井下石,心有不服。即便暫時壓制住,他們也未必會心服口服,接下來依舊會此起彼伏,禍亂不斷。”

毛貴微微皺眉頭,“太師說得沒錯,但是時機……”

張希孟擺手,笑道:“我沒說要放棄這一次機會……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派遣一支船隊……以調停兩國衝突爲名,攔住占城的兵馬!”

“占城?”毛貴一怔,連忙道:“太師,我剛剛打算說來着,別看這一次占城贏了,但是總體來講,占城比陳朝還要衰弱。我們幫着安南,萬一陳朝緩過一口氣,滅了占城,有了南方的糧倉,安南就不好對付了。”

張希孟笑道:“你先聽我把話說完……我的意思是藉着保護安南的名義,壓制占城,隨後我們在兩國中間駐紮兵馬,藉着阻止兩國繼續戰鬥的名義,敲開安南和占城的國門,一口氣把這兩處都拿到手!”

孫炎和毛貴互相看了看,都不約而同露出了不愧是太師,一口氣想要吞併兩個國家,還真是胃口驚人。

孫炎又沉吟了一會兒,張希孟笑道:“怎麼,你有別的看法?”

孫炎慌忙擺手,“太師的想法已經很完滿了,我也是這個意思……只是我還有一件小事,想要看太師的意思。”

“什麼事?”張希孟好奇道。

孫炎微微壓低聲音,“太師,我們先壓制占城,不許他們繼續攻擊安南,反過來敲開安南的門戶……但是對外,或者說咱們的報紙,能不能告訴我們的百姓,朝廷是爲了支援義士,討伐昏君?”

張希孟眉頭微皺,雖然說此刻直接出師安南,趁虛而入,趁火打劫,會留下後患……但是安南國內出現了均田的主張,有一批親近大明的讀書人,也不能讓他們失望。

更何況張希孟所講的,是大明的底限,如果能撈取更多,又爲什麼要拒絕!

“可以!”

張希孟這一點頭,毛貴和孫炎,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隨後他們制定了一整套詳細的方略,遞給了朱元璋。

老朱也很快答應。

大明的宣傳機器全力開動,報紙上連篇累牘,主要是介紹安南過去屬於中原王朝的歷史,也說了安南百姓的悽苦艱難。

更有如今憤然起兵,討伐昏君的勇毅。

報紙大肆報道,使得原本就激起熱鬧的話題,一下子就爆了。

原來安南竟然是這麼回事,原來這個小國,也盼着推行大明的國策……這可是大好事啊!

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幫幫場子。

別人不說,剛剛賣了釜山港,換來一筆錢的張東,他此刻已經是鳥槍換炮。

由於張子明拿到了大明功勳勳章,加上張東俘虜高麗國王的功勞……他們這對父子,瞬間名揚天下,家喻戶曉。

有了名氣,什麼都方便了。

不少有志青年,都來投靠張東,數量超過了三百人。

張東也跑去了劉家港的造船廠,報上了名字之後,見到了主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他們弄到了五艘最新的快速戰船!

除此之外,張東還買到了一批軍火,包括十門火炮,二百支新式火銃,而且還是友情價。

一瞬間,他的手下,鳥槍換炮。

“安南義民起兵,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他們信奉太師學說,就是我們的兄弟!”

手下的這幫年輕人,也是躍躍欲試,只不過有人還心存憂慮。

“朝廷什麼意思?萬一我們去了,惹出禍端,那該怎麼辦?”

張東呵呵一笑,“我們是爲了大明的利益戰鬥!安南就是大明的疆土。就算朝廷出於種種考慮,不好直接下手,我們也要想辦法,把安南拿回來……就像是我們在高麗做得那樣!”

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三章 書與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
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三章 書與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