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

“三千將士,所餘不足六百,過半將士,屍骨無存,葬身異鄉……淮西兒郎,無負大明啊!”

面對湯和的捷報,朱元璋眼圈泛紅,鋼鐵心腸,此刻也是潸然淚下。

張希孟同樣滿心感嘆,說實話湯和這一路軍,屬於閒棋,彼時張希孟甚至想,就算他們失敗了,也可以探探路,瞭解情況,給日後提供方便。

但是面對這個結果,張希孟不得不承認,當初的他草率了。

遠隔千里之外,在完全陌生的環境,想要紮根,並且發展壯大,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不是有一套想法主張,就能辦成的。

需要每一個將士都有堅定的信念,百折不撓,百死不悔。

還要善於動腦,樂於學習,能夠處理層出不窮的困難,不但保存自己,還要發展壯大,最終消滅敵人。

站在此刻,張希孟也不得不說,自己當初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倉促提出建議,他是有責任的。

但是同樣的,湯和給出的答卷,也是張希孟萬萬沒有料到的。

曾經張希孟一度認爲,湯和只是個二流將領,無非是仗着和老朱關係好,資歷老,才能在一衆開國功臣當中,安然無恙。

可事實上,湯和這人的智慧不容小覷,人品也過得去。而且湯和曾經主持沿海的抗倭事宜,他修築的堡壘,一直到了嘉靖朝,還在發揮作用,庇護着東南沿海的百姓。

他或許沒有徐達的帥才,沒有常遇春的勇猛,但是湯和卻有着相當了得綜合能力,幾乎堪稱六邊形戰士。

用兵、內政、治軍、治民、選才、用人、團結部下,凝聚人心……湯和把每一項都做到了八十分以上。

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幾乎絕境之中,愣是闖出了一片天地,化不可能爲可能!

“主公,曾經臣以爲關鐸等人,能迂迴上都,殺入高麗,堪稱當世奇才。現在思量,湯國公之才,不在關鐸等人之下。而且如果是湯國公領兵,或許北伐中路軍,還能在遼東高麗站穩腳跟,最終覆滅元廷!建立殊勳!”

朱元璋略思忖,竟然用力點頭,“是咱低估了湯和的本事啊!他這些年真是不容易,手下將士,包括這幾萬苗兵,也着實不易!”

朱元璋面對着捷報,沉吟良久,突然提起筆,在後面寫了八個字:湯公威武,將士萬歲!

張希孟微微沉吟,朱元璋卻道:“數年征戰,百死不悔,忠義肝膽,蓋世無雙。他們當得起!趕快派人,送回去吧!”

張希孟連忙答應,急忙安排拱衛司的人快馬加鞭,將這份殊榮送去武陵。

辦妥之後,張希孟心中頗爲感嘆。

淮西勳貴,驕兵悍將,並不是什麼好詞兒。

這幫人創造了大明,打出了赫赫威風。

卻也成了日後朝中的一股禍害。有許多將領居功自傲,肆意妄爲,結黨營私,把朝局弄得烏煙瘴氣。

這麼一羣人,對上了不肯妥協的朱元璋,自然是屠刀高舉,殺了個血流成河。

朱元璋耗光了後半生的精力,淮西勳貴也損耗殆盡。

是非對錯,難以論說。

不過能不能找到另外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好好引導淮西勳貴,讓這個戰鬥力爆棚的集團,保持着旺盛的戰力,同時又能把注意力放在該放的位置上。

人才難得,猛士難尋……只要把這些將星用妥當了,便是華夏的福氣。

諸如湯和這種,數年曆練,從最艱苦的環境中殺出來,張希孟不覺得湯和會把人生的目標定爲簡單的榮華富貴。

因爲就在不久之前,張希孟同樣經歷一場修行……其實仔細算下來,張希孟的收入相當可觀,如果算上稿費一類,支撐他收藏古籍,也是綽綽有餘。

張希孟不是窮人,但他爲什麼會有很窮的錯覺呢?

或許這就要和那些奢靡無度的前輩們比吧!

比如那種三妻四妾還不滿足,家裡頭養着幾十,上百美女的,或者連蔥絲都要雕花的極致瘋狂……捫心自問,張希孟絕對不會變成這樣,甚至是大多數人,都不會走到這一步。

所以說,接下來要如何引導這一羣人,很是考驗張希孟的智慧。

還真是讓人發愁啊!

張希孟總是喜歡比別人先走好幾步……而湯和這些人,斷然沒有這麼多的心思,也想不了這麼遠,他們現在要做的還是儘快消滅陳友諒。

在拿下武陵之後,湯和不斷派兵,攻略周圍州城府縣,收編兵馬,招降納叛……整個洞庭湖以西,悉數落入大明之手。

硃紅的旗號,迎風飄揚,陳友諒的地盤已經蜷縮到了一個很悲慘的境地。

黃州、武昌、江夏、漢陽、沔陽,外加上洞庭湖東岸的嶽州等地。

昔日坐擁兩省之地的天完國,如今只剩下了可憐巴巴的疆土,朝不保夕,風中搖曳。

不過即便如此,上天也不想放過陳友諒。

許是做得缺德事太多了,又或者是倪文俊和徐壽輝顯靈了,要拉着他去彭祖師評理……事已至此,還不斷給陳友諒添亂。

有着潑張之稱的張必先,替陳友諒駐守嶽州,堪稱陳友諒臂膀股肱。

就在湯和大軍攻克武陵之後,張必先就夜不能寐,戰戰兢兢。

谷憨

他非常擔心湯和渡洞庭湖而來,水陸並進,那樣的話,嶽州就危險了。

因此張必先把嶽州知府羅復仁叫了過來,“你現在立刻下令,去把所有漁民的船隻收繳了,悉數焚燒,誰敢抗命,一律誅殺!一個不留!”

聽到這項命令,羅復仁驚得半晌無言。

張必先惡狠狠看着他,“怎麼,你一個小小知府,還敢抗命?”

羅復仁被嚇得渾身哆嗦,張必先深得陳友諒器重不說,在張定邊被俘之後,他幾乎是陳友諒這邊唯一的指望,因此越發驕橫,稍微不順心,就立刻誅殺。

別說小小的知府,就算是平章,尚書,也隨意打罵誅殺,毫不客氣。

羅復仁心中惶恐,卻有話不能不說!

“卑職知道收繳漁船,防備明軍。但是洞庭湖的漁民不比其他,絕不能如此貿然行事啊!”

“爲什麼?你要包庇他們?”張必先血紅着眼睛,怒問道!

“非也……洞庭湖中,一直有水賊,所謂漁民,也是半民半賊。年月太平,就打漁種田,年景亂了,就遁入湖中,做起了匪盜。如今朱明的人馬到了,他們未必會配合明軍。沒準還會打起來。可若是一定要收繳漁船,放火殺人,且不說能不能盡數收繳……我擔心湖中水匪,勾結朱明的兵馬,反而更加不利啊!”

張必先黑着臉,默默聽着,這番話自然是有道理的,可如今的張必先,已經心緒煩亂,理智不存。

朱明大軍襲來,陳漢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做點什麼!這已經不是對與錯的問題了。

一個小小的知府,還敢教訓我!

你還不配!

啪!

張必先猛地揮手,狠狠抽了羅復仁一個嘴巴子。

他的巴掌和鐵板差不多,羅復仁一介書生,哪裡扛得住,被抽得滾出去老遠,鮮血順着嘴角流下來。

“滾!現在就給我滾!”張必先許是覺得理虧,竟然沒有殺人。

羅復仁忍着劇痛,捂着腮幫子,踉踉蹌蹌出來,心中已經是沒有半點指望了。他也沒去衙門,直接逃出了嶽州城。

他走後,足足半天時間,張必先纔得到消息。

什麼?

這個畜生走了?

他一定是去告訴那些賊人去了,他,他要投靠朱重八!

張必先像是瘋了一般,派人去追,隨後又自己領兵,衝向了洞庭湖邊,讓手下人去收繳船隻,捉拿漁民……

張必先的行爲,簡直可以算作人類迷惑行爲了。

陳友諒就是漁民出身,洞庭湖的百姓對他們還有那麼一點點好感。

可是隨着張必先縱兵殺戮,大肆搶掠,多個漁村,化爲一團火焰,漁民們竟然也怒了,他們拼命駕着船,拖家帶口,逃入洞庭湖避難。

更有一些人,前去尋找明軍。

張必先的一番折騰,完全是副作用的。

這位陳漢的悍將,怒不可遏,他想回城,想個更好的辦法……可是當他回城的時候,嶽州城頭,已經是陡然變幻大旗。

“張必先,羅大人體恤百姓,勤勤懇懇,是個頂好大清官……你趕走了羅大人,你也別留着了!”

居然是民變!

張必先認出了爲首的那幾個人,赫然正是本地富戶。

“你,你們蠢材!等朱重八殺來,你們的家產都會消失!”

爲首的幾個富戶呵呵冷笑,“跟着你們,連九族都保不住!還說什麼家產!”

張必先被氣得老臉鐵青,竟然還要攻城,結果城頭箭如雨下,他根本沒有攜帶器械,只能徒呼奈何。

張必先野獸般慘嚎,轉身帶着部下,狼狽逃竄。

他還想逃回武昌,和陳友諒一起,負隅頑抗。

只是張必先沒有料到,在距離武昌還有五十里,竟然遇到了一支朱家軍,爲首大將正是王弼。

一番激戰之下,張必先損失慘重,他還想逃跑,朱文正,吳禎,吳良,他們率領增援的兵馬到來。

面對這個陣容,已經失了智的張必先,哪裡還是對手!

半日之後,身披十餘創,奄奄一息的張必先被擡到了常遇春的面前。

“大都督,陳友諒最後的指望也完了!”

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
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