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

尤方只覺得腹內如刀攪動,肝腸寸斷,眼前發黑,汗水已經溼透衣衫,渾身亂抖。

“你,你們要幹什麼?要趕盡殺絕嗎?有,有事我擔着,何必累及婦人,老人。女子何辜啊?”

他悲憤質問。

郭英撓了撓頭,“我說尤方,你到現在還不清楚,你不過是人家手裡的一口刀,你又不是主謀,你想擔着罪責,也輪不到你的頭上啊!”

“你!”尤方一陣劇烈咳嗽,身形佝僂,縮成了一隻大蝦。

這時候郭英才對着那個老頭道:“你說說吧,到底是替誰做事的?快點,別耽誤時間!”

小老頭一怔,他自然沒有尤方那麼傻,落到了人家的手裡,何必自討苦吃,也別等着人家施展大記憶恢復術了。

小老頭乖乖把事情交代了。

“我,我是王家的管家。”

“哪個王家?”郭英問道。。

“就是,就是杭州的王家,王珏,王家!”小老頭補充道:“我們老爺還資助過尤方,讓他來金陵的。”

聽到這裡,尤方身軀劇烈震動,眼睛瞪得更大,呼吸急促起來……

“爲什麼要資助尤方,有什麼目的?”

“是, 是想瞧瞧朱家軍底細如何, 畢竟,畢竟我們老爺在杭州頗有家產,不敢疏忽大意。”

郭英道:“那你們老爺打探得如何了?可是看清楚了?”

“看……看清楚了,我家老爺迎, 迎接張太尉進了杭州。”管家苦兮兮低下了頭, 不用問,朱元璋沒有通過面試, 反而是張士誠, 更得豪商巨賈的人心。

當初張士誠的兵馬殺進杭州,就是王珏帶頭迎接的。

“既然你們家老爺跟着張太尉走了, 又怎麼打起了尤方的主意,你們打得什麼算盤?”

管家心怦怦亂跳, 明顯害怕了, 可是面對郭英的質問, 他也不敢不說。

“我,我家老爺只說朱家軍太不講道理了, 擔心朱家軍進犯杭州。恰巧尤方那時候成了國公府的老師, 就, 就設下了一計!”

“這麼說這個女子,不是你的女兒了?”

管家愣了片刻, 無奈點頭,“她, 她是我家老爺買來養在府邸的,本來是要獻給朱家軍貴人的,後來聽說朱家軍的宰相清正廉潔,身無分文, 家徒四壁……琢磨着難以收買, 就索性用她收買尤方,也不算浪費東西。”

噗!

聽到這裡, 尤方再也受不住了,他一張口,噴出了黑色的血水,撲倒地上, 心痛到了極點。

什麼?

我的女神, 在人家的眼裡,就是個不捨得浪費的東西!

那可是我魂牽夢繞,朝思暮想的人啊!

爲了她,我, 我連行刺的事情都幹出來了,物理上的掏心掏肺,結果她就是人家手裡的提線木偶,對自己全都是虛情假意的表演,一點真感情沒有。

我就是個最大的傻瓜,一腔心血付諸東流。

尤方趴在地上,不停咳血,悽慘無比。

“要想促成此事,這幾個僧人也出了力氣吧?”

“是!”

“爲什麼?”

“因爲,因爲我們老爺每年都給廟裡一些香火錢,從杭州過來的商人,多數住在廟裡,有什麼事情,他們都會跟我們老爺言說!”

郭英點了點頭,“好,真好!你們老爺手眼通天啊!”

管家嚇得連忙跪倒:“回,回大人的話,其實這都是我們老爺以前對付元廷官吏的招,求大人饒命,饒命啊!”

他跪在地上,砰砰磕頭。

那個女人也跟着跪倒,一起祈求饒命。

郭英看了她一眼,隨即道:“聽說你懷孕了,肚子裡的孩子,可是尤方的?”

此刻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尤方也豎起了耳朵。

女子沉默了半晌,郭英大怒,“講!”

女子還是垂着頭,說不出來。

而那幾個和尚之中,有一個仗着膽子道:“大人,這個妖婦一向來者不拒……誰知道肚子裡懷的是誰的!”

“啊!”

尤方如被雷擊,痛苦哀嚎,猛地仰面朝天,重重跌倒。

從他的眼睛裡,鼻孔裡,耳朵裡,涌出黑血,臉上的表情抽搐痛苦,掙扎了片刻,帶着無盡的悔恨,尤方瞪着眼睛,死了!

張希孟默默看着,只是讓郭英問話,他在心裡,已經默默將事情覆盤了一遍……說起來尤方這個人,很可恨,卻也可憐。

他苦讀書,想要出人頭地,連到金陵的路費都沒有。

王家資助了他,本想讓尤方進入朱家軍,順便窺探朱家軍虛實。結果尤方晚來了一步,沒有趕上考試,而且朱家軍的作風王珏已經知道了,他選擇了張士誠。

隨後朱家軍這邊動靜越來越大,王珏害怕,就想刺探朱家軍的情況。

恰巧遇到尤方入選朱英的老師,他就授意手下,用曾經對付元廷官員的手段,對付尤方……

可憐尤方,就是個小小的書生,來金陵參加考試,就是這輩子最遠的一起出行。見識有限不說,心思也單純可憐。

還以爲天下的美事都圍着他轉,小小的美人手段,就把他拴住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尤方無辜嗎?

他見美色就迷糊,人家讓他偷書稿就偷,讓他下毒他也幹了……但凡他做人有一點底線,也不至於一點底線都沒有啊!

如今喝下毒茶,七竅流血,被活活氣死,也是咎由自取,沒有半點值得同情。

其實張希孟從他身上,倒是窺見了不少東西。

王家生意做得大,有錢有勢,曾經依附元廷,如今又是張士誠的座上賓,他們想要收買官吏,豢養讀書人,着實太容易了。

資助讀書,幫忙考試,顏如玉,黃金屋,等他們踏上仕途,必然會投桃報李,替王家衝鋒陷陣,遮風擋雨。

這種事情,很早就有了,所謂榜下捉婿,不就是提前拉攏文官嗎!

後來大家覺得榜下捉婿還是太晚了,要培養人才,就從讀書開始,最後乾脆自己辦學堂,成批輸出人才,朋比爲奸,把持朝政,遮天蔽日。

沒錯,說的就是東林書院。

張希孟越發覺得鼓勵興學,擴大科舉規模,從基層做起……非如此不可。

畢竟只有朝廷纔有力量,廣泛興學,世家商賈,可以培養幾十個,上百個人才,沒法幾十萬,幾百萬培養讀書人。

在廣泛培養人才的基礎上,每次科舉的規模都保持一個龐大數目,就沒法一下子收買這麼多人。

而且通過科舉,要從底層開始做起,這樣的人沒多大權力,收買起來,完全沒有性價比。

總而言之,只要把收買文官這事弄得成本無限高,就自然能打消一些人的如意算盤。

只要能堅持這一套不變,估計也就沒東林黨什麼事情了。

當然了,這只是遠景規劃而已,眼下最緊要的還是這個案子……居然有人把手伸到了朱英的身邊,這個王珏還真是個人物!

他跟張士誠湊在一起,雖然算不得什麼勁敵,但也不可小覷。必須要趁機挖出潛藏在金陵的所有眼線,給張士誠當頭一棒,讓他知道厲害……

可就在張希孟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從蘇州再一次送來了消息。

這個消息讓張希孟冷靜不下來了,他環顧四周,想了好半天,還是決定去找李善長。

畢竟朱元璋不在,李善長手上的權柄最重,這件事他們必須有個結論才行。

等老李看過這個消息之後,他也滿臉詭異,想笑又不好笑,但是不笑又憋着難受。

“我說張相,這個張九四費了半天力氣,偷了你的書稿,他沒有按照你的辦法落實革新,反而找一旁文人,要駁斥你的文章?”

張希孟無奈苦笑,“人家或許有把握駁倒我吧!”

“駁倒你有什麼用啊!”李善長冷笑,“說得天花亂墜,又能怎麼樣?哪個理學碩儒不能講出一番道理來?可是誰又有本事勵精圖治,蒸蒸日上?你的主張不在於說了什麼,而是咱們府庫豐盈,軍械齊備,糧草充足,萬民擁戴!是常平倉的糧食,是將士身上的鎧甲,是幾十萬的民夫……這纔是真正有用的!”

李善長不吝言辭,讚美張希孟,弄得他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不過老李的確把這個事情帶向了一個現實的維度,張希孟主張的背後,是強大的朱家軍。反過來說,朱家軍的強大,又離不開張希孟的主張。

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成全。

正因爲如此,才讓很多聰明的讀書人,接受了張希孟的主張。

要是沒有朱家軍的成就擺在這裡,那些人看到了幾篇文章,就發了瘋,哭喊着要給朱家軍效力,那纔是腦子壞了呢!

“按照李兄的說法,張士誠最該做的,是向咱們學?”

李善長大笑,“可惜啊!他學不來!只是我也沒有料到,他竟然歪打正着,幫着咱們把文章傳播了……現在吳中才子,心向朱家軍,張士誠這是自己挖了個墳墓啊!”

張希孟笑道:“我也是這麼看的,只是李兄要早作打算,吳中讀書人願意過來,要想辦法安頓纔是。”

李善長點頭,“正好,這些日子我大刀闊斧,開除了不少元廷的舊官吏……陽奉陰違的,積習不改的,全都開革。論起空缺,我手上多的是!只要確實讀書識字,也有成就事業之心,在咱們這邊,那是大有可爲!”

張希孟這纔想起來,正是因爲韓秀孃的案子,從上到下,清理了一大批官吏……如今吳中的才子讀書人,有心投奔朱家軍,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怕我們沒有人才可用,就把自己最優秀的人才送過來,這是什麼精神啊?

“李兄,如果有朝一日,主公一統天下,只怕咱們倆都當不了第一功臣!”

李善長一怔,“這,這話怎麼說?”

“這第一功臣,自然是毀家進獻,拿自己的血肉壯大我們的張士誠啊!”張希孟道:“到時候我們該送他一個大金人才行!”

李善長忍不住仰面大笑,“對,要送個一萬斤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