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

朱標到張家的時候,發現張希孟正在吃午飯。老張的餐食還是很簡單的,兩張牛肉大餅,幾個小菜,還有兩枚茶葉蛋。

青菜白粥顯然不適合他,該補充的營養少不了,肉蛋奶更是不能缺,畢竟修書也是個體力活兒。

“殿下要不要吃點?”

朱標略微怔了下,就點頭道:“好。”

他拿過一張餅,默默吃了起來,差不多消滅了三分之一,朱標打了個嗝兒,這才道:“先生,師弟在嗎?他可好?”

張希孟放下了快子,突然呵呵一笑,擺了擺手,“你來我這兒,提他作甚!說點有用的!”

張承天那點事成沒用的了,真是要感謝你這個當爹的。

朱標略微沉吟,也就點了點頭,“師父,我現在確實有件事情,想不通透,故此纔來請教師父。”

張希孟微微點頭,“說吧,咱們一起參詳。”

“師父主張大明立國根基是均田,也倡導四民平等,我是深信不疑,只是我想不通,既然如此,爲何又要有天子?難道天子不是位列四民之上嗎?”

張希孟笑容不減,對這個看起來有些大逆不道的問題,澹定從容,彷彿他早就想過一般。事實也的確如此,關於這個問題,他思索了可不止一年兩年……

“殿下,你這麼問,我一時不好回答,那我也問殿下一個問題。如果當真所有人都一樣,這天下又如何構成?就是說,我們如何捏成一個國家?”

張希孟笑呵呵盯着朱標,就如同多年來,他給朱標上課一樣。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朱標思忖了良久,也是無奈長嘆,“弟子想不通,我只知道我們是華夏中原,天然的大一統,自然的國家。”

張希孟含笑點頭,“你這麼講也沒錯。不過我想,既然億兆百姓,聚集在一起,願意結成一國,必然對百姓有利。”

朱標皺着眉頭,“那師父以爲,是什麼利呢?”

“秩序!”張希孟很乾脆道:“如果大傢伙都一樣,沒有任何約束,必然是弱肉強食,一片混亂,那樣一來,百姓受苦,黎民塗炭,付出的代價更大,甚至沒法生存。所以必須要用一種秩序,約束每一個人。落到現實,就是綱常規矩,律令法度。正是有了這些規則庇護,才能讓萬民樂業,百姓安居。殿下以爲是不是?”

朱標連忙道:“先生所講自然是極對,只是這和剛剛弟子問的問題,有關係嗎?”

“有!”張希孟道:“要訂立規矩,就必須有個中心……譬如船隻停靠的錨,必須錨定在一處,纔好延伸展開,不然朝令夕改,不斷變換,這又算什麼規矩?”

朱標一怔,皺眉頭道:“先生講的錨,可是皇帝?”

“沒錯!”張希孟道:“所以我講四民平等,男女一致。但我卻說天子是秉持百姓民心,治理天下。我並沒有說天子也和百姓一樣,因爲如果一樣了,那就沒法定規矩了!我們現在的朝廷,是在圍着陛下轉的。”

張希孟的講法,在幾百年後看起來,顯然是有問題的。

但是在當下,卻是無可挑剔,甚至是天經地義。

一個國家,必須有一個君主。

或者乾脆說,國家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是個虛幻的概念,他們很難理解什麼是國家。

這時候就需要把國傢俱象成一個人,就猶如把風雨雷電這些現象,變成一個個的神明,纔好方便人們理解。

道理上也是差不多,天子就是國家的化身和代表。

然後通過天子的嘴,表達出國家的意志。

朱標很有天賦,又監國多年,自然能明白,只有如此安排,才能把複雜的國家概念,變得觸手可及。

“先生,弟子現在勉強弄懂了,天子確實應該和百姓不一樣……但,但既然把國家系於天子身上,那天子參差不齊,古往今來,有漢武帝、唐太宗一般的聖君,也有秦二世、唐僖宗一般的昏君。一旦落到這些庸主身上,訂立的規矩,不就要瓦解冰消,蕩然無存嗎?”

朱標上身前傾,很認真請教,“先生,到底要如何避免昏君庸主,敗壞祖宗基業呢?”

張希孟微微一笑,“這個問題主公和我談了不知道多少次,他希望我能教導殿下,教導皇孫,就是希望能讓朱家世代有明君聖主,能保住朱家江山,千秋百代!”

“那不可能!”朱標直接說了,隨後他覺得似乎不太合適,只能補充道:“我的意思,是朱家後人,豈能每一代都有明君?而且就算是天資卓越,也需要好生教導。試問何人又有先生一般的胸懷學問?弟子以爲,是父皇想當然了。”

張希孟嘴角含笑,朱標能想到的事情,他豈能想不到……只是有些話,他不好和朱元章說,也不該多說。

如今朱標問到了,張希孟也就微微一笑,“殿下,你可聽說過官吏們喜歡講的一句話?做多多錯,做少少錯,不做不錯?”

朱標愣了少許,這可不是什麼好話,不過放在眼下,卻有了不同尋常的意思。

“先生是說……要是皇帝少做事,不做事,就不會出錯?”

張希孟微微頷首,“確實!”

“那,那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要不許天子,觸碰具體政務?”

張希孟一笑,“殿下,臣想知道,殿下願意大權旁落嗎?”

朱標微微沉吟,就搖頭道:“先生,只怕沒人願意淪爲提線木偶。而且弟子還有一重擔心,就算真如文官講,聖天子垂衣拱手,天下大治……難保不會有文臣趁機作亂,架空天子,甚至效彷王莽董卓,弄出更大的亂子,那可不是天下之福啊!”

張希孟大笑道:“殿下既然想到了這一點,那爲什麼還要問臣?”

朱標大爲驚訝,他愣了好一會兒,才明白張希孟的意思,只能紅着臉道:“弟子,弟子是想問問先生,到底有沒有長治久安之法?”

張希孟略沉吟,就搖了搖頭,“殿下,任何政策,運行幾十年之後,就會走樣。拿國初訂立的法令來說,現在需要檢討修改的,就已經多如牛毛,需要補充的,又不計其數。殿下與其尋找長治久安之法,不如趁着現在還能做事,抓緊時間,多做一些有利於長遠的事情,即便有朝一日,不免發生扭曲改變,也有足夠的家底兒,可以慢慢揮霍,殿下以爲呢?”

朱標渾身劇烈一振!

說實話,他是萬萬沒有料到,在張希孟這裡,竟然得到了這麼個答桉,可仔細思量,似乎又是理所當然。

張希孟主張四民平等,但他從來都沒說皇帝也要和百姓一樣,事實上也根本不可能。而且失去了一個能最終決斷的人,大傢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只會陷入無限度的扯皮。

就像現在,非要定個什麼規矩,指望着往後的皇帝也能老實聽話,遵守祖訓,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老朱定的祖訓,被推翻了多少?

可話又說回來,指望着天子永遠都高高在上,能夠乾綱獨斷,那也是癡人說夢。畢竟縱觀大明的歷史,大約從孝宗開始,甚至更早,天下就不是皇帝說了算了……武宗和世宗,這對堂兄弟,曾經試圖抗爭過,結果武宗掉水裡了,世宗更有趣一些,經歷了壬寅宮變,差點被宮女勒死,然後也老實了,專心致志修道去了。

沒法子改變,只能躺平。

然後又是幾十年,終歸於煙消雲散。

一個王朝,終歸是有壽命限制的,很難逆天!

所以從張希孟來說,讓他放棄對公平的追求,屈從利益集團,從屠龍少年,蛻變成一條惡龍,張希孟是不願意的。

他也不認爲訂立一個法令,就能限制住所有人,解決千秋百代的大事。

在張希孟的內心,他最大的希望,還是把握現在,努力做好榜樣,治理好國家。至於後世子孫,有本事學,甚至青出於藍,那是他們的能耐,如果做不到,也只能說天意如此。

歸結起來,公平無止境,治國無終點!

這就是張希孟想告訴朱標的東西……從張希孟這裡回去,五天之後,朱標終於開始行動。

面對中書省遞交上來的判決結果,他直接推翻了。

“陳迪明知假話,卻慫恿俞本,以書籍污衊君父,詆譭諸將。這不是隨便的言語不當的問題。他以子罵父,大逆不道!我以爲該以謀大逆論處!”

孫炎一聽,驟然大驚,因爲他們擬定的那個罪名,最多就是杖責八十,發配塞外。雖然對於一個七十來歲的人說,已經足夠要了他的命,也足夠警示世人。可朱標居然還不滿意,愣是要以謀大逆論處!

要知道謀大逆可是滅九族的罪啊!

“殿下,陳迪爲官也算清廉,是不是能網開一面,也好彰顯殿下的寬宏?”

“不必!”朱標冷冰冰道:“他取死有道,用不着憐憫。那些跟他幹一樣事情的,也都比照辦理!不許徇私舞弊,更不許法外開恩!”

隨後朱標又補充道:“告訴下面,有關遺產的問題,讓他們儘快拿出個辦法,就算涉及到皇家,也無關緊要,需要怎麼辦,就怎麼辦!”

孫炎渾身劇烈一振,連忙躬身,“臣……遵命!”

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
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