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

朱元璋成功駕臨趙宋故都,來到了開封城。

然後老朱就失望了。

劉福通的一頓殺戮,讓韓宋忠臣都沒了幾個……原本開封聞名天下的大相國寺,汴水浮橋,金明池,甚至是徽宗的艮嶽,都沒了蹤影。

你想撫今追昔,感嘆一下,竟然找不到抓手。

偌大的開封城,只剩下二三十萬老弱婦孺,天災人禍,反覆蹂躪中原大地,放眼望去,黃河兩邊,大片沙土,找不到多少植被。

低窪的所在,又是幾年排不出去的積水……中原腹地,竟然有沙漠化的風險。

民力窮盡,地力窮盡。

山窮水盡!

要如何恢復民生,重現中原的繁榮?

身爲這場中原大戰的指揮官,徐達和常遇春面面相覷。

“和眼前的難題比起來,打敗察罕帖木兒,也不算什麼了?”徐達低語道。

常遇春翻了翻眼皮,惡狠狠道:“那個老畜生,把中原打得赤地千里,難怪他會一觸即潰呢!殺了他都便宜了他,該千刀萬剮,碾碎了餵魚!”

這倆人切齒咬牙,咒罵不斷。

就在這時候,花雲、馮國用、鄭遇春、王弼、甚至是胡大海,藍玉,所有武將,除了鎮守在外的,全都到了。

另外以汪廣洋等人爲首的文官也在。

就在臨近開會的時候,參政朱升也被人擡了進來。

大傢伙都下意識站起……朱升早在開戰之前,就染上了病,這段時間以來,時好時壞,嚴重的時候,臥牀不起。

老人年紀大了,一點小病,就跟過鬼門關似的。

大傢伙都很擔心他,徐達就說道:“楓林先生,您老怎麼也來了?”

朱升看了看大傢伙,無奈苦笑:“中原如此凋敝,到底有什麼起死回生的妙法,我今天不來聽聽,只怕死不瞑目啊!”

徐達忙道:“楓林先生,大傢伙都盼着你長命百歲呢!”

幾個人把朱升攙扶起來,在旁邊椅子上坐下。

等朱升剛剛坐下,朱元璋即從外面大步走了進來。出人預料,老朱既沒有穿戎裝,也沒有穿袞服,而是選了一身黑色的常服,大傢伙要行禮,老朱擺手。

“都不必了,今天張先生要說說心得,咱也想聽聽他的高見。”

老朱說完,就隨便找了張椅子坐下。

緊隨其後,張希孟,宋濂,劉伯溫,幾個人也都是深衣儒衫打扮,進來之後,跟衆人見禮之後,就紛紛落座。

張希孟首先道:“主公,還有諸位同僚……不久前我和宋學士、劉學士談了些有關恢復民生的事情,他們對我的一些看法表示了批評……我回去之後,痛定思痛,今天過來,就是想和他們對談此事,把問題講清楚。也請諸位同僚一起品評,看我們誰說的有道理。”

簡答的開場白之後,張希孟直接拋出問題,“宋學士、劉學士,咱們前不久談論爲什麼不能重視發明,創造新的機器,提升效率,解決困境……你們二位能不能把自己的理由再說一遍?”

宋濂略思忖,就回答道:“張相,我說過了,要保證原料供應,要重視糧食,還要保證百姓生機。譬如紡車來說,真如張相暢想,恢復一次紡線六十四根的紡車,除了能讓六十三個織工失去生計,弄了一堆瑕疵許多的布匹之外,別無好處啊!”

張希孟含笑點頭,“確實如此,那我倒要想請教,原料供應當真就解決不了?糧食難題,就這麼不可逾越?”

這話聽得不少人一愣,包括徐達等人在內,他們雖然不懂這些,但是有關均田,糧食,都是張希孟講爛的事情,怎麼張相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

不像啊?

大傢伙疑惑之際,劉伯溫緩緩道:“張相,如果田畝就是這麼多,確實無藥可救。如果張相硬要解決,莫非是要放眼天下?打出一塊比大元還龐大的疆土,從而得到充足的土地,好能解決難題?”

張希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咱們先把糧食原料的問題放在一邊……我還想請教大傢伙,歷代儒家都主張抑制工商,排斥百工。更是將工匠的技藝,斥之爲奇技淫巧,這個道理又是何在?”

這一次劉伯溫道:“張相,我以爲歸結起來,還是田畝土地的問題。當真有什麼工匠弄出了了不得的東西,能一個人頂十個百個,他必然賺得更多,手裡有了錢財,兼併土地田畝,就會有更多的百姓破產。”

張希孟點頭,“這個道理說得通,但是有一個問題,工匠憑着自己的手藝多賺錢不好,用新的機器賺錢不行。那爲何士大夫可以靠着功名,不斷兼併土地?爲何貴胄能夠世襲罔替,封妻廕子,拿到更多的田產好處?”

話問到了這裡,劉伯溫和宋濂都瞠目結舌……縱然他們有什麼想法,也不敢多說啊!

張相,你這是要砸大傢伙的飯碗嗎?

武將們也是目瞪口呆,感覺被針對了。

這也就是張希孟,如果換成別人,一定要天誅國賊了。

唯一還挺高興的就是朱元璋。

老朱滿臉欣賞,他笑道:“先生是說士人虛僞嗎?”

張希孟笑道:“主公,臣要說的也不是這個……臣想說的是,技藝,發明,能提高效率的機器,可不可以作爲一種獲利手段?”

朱元璋眉頭微皺,“那些工匠不都是掙了工錢嗎?怎麼不算?”

張希孟搖頭道:“主公,他們掙的是辛苦勞作的工錢,或許有所差別,但是還不足以體現出技藝的價值……畢竟沒有哪個工匠能腰纏萬貫,三妻四妾吧!”

聽他這麼說,常遇春忍不住插嘴道:“張相,就是幾個臭幹活的,你當他們是讀書人,豪強地主啊!”

這話說得汪廣洋等人翻白眼,很不愛聽,姓常的,不要太氣盛!

張希孟呵呵一笑,竟然站起身,在場中踱步。

“其實說到了這裡,我們不妨把謎底揭開,直入主題……自從井田崩潰之後,秦漢以來,我們接受的,最主要的財富分配方式,就是土地!”

“官吏,貴胄,豪門大戶,士紳商賈……大傢伙都把土地視作財富,誰佔據更多的田產,誰就能收到更多的田租,從而坐享其成,子孫延續,富貴傳家。”

“大傢伙仔細想想,雖然商賈獲利比種田要豐富。但是大多數的商人也就是從事簡單的販運。那些當鋪錢莊,也都是做百姓生意……說乾脆一點,也是圍繞着土地和土地產出做文章。”

“不妨再把範圍擴大一點,士紳大族擁有土地,有了土地就能供養後代讀書,讀書考功名,做了官吏之後,一來可以減免稅賦,二來又能得到賞賜的田產,興旺家業。由此說來,士農工商,朝野上下,這兩千年來,最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土地的所有權,決定一切!塑造一切!”

“大家以爲然否?”

這裡面能聽懂張希孟所講的,依舊不多,但是對於土地所有權這個問題,大傢伙還是有點模糊認識的。

似乎還真是這個道理。

但問題是張相公講了這麼多道理,他要說什麼呢?

“主公,還有諸位同僚,我現在想說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重視人的聰明才智,允許百姓以技術發明來獲取屬於他們的利益!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改進了織機,創造了更高的效率,我們應該獎勵這個發明者,而不是將他的發明視作洪水猛獸,視作對現有利益分配的衝擊,從而極力壓制,甚至不惜毀掉!”

“我們應該尊重技術發明,把這個東西提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爲和土地並駕齊驅,能夠參與分配的關鍵因素!”

張希孟侃侃而談,稍微有點後世政治課常識的人,都知道張希孟在說什麼。

要讓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參與分配當中,要重視人的智慧,鼓勵發明,設置專利。

不是要攀科技樹嗎!

是不是要把保護工作做好呢?

劉伯溫皺着眉頭,思索着張希孟所講,發問道:“張相,你前面提到了土地,現在又打算讓百姓靠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利……這中間可有什麼干係?”

“有,有天大的干係!在大明之前,歷代雖然在國初多有均田的努力,但基本上土地分配不均,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數豪門地主手裡。爲了讓他們的土地更加值錢,發展出了一整套嚴密的體系。我前面提到過耕讀傳家的問題,提到過男耕女織的問題,提到過租佃的問題,也包括流行鄉間的借貸……乃至於理學宗法,這都是爲了把人拴在家鄉,老老實實耕田種地。”

“而今天我要補充一個內容,那就是排斥百工,反對發明創造,不願意革新,害怕提升技術!因爲承認了這些東西,就會動搖以土地爲核心的,財富利益分配格局。打破土地的唯一!”

“因爲只有站在豪門大族的立場上,纔會極力排斥發明創新。咱們還是拿織布來說,如果一個工匠,發明出了新的織機,能織出更多的布,首先衝擊的是誰?自然是豪商巨賈的紡織作坊……同他們搶奪原料,搶奪市場,從他們身上割肉吃。誠然,剛剛製造出了的機器,未必比得上人工,但是隻要不斷改善,精益求精,肯定會有所突破。就像我手裡的這支弩一樣!”

張希孟竟然把擊殺察罕帖木兒的神器擺在了面前,增加說服力。

“回到我最初提到的原料和糧食的問題……確實,如果只是立足中原,這是無解的問題。可若是我們創造更多的財富,有了更強大的力量,能不能佔有更多的土地,從而獲取足夠的糧食和原料呢?”

“或者直接說,能不能放眼四海,從外面獲取我們需要的東西呢?我相信不管成與不成,士紳大族都不會喜歡的。因爲這樣還是威脅他們手裡土地的價值!”

“可問題是咱們已經推行了均田!”

張希孟陡然提高了聲音,“在我們的治下,已經不存在田連阡陌的超級豪門,世家大戶!我們爲什麼還要秉持着世家大戶的心態,去看待工匠的發明創造?爲什麼還要害怕變革?”

這幾句話說得大傢伙爲之一振,目光齊齊望向張希孟。

而張希孟繼續侃侃而談,“我們現在面對的難題,不是一二十年以後,機器會擠佔勞力,讓織工失去生計的問題。也不是紡織業興旺起來,會促使更多地方改農田爲桑田棉田,進而威脅糧食安全的問題。”

“我們現在面對的難題是中原凋敝,大片荒地,無人耕種。老百姓民生艱難,需要填飽肚子,穿上衣服……所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發明創造,是那種可以節約人力,進行大面積播種的機器。是那種能夠把積水排出,解決鹽鹼的高效水車。還有,我們有太多的工程要做,需要農具,需要鋼鐵……我們要高爐,要冶煉鋼鐵的新方法……要開山取石,更有威力的火藥……要新式的運輸工具,馬車,船舶!”

“總而言之,發明創造,不是單純的獲利手段,而是要照顧到百姓民生。豐富百姓生活,充實國家稅賦,提升大明的國力。”

張希孟笑容可掬道:“我們講了十年的均田,不是要廢除,而是均田只能作爲大明的基石,我們光復中原,有了更大的基業。就需要站在均田的基礎上,富國裕民……發展工商,鼓勵發明創造,提升效率,重視工匠的地位,就是接下來複興中原的關鍵!”

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
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