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

“燕王殿下,這是三十萬貫定金,先起運一百萬石糧食,後續金額會陸續打到北平銀行的賬上,請殿下放心。”

朱棣看了看眼前這個戶部官員,無奈吸口氣。

這要是換成別人,無論如何,也是要狠狠敲一筆的,想拿這麼點定錢,就把糧食運走,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行的。

這麼多年了,他朱棣還沒吃過虧。

不過當朱標開口之後,他就真的沒辦法了。

這年頭朱棣應付不了的幾個人裡面,大哥朱標絕對算一個,而且還是排名非常靠前的那一個。

說實話,這些年朱棣能迅速發展壯大,絕對跟朱標的縱容有分不開的關係。

沒有朱標點頭,就連朱元璋和馬皇后都不好給朱棣大開方便之門,難道你們想看孩子們自相殘殺啊?

更何況朱標牽着那麼多人,他們都能出來給朱棣下絆子。

但是對不起了,朱標什麼都沒做,甚至還縱容朱棣,容忍他爲所欲爲。

朱棣雖然混點,但是他不傻。

大哥替自己遮風擋雨,自己要是不能知恩圖報,滿天下的人,都能把他撕碎了。

“行,這是太子哥哥吩咐的,就沒有不行的……不過我可要提醒你們,糧食運走了,這也是俺辛辛苦苦弄出來的,你們可要小心應付,務必穩妥,不許出一點差錯!”

戶部的官吏立刻點頭道:“多謝燕王提點,請殿下放心,我們心裡有數!”

交代完畢之後,官吏上了漕船,一聲令下,滿載着糧食的船隻,沿着大運河,直接向南。

另外還有一些糧船,乾脆滿載着遼東的糧食,自大沽南下,運往浙江和福建。

一直以來,都是南方的漕糧,運往北方,支持九邊的軍事開銷。

什麼時候,北方居然有多餘的糧食,可以運到南方?

這不是做夢嗎?

誰知道,這個夢裡才能發生的事情,居然真的變成了現實。

這個影響,哪怕是朱標,也沒有辦法預料,他不得不跑去中書省,時刻盯着,一旦出現任何問題,立刻處置。

相比起朱標的忐忑,張希孟回京之後,宅在家裡,閒着也沒事,每天給夫人做點飯,江楠則是每天坐班,回家就能吃到丈夫做的飯菜。

當年的一句戲言,還真成真了。

果然是江楠在外面忙活,養活張希孟了。

“伱還是出去做點事吧!要不你寫點書也好!你總要乾點什麼事吧!”江楠道:“你這麼蹉跎歲月,那些仰慕你的人,都會失望的。”

張希孟哈哈大笑,“我現在能去幹什麼?還是等見了分曉,我再寫點東西,總結一下,也就是了。”

江楠稍微怔了一下,隨即道:“到底會走到哪一步?你能預料到嗎?”

張希孟笑道:“既然你問到了,咱們不妨就推演一下……你先說,這些年,一直存在的缺糧問題,真的是產的糧食不夠嗎?”

江楠呵呵一笑,“我好歹也管着商業部,現在能登記在冊的商行,只怕還不足實際數額的一半。有太多私下裡產業,根本就記錄不了,尤其是湖廣,巴蜀,嶺南,到處都有。我不斷行文各地,要求他們,徹查境內的商行,還派了官吏過去徹查。但終歸效果有限。這個大明朝,當真是太大了,有太多經濟活動,根本就不在朝廷的掌控之內。”

對於夫人的抱怨,張希孟一點不覺得意外,甚至還覺得理所當然。

存在於民間,沒法統計的經濟,別說大明朝了,哪怕到了後世,也不稀奇。有些管理水平很差的某南亞大國,竟然有九成以上的勞動力,都沒法納入國家統計範疇。十億牲口,實至名歸了。

以大明如今的狀態,就一定比某三哥更強嗎?

還真說不好了。

“咱們想發展工商,而地方上,總是有一股頑強的力量在抵抗着,在老百姓這一塊,是儘量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不願意購買商品,減少開支……這是幾千年的傳統了,也沒什麼好說的。我推行的均田,就是向這個基本盤妥協,是滿足他們的要求,然後纔有了大明朝。”

“現在我們想改出這個困局,就必須朝着這個局面下手才行。”

江楠想了想,道:“可我們已經頒佈了最嚴厲的均田令,不許兼併土地,那現在的做法,還有用嗎?”

張希孟笑道:“土地是根本,有田地,能種糧食,這就保證了九成以上百姓的基本需求,不至於出現大的亂子。你也不要忘了,就在這個男耕女織的基礎上,還有不少商賈,比如糧商,他們靠着自己手上的財力,從老百姓手裡,集中農業剩餘。聚斂財富的同時,又形成一個個封閉的區域。”

“所以我們說男耕女織,是一層一層的……最底層,是丈夫和妻子,男耕女織,滿足衣食需要,儘量少採購商品。往上一層,或許就是一個縣城,在縣裡,有鐵匠爐、有牲口市場、有布鋪、糧行,他們又構成了一層,以此類推,一直到一個行省,或者幾個行省……總而言之,咱們這個大明朝,是被一層層籠罩着。”

江楠咀嚼着張希孟的話,忍不住點頭,“我大約懂了,想發展工商,就要足夠的市場,充足的原材料,還要充裕的勞動力。可現在的大明,層層疊疊,都在抗拒工商業發展,制約商貨流通。只有通過北平的商品衝擊,把這個局面打開,才能實現全國一盤棋?”

張希孟含笑點頭,“夫人果然厲害!”

江楠忍不住一笑,“我算什麼厲害,老爺纔是真正的高人,這麼多年的佈局,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怪不得聽說,老爺做飯的時候,都在哼着小曲,您着實是歡喜異常啊!”

張希孟輕嘆道:“那只是我的估算,到底能不能順利做到,還不好說,所以咱們依舊拭目以待!”

……

北平的第一批糧食,運抵應天。

在清點之後,第三天就開始了銷售。

四百七十文寶鈔一石!

不到一貫寶鈔,就能買到兩石。

當這個價格貼出來之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按照大明官方的價格,一兩黃金,大約兌換十兩銀子,而一兩銀子,大約可以兌換兩貫寶鈔。

各地的幣值多少會有些差異,但是大概不會差很多。

過去在豐收年景,糧食集中上市,一兩銀子大約能買三石糧食,等到青黃不接的時候,最多隻有兩石糧。

也就是說,大明糧價最貴的時候,差不多是一貫寶鈔買一石糧。

現在好了,一貫寶鈔能買到兩石糧食還多!

帶來的震撼,可想而知。

有些大聰明覺得不會是糧食有問題吧?

是陳年的糧食?或者發黴了?

不然怎麼會賣得這麼便宜?

有人不信,但到底有人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

他們走進了糧行,果然背出了一石糧食。

等到手之後,一看這個糧食,不少人都愣住了,立刻扭頭,再來一石!

甚至有人乾脆趕着車去採買了。

北方的糧食,尤其是遼東,只種一季稻穀,生長週期長,積累的養分充足,蛋白質含量高。

古代北方人身形魁梧強壯,就跟糧食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關係。當然到了後世,肉類都隨便吃了,這點差別就不明顯了,南方年輕人的身高,也急速躥起。

但是有一點卻是實實在在的,北方的糧食,確實口感會更好。

質優價廉,天上掉下來了便宜,哪能不撿啊!

一時間,北平糧,或者說是遼東糧,在應天,在蘇州,在杭州,還有其他幾個主要城市,都打出了名氣,迅速搶佔市場。

原來的那些糧商,面對這個局面,簡直措手不及。

怎麼辦?降低價格嗎?

可問題是降到了和北平糧一樣的價錢,他們就賠了。

而且就算降到了,也不一定賣得過人家啊?

坐着數錢的生意,怎麼就一下子沒了呢?

一時間糧市哀鴻遍野,亂成了一團。

不出意外,朱棣又遭到了咒罵,說他擾亂市場,胡作非爲,是大明之禍。

已經有人在報紙上刊發文章,要求朝廷懲辦朱棣,停了北平糧食,不然只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哈哈哈!”

看到這篇文章,朱標笑得眼淚都出來了,不停拍着桌子。

好!

實在是太好了!

“孫相,憋在肚子裡的這口氣,足有好幾年了,總算是出來了。”

孫炎看在眼裡,也是喜上眉梢。

他們和糧商之間的仇口,早就結下了……上一次清查各地倉庫,鬧出了大面積虧空,緊接着糧價暴漲,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幾乎破壞了清查虧空的大事。

從那以後,朱標就注意到了,確實存在一大批實力不俗的糧商,他們低買高賣,大發利市。

而且還藉着朝廷清查出虧空的機會發財,干擾國政。

這要是朱元璋,早就按照囤積居奇的罪名,殺一個人頭滾滾了。

朱標畢竟厚道,沒有這麼幹。

而且那一次已經罷免了李善長,如果再大開殺戒,造成後患太大,不是他能承受的。

到了現在,機會終於成熟了,北平的糧食來了,重新洗牌的時候終於到了。

“糧食這麼緊要的東西,必須掌握在朝廷的手裡,這一仗只許勝不許敗!”朱標看了一眼孫炎,問道:“孫相,咱們手裡的糧食,能夠嗎?”

孫炎微微一笑,“殿下,往日北平可是需要江南的漕糧啊!”

朱標突然吸了口氣,似乎明白了孫炎的意思,重重點頭!

而幾乎與此同時,有人也悄悄到了汪廣洋的府邸,找到了這位右相公。

“您老無論如何,也要幫幫忙,鹽已經被搶走了,要是連糧食也捏不住,還怎麼賺錢啊?”

汪廣洋黑着臉,怒道:“你們不要問我!這是太子殿下定下來的事情,上面有陛下,有張太師,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我來管。你們不是有那麼多錢嗎?賠點能怎麼樣?”

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
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