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

仗打贏了,很痛快。

可張希孟卻有些不痛快。

他和朱元璋都存了練兵的心,朱元璋是想借此看看手下兵將的成色,能不能抵抗元軍入侵。

張希孟則是想驗證情報、後勤、賞罰,這一大堆的事情,好爲接下來的大戰積累經驗。

兩個人都把趙均用當成了超級經驗包。

畢竟這位可是濠州諸帥當中的最強者,整天罵這個,抓那個,橫行霸道,誰也拿他沒辦法。

這麼強大的一個對手,應該適合練兵啊!

可剛剛開戰,還沒等這邊發動攻勢,光是自己人內亂,就把隊伍衝散了,接下來一陣枯燥乏味的圍攻,接下來就是滿世界抓豬。

甚至趙均用都被幾個孩子給抓了。

這就好比一個成天罵這個罵那個的武林高手,結果上了擂臺,半分鐘被擊倒了三次,觀衆都笑出聲了。

拜託了,趙均用,你給力一點行不!

張希孟在感嘆之餘,突然發現有幾個民夫,正在擡着傷員去後面的醫館,前面的人,年紀不小了,跑得大汗淋漓,還在鼓勵擔架上的傷員。

“忍着點,醫官的本事大着哩,你這點小傷不算什麼,十天半個月,又是一條好漢子。到時候還能上戰場,殺韃子!”

他說得十分順暢,受傷的士兵忍着劇痛,勉強擠出一個笑容,“謝,謝謝大叔!”

這位大叔臉微紅,卻沒有沒說什麼,只是更加賣力往前跑。

張希孟看了一眼,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如果沒認錯,這不是知院老張嗎?

他不是一直在當民夫嗎?怎麼也上了戰場,還幫着擡擔架!

就連張希孟都不免有種荒唐的感覺。

自己到底是輔佐朱元璋,弄出了一個什麼奇葩啊!

張希孟感嘆之餘,快馬加鞭,沒出來多遠,正好看到了朱元璋,在老朱的對面,赫然是這一次戰鬥的最大功臣繆大亨。

“上位,罪人本該早點歸附王師,給上位效力。卻因爲罪人一時昏了頭,險些成了趙均用的幫兇,請上位責罰!”

朱元璋微微點頭,“你能反戈一擊,幫着咱打了勝仗,立下大功。咱心裡頭是高興的,當初在橫澗山,你沒瞧得起咱,也算不得什麼錯……”

“不!”繆大亨搖頭,“上位,不是罪人瞧不起上位,是罪人放不下家裡頭的富貴權勢!”

老朱眉頭挑了挑,並不意外,他早就和張希孟聊過,凡事有得有失。

既然選擇了底層百姓的心,就不免會傷害許多豪門大戶的利益。

他們能想清楚,主動歸附,自然是好事情。如果想不通,大潮滾滾而來,淘汰這些人,也是情理之中。

很顯然,繆大亨就屬於那種醒悟過來的。

正巧張希孟過來,聽說了情況,他突然一笑,“繆將軍,在我們這裡,還有你的老朋友,想不想見見?”

“老朋友,是哪位?”

“知院老張。”

“什麼?”繆大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張?他怎麼可能活着?

一個色目人,又是元軍將領,他落到了紅巾軍手裡,不給他扒皮楦草,挫骨揚灰就不錯了……怎麼可能還留在軍中?

這是什麼路數?

繆大亨萬萬理解不了,只覺得張希孟騙他。

既然這樣,張希孟也只能讓人給繆大亨帶路,去醫館見老張……結果走到了半路,發現老張擡着擔架,跟幾個年輕的民兵一起,又去擡傷員了。

他跟繆大亨撞了個對臉,老張怔了怔,咧嘴笑笑,“俺還有活,回頭聊?”

還真是他!

高鼻深目,無論如何也錯不了。

繆大亨滿肚子疑問,他二話不說,跟着老張一起,擡起了擔架……足足跑了四趟,跑得汗流浹背,溼透衣襟,總算可以休息了。

兩個昔日的上下級坐在了一截木樁子上,開始了談話。

繆大亨是萬萬理解不了,知院老張怎麼會變成這樣?

“沒什麼奇怪的……上位俘虜了我,最初是讓我寫知道的事情,我前後交了三十萬字,寫得頭暈眼花,死去活來。”

繆大亨一聽都咧嘴了,三十萬字,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啊!

“那,那爲什麼心甘情願給他們做事,莫非?”

老張一笑,“我寫了自己的事情,寫了元廷的事情,把知道的都寫了,卻還是不夠。後來那位小先生找上了我,問我爲什麼沒寫開河的事情?”

“開河?他要追究你的罪過?”

老張搖頭,“恰恰相反,他跟我說,黃河氾濫,爲禍何止千年,這一次賈魯賈大人奉命治理黃河,我協助調動民夫,疏浚河道。我是有功的,應該多寫一些纔是!”

“什麼?”繆大亨再度驚訝,“他,他們真這麼說?”

老張點頭,“確實如此,小先生還問了許多徵調民夫的事情,又問了朝廷有沒有妥當的安排,爲什麼會鬧出紅巾起義,是不是早有苗頭……”

繆大亨徹底傻了,一個小小的紅巾賊匪,彼時還沒有佔領滁州,竟然關心治理黃河的事情,到底是腦子壞了,還是格局太大,凡人理解不了啊?

老張笑呵呵道:“我一直以爲自己給元廷做事,罪孽深重,死有餘辜。可上位和先生竟然給了我一次機會,還肯定了我在治理黃河的時候,出的力氣。心胸如此,又豈能不歎服啊!從此往後,我就做一些勞役,跟着大傢伙幹活。漸漸的,我想通了許多的事情。其實在當初,幾十年前,我也是被當成奴隸,被西域諸王送給了大元皇帝。”

“背井離鄉,就像牲口似的,離開親人,他們現在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老張說着說着,眼圈泛紅了。

“元廷把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可是在上位治下,只有窮人和那些殘害百姓的官吏,還有爲富不仁的豪強。想明白這件事,我這個人就重新活過來了。這一次爲了對付趙均用,各地徵調民兵,我雖然年紀大,但是有過領兵經驗,也就帶隊過來了。光是我們這些人,就運送了二十多名傷員,都是好小夥子,都是好樣的!”

“元廷來再多的兵馬,他們也打不贏!更不要說趙均用了,他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

繆大亨和老張聊了許多許多,他解開了心中的疑問,卻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就像朱元璋這樣,他已經雄踞一方,卻還是兢兢業業,不圖吃喝,不愛美色,每天早起晚睡,忙忙碌碌,到底是圖什麼?

難道他真的是天生的大善人,就喜歡對老百姓好?

繆大亨一時還想不通,但他卻感覺到了強烈的震撼。

連色目人老張都能站在朱元璋這邊,或許真的是天命所歸,元廷兵馬真的奈何不了他吧!

反正不管怎麼講,朱元璋絕對比趙均用強多了,兩個人的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不過這也不是說朱元璋的治下就沒有缺陷了,恰恰相反,這一次短暫的衝突,其實是暴露了朱家軍缺陷的。

“上位,卑職以爲以千戶統兵,人數太少了,應付山賊草寇,烏合之衆還可以,若是遇上了元廷精兵,僅僅靠一個和幾個千戶,怕是擋不住敵人!”

繆大亨從老張那裡回來,在慶功宴上,就提出了建議。

而這一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張希孟的贊同。

“主公,其實這也是我想說的事情……當初咱們以千戶統軍,一來是兵馬不多,二來是都是新兵,很多人還不熟悉戰場情況,分散成各個千戶,訓練起來容易許多。可是眼下我們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五萬,甲等千戶和乙等千戶衆多,另外還有和州等地新歸附的兵馬。如果還是用千戶領軍,就不免兵力分散,在戰場上發揮不出戰力。”

提到了這裡,大傢伙都深有同感,尤其是徐達和湯和等人。

他們從四面八方圍上來,按理說趙均用應該插翅難飛,可結果卻是趙均用稀裡糊塗逃了出去……如果不是受傷失血嚴重,又遇上了李文忠等人,沒準還真就跑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一個個單獨千戶之間,缺少配合,看似人數不少,但指揮不統一,反而造成了兵力不足。

這種情況如果遇到的是蒙古精騎,那麼後果顯然是災難性的。

必須集中兵力,打造強悍的拳頭,纔有希望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獲勝。

朱元璋斟酌再三,也點頭了點頭,“先生的意思是要設置萬戶?”

按照元朝的編制,千戶之上,的確就是萬戶了。

趙均用投降元廷,給的也就是萬戶職位。

只不過張希孟卻是搖了搖頭,“主公,臣以爲設置萬戶並不妥當。”

朱元璋眉頭舒展,忙問道:“爲何?”

“眼下我們甲等千戶不過十餘個,如果統編爲萬戶,豈不是將所有兵權,置於一人之下?而且千戶官,百戶官,按照元廷的習慣,是需要世襲的,我們眼下雖然不用考慮此事,但日後不免會有所安排,假使有了萬戶,是不是萬戶也要世襲?那豈不是成了兵歸將有,成了藩鎮割據?”

“從兵權分配,長遠考慮,我都是反對設置萬戶。另外我也覺得萬戶編制有些臃腫龐大。兩軍交鋒,不管是多少兵馬,真正遭遇在一起,進行拼殺的,也就是萬八千人,通常情況還要更少。”

張希孟卻也不是胡說八道,這是冷兵器交戰的規律,畢竟一個指揮官能掌控的範圍就那麼大,超出了一定距離,就無法做到如臂使指。

所以一條戰線,可容納的兵力,極限也就是一兩萬人。

常遇春說他領兵十萬,橫行天下,但這十萬人,肯定有前有後,有主有次,不可能都放在一線,因此直接投入戰鬥的並不多。

如果這時候設置了萬戶,也就是一個萬戶頂上去了,頂不住就全軍潰退了。

“主公,我的意思是設立指揮使,每個指揮使統領三至五個千戶。在指揮使下面,還要安排一些騎兵,一些斥候,輜重兵。組成一個作戰的拳頭,既可以單獨對敵,也能幾個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比單獨的千戶強了許多,又方便安排調度。只不過有一件事,還需要注意。”

朱元璋聽着張希孟的介紹,頗爲滿意,這些話簡直說到了心坎兒。

他何嘗沒有考慮設置萬戶的問題,可是一旦設了萬戶,把他又放在哪裡?

所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老朱寧可自己辛苦一些,也絕不提升編制。

可是大戰來臨,單獨的千戶確實太薄弱了,幾個千戶湊在一起,又不方便指揮,到底讓誰當頭啊?

如果按照張希孟的設計,把三到五個千戶,集合在一起,由指揮使統領,確實靈活方便多了。

“先生,那問題在哪?有什麼不妥之處?”老朱好奇問道。

張希孟笑道:“設立指揮使之後,主公這個鎮撫使的官銜只怕不夠用了。我的意思是主公該給自己高升一步,就先掛着都指揮使銜吧!”

又要升官?

老朱不自覺摸了摸下巴,“是不是太快了?”

大傢伙一聽都笑了,反正你就是我們的老大了,哪怕你現在稱帝也沒人管啊!

“先生,咱現在還是郭大帥的部下,升官總要有個名目不?不能隨便伸手要官,不行的!”

張希孟笑道:“主公,這不是現成的?趙均用進犯滁州,被主公俘虜。想當初趙均用還綁架過郭大帥,如今抓了趙均用,給郭大帥送去,還愁郭大帥不給主公升官?”

郭子興?

大傢伙似乎都忘了還有這麼個人了。

當初濠州七大元帥,彭大死於趙均用之手,孫德崖被朱元璋宰了,另外三個人已經解甲歸田,老實種地了。

如今趙均用又被俘虜,就連郭子興也是病體沉重。

濠州紅巾的第一代人,徹底凋零了。

而且整個淮西的紅巾軍,也漸漸聚攏到了朱元璋手下。

一統淮西!

總算是達成了目標。

老朱仰頭,沉默了少許,眼前不斷閃過種種畫面,從死守濠州,到駐兵臨淮,再到南下定遠,攻克滁州……一路走來,也還算順遂。

一個都指揮使,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如果能打敗元軍,就算再高的位置,也受之無愧!

“這樣吧,張先生陪着咱整頓兵馬……湯和,你去懷遠走一趟!”

湯和稍遲疑,急忙躬身,“卑職遵命!”

“嗯!多給郭大帥準備點禮物,要有誠意,就當是衣錦還鄉,懂嗎?”

“懂!”湯和用力點頭,“請上位放心,卑職一定把這事辦得風風光光,掙足面子。”

老朱的嘴角露出了笑容,到底是發小,就是貼心……

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一章 元末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章 論守城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
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一章 元末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章 論守城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