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

華夏金鼎,絕對國寶中的國寶,而且按照計劃,尺寸龐大,重量也十分驚人,尋常的馬車肯定拉不動……不光要建造大的磨具,還要打造大型車駕,這才能順利運送。

方孝孺的提議讓齊泰和黃子澄都很動心。

作爲大明朝的工業中心,這幾年北平的進展非常明顯,尤其是在軌道馬車出現之後。

平坦筆直的軌道,配合重型挽馬,一輛車能運幾十倍的物資,糧食礦石,木材牛馬……源源不斷,送到大沽口,然後再裝船南下。

爲了搬運方便,大沽口已經出現了許多龍門吊,使用滑輪組,靠着人力,畜力,進行搬運。

效率比起以往,那是高了太多。

但畢竟還是不能滿足需要。

另外北平周圍,大量開礦,煤礦,鐵礦,數量衆多。

當下礦場最大的麻煩就是地下水滲透,每天開挖之前,都要進行排水,嚴重影響進度。

礦山採掘,交通運輸,機械搬運……迅速運轉的行業,都急需技術上的突破。

其實這一點,也是張希孟沒有完全料到的。

帶嚶出現工業革命,是因爲他們先佔據了龐大的海外殖民地,有了近乎無限的市場,加上大筆資本涌入,這才陰差陽錯,催生出工業化。

放在中原,想突破這個難關,首先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其次也拿不到那麼多的金銀貨幣……沒有辦法,主要是中原的體量太大,幾乎佔據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就算把全世界都佔了,也不可能像英國那樣,弄出十倍於己的海外市場。

《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

不過事情比張希孟預料的要好不少……雖然海外市場有限,但是大明本土市場開發出來,同樣很龐大。

其次,提升工人的收入之後,客觀增加了用工成本,結果又逼着工廠研發新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經過了這些年的總結,張希孟相信工業化的路徑,絕對不止西方的一條。

甚至可以這麼說,西方選了一條成本非常高的路。

他們對內壓榨工人,造成國內市場狹小,整個上層,又一味追逐利益,奢靡享受,獲得利潤,首先滿足自己開銷,最後纔拿出一些,投資技術。

因此他們雖然走出了這條路,但絕對不算好,更不是唯一。

站在後來者的角度回望,其實可以走得更平穩,更順暢……通過各方的協調,合理分配利益,讓工業文明迅速推進,造福所有人。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的,尚需要仔細落實。

張希孟也一直在探索方法……就拿北平爲例,從三年前,就已經不再使用犯人服苦役了。

而且鐵嶺的勞力市場也關閉了,禁止從高麗、倭國買賣人口,充當壯勞力。

你可以說是文明進步,也可以說是原始積累完成,可以向着更高階段努力。

截斷了外來的勞力,才能迫使工廠礦山,採用新技術,進行產業升級。

“我們藉着這次的機會,組織一場突破,如果一切順利,有了成果,也可以向太師報捷,一舉奠定咱們北平大學堂的地位!”方孝孺滿懷興奮說道。

齊泰和黃子澄也頗爲心動,“沒錯,但是設計也不能放鬆,要是全都能拿下來,豈不是更好!”

他們打定主意,隨即上書楚琦,雙方商議妥當,立刻展開行動。

相比起這些地方,身在高麗的李善長,就顯得澹定多了。

他現在已經相當老邁,頭髮鬍鬚,全都白了,只不過精神頭兒還挺好的。治下的高麗,不能說政通人和吧,也可以說是遍地狼藉。

在他的努力之下,高麗人的數量,已經不足四成,超過一半,都是移民過去的漢人,另外由於廣泛通婚,這個比例到了下一代,會更加驚人。

目前在高麗已經開辦了十所中學,小學蒙學,不計其數。

所有學堂,全都是漢語教學,用的都是漢字。

很湊巧,歷史上要在幾十年之後,纔會由世宗大王鼓搗出諺文字,而文字的出現,又會造成文明區隔。

一句話,雖然都是儒家文明圈,但是有了文字,人家就等於分家單過,沒準還會暗戳戳順點東西。

只不過在當下,大明朝掌控了高麗,李善長的第一條命令,就是要求統一文字,高麗民間的一些書寫習慣,凡是和大明不同的,都要改正。

另外還要求學習洪武正韻,能講好大明官話,那纔是上等人。

堅持百八十年,估計高麗和中原也不會有太大差別了。

“父親,這一次上位鑄造華夏金鼎,這麼大的事情,咱們是不是該參與一下啊?”李祺低聲詢問道。

“李善長翻了翻眼皮,“參與什麼?你還嫌不夠快啊?”

李祺怔了好一會兒,沒明白過來,李善長氣得伸手戳他的腦門,“蠢材啊!你爹還是韓王,以後你也是!但是這麼一直下去,你兒子就未必是了,懂嗎?”

李祺無奈道:“父親的意思,是咱們不能和中原一樣?要留點差別。那,那你怎麼還要求書同文,講官話啊?”

李善長更無奈了,自己精明瞭一輩子,早晚被這個蠢子氣死了!

“我倒是不想,可張希孟會答應嗎?陛下會答應嗎?我也是半點主意也沒有啊!”李善長無奈長嘆,“反正不管怎麼說,我早點死了,眼不見心不煩,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李祺聽老爹的話,怔了好一會兒,額頭上都有些冒汗了。

Wшw ★Tтkǎ n ★CO

李善長注意到了,眉頭緊鎖,“怎麼回事?又有什麼不好的消息?”

李祺無奈,只能苦兮兮道:“父親,我說了,您老可別生氣啊!”

李善長的壽眉挑動了一下,終於是一聲哀嘆,“只管說吧,我還撐得住!”

“父親,是這樣的,剛剛大明銀行行文過來,讓咱們參與共同貨幣協定。”

“共同貨幣?”李善長一怔,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到底怎麼回事?”

李祺只好解釋道:“就是讓咱們把金銀交上去,統一採用貨幣……朱大頭!”

“別說了!”

李善長臉色驟變,不停咬牙。

“眼下高麗就用大明的錢幣,如果全都廢止了咱們的貨幣,只用大明的,咱們父子還當什麼韓王,不就是大明高麗布政使嗎?”

李祺咧嘴,“父親啊,布政使不能世襲!”

“呸!”

李善長狠狠啐了他一口,“沒出息的崽子,你就這麼認了啊?”

李祺向四周看了看,這才壓低聲音道:“父親,我自然不想認輸,我問了幾個人,倒是想出一個辦法,無論如何,咱們也不能讓貨幣變成一樣的。所以呢,咱們可以接受,但是要求有不同的標記。”

“什麼意思?”老李追問道。

“就是比如在紙幣上加蓋一個字,比如甲字號,或者天字號,什麼都行,這樣不就和大明不一樣了!”

李善長眉頭微皺,他要的就是和大明不同,如果這一招能行,似乎也不錯……“你還要記着,如果只是加了一個標記,沒有別的區別,不還是一樣嗎!”

李祺想了想,“父親的意思?是不是幣值也要不同啊?”

李善長笑道:“沒錯,讓咱們的貨幣,只有大明一半的價值,你看怎麼樣?”

李祺低頭沉思,突然一拍大腿,“爹啊!您老可真是諸葛在世,就這麼辦了!”

“等等!”李善長又道:“你準備五萬兩黃金,獻給陛下,就說是協助鑄造華夏金鼎。”

李祺立刻領會了老爹的意思,先把朱元章的嘴堵上,讓老朱滿意了,大明銀行那邊,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老爹這一手,絕對漂亮,堪稱寶刀不老!

消息不出意外,送到了應天。

“李韓王真是一肚子算計,半點虧不肯吃啊!”

江楠揉着太陽穴,跟張希孟抱怨,“我打算趁機統一貨幣,結果在高麗就碰了個釘子。老爺你看怎麼辦吧?”

張希孟眉頭微皺,好奇拿過公文,略看了看,眉頭頓時變深了。

“這老李是活得不耐煩了,這麼大的漏洞,他也敢提出來啊!”

“漏洞?”江楠不解,“什麼漏洞?”

“你看啊,他的意思是貨幣還是一樣的,不過加一個標記,然後就是大明貨幣的一半價值……如果不加會怎麼樣?是不是就能賺一倍的利?”

江楠怔住了,她雖然執掌銀行多年,但論起心眼,還是不如張希孟,尤其是這種敗壞國典的事情,張希孟太有經驗了。

這筆錢肯定要大明來印,至於標記,不管是大明這邊加,還是李善長那邊加,這中間都有着巨大的套利空間。

如果他老李不加,反而拿這筆錢到大明採購,那他立刻就能獲得一倍暴利!

“老爺,你,你說李善長真的會要錢不要命?”江楠沉吟道:“我不信!”

張希孟一笑,“我也不信!不過李善長年紀大了,未必能鎮得住,他應該只是想着和大明區分開,免得被吞了。但是按照這個方法操作,裡面的漏洞太明顯了,肯定會有人鑽的。”

江楠眼珠轉了轉,終於點頭,意味深長道:“還是老爺,果然把人心看得通透啊!”

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
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