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

藍玉勝過朱文正和李文忠,力壓兩位皇親,得到了張相認可,擔負起領兵的任務。藍玉自然是不敢怠慢,挑選人員,籌備物資,探查道路,準備出擊……他忙得不亦樂乎。

可就在這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差點讓藍玉失去了領兵的資格。

起因是負責提舉功德營的錢唐,他認認真真,寫了一篇文章,總結他在功德營的見聞。

由於文章寫得太好,不光是北平,甚至是應天,還有其他各處,都產生了共鳴,許多年輕的文人官吏,紛紛發表文章,贊同錢唐的意見。

而在錢唐文章裡,提到的藍玉,也一下子成了大明青年武人的表率,有人主張讓他調任中軍都督府,要不是張希孟攔着,他差點就提前回京了。

不過錢唐寫這篇文章,還真不是要害藍玉,恰恰相反,錢唐也悟了。

前面提到過,錢唐隨着老朱北上,一個人同時被新舊兩批文人看不起,處境那叫一個可憐。

他在船上還發了瘋,鬧出了不少笑話。

所幸老朱還算寬宏,邀請他在山海關赴宴,隨後把錢唐派到了功德營,他負責教化俘虜,也先帖木兒就是他的顧問。

身在功德營,錢唐承受着三觀一次次的崩裂……他過去學的那些東西,也漸漸溶解,重組,一種新的明悟,從心頭升起。

許是就在替觀音奴慶生的那一天,錢唐突然就想通了。

他迫不及待想要把心裡的感悟寫下來,足足用了三天時間,一篇錢唐傾心打造的文章,總算新鮮出爐,他沒有直接署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了“酸生”二字。

所謂酸生,自然是窮酸書生。

他捍衛孔孟之道,覺得朱子之學有理。

當初他抵制張希孟所講的東西,但問題是大明就靠着張希孟的主張,光復燕山,兩宋儒生,花了三百年心血,辯論正統,皓首窮經,翻遍故紙堆,想要論證大宋爲正統。

結果這三百年的努力,尚且不及一個文姓士兵衝上大都城頭的那一小步!

那是一個士兵的一小步,卻是恢復華夏的一大步!

靖康恥,崖山恨!

在這一刻,全都得到了解決!

錯了嗎?

我們真的錯了嗎?

讀了幾十年書,學了那麼多道德文章,琢磨了那麼多聖人微言大義。

孔孟夫子到底說了什麼?

又或者他們講的都是錯的,是屁話,不值一提?

錢唐提出了這個最致命的問題,毛病到底出在哪裡?

這也是許多傳統儒生的困惑。

有很多人不覺得他們錯了,爲此甚至閉目塞聽,根本不願意正視大明的成就。

很顯然,錢唐沒有那麼狹隘,他還在尋找答桉。

直到他看見藍玉給觀音奴送酒肉,觀音奴感激涕零,說明白了什麼是華夏,什麼是蠻夷……在這一刻,錢唐頓悟了。

“華夏有的不只是冠服之美,道德文章……華夏的根本,是強大!是橫掃六合,一統宇內的氣象,是強漢盛唐的威儀,是四夷臣服的霸氣!”

錢唐翻看了許多張希孟的文章,張相一直在講均田,講民本,講富國強兵,恢復華夏。不同人從張希孟這裡學到了不同的東西,那錢唐學到了什麼呢?

兩個字:強盛!

別管如何粉飾,講得怎麼天花亂墜。

不夠強大,就不配華夏二字。

因爲只有足夠強大,你的道德文章,禮儀典範,纔會被蠻夷接受,纔會讓他們心悅誠服。

試問漢唐給藩國賞賜,藩國會覺得是漢朝唐朝打不過他們,不得已給他們的,是買和平的嗎?

顯然不會啊!

漢唐有這個國力。

到了宋朝就不行了,不管誰來,必定滿載而歸……歲幣送了一圈,你說大宋是照顧鄰居,樂善好施?

自己信嗎?

要是能打得過,還低聲下氣送歲幣,那不是有病嗎!

別管自己相信不,至少蠻夷是不信的,千秋青史,也是不信的。

錢唐總結到這裡,他的答桉竟然呼之欲出了……孔夫子沒講錯,孟夫子也沒有講錯。儒家學說也不能說錯了。

只是歷代儒者,尤其是宋代文人,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或者說是最最緊要的前提。

儒家是要富國強兵的,儒家是追求大一統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是幫着漢武帝對內處理藩國林立,對外匈奴犯邊的要命問題的。

彼時的儒家,是比道家更積極,比法家更溫和,更能團結天下人心,集中力量,處理內憂外患,打造出強漢盛世。

如果兩漢儒家沒有這個本事,也不可能脫穎而出,擊敗其他各派,成爲兩千年的官學正統。

但是在某個時刻,情況變了,成爲正統的儒者士大夫,漸漸的忘了儒學的根本,忘了家國天下。

覺得官學地位是理所當然,越來越在乎自己,關心自己的利益,失去了家國情懷,從而敗壞了儒學,也敗壞了天下。

時至今日,舊儒已死,新儒當興。

藍玉藍將軍對待功德營觀音奴的做法,爲什麼能得到觀音奴的認可,從心裡感激涕零,發誓改過自新?

道理很簡單,因爲大明已經擊敗了大元朝。

他們都是階下之囚,生死捏在大明的手裡。

我們可以決定他們的生死,千刀萬剮,亂刃分屍,想怎麼炮製就怎麼炮製……將女子悉數貶爲奴婢,高過車輪的男人都殺了,也是理所當然,畢竟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但是我們沒有這麼幹,我們選擇設立功德營,讓他們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一個罪大惡極的犯人,我們可以用盡辦法,折磨欺凌,讓他生不如死。可我們沒有這麼做,我們給他過生日,給他酒肉吃,給他尊重,把他視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我們掌握生殺予奪的大權,能做而不做,能蠻夷而華夏,所以我們能收服人心,獲得尊重!

讓人徹底反省,痛改前非。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而不做!

放在國家上,就是我們能殺人滅國,卻沒有這麼幹……蠻夷是殺人滅國,無所不用其極,華夏是內斂寬宥。

這是我們和蠻夷的不同之處。

這也是孔孟之道的根本所在!

不管是孔夫子,還是孟夫子,他們講這些都是爲了富國強兵,爲了挽救禮壞樂崩的天下,重建秩序。

不然孔夫子周遊列國,又是爲了什麼?

仁民愛物,王道仁政,是要強國,可不只是教化人心,做個好人就可以了。

錢唐的文章到了這裡,自然而然進行了總結。

身爲一個讀了二十年孔孟之道的人,我不認爲孔孟之道錯了,我還要秉持孔孟之道,修身齊家,追求君子之道。

此生不改!

但是作爲一個大明的子民,尤其是剛剛洗雪崖山恥辱,恢復華夏的讀書人,我以爲當下最緊要的,還是富國強兵,還是恢復民生,北趕大元,還華夏百姓安寧,使天下人人富足。

而且我們還要反思過去五百年的錯誤,重新規劃天下,建立典章制度,求天下大治,杜絕靖康之恥,崖山之恨。

天下讀書人,若是看不清楚這一點,依舊抱殘守缺,不願意改變,只怕要自絕華夏矣!

錢唐洋洋灑灑,一篇文章寫出來,很快就引起了轟動。不只是北平,在應天,在蘇州,在江州,甚至在武昌,都有人熱烈討論。

過去都是張希孟在說,也有許多人支持他。

但是錢唐作爲一個公認的舊儒,本身受過儒家正統教育,有着師門傳承的人,此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見聞,批評宋儒的錯誤。

甚至重新定義華夏蠻夷,這要是沒有反響,簡直就出了鬼了。

而且錢唐隱約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國家的強盛,要高於道德文章。

此論一出,簡直堪稱石破天驚。

尤其是以他這般的身份說出來,更是天崩地裂,氣衝斗牛。

拿到文章之後,馬皇后纔看了一遍,就把朱元章揪了過去。

“這回好了,別彆扭了。你要是還覺得張先生說的不對,沒把太子教好。你的見識,就連錢唐這個酸儒都不如了!知道不?”

朱元章接過報紙,乍看之下,還不覺得什麼,可是當他仔細一看,頓時覺得眼前一亮。

“不錯,真是不錯!這個錢唐的見識上來了,要是禮部那幫人有這個心思,咱也用不着鬧心了。”

朱元章越看越是欣喜,甚至眉開眼笑起來,“你瞧瞧,他說能而不爲是華夏,能而爲之是蠻夷,這話說得太好了。元廷斬盡殺絕,自然不如咱們大明遠甚!這個文章太好了,錢唐值得重賞啊!”

朱元章說完,又扭頭看了看馬氏,笑道:“妹子,這些天了,總算聽了點好消息,你還有什麼事情不?能讓咱高興的。”

馬皇后呵呵一笑,“怎麼沒有。”

說着,她拿出一個瓷瓶,放在了朱元章的面前,“這東西就是張先生忙活了好些日子弄出來的。咱們標兒也參與了,他還想以‘太子羹’,來命名此物。畢竟給軍中供應,成本還是不低,要是能賣給大戶,多賺一點錢,添補軍用,也是一件好事!”

剎那間,朱元章的老臉鐵青,狠狠一錘桌子,“逆子!不要欺人太甚!”

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
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