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

一杆硃紅的大旗,迎風飄揚,在旗面上,繡着兩個醒目的大字:廣武!

這是新成立的這支兵馬的營號。

一共五千三百八十人,齊整整站在校場之上。。

他們都是從戰俘營裡挑出來的精銳。

能入選其中,必須是精銳猛士,年齡體力,都必須合格,武力值也要足夠。這還只是前提,另外還必須積極改造,確實改過自新。

最後,還要在這一次作戰當中,立過戰功,至少是積極衝殺,有突出表現……總總條件相加,最終選出了五千多人。

其餘俘虜,在戰場上表現極好的,但是身體條件不足以入選,特准可以按照士兵的待遇,解甲歸田。

剩下的人中,也從五年勞役,降爲三年八個月,個別降到了兩年半……其實仔細推究,就會發現,朱家軍在賞賜方面,絕對談不上大方。

首先,也先帖木兒這些有功的,放在別的勢力那裡, 多半會官復原職, 委以重任,但是在朱家軍這裡,只是給了他們自由之身,甚至還不准他們繼續領兵。

再有, 針對普通士兵, 朱家軍也沒有搞什麼天恩大開,讓他們都成爲普通人, 甚至都編入軍中。

能入選新軍的還是經過了再三挑選, 至於其他人,依舊要繼續服苦役, 等着下一批結業,才能從戰俘營走出去。

就是這種看起來比較吝嗇的賞賜, 卻讓這羣俘虜出身的士兵, 感激涕零, 有些人甚至都哭了。

就在正式入伍的前一天晚上,張希孟, 朱文正, 郭興, 陶安,親自到了軍營, 挨個授予田契……準確說,這是一張授田證, 士兵拿到之後,就可以返回家鄉,拿到屬於士兵的一份田地——足足是普通人的兩倍!

假如你的家鄉不在朱家軍的治下,可以等到打過去之後, 再進行授田, 也可以選擇朱家軍治下的新住址。

總而言之,只要你安家了, 就有一份土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能拿到二十畝,如果是選擇地廣人稀的所在,還能更多。

一份授田證, 一份告身, 一份軍餉,兩根寫着名字的紅布條,這就是張希孟給他們準備的禮物。

授田證是他們生活的根本,告身代表身份, 軍餉是給他們的花銷,把紅布條系在手腕和腳踝上,你就是朱家軍的正式士兵了。

哪怕戰死,屍體不全,只要找到了布條,就能確定身份,該有的撫卹一點也不會少。

朱家軍的賞賜或許不多,但是一下子拿出五千多份,這就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這些俘虜出身的士兵,他們最有感觸了。

當初他們給元廷狗皇帝打仗的時候,也沒有這個待遇,號稱官軍,多少人軍餉被剋扣,食不果腹,還要被罵被打……和一條狗沒什麼區別。

最最關鍵,過去大傢伙是給狗皇帝打仗,如今卻不是給吳國公打仗,是給自己打仗!

一張薄薄的授田證,貼着胸口放着。

有人一夜好夢,也有人一夜無眠。

但大傢伙的心情卻是相同的。

跟着朱家軍,有盼頭!

到了今天正式成軍的日子,一杆旗號飛揚,每個人身上都多了一件大紅的鴛鴦戰襖,透着蓬勃的朝氣。

放眼望去,一大片鮮紅如血,氣勢如虹。

士兵們昂首挺胸,殺氣騰騰,沒有誰會懷疑他們的戰鬥力,這就是真正的百戰精兵!

“當真是脫胎換骨,與衆不同啊!”

那些被俘虜的蒙古將領看到這一幕,也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這是自己曾經率領的那些人嗎?

當初有眼下三分的氣勢,也不至於戰敗被俘啊!

“從大元到朱家軍,果然是不一樣!”雪雪感嘆道。

“其實是從奴才變成主人!”也先帖木兒低低聲音道,在場的衆人低頭思量,神色漸漸凝重,果然如此!

人還是那些人,但是本質已經完全不同。

張希孟竟然也換了一身戎裝,這個非常罕見。在他的身後,有人託着朱元璋的佩劍,張希孟站在前面的高臺,掃視全場。

不管是中間的入選將士,還是周圍見證的俘虜士兵,全都鴉雀無聲,一雙雙眼睛,緊緊盯着中間,注視着張希孟。

只見張希孟微微點頭,這時候郭興急忙將廣武軍旗扛起,送到了張希孟手中。

這面旗號的份量十足,硬木旗杆,通紅的旗面,金色刺繡,熠熠生輝。

張希孟掂了掂,這纔將戰旗高舉。

“指揮使朱文正……接旗!”

“遵命!”

朱文正邁着大步過來,先單膝跪倒,向着軍旗施禮,隨後站起身,頭微垂,伸出雙手,張希孟將這杆大旗遞給了他。

“授汝戰旗,忠勇報國!誓滅胡虜,克復中原!”

朱文正接過大旗,隨即轉身,面向所有士兵,奮力揮動旗號。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

……

一遍一遍大吼,聲音震天,氣衝斗牛。

按理說這些人當中,其實不乏蒙古人和色目人,喊這個口號,多少有點違和感……可事實上大傢伙早就清楚,這個胡虜並非指的是單純的人,而是那種把人區分等級,視作奴僕的醜陋規則。

自大元入主中原以來,跑馬圈地,將百姓視作草芥,隨意壓榨,肆意殺戮,漢人的一條命,連牛馬都不如。以至於天崩地裂,百萬紅巾,揭竿而起。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在中華之下,哪怕夷狄也是可以安居樂業,相安無事。

中華二字,也早就超脫了狹隘的人羣改變,變成了一種文明,一種秩序,乃至是理想的境界。

中華世界,大同世界!

在這個中華世界之下,最值得尊敬的不是漫天神佛,而是那些流血犧牲的先烈。

成軍的第一件事,就是由指揮使和訓導員率領,向一座嶄新的廟宇進發。

這座廟宇,紀念的就是在這一次戰鬥中,犧牲的一千三百餘名士兵。

寬闊的空地上,有剛剛刻好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人名。

張文貴三個字,赫然在第一位!

廟宇香菸繚繞,自從建成,周圍的百姓就不時過來,叩拜之人,絡繹不絕。

大傢伙很清楚,天完兵馬殺來的時候,神佛沒有保佑他們,是這些甚至被他們鄙夷的俘虜們站了出來,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銅陵,保護了數以萬計的百姓。

這些人才是大傢伙的救命恩人!

相比起普通百姓,正式來拜祭的士兵,感觸更加深刻。

石碑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曾經跟他們朝夕相處,一起勞作,一起說笑,只要閉上眼睛,還能看見他們的音容笑貌。

就在一個月之前,他們戰死了,有好些人連完整的屍體都沒有。

如何能不悲傷!

但是這些人又在一個月之後,以另一種形式,獲得了安慰。

他們被刻在石碑上,被人們永遠銘記。

該有的撫卹,一點不缺。

就在這些士兵的面前,竟然還有幾十名傷員……他們就是在戰場上斷裂胳膊,大腿,被兵器貫穿身體,甚至有人的腸子都流出來,經過搶救之後,又從鬼門關回來的同伴。

他們的運氣更好一些,沒有成爲石碑上的名字,但是他們也沒法繼續從軍。而按照朱家軍的規定,他們被視作有功負傷的將士,可以安心解甲歸田。

在他們的手裡,同樣有一張授田證,每個人還有三個月的軍餉,不管是返回家鄉,還是就近安頓,全憑他們的心思。

如果無法勞動,地方衙門還會安排勞力,總而言之,他們的生活會有妥善的保證。

“弟兄們,我們先走了,好好從軍,可別在當俘虜了!”

聽到有人吶喊,這些穿着大紅鴛鴦戰襖的士兵,暗暗發誓,放心吧,這次不一樣了,我們寧死不降!

成軍,授旗,參觀廟宇,對於士兵的觸動太大了,從裡往外,脫胎換骨……戰鬥力不是來自於好勇鬥狠,不服輸,不低頭,仗着一腔血勇,就能所向披靡?

對不起,那是街頭的潑皮,好勇鬥狠,牛二就用一條命,驗證了一口刀的鋒利,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人,永遠成不了強兵。

士兵戰鬥力的來源是深厚的物質基礎,是堅定的信念,不動搖的意志。

他們和朱家軍休慼與共,只有朱家軍在,他們的授田證纔有價值,只有朱家軍在,犧牲的弟兄才能得到紀念,不然這座祠堂就會被拆掉,或者換成了某某菩薩。

而就在這時候,一封來自洪都的信,送到了張希孟手裡。

在朱家軍的圍攻之下,洪都守將胡廷瑞投降,一起投降的還有近兩萬名天完士兵。

朱家軍正在指揮兵馬,向撫州等地用兵……老朱要求讓朱文正統領這一營新軍,進駐洪都,防禦天完。

張希孟接到這封信,忍不住一驚,朱元璋好厲害的眼光!

朱文正的砲兵營曾經是攻擊洪都的主力,他最清楚這些武器的威力,而這一支新兵,又跟天完廝殺過,連張定邊都給擊敗了。

有他們在,洪都方向,自然可以高枕無憂!

“又要走了,不過今天晚上的大戲可不能錯過。”張希孟笑呵呵對朱文正道:“也先他們忙活了好些天了,一定要看過再走。”

朱文正用力點頭,“俺也是很期待的!”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