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

“張士誠派人來了,咱們該怎麼應付,兩位先生拿個主意吧。”

由於賈魯還在定遠沒來,能給老朱出主意的也就是李善長和張希孟,而這一次李善長很老實,直接道:“卑職這些日子處理刑獄,早已經頭暈眼花,煩亂如麻,還是讓張先生說說吧!”

很顯然,李善長也越發進入角色了,他雖然是名義上的文官第一人,但他負責的主要是行政事務,這些軍政大略,還是聽張希孟的,而且這個年輕人的確有些獨到之處。

面對即將見面的羅貫中,張希孟毫無波瀾,一個臭碼字的,有什麼可期待的!

哼!

“主公,咱們不妨先說說張士誠,其實前面也說起過,他靠着十八條扁擔起家,論起舉事,還在主公之後,但他運氣不錯,手下鹽工吃苦耐勞,和元廷有着刻骨銘心的仇恨,戰力非常。這纔有輕取高郵,襲佔泰州,揚州的戰績。但是不要忘了,當初芝麻李攻佔了徐州,脫脫立刻糾集大軍,滅了芝麻李,這纔有彭大和趙均用逃亡濠州避禍。運河是元廷命脈,誰碰運河,都必死無疑。更何況張士誠還建國稱王,如果元廷還能忍受,乾脆把大都交出來,退到草原算了。”

朱元璋皺着眉頭,“先生的意思,朝廷一定會出動大軍,攻擊張士誠了?”

“主公英明,張士誠連犯了兩大忌諱,元廷肯定不會放過他的。”

“那這麼說,張士誠會重蹈芝麻李的覆轍了?”老朱問道,還真不是朱元璋瞧不起張士誠,實在是眼下的元廷還有百萬雄兵,而且都是裝備精良的精銳。

如果元軍孤注一擲,就算老朱自己,也沒把握擋得住元軍,張士誠紙面上的實力膨脹十倍,也是沒用。

強弱之勢,勝負之間,簡直不用多想。

張希孟十分理解朱元璋,他相信就連張士誠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шωш▪ттkan▪C ○

可誰能知道,歷史就是這麼有趣。

在脫脫即將攻克高郵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岳飛的英靈庇佑,還是元朝皇帝完顏構附體……愣是幹出了臨陣換將的蠢事。

百萬大軍,土崩瓦解,張士誠白撿了一個勝利。

其實元末南方大區的三支主力,老朱的盤是最差的……陳友諒噬主之後,繼承的是天完政權的基本盤,由於起義早,轉戰地方多,影響力強,收攏的兵馬最多,所以陳友諒才能拿出六十萬大軍。

張士誠在高郵白撿了一個勝利,得到了百萬大軍的輜重糧草,隊伍快速膨脹,渡江佔據了蘇州等地。由於地盤最富庶,物產豐饒,張士誠財力雄厚,穩壓朱元璋一頭。

論兵,沒有陳友諒多。

論錢糧,沒有張士誠充沛。

老朱就處在這麼個尷尬的地位,偏偏還讓他殺出重圍,只能說實在是僥倖。

只不過有了張希孟在,自然能夠順利穩妥太多。

“主公,這事情不在於張士誠勝負……而是不管勝負,我們都勢必要面對一個大敵,只不過張士誠贏了,我們要面對張士誠,元廷贏了,我們要面對元廷罷了!”

老朱深深吸了口氣,陷入了沉默,他仔細思忖,不由得暗暗點頭。

拿下滁州,飲馬長江,他已經沒法躲在其他人後面,必須有直面元廷的勇氣。當然了,如果張士誠扛住了元廷的攻勢,守住了高郵和揚州,雖然概率不高,但似乎比起元廷獲勝,還要麻煩!

自己的身邊,多了一頭兇悍的猛虎啊!

李善長皺着眉頭,想了再三,才道:“這麼說,不管誰贏,我們的處境都不會更好了?”

張希孟點頭,“確實如此,所以我覺得必須做出準備。”

“怎麼準備?”李善長急問,朱元璋也突然擡起頭,目光注視着張希孟。

“我的意思是要儘快拿下六合,封閉揚州過來的路,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既能支援張士誠,又能防備元軍,一舉多得。再有,應該趁機拿下和州,佔領江北之地。最好再能攻取無爲州,如此一來,咱們也有了縱深,可以從容進退,不至於元軍來了,只能死撐。再有,如果元軍敗了,我們有漫長的江岸,方便即刻渡江,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張士誠奪了集慶!”

熟知歷史的人多半會覺得張希孟擔心有些多餘,高郵之戰就是張士誠贏了,奪取應天,也是順理成章。

可是站在當下,事情沒有發生,又有誰敢隨便斷言?

朱元璋很是贊同張希孟的判斷,可他猶豫了,“咱們剛剛商議妥當,要休養生息,不能隨便用兵。現在卻又要出動兵力,只怕會傷損到民力……”

見老朱面帶憂慮,李善長笑道:“上位,不戰而屈人之兵,也不是什麼難事。我想着咱們張先生一定有妙策,對吧?”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你可真看得起我!

不過要說起來,他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

你說張士誠派誰不好,非要派個寫小說的,這要是不騙他,都對不起他的職業。

至於用什麼計策,那就更不要費心思了,反正《三國演義》裡面都有……突然張希孟意識到一件事……貌似三國可用了不少元末的情節。

比如張士誠就和袁家很像,都是冢中枯骨。陳友諒噬主,前後弄死了倪文俊和徐壽輝,儼然元末小呂布。

最最好玩的就是赤壁之戰。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記載很簡略,最簡略的版本甚至只有一句話,就說曹操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引兵還。

甚至都沒有提到東吳。

當然了,在吳國方面的記載就豐富了不少,提到了水戰大破曹操,又提到了孫劉聯軍,火燒了營寨。

只不過不管任何一個版本,都沒有提到曹操死了八十幾萬人。

事實上如果曹操真的損失了八十幾萬人,這些士兵可是有家眷親人的,數量可能在幾百萬以上,這些人會無動於衷嗎?頃刻之間,曹操就完蛋了,還拿什麼統治天下?

即便是小說,也只敢送七萬赤焰軍啊,雖然這已經很離譜,足夠斷送一個國家了,但是比起老羅筆下的赤壁之戰,還是悠着許多的。

那有人要說了,難道三國裡面,精彩紛呈的赤壁之戰,都是老羅憑空捏造的嗎?

這裡要說一句,還真不是,三國的赤壁之戰是有原型的。

這個原型就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鄱陽湖大戰……在陳友諒舉幾十萬大軍順江而下,要攻擊老朱的時候。

人人畏懼,軍心大亂……這時候劉伯溫挺身而出,鼓勵朱元璋,穩固了戰心,又用康茂才詐降,伏擊陳友諒,朱元璋贏得了第一局。

戰敗的陳友諒逃回老巢,打造戰船,積蓄力量,等朱元璋去救小明王,他傾巢出動,趁虛偷襲,結果在洪都頓兵,被朱文正打得沒脾氣。

等老朱趕來了,陳友諒船大,爲了穩妥,就用鐵索連起來,老朱針鋒相對用火船破敵,燒了陳友諒大軍,全殲六十萬人馬,還擊殺了陳友諒,第二年吞併了陳漢政權……

瞧見沒有,詐降計,連環計,火燒計,全都是老朱和陳友諒之間的交鋒。

羅貫中把這些寫到了三國演義之中,結果由於三國太出名了,這段也太精彩了,大傢伙就把小說的內容,當成了真實的三國。

而歷史上真正精彩的朱陳交鋒,卻被大多數人遺忘了。

盜版把原創弄倒閉了屬於是。

張希孟也不知道是該替老朱高興,還是該同情他:你的戰績人盡皆知,但你的戰績卻不屬於你!

讓一個碼字的給偷走了。

寫手的高光時刻了。

不過既然來的是羅貫中,那就用羅貫中的辦法對付他。

“主公,咱們只需要僞造一封趙均用的書信,說他要約主公一起攻擊高郵,事成之後,分六合給主公。然後在宴會之上,把這封信不小心露給來使就好。他見到之後,必定嚇得不輕。這時候咱們順勢出兵六合,張士誠必定忌憚,不敢阻攔。等拿下六合之後,再跟張士誠談判合作,沒準還能敲一把竹槓!”

張希孟笑呵呵說道,很顯然,在他的心中,羅貫中可不是羽扇綸巾的智者,他的定位應該是盜書的蔣幹!

李善長皺了皺眉,對於這個計劃,他沒說什麼……因爲吳大頭的事情已經告訴他,這個世道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會發生。

人們只能揪着頭髮,感嘆想象力的貧乏。

老朱又想了想,覺得可以一試。

“成,就按張先生的建議,準備酒宴,咱請羅貫中吃酒……對了,再把吳大頭叫來,給姓羅的演出好戲!”

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章 論守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七十章 好官第十八章 不屈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
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章 論守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七十章 好官第十八章 不屈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