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

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

八月二十二,諸事皆宜。

朱棣留大皇子朱高熾、道衍、淇國公丘福鎮守南京。

任命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成國公朱能爲大軍指揮,率領成陽侯張武、同安侯火裡火真,及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思恩侯房寬等部,戰兵共計步騎五萬七千人,輔兵民夫因補給線極短,只徵召了共三萬兩千人。

大軍浩浩蕩蕩自南京城內城北側神策門、金川門,東側太平門、朝陽門而出,另有部分兵馬乘船順江東下。

因爲朱棣是渡江入金川門稱帝,江南地區望風而降,所以自從朱棣登基以來,他天下無敵的燕軍鐵騎,其實並沒有踏足蘇鬆嘉湖等江南的核心區域。

神策門鏑樓上,內閣的幾位綠袍官員正聚在一起目送大軍出城。

槍矛如林、旌旗蔽天,冰冷的扎甲在烈日下閃耀着寒光;鎧甲上斑駁着洗不掉的血跡,在陽光下反射出讓人心悸的光芒

這樣雄壯又充滿肅殺之氣的大軍,讓站在城頭觀望的文臣們不由得感到膽戰心驚,就連那些自詡見慣了世面的,心裡也都暗暗打起鼓來。

內閣一共七人,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

除了金幼孜隨駕,剩下的六個人都在這了。

那青牛悠閒地“牟”了一聲,就彷彿它纔是大爺一般。

童信眯着眼睛盯了一下,肯定地說道:“裡面裹着一個嬰兒。”

“我確實是蒙古人,讓各位受驚了。”沉默的童信開口,一嘴流利的鳳陽官話。

當然,既然皇帝的決斷已經定了下來,那也沒人敢在有競爭關係的同僚面前,說攤役入畝這件事不好,只能不留話柄地側面討論一番。

與統治基礎牢固的北方地區不同,這裡對於朱棣來說,顯得異常陌生.他在北方待得太久了,以至於都不太記得,自己兒時曾經來過這些地方。

“這是我在泉州僱傭的蒙人後裔,早已與漢人無異,非是賊人,不要害怕。”

靖難之戰中,朱能連敗耿炳文、李景隆,又在靈璧決戰時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是靖難勳臣裡僅次於老將丘福的二號人物。

“不是這個道理,德行推動不了政令。”黃淮與解縉資歷相仿,既然輪到了他說話,此時自然開口來辯胡儼,“攤役入畝是國家大事,非得用兵甲這種強力手腕推動不可。”

話題一開,更後面資歷稍遜半籌於解縉、黃淮的楊士奇,自然也沒了太多顧忌。

“不用。”

朱棣示意護衛們不要緊張,索性停下騾子來。

金幼孜倒不怕這幾個江南士子,而是他很擔心這幾個年輕讀書人惹怒了皇帝陛下,引發不測禍端——畢竟皇帝陛下最近脾氣有點暴躁。

朱棣慢悠悠地騎着騾子,在他們前後左右,忠義衛的三千騎以百戶爲一組,散落在周圍,並不會有什麼危險。

“既然是護衛,便沒事了。”

當先騎着驢走在前頭的那名年輕士子也止住了驢,拱手後,語氣頗帶質疑地問道:“既然閣下到江南,想必已經領略過江南的風土人情了吧,江南風物便是如此‘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化用詞句來意有所指,可不是什麼知禮人該有的舉止。”

金幼孜暗鬆了一口氣。

其實以立場而論,除去不站隊的胡廣和鐵了心做孤臣的金幼孜,剩下的五個人立場都是傾向大皇子朱高熾的,只不過是程度大小的問題。

而這漢子,騾子鞍韉上還斜放着一個用布包裹起來的、鼓鼓囊囊的東西。

金幼孜說道:“如今沿用的還是洪武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的詔令,大明的平均水平是每畝地半鬥米,松江府大約是三鬥米。”

朱棣眉頭微微一皺。

衆人紛紛點頭,朱能如今不過三十二歲,卻跟着朱棣從徵漠北到靖難打滿全場,且有帥才,朱棣帶着偏師繞後的時候,都是朱能和張玉指揮燕軍。

是啊,眼前之人是一名護衛,只是負責保護主人而已,自然不用害怕了。

楊士奇看向楊榮說道:“勉仁兄給解釋解釋?”

“他們這裡的賦稅,實際繳納的是多少?”

“那是什麼?”

金幼孜打算騎上騾子繼續前行,朱棣卻忽然問道。

松江府的土路上,看着路邊水田裡哞哞叫的水牛,赤着腳在做最後努力的農人,以及蹦來跳去的孩童,和操着吳儂軟語的女人們。

朱棣似乎一點都不着急的樣子,沿途一直觀察着江南的風土人情。

“這些農人耕地,爲何不用水牛?”

金幼孜點了點頭,朱棣輕舒了一口氣,繼續前行。

而其中一個士子不經意間地一瞥,卻忽然嚇得噤若寒蟬了起來。

聞言,四名士子愣了愣,見對方確實沒有歹意,方纔鬆了口氣。

事實上,準確地來說,是處於大軍的圍繞之中。

這時候,他們也顧不得什麼有辱斯文了,紛紛如受驚兔子般往後撤去,一副如臨大敵、如臨虎穴的模樣。

——好一個杜蘭特!

爲首之人這話說的,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反正三個同伴是信了。

若是姜星火在此,怕是脫口而出一句。

但這是對外的,一旦當這撥大明最聰明的青年才俊聚在一起的時候,互相之間的立場就更值得玩味了。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金幼孜勉力解釋,隨後在朱棣的目視下,揣了點銅錢,步行前往水田裡問話。

“你也不知道?”朱棣有些奇怪,“還是說他們家的牛病了?”

作爲主帥的成國公朱能無論是能力還是地位都可以壓得住場子,兩個嫡系侯爵敢打敢衝,三個同樣久經考驗的降將伯爵,也有了各自互補、施展所長的空間。

他們紛紛鬆懈下來,又變成了平時的模樣。

大約是自己討論到沒什麼可說的了,終於有個士子開口問道。

“您這是要親眼看看江南?”

內閣一共就兩個知兵的,一個金幼孜,典型微操無敵的戰術參謀,跟蜀漢法正那般定位的角色。另一個便是楊榮,不擅長臨陣參謀,更擅長屯田、邊防、糧餉等籌劃和後勤的事情,有點類似低配版的諸葛武侯。

待學子們消失在視線鏡頭,童信則是仰頭吹了個口哨,天上的一隻海東青聞聲展翅而去。

“他們跟你說的,也是三鬥米?”

尤其是,這個蒙古的漢子,長得忒怪異!

“可否請教閣下高姓大名?”

幾人做行人打扮,這次是金幼孜扮作主人,而朱棣等人扮作護衛,也並未遠離大軍的行進路線。

“閣下可是江北來的?”

其餘三個人也都嚇了一跳,順着他所指看了過去。

“蒙古人?!”

顧不得腳上的泥濘,金幼孜對皇帝解釋道:“不是他們不想用水牛,也不是水牛病了,而是這裡面的莊稼委實長得深淺不一,靠牛弄得粗疏,就得人一個個地去弄。”

朱棣的聲音沒有刻意壓低,被道左同向而來的幾名士子聽了個正着。

“哦?”胡儼反而好奇楊士奇的意思。

“莫不是誰家浣紗女的盆不甚飄走了?”金幼孜揣測道。

朱棣牽着騾子的繮繩嘆了口氣道:“江南風暖,薰得久了確實消磨銳氣。”

旁邊另外一名青年士子則接話道:“閣下若是知曉江南風物人情,定不會像現在這般感慨!我等讀書人讀聖賢書本來就是要誠心正意,怎能隨意偏頗指摘?”

只見身上裹着一層泥,看起來膘肥體壯的青色水牛,正懶散地臥在田壟邊曬太陽。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這所以爲大也。”胡儼礙於解縉的面子不得不說兩句,卻也不肯深說,只是借用《中庸》裡的一句話,似是而非地表達了他的態度。

“回陛下的話,江西多山地,因此多梯田,跟江南蘇鬆嘉湖這種大片的平整水田還不太一樣.”

同樣的秋天,不同於塞北的黃沙漫天、北平的楓林盡染,江南的秋意綿延而又柔美,空氣中夾雜着淡雅的桂花香,彷彿置身於山水畫之間。

扮作主人的金幼孜趕緊站到前面,笑呵呵地說道:“我等初次來到江南,對貴地不甚熟悉,冒犯之處,還望見諒。”

這些江南士子雖然是讀書人,腦袋瓜子卻還算清醒,或者說還算好忽悠,沒讓自己失望。

兩撥人錯驢騾而過。

“走吧走吧!”

朱棣看着金幼孜撩起長袍下襬,順着壟頭,靴子一腳深一腳淺地避開農作物,沿着田埂走了進去。

幾名讀書人議論完,各自向前去了,只不過駕着驢的速度多少有些狂飆的意味。

“陛下,臣怕這幫人是僞裝的,要不要”紀綱做了個割喉的手勢。

他們都是江南諸府本地的童生、秀才,雖然沒有如同老一輩般見識過草原胡人的彪悍和野蠻,但是蒙古人流傳在江南的惡名卻自小隨着奶奶的故事深入骨髓,一時間均是膽戰心驚,股下不禁打顫。

“你怎麼了?”同伴見他待在原地,好奇問道。

任何萬一,他們都擔待不起。

朱棣選將,很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從領軍的這些侯伯,就不難看出陛下的意思了。”

畢竟,一旦他們逃跑,童信和紀綱,是不能保證這些人是不是因爲認出皇帝,卻假裝害怕蒙古人,藉此去民間的反對力量處通風報信。

幾名士子的打扮都是書院學子的裝束,雖然都稍顯穿戴樸素,但舉止神態之中卻透着一股讀書人才有的傲氣。

遠處爲水田引水灌溉的水渠上,漂浮着一個木盆,木盆裡似乎還有什麼東西。

當然了,童信作爲當世第一神射手,臂長有力、目如鷹眼是必須的條件,也正是這種怪異的外形條件,讓他在人羣中第一個暴露了。

吟罷,挑起了話頭的解縉,眼睛看向了老成持重到稍顯憨直的胡儼,胡儼是他推薦的,此人標準的大儒風範,一言一行無不規矩。

“那陛下在幹嘛呢?”解縉忽然問道。

衆人恍然,頓時釋然。

“濛濛古人!”他手指顫抖地指向了帶着帽子的童信。

紀綱等人見狀也鬆了一口氣,心裡暗罵,果然是一幫讀書讀傻了的,這麼快就被糊弄住了。

只見藏在金幼孜隊伍裡,有個身材健壯、雙臂如猿猴般修長矯捷,眼睛炯炯有神的漢子,正朝他們這裡看了過來。

聽到金幼孜的江西口音,那幾名士子臉色稍霽,江西也是文華之地,想來是從江西來江南遊覽的讀書人,便點了點頭,欲繼續往前行去。

朱棣點了點頭。

“真真的是蒙古人!”四人齊聲驚呼道。

而大軍也就此以五位侯伯爲將,分兵成了六路,而這六路如同滔滔大江般的兵馬行列裡,還會隨着由東轉南的推進,在每個縣、鎮、鄉中,分成更小的一股股支流。

而對面的士子,稍微鎮定後,爲首的衝童信努努嘴,輕聲說道:“諸位放寬心,泉州自前朝市舶司起,多有蒙古人。這次來咱們來松江府,不也見了許多蒙古後裔?諸位莫非忘了,最近乃是雅集的日子,如今兵荒馬亂的,有錢人家僱傭點剽悍蒙古護衛不算稀奇事。”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的朱能,必定會成爲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

金幼孜見狀不妙,急忙喝斥道:“爾等休慌!”

從南京出城後,五萬多兵馬水陸並進,順着長江向東而行,過了鎮江府、常州府,不過四五天的時間,就進入了環太湖圈的蘇州府、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也就是俗稱的蘇鬆嘉湖江南重賦區。

但無論如何,這個理論數值,都還是地主和農民能負擔的。

在朱棣的周圍方圓五十里內,就距離不等地散佈着數以千計的忠義衛騎兵,只需要一支鳴鏑,瞬息便至。

“靖安侯王忠每戰常帥精騎爲奇兵,安平侯李遠用兵擅長僞裝設伏,這兩人乃是在蔚州之戰時舉城降的,思恩侯房寬則是大寧系碩果僅存的代表人物,用兵老成的緊”

而農人們卻全家老少齊上陣,都高高地彎起腰,躬起脊背,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於齊膝深的水田裡勞作着。

楊榮復又說道:“至於兩位侯爵,成陽侯張武原本是燕山右護衛百戶、同安侯火裡火真是韃官,原本是燕山中護衛千戶,皆是陛下麾下猛將,以勇猛豁達著稱。”

金幼孜跟農人交談了片刻,便復又沿着田埂原路走了回來。

金幼孜卻一時語塞。

金幼孜與朱棣一道騎着騾子,身後跟着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忠義衛指揮使童信和幾個燕王時期就跟在朱棣身邊的老親衛。

跟楊士奇報團取暖的楊榮,原本聽解縉講話時板着的臉緩和了下來,登時接過話來:“成國公朱能自不必多說,未來必定是扛鼎的勳臣。”

說到這裡,楊榮止住了話頭,內閣的幾位聰明人也懂了他的意思。

如果從天空中看去,便真的好似一條由人組成的流動江河一般,深入到蘇鬆嘉湖諸府這個龐然大物的每一處毛細血管裡。

他們若是真的四散而逃,會不會被童信一箭一個,那就不好說了。

洪武二十六年統計,江南八府(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應天、嘉興、湖州、杭州,即今天的蘇南和浙北)徵收米麥合計686萬石,佔全國總稅糧的23.3%。各府中又以蘇州爲最,蘇州一府交納的稅糧將近全國的十分之一。

“咱們該幹嘛幹嘛去!”

另外幾個學子亦是嘰嘰喳喳如同小喜鵲般說了起來,倒也沒有什麼諸如鄉下人之類難聽的話,他們有些偏軟的口音也聽不出憤怒的意思,只是引經據典地陰陽怪氣罷了。

他們收拾好心思,繼續前進。

“不是。”

作爲內閣地位最高者,解縉率先開口,他遠眺着地平線吟了一首唐詩道:“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朱棣又一次停下了騾子,看着不遠處梯田上勞作的農人,發出了疑問。

金幼孜說着話,伸出右手向側一展,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這幾位年輕士子繼續前進,路上相逢便當偶遇了,一筆帶過就好。

對江南產糧區的高稅制,既有皇權的因素,也有現實的財政需求。

牆頭草胡廣在任何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都不會倒向哪一方,所以他站在最後,縮了縮脖子試圖把自己藏起來降低存在感。

而這次,大約也就走了兩裡地,朱棣又停了下來。

四人聽聞此言,方纔回過神來,立刻轉移視線,將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金幼孜。

“去撈上來。”朱棣乾脆說道。

童信點點頭,用鞭子抽打胯下的黑騾,待到水渠邊都不待停穩便漂亮地飛身下馬,繼而三步並作兩步跳上水渠邊緣,長臂輕輕一撈,便把那順着水渠緩緩飄下的木盆拽了過來。

待童信捧着木盆回來時,朱棣等人方纔看見,是個頂可愛的小女娃。

新書祭天,助我成仙!獻祭《學長尚在,學姐請自重》一本,沒準獻祭完明天就兩萬均訂了呢?

(本章完)

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536章 登門第486章 彙報第365章 上課第532章 深意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487章 攝政第476章 礦藏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559章 臨行第310章 俱備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422章 攻克第290章 孤憤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519章 盡心第40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335章 華亭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141章 收到女裝的足利義滿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377章 真僞第292章 投奔第269章 始作俑者,就是你【求月票!】第67章 白銀寶鈔!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變第293章 生亂第345章 誅邪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464章 會計第443章 人心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149章 夏尚書,入獄一趟?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206章 鉛球動搖的是皇權【求月票!】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21章 滅門第434章 作態第529章 補藥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71章 伏擊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59章 先生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330章 罪證第142章 準備好棺材吧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23章 地道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394章 決勝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509章 私宴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47章 吏治第486章 彙報第309章 升官第401章 期貨【11萬字求月票!】第563章 歐洲第447章 吏治第400章 反擊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480章 弟子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250章 震動【求月票!】第520章 良知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求月票!】第380章 四策五月求票!第442章 內幕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120章 新獄友注意出廠時機第493章 歲末第493章 歲末
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536章 登門第486章 彙報第365章 上課第532章 深意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487章 攝政第476章 礦藏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559章 臨行第310章 俱備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422章 攻克第290章 孤憤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519章 盡心第40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335章 華亭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141章 收到女裝的足利義滿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377章 真僞第292章 投奔第269章 始作俑者,就是你【求月票!】第67章 白銀寶鈔!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變第293章 生亂第345章 誅邪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464章 會計第443章 人心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149章 夏尚書,入獄一趟?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206章 鉛球動搖的是皇權【求月票!】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21章 滅門第434章 作態第529章 補藥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71章 伏擊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59章 先生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330章 罪證第142章 準備好棺材吧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23章 地道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394章 決勝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509章 私宴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47章 吏治第486章 彙報第309章 升官第401章 期貨【11萬字求月票!】第563章 歐洲第447章 吏治第400章 反擊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480章 弟子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250章 震動【求月票!】第520章 良知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求月票!】第380章 四策五月求票!第442章 內幕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120章 新獄友注意出廠時機第493章 歲末第493章 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