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吏治

第446章 京察

“解副總裁官,國師有事喚您過去。”

衙門裡,解縉正在一張大紙上反覆塗抹修改《明報》關於安南戰事的最終報道,突然郭璡敲門,隔着門向他說道。

“好,這就過去。”

解縉心頭一時有些不解,不知道姜星火找他有什麼事情,最近王景倒臺後,刑部又倒了一個左侍郎馬京,隨後朝野上下就消停多了,而第一批離開內閣的人,也都各自在新職位上耕耘,倒也沒什麼新的風波。

“國師,您找我?”

“對。”姜星火擡起頭,招呼解縉坐下,隨後遞給瞭解縉一個東西。

“這是?”

解縉看着手裡有點像是老黃曆的東西,進一步端詳着。

很快,他就發現跟老黃曆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簡易的注音日曆。

“這是……”

“你先拿回去慢慢研究,這兩天記得把它檢查完,這個以後是要在民間便宜賣的,能提高百姓的識字率。”

注音日曆,是與漢字拼音字典相搭配的普及產物,充分利用百姓日常關注的事情,來提高他們認字的水平,畢竟每天總是要看看日子的,而日曆上面還寫了一些常用字,都注好了音,只要稍稍用心看一看,脫離純文盲水平還是能做到的。

而注音日曆的售價,因爲註定產量比較大的原因,是會進一步壓低的。

百姓識字率這種問題,想要短時間內解決,肯定是不現實的,但通過種種方法,經年累月之下,還是能提高不少,最起碼到了二三十年後,百姓自己囫圇看個報紙,應該沒什麼問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很多百姓看報紙還要讀書人幫着念。

見姜星火神色嚴肅地交代,解縉立刻意識到此物必定非同小可,便將其收起來,打算待會兒再細細觀摩研究。

“那個……還有其它事嗎?”

“有。”

姜星火問道:“永樂大典的事情現在進度如何?”

“很穩定,沒個幾年乃至十幾年,應該是修不完的,不過目前第一卷已經快要完成了。”

姜星火點了點頭,永樂大典按照他的思路,那就是百科全書式的存在,是要一卷一卷慢慢修的,跟連載體差不多,而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卷的終稿,都會印刷出來,給天下人討論。

一開始,還是傳統的經史子集部分,倒也沒什麼,而隨着時間推移,後面是要加入一些諸子百家,以及科學的內容的,如此一來,一旦前面培養成閱讀習慣,那麼後面的內容,自然就會在社會上引發巨大的討論熱度和深遠的影響。

“《明報》報社的工作做個收尾,把安南的事情好好寫一寫,鼓舞一下民心士氣,畢竟仗也打了這麼久了,如今胡氏父子投降,安南滅國,該怎麼宣傳就怎麼宣傳,要鼓動起來。”

說完這些,姜星火終於說出了他叫解縉過來的原因:“如今快要到了年底了,考成法第一年的核查,以及審法寺那邊關於《大明律》等整個法律體系框架的重新構建,我都得盯着,所以去兩淮鹽場進一步整頓鹽務的事情,就要交給你了,有信心嗎?”

解縉聞言大喜,他當然知道卓敬升任禮部尚書後,自己這個副總裁官其實來的取巧,坐的也不踏實,平時主要負責的就是《明報》的舞文弄墨,如今算是經歷了幾個月的考察期,姜星火已經對他放心了,打算委以重任。

“請國師放心!我保證完成整頓兩淮鹽務的任務!”解縉拱手行禮。

“嗯,那你便先去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收尾吧,到了那邊,有需要的,就跟揚州知府王世傑配合。”

送走解縉後,姜星火站在窗口處,望着窗外,陷入沉思。

整頓兩淮鹽務,還用不着他專門跑一趟,讓解縉去就夠了,這種事情有都察院的陳瑛和當地的揚州知府王世傑協助,辦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也算是給解縉一個鍛鍊的機會。

除了目前手上的稅收和貨幣等方面的經濟工作,姜星火最關注的還是考成法的推進情況,以及整個法律體系的改革名不正則言不順嘛。

可越是想着手頭的這些事情,以及未來的計劃姜星火就越覺得有些氣悶。

他像是被一個無形的牢籠所束縛住了,而且始終不得舒展。

這種異樣的感覺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最初,總是滿懷熱誠而隨着時間推移,開始變得愈發頹喪麻木。

“或許該寫點什麼了。”

姜星火揮筆寫下一篇文章,隨後派人交予解縉,最後給內閣和皇帝審閱,就可以正式刊行了。

但饒是如此,姜星火還是覺得不通透。

“他孃的,既然以後要謀朝換代的決心都下定了,還有什麼可怕的?既然沒有敵人,都縮在龜殼裡不敢露頭,這次何妨把他們都震出來?畢竟在此之前,都是自己一直在被挑戰,如今可謂是攻守之勢異也,爲何自己不能主動發起挑戰?”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姜星火頓時感覺心裡壓着的那座大山被挪開了。

對啊,一直被動反擊,從景清、梅殷到黃信、暴昭,再到王景、馬京,如今也該是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時候了,憑什麼一直被動挨打?

“可是該怎麼發起挑戰,怎麼敲山震虎,又該怎麼藉機擴大自己在廟堂上的影響力呢?”

姜星火看着桌子上寫的東西,開始了思索。

半晌後,姜星火忽然有些恍然。

他找到了辦法。

考成法。

京察。

——————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就在姜星火自己生悶氣的時候,整個南京城卻都隨着《明報》正式宣佈安南戰爭結束的加刊,陷入了一片興奮的氣氛之中。

“真贏了!沒想到在富良江僵持了兩個月,終於贏啦!”

“怎麼?之前說要打到明年的不是伱啊?”

“哎,那誰能想到還有繞後的啊。”

“嘖嘖,兵者詭道也,正面那都是牽制,這你就不懂了吧?”

街上的商鋪裡,茶樓酒肆裡,無數百姓聚在一起,興奮不已的議論着此次大戰的勝利,甚至一些人,直接就吵了起來。

街上有人在大吼大叫着,周圍的人紛紛側目,隨即趕緊擠了過去,而當他們看到這篇新版的報紙後,更是激動莫名。

大明已經太久沒有發動對外戰爭了,這種遠離本土打擊不臣之國的軍事行動,無疑是能極大地展示軍威的,而且百姓也與有榮焉。

尤其是大明是驅逐胡虜後建立的大一統漢人王朝,經歷過被蒙古人統治的屈辱,這種國家越發強盛的感覺,更是能極大地凝聚人心。

這一瞬間,他們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彷彿又回到了史書上大漢、大唐,以兵革之利威服四海的時候,那時候,是萬國來朝!華夏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如今大明立國不過三十六年,還有很多親身經歷過蒙古人統治時代的中老年人,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更是感慨萬千。

當年在家鄉,他們都曾親眼目睹蒙古人如何耀武揚威,也有人親眼目睹家園毀於一旦,更有人背井離鄉、流落異鄉,一路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百姓們最後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終於看到了國泰民安,看到了漢人王朝不再受人欺辱,而是在被冒犯威嚴的時刻,可以隨時隨地的重拳出擊。

“給咱念念這報紙上寫的什麼。” 致仕在家的前禮部左侍郎董倫,自從上次辯經擂臺賽上當了一回裁判,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面過,如今老眼昏花,也只能兒孫輩來念給他聽了.董倫還是很喜歡聽別人給他念《明報》的,因爲《明報》的總編,就是他最欣賞的門生解縉。

“蠢茲凶豎,積惡如山,四海之所不容,神人之所情怒。

興言至此,盡然傷懷,實不得已,是用興師。

期伐罪以弔民,將興滅而繼絕,命總兵官徵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等,率師八十萬討之。

我大明天軍飛渡富良,深入逆境,桓桓虎旅,威若震霆。

業業兇徒勢如拉朽,七百萬之衆須臾而盡,二千里之國次第皆平。

生擒逆賊胡氏父子,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及軍民衙門,設官分理,廓清海微之妖氛,變革遐邦之舊俗。”

“唔竟然是姜星火寫的嗎?我還以爲是解縉的手筆,沒想到幾月不見,姜星火的文章又進步了,這倒是與他儒學宗師的身份匹配了一些。”

董倫躺在搖椅上,看着外面熱鬧的場景,也是由衷地感到了一絲慰藉。

國朝如今是越來越好了。

而城裡雖然有些人還不清楚具體經過,但從各種途徑,以及鄰里口耳相傳的話語中,絕大多數南京城中的百姓還是知曉了這場戰役中發生了什麼,尤其是當安南大敗,俘虜胡氏父子後,更是讓百姓感受到了勝利的光輝。

安南國的國王被俘虜,即將押解到南京來舉行獻俘儀式,已是板上釘釘,不會有任何變化了。

歡呼聲震徹雲霄,街市上,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慶聲。

這一刻,所有人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哪怕是一些頑固派,都忍不住跟着一起慶祝了起來。

而在靠近太平街的宮牆上,朱棣和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茹瑺,也默默看着這一幕。

茹瑺作爲兵部尚書,開口彙報道:“安南那邊統計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根據安南的戶籍,目前一共是州府一級的區劃共48個,縣一級的區劃是186個,人口則是312萬人。戰果方面,俘虜了87500餘人的安南本地軍隊,繳獲了1360萬石的糧草儲備,另有象馬牛等牲畜共235900只,繳獲的大小船隻共有8677艘,弓箭、盾牌、甲冑、長槍、大刀等軍器,共2539852件.”

“嗯。”

朱棣沉思片刻,隨後吩咐道:“兵部給五軍都督府行文,朕打算在交趾行都司裡設置交州左中右三衛,用以拱衛治所,除此之外,富良江北岸要設立交州前衛,昌江、丘溫等要害各立一衛,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各立千戶所,市橋則以兩所軍守之。”

“那陳朝既然復辟,大明在安南國內的駐軍又該怎麼安排?”茹瑺請示道。

朱棣說道:“留一部分駐軍幫助陳天平穩定局勢,把清化港租借下來作爲基地,其餘的撤回國。”

茹瑺瞬間秒懂,都跟國師學會了跨海登陸的戰術,只要手裡有港口,以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想要防禦,安南人哪怕真敢造反,也是奈何不了明軍的,到時候守住港口,援軍從海上還不是想調來多少就調來多少,所以在安南國內維持太大規模的駐軍,反而沒必要。

“按陛下的意思,那大概留多少人呢?兵部也好做個謀劃。”

“三四萬人吧,也得考慮安南國內的供養能力不是?”

朱棣這話一出,蹇義都搖頭笑了起來,陛下真是跟着國師越學越流氓了。

顯然,大明是根本不可能出這個駐軍費用的,得陳天平供着。

茹瑺業務能力很強,只是心裡略微算計,便擬出了一個結果。

“廣西都司二千五百人,廣東都司四千七百五十人,湖廣都司六千七百五十人,浙江都司二千五百人,江西都司一千五百人,福建都司三千人,雲南都司四千人,陛下覺得如何?”

朱棣數學不好,但也估摸出來加起來大約是三萬五千人左右,於是點頭同意了茹瑺的方案,這個方案基本上是按各都司實際出兵數量,然後等比例得出的,方案還是比較公平的。

“然後安南國內的倉儲,記得搬回來,讓徵南將軍韓觀和廣西都指揮使葛森,督廣西各處土官,率土兵赴安南國內各堡運輸,如土兵數量不夠,也可以徵發民夫參與轉運,不過如今已是冬天,南國縱然溫暖,有些道路也不好走,所以要看着天時來估計人力,不可重勞軍士。”

軍事上的事情與兵部商議完了,朱棣轉頭又問吏部尚書蹇義道:“交織三司,吏部是怎麼安排的?參考了今年的考成法成績了嗎?”

蹇義微微頷首道:“參考了,除了交織布政使司布政使由前禮部尚書李至剛出任、按察使司按察使由前右副都御使黃信出任以外,暫擬是由截止到十月份考成法成績最好的福建布政使司來出一個左參政,考成法成績第二的河南布政使司來出一個右參政,然後第三的江西布政使司出一個左參議,最後一個右參議,由安南歸附的人員,原《明報》編輯裴文麗出任按察司的副使,則是由河南按察司的按察副使轉任,按察司僉事留給籌備後勤有功的太平府知府。”

“如此倒也公平。”

朱棣點點頭,沒說什麼,吏部目前來看,在選官用人上,考慮的還是很周全的,而且有了考成法,目前也有一個提拔的參考標準,也給降人和有功文官留了位置,官員們都沒什麼話好說。

“至於下面的倉庫、醫學館、僧綱司、儒學館、稅課司、河泊所、巡檢司、驛站這些,吏部就自行銓選吧,朕就不干預了。”

朱棣想了想又說道:“另外今年考成法最終結果的事情,抓緊一些,不管是中樞的,還是地方的,都要責令它們按期照規定上報,絕不能遷就拖延。”

蹇義也認同道:“考成法立限考事,以事責人,信賞必罰,如今一年不到,便一掃綱紀不肅,法度不行的風氣,官員們有了考成法的壓力,就不敢不自己重視起來。”

就在這時,太監來傳話道:“陛下,國師求見。”

“國師求見?”

朱棣有些詫異,他早晨就收到了姜星火關於辭去軍校副校長請求的奏摺,對於姜星火的知進退,他是非常滿意的,雖然這裡面或許可能有老和尚回來給了建議的緣故,但這無疑是君臣關係向“井水不犯河水”的良好方向發展的徵兆。

按理來說,姜星火這時候是應該消停一陣子,不該找他的。

“國師爲何事而來?”

太監遞上了一封奏摺,朱棣閱覽過後,面色微微肅然。

“國師還真是不想消停啊.”

“國師寫了什麼?”茹瑺在皇帝這裡比較有面子,先問道。

朱棣直接把奏摺遞給他倆一起看。

不看不要緊,一看兩人頓時目光有些凜然。

“全面修改律法,縮短京察期限,重新改回三年一次,今年就藉着考成法舉行京察。”

京察,顧名思義,就是審查京城裡的官員。

主要的考覈標準是“四格八法”,四格是“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成績列爲稱職、勤職、供職三等,列一等者記名,得有升任外官的優先權。

守,代表操守,分廉、平、貪;政,代表政務分勤、平、怠;才,分長、平、短;年則指年齡,分青、中、老。

八法則是“貪、酷、無爲、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分別給以提問談話、革職或降級調用的處分,年老和有疾者則是致仕退休。

京察不是考成法的配套措施,而是老朱弄出來的,一開始規定三年一考,後來建文的時候改爲十年一考.嗯,所以建文朝時文官盛世,“衆正盈朝”的那種,真不是吹得。

姜星火這種不同尋常的舉動,讓朱棣也跟着警覺了起來。

朱棣收回奏摺,對太監說道:“罷了,你去跟國師說,讓國師入宮來說吧,朕倒是要看看,國師到底是怎麼打算的。”

(本章完)

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509章 私宴第22章 恐怖王朝第291章 火銃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527章 自己第367章 風暴【萬字大章】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170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525章 略懂第471章 伏擊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470章 出兵第465章 諸事第421章 開戰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347章 殺光【電子喜糖8K大章】第316章 四書第526章 經學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174章 《國運論》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3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391章 光明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463章 伏法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333章 梟首第343章 炸湖【第四更求月票!】第486章 彙報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求月票!】第59章 先生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531章 夏稅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521章 餘波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113章 道爺我成了!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514章 破窗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290章 孤憤第3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450章 勞工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536章 登門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29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133章 女真人再次統治華夏?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457章 斷腕第375章 義利第28章 解縉的質疑第502章 元宵第423章 地道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391章 光明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65章 不顧身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150章 稅收的本質,是博弈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499章 舊港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556章 閱艦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476章 礦藏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511章 論戰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束)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544章 機器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402章 大棋
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509章 私宴第22章 恐怖王朝第291章 火銃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527章 自己第367章 風暴【萬字大章】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170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525章 略懂第471章 伏擊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470章 出兵第465章 諸事第421章 開戰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347章 殺光【電子喜糖8K大章】第316章 四書第526章 經學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174章 《國運論》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3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391章 光明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463章 伏法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333章 梟首第343章 炸湖【第四更求月票!】第486章 彙報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求月票!】第59章 先生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531章 夏稅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521章 餘波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113章 道爺我成了!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514章 破窗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290章 孤憤第3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450章 勞工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536章 登門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29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133章 女真人再次統治華夏?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457章 斷腕第375章 義利第28章 解縉的質疑第502章 元宵第423章 地道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391章 光明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65章 不顧身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150章 稅收的本質,是博弈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499章 舊港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556章 閱艦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476章 礦藏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511章 論戰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束)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544章 機器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402章 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