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

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

事實上,對於海外的認知,明代的統治階層並非一無所知。

相反,由於蒙古帝國的大征服,無論是徹底貫通的亞歐大陸橋,還是從大元到馬魯穆克時斷時續的海上聯繫,都已經爲持續了上千年的東西方貿易提供了重新認識彼此的機會。

蒙古人、色目人、西洋人、波斯人這些人在元末的南方都是司空見慣的存在。

因此,關於海洋貿易的巨大利潤,大明的高層是一清二楚的。

朱棣非常清楚放開海禁的阻力,不僅源於朱元璋的祖訓,更重要的是朝廷擔心海外貿易會使農民離開土地,從而造成大明社會的不穩定。

直白點說,放開海禁首先損失的是以文官爲代言人的大明士紳階層的利益。

如何對抗士紳階層對海洋貿易的抵制?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等待着姜星火給他指明隱藏在迷霧中的道路。

姜星火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緩緩說道。

“你也知道,從宋末以來地方上就有許多‘士大夫’階層,他們擁有着大量的土地田產,而蒙古人的包稅制,則讓他們的土地兼併愈發肆無忌憚。

或許是幽冥地府,或許是洞天福地。

姜星火乾脆答道:“最多再過五十年,勳貴武臣就會徹底失勢.再過一百年,勳貴武臣見了士紳文官,就得下跪舔靴子。”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皇帝、宗室、勳貴,一起出錢,進行規模巨大、報酬豐厚的海外貿易。”

“.因爲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但卻必須重複每三年一次的科舉。”

可是姜星火竟然告訴朱高煦,士紳文官能夠贏得更長遠的勝利?

“爲什麼?”朱高煦大惑不解。

“有辦法。”姜星火點頭道。

“這也是解決農耕文明‘內卷化’趨勢的解題思路這個問題我同樣會在《國運論》裡講。”

“而另一方面,太祖高皇帝在這個時候開始扶植新的階級,在這片土地上,新的軍功權貴階層漸漸崛起。”

而士紳文官們,卻註定會將知識一代代傳承,將書籍一代代批註,越積越厚。

“大明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初,對這股力量採取了削弱措施,一方面清查土地兼併,一方面打擊貪腐在此過程中,這些土地兼併者的地位急劇下降。”

很簡單,也很直白的道理。

良久,朱棣方纔默默地重複着。

這些人在大明開國之後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明的士紳階層,而且他們分佈廣泛、無處不在,影響力極爲龐大.在鄉野中有威望,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他們壟斷了土地,控制了人口,掌握了輿論導向,甚至控制了下層科舉考試的考題。”

“這時候,士紳文官便成爲了皇帝和勳貴武臣共同的敵人,士紳文官與新崛起的勳貴武臣,展開激烈的交鋒。”

那麼大明的未來可能就會如姜星火所說。

輕輕一句話。

“因爲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但卻必須重複每三年一次的科舉。”

朱棣手中一直捏在半空的酒杯,掉落在地。

“這些士紳不僅僅是地主還是學閥,這就導致了士紳與文官,基本是衍生與被衍生的關係,是一股盤根錯雜的力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斬斷。”

而姜星火,就是那個能高高地站立於天上,用俯瞰一切的視角,來告訴他未來會發生什麼的人。

“宗室供養問題的第二條解決辦法。”

牆對面,朱高煦沉吟了半晌,最終問道:“既然士紳文官早晚能夠取代勳貴武臣,那有什麼辦法避免嗎?”

“這些如同昔日北周隋唐的關隴門閥一般的開國勳貴武臣,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和權柄,逐步壓過了舊有的土地兼併者,甚至掌握了朝堂的話語權。”

好似於無聲處聽驚雷。

而失去了勳貴的支持,諸藩又被養豬。

——時代侷限性。

“所有的問題,都要繞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

“啪!”

精緻的瓷杯迸濺在地上,成了一片片不規則的碎片。

“士紳文官。”

他爹朱元璋和他朱棣兩代人,扶持起來對抗士紳文官的勳貴武臣,將漸漸腐化、墮落,最終淪爲文官靴下的踏腳石。

自己似乎處在一片茫茫然的大霧中,只能看到眼前的幾步,自己哪怕拼命奔跑,哪怕竭盡想象,卻無法得知大霧外有什麼。

紀綱是秀才出身,他同樣被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

到時候大明的後世皇帝能依靠誰呢?

外戚?還是宦官?

可是自己又能做什麼?

朱棣驀然想起姜星火不久前在講“三條救命線”時提到過的那個詞。

“海外貿易如此巨大的利潤,光靠皇帝一個人,註定是人亡政息。而即便是捆綁上所有宗室,也就是傾大明皇室之力,也顯得有些不足。”

功勳武將們早晚都會老去,而將門犬子的概率遠大於將門虎子。

他覺得,自己在位的時候如果不做些什麼能對大明產生根本性改變的事情。

朱棣忽然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

名將都是戰場上殺出來的,不是在公侯伯府上嬌生慣養出來的。

朱高煦聽得入神,不由地問道:“那姜先生覺得士紳文官和勳貴武臣,到底誰能勝出?”

怎麼可能?!

朱高煦有些不可置信,無論是洪武朝的開國勳貴,還是如今永樂朝的靖難勳貴,權勢氣焰可都是穩壓文官一頭的,文官根本無法與其相抗衡,是典型的武夫當國時代。

來不及收拾,甚至來不及擦拭被瓷片劃傷的皮膚,在朱棣身邊旁聽的紀綱,陷入了跟朱棣同樣的呆滯。

又是《國運論》!

朱棣深深地記下了這個名字。

“形象一點比喻,作爲最高統治者的皇帝,與其由親緣關係構成的宗室,以及由功勳關係構成的勳貴武臣,是由內致外組成的兩個同心圓,皇帝就是那個中心點。”

“而在此時的大明,只有他們利益一致,方向一致時,所發揮的力量才能對抗傳統的士大夫,也就是如今的士紳階層。”

“否則,大明一旦失去英武進取的皇帝,諸藩開始養豬,勳貴開始武嬉,大明就將徹底失去對抗基於農耕文明而產生的保守的、註定抵制海外貿易的士紳階層,又將回到《國運論》的王朝週期律裡!”

(本章完)

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386章 三楊第125章 道衍屠龍第一刀第22章 恐怖王朝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427章 渡河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303章 尚方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511章 論戰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第283章 血誓【求月票!】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463章 伏法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524章 規劃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493章 歲末第294章 一怒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130章 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第402章 大棋第273章 能歌善舞【求月票!】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552章 機密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289章 飛天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400章 反擊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394章 決勝第523章 南北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317章 黃浦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338章 雙贏第373章 徐家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311章 真兇第383章 辯經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97章 道衍來信第370章 張輔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13章 道爺我成了!第508章 驗收第567章 上洛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419章 射戟第409章 廷辯【萬字求月票!】第272章 欲挽天傾【求月票!】第65章 不顧身第559章 臨行第449章 調研第458章 假賬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454章 遇刺第318章 民間第485章 反省第315章 雨落第522章 科舉第185章 大明大使館 領事館制度第562章 立儲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束)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40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114章 收取北美五十州第313章 雲涌第469章 佔領第565章 證券第570章 換鈔第154章 第101枚銀幣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551章 傾國第486章 彙報
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386章 三楊第125章 道衍屠龍第一刀第22章 恐怖王朝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427章 渡河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303章 尚方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511章 論戰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第283章 血誓【求月票!】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463章 伏法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524章 規劃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493章 歲末第294章 一怒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130章 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第402章 大棋第273章 能歌善舞【求月票!】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552章 機密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289章 飛天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400章 反擊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394章 決勝第523章 南北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317章 黃浦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338章 雙贏第373章 徐家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311章 真兇第383章 辯經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97章 道衍來信第370章 張輔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13章 道爺我成了!第508章 驗收第567章 上洛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419章 射戟第409章 廷辯【萬字求月票!】第272章 欲挽天傾【求月票!】第65章 不顧身第559章 臨行第449章 調研第458章 假賬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454章 遇刺第318章 民間第485章 反省第315章 雨落第522章 科舉第185章 大明大使館 領事館制度第562章 立儲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束)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40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114章 收取北美五十州第313章 雲涌第469章 佔領第565章 證券第570章 換鈔第154章 第101枚銀幣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551章 傾國第486章 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