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

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

“驟降的溫度和極大的晝夜溫度差,讓蒙古人活不下去,所以蒙古人只有南下,也只能南下!”朱高熾喃喃說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夏原吉的目光有些複雜,原本,他只是以爲姜師懂政治懂經濟,還會弄化肥仙丹,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姜師竟然是全才!

真正意義上的全才,天文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無所不通。

如果姜星火告訴他這只是後世人人都會普及的基礎教育,所有普通人的孩子學個十幾年就都會學習,也不知道夏原吉會不會無語凝噎。

而到了這個時候,張宇初張天師的心情也很複雜就是了。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張天師是覺得姜星火提出的“小冰河期會導致大明滅亡”是危言聳聽,是故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舉動。

那麼隨着姜星火講課進度的深入,從頭帶着他們進入華夏的歷史,回顧了氣溫導致的降水線移動,以及降水線移動對南北朝、隋唐、吐蕃、西域諸國的影響。

張宇初不得不承認,氣溫確實對一個國家的形式是有影響的。

畢竟,氣溫是實實在在地影響糧食產量,而糧食產量又影響了人口、稅收和國家穩定。

“你們不用太過擔心的,大明未來也不是一直氣溫下降,不出意外的話,中間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擡升,最後纔會如同元朝那樣掉頭猛降。”

秉持着“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鐵憨憨開口說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畢竟,在這個沒有出現地理大發現,沒有前赴後繼的航海家用生命探索出全球的洋流走向和季風情況,確實不可能有“凡人”掌握全世界的風與水。

朱高煦興奮說道:“正是因爲先有了山,所以南北溫度不同,降水量不同,形成了一條無形的降水量分界線,導致了山南適合農耕,山北適合遊牧秦始皇纔會根據這個情況,再加上山勢險峻利於防守,所以修築了長城!”

聽到朱高煦的話語,李景隆一時也有些不確定了起來,畢竟,這也只是他的推測。

答案已經被他們說出來了!

按照姜星火教給他們的地理理論,正是因爲氣溫影響了降水,越熱的狀態降水越多,越冷的狀態降水越少。

姜星火略一思量,明朝的營造尺等於現代的32釐米,四百毫米就是0.4米,也就是一又四分之一尺。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朱高熾馬上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之處。

剛說完這句話,朱高煦和李景隆便驚訝地對視了一樣。

更遑論,在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天下里,周遊一圈呢?

結果也只是延緩了一百年不到而已,小冰河期氣溫的持續下降,還是造成了天下大亂。

按照姜星火的意思,便是其實是先有了山,才影響了降雨,繼而因降水量不同,山的南北兩側形成了農耕-遊牧之分。

南下往占城跑?

大明無處可逃,唯有硬抗。

朱高熾的表情嚴肅起來,沉聲問道:“那時候,若是兒孫到了地下,我恐怕無法原諒自己今天的視而不見。”

姜星火笑道:“當然不是,實際上這些雨水,並非是按落到耕田上算,而是整個平原地面爲基礎,累積的降雨量高度.因此,絕大部分的雨水都會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換了一種方式儲存起來,等到農人們需要使用的時候,纔會從這些儲水的地方抽取出來。”

這世間,是真的存在一門學問,可以看清天下的風水,不侷限於一城一地,甚至不侷限於一國一朝!

而這門學問,纔是真正的“風水學”。

而這個天下,絕不僅僅侷限於大明!

雖然經過師徒傳承,風水師和道士們,可以根據前人積累的經驗進行風水判斷,甚至能改變風水。

可是今天,張宇初的心中,卻忽然有了一個大膽到有些可怕的想法。

張天師的黑臉也變得凝重了起來,這次不是裝的,是真的凝重。

之前朱高熾之所以那麼樂觀,便是一開始覺得,所謂的“小冰河期”可能只是持續個數年、最多了不起十幾年嘛,朝廷只需要像是隋朝那樣廣建倉儲積蓄糧食,遇到了連續的災年,勒緊褲腰帶還能撐過去。

姜星火的話語還在繼續。

見兩人想不通,姜星火接過話來:“巧合的地方在於,兩條線確實基本重合的,不是巧合的地方在於,恰恰是因爲有這些山,所以降雨量纔會在南北兩側形成差別。”

“事實上,一又四分之一尺的降水量線,不僅是農耕和遊牧的降水量分界線,也是劃分‘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界限。”

“那中國北方的風一般都是哪吹來的?”

“這件事,我親自來做。”

別說病人家屬情緒不穩定了,病人馬上都要情緒崩潰了。

“不止如此嗎?”李景隆略微詫異,他還以爲只有這一個解釋呢。

給人看宅邸,給人選墓地。

“什麼?”李景隆有些驚訝。

姜星火笑着說道:“其實【風】的作用,絕不僅僅侷限於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冷風,繼而導致南北地形的氣溫、降水差異。”

李景隆和朱高煦點了點頭,露出了不忍回憶的表情。

可是現在,姜星火卻親口說了出來!

難道?

激動的地方在於,他極有可能,馬上就要聽到仙人講道!

仙人親口敘述,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風水學”!

而不是道士們修習的一鱗半爪的“風水術”!

出乎張宇初的預料,姜星火的解釋很簡短,卻很不簡單。

“其實風水的意思,通俗地解釋,便是季風這個【風】的方向和冷熱,直接影響了降水量、洋流等【水】的作用。”

李景隆若有所思地問道:“那也就是說,長城的修築位置跟降水線的重合,其實不是巧合,就是爲了保護耕地?”

所以,張宇初認爲,這門所謂真正的“風水學”,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夠掌握的。

朱高煦想都沒想地說道:“如果吹得的是冷風,那定然是迎風坡冷,宿營都要躲在背風坡的,靠着山來擋風。”

姜星火竟然真的提到了“風水”!

這本來只是他無意間聽姜星火講課時,聯想到的典籍上的故事。

什麼叫不用太擔心?

怎麼聽起來就跟醫生對伱說:“別擔心,雖然是絕症,但是還會有幾個月迴光返照的,迴光返照完了,纔會急速惡化。”

這便是“術”與“道”的關係。

“對。”

“殿下稍安勿躁。”夏原吉立刻勸慰道,“臣剛纔提過了,這種事,需要慢慢籌劃,即便是這是姜師的講的,我們也是要回去翻史書、查資料,然後召集有識之士,共同論證是否是正確的。”

“姜先生,剛纔您說的‘農耕-遊牧降水分界線’的概念俺知道了,但是原理其實並沒有聽懂,只是一知半解。”

朱高熾點點頭,他說道:“我會讓內閣的幾位學士詳細查閱過去所有朝代的歷史典籍,看看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在史書上的記載和姜先生說的是否相符。”

“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說,大明現在面對的氣溫下降,其實從南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李景隆有些沮喪地問道。

一個在天上看,一個在地上看,如何能比?

等到了姜星火提出了“比熱容”概念,把跟他認知完全不同的情況,給解釋清楚以後,張宇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而在後世則完全不同,不僅有已經總結好的資料,詳實而簡單易懂的圖畫,更是有掛在天上的衛星作爲“天眼”,時時刻刻地監視着風雲變幻與洋流動態。

曾經,張宇初認爲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爲什麼呢?

這話聽得兩人一副司馬臉。

——風水術!

“確實不多。”姜星火承認,“但這就是長城一線一年的降水總量。”

或者說,所謂尋龍定脈,聞風望水,其實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可風水術傳承了上千年,無論是誰寫的書,都是晦澀無比,讓人難以看懂。

話說回來,這也是張宇初張天師在心裡偶然升起的猜測罷了,並沒有確鑿的證據,畢竟,姜星火講的東西雖然沾邊,但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姜星火所講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風水學”。

難道,姜星火正在講述的,便是這門傳說中只有仙人能掌握的學問?

事實上,張宇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什麼都不能!

至於世間流傳的東西,不過是其皮毛而已,充其量,只能稱作“風水術”。

密室裡朱高熾的神情,同樣變得極爲凝重,甚至感覺渾身冰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已不能回頭。

除了這個理由,怎麼解釋,姜星火在如此巧合的情況下,說出了這句話?

忐忑的地方在於,龍虎山一脈修仙一千年,卻從未見過真仙。

難道袁珙和道衍,計算的是正確的?

這個名叫姜星火的人,真的是謫仙人?

因爲以現在對世界認知的程度,以及移動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有人真正地能看透整個天下的風水,光是在大明仔細地走一圈,就要花費不知道多少年的時間和何等恐怖的精力。

“俺覺得不對。”朱高煦反駁道:“從軍事上來說,長城只能建在山上,肯定不能建在平原上,跟你說的應該關係不大。”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張宇初張天師猛然睜大了眼睛!

什麼?!

然而,張宇初卻曾經在龍虎山的典籍裡,看到過一段不知真假的記錄。

“當然是從漠北。”

朱高煦看着地上的那副簡易的文字地圖,還是有些費解。

“大明的未來,真的會這樣嗎?”

姜星火問道:“你是帶兵打過仗的人,還是剛纔那個問題,以山區來舉例,不過略有不同.你說說,在山區是迎風坡冷還是背風坡冷?”

“當然不止如此。”

“你們知道,風水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

“一又四分之一尺。”

再進一步講,即便是周遊了真正的天下,可又真的能掌握嗎?

所以,唯有仙人!

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時候,缺乏比熱容大的水體,所以被迫南下西出征服世界,可即便是他們獲得了靠近比熱容大的水體的土地,沒有了氣溫差的折磨,還是要面對氣溫這個巨大的難題。

而此刻,姜星火給出的結果,令人難以接受。

“每年,就下這麼多點的水嗎?是不是有些太少了,恐怕膝蓋都沒不過吧?”

朱高熾沉默了一陣子,擡頭看向衆人。

隔壁,新歪脖子樹下。

張宇初的內心變得既忐忑又激動。

“我明白了!”

可是,可是。

在那本典籍裡,記錄了這門真正的“風水學”,只掌握在仙人的手裡!

因爲只有高高在上的仙人,纔可以俯瞰天下。

朱高煦還是有疑問,他說道:“那光靠這點雨水,就夠農業耕地灌溉的嗎?”

可不管怎麼說,蒙古人確實從草原上跑出來了。

隔壁密室。

也只有仙人!

仙人高高在上,於天上垂釣人間氣運,自然對人間的所有山川河流,風向流向瞭如指掌。

姜星火認同了他的話語,但又補充道:“當然了,氣溫也不是一直下降的,中間會有一段時期,譬如元朝建立和南宋滅亡的那段時間,氣溫其實是轉頭上升了一陣子,只不過隨後又掉頭繼續下降了而已。”

朱高煦用手略微比量了一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確實不是巧合。”李景隆亦是說道。

百姓的數量跟藩王不一樣,百姓是越多越好!

可現在姜星火已經真真切切地說明了蒙古人的例子。

這麼一說,朱高煦大略想通了。

“之前你們都玩過模擬元朝的遊戲,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你們應該很清楚,連續的自然災害會給國家的財政和國運帶來多大的影響。”

甚至不侷限於什麼朝鮮、日本、占城、安南,而是包括了更遠、更廣闊的區域。

換誰,誰都接受不了。

那麼北方的山脈既然阻擋了冷風,就意味着阻擋了寒冷狀態的南下,也就意味着南方的氣溫沒有北方低,更加熱的天氣必然帶來更多的降水!

而姜星火的化肥和其他辦法,固然可以增加農業產出,也必然帶來人口增長的問題,人口越多,到時候就意味着需要填飽肚子、嗷嗷待哺的嘴越多,容易揭竿而起的人也就越多。

朱高煦指着地圖上隴西-河套-山西-河北這一線說道:“剛纔您說,這裡有個什麼.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俺對您說的沒概念,您說的四百毫米,到底是多高?”

“術”學的再透,練的再明白,用的再熟練,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除此以外,真的能改變什麼嗎?

而大明跟蒙古人還不一樣,以後遇到小冰河期,還能往哪跑?

可這算什麼能耐?

這門風水術,頂天了,也就是給皇帝老兒找龍脈選陵墓。

痛,實在是太痛了!

“未來幾十年內。”朱高熾沉聲說道,“或者說,最晚一百年之內,大明必須要想辦法解決掉這個問題。我們當然可以把事情留給兒孫輩,但若兒孫輩也無法克服小冰河期的危機,大明的國運,便會徹底終止,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心裡並不確定。

而真正的“道”,纔是能讓人質變的東西!

姜星火能在這個時代,說出這些話語,被張宇初認爲有可能是真正掌握着“風水學”,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後來,朱高熾雖然聽姜星火說小冰河期會持續數百年,可由於他當時沒轉過彎來,認爲化肥和姜星火要講的能讓供養人口上限增加三成的辦法,加在一起是可以抵禦小冰河期的。

姜星火問道:“你仔細想想,除了毛毛春雨,夏天的幾場雷陣雨,北方的降雨,是不是主要依靠秋雨?若是這般想來,你覺得一年的水,能累積多高?”

但哪怕講到樓蘭滅亡的時候,張宇初都沒有什麼動容的神色。

所以,大明該怎麼辦呢?

而這些曾經在真實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又曾經由他們身臨其境經歷過的抉擇,其實無不說明了,元朝的短命,跟氣溫的持續下降,一定是有關係的。

這跟風水術太像了!

但是李景隆的這個推測,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有問題的。

一旦糧食產量增加,以及可供養的人口上限增加,就必然會導致人口猛增!

若是大明未來面對的,是一個持續的溫暖期,這種情況倒還好說,反而會極大地增強大明的國力,畢竟如今大明初年,面對的實際情況其實是人多地少。

蒙古人爲了躲避氣溫差的折磨,快要把整個世界都打下來了除了三打占城而不成的鎮南王拖了後腿。

“當然了,這只是【風】在歷史和地理上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而已。”

就彷彿.先射箭再畫靶子。

姜星火說道:“你們可知道,大明這麼龐大的國家,到底有多少種【風】的流向?”

李景隆和朱高煦面面相覷。

而隔壁密室的張天師,此時激動的大腿都掐腫了!

發的晚了,實在抱歉!

(本章完)

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93章 立國之本第481章 莫愁第310章 俱備第432章 市場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308章 一躍第475章 比較第311章 真兇第547章 市舶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97章 道衍來信第372章 對手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299章 發聵第550章 玉璽第402章 大棋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25章 道衍屠龍第一刀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七月更新計劃兼求票!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328章 大軍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394章 決勝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466章 呂宋第467章 主炮第296章 叩闕第172章 地球儀第507章 革新第512章 思潮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448章 噁心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339章 火種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290章 孤憤第519章 盡心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316章 四書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305章 二女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427章 渡河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509章 私宴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379章 揭曉第85章 離岸白銀寶鈔體系第441章 反水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443章 人心第67章 白銀寶鈔!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376章 求榮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475章 比較第555章 佈局第188章 立儲之爭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325章 談判第508章 驗收第424章 破關第369章 時代第88章 詔獄驚變第455章 圈套第40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389章 殺招第480章 弟子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175章 陸權論第118章 殖民第一步,藩王海外建國第297章 當千第396章 暴昭第338章 雙贏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555章 佈局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331章 起火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
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93章 立國之本第481章 莫愁第310章 俱備第432章 市場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308章 一躍第475章 比較第311章 真兇第547章 市舶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97章 道衍來信第372章 對手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299章 發聵第550章 玉璽第402章 大棋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25章 道衍屠龍第一刀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七月更新計劃兼求票!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328章 大軍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394章 決勝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466章 呂宋第467章 主炮第296章 叩闕第172章 地球儀第507章 革新第512章 思潮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448章 噁心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339章 火種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290章 孤憤第519章 盡心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316章 四書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305章 二女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427章 渡河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509章 私宴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379章 揭曉第85章 離岸白銀寶鈔體系第441章 反水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443章 人心第67章 白銀寶鈔!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376章 求榮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475章 比較第555章 佈局第188章 立儲之爭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325章 談判第508章 驗收第424章 破關第369章 時代第88章 詔獄驚變第455章 圈套第40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389章 殺招第480章 弟子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175章 陸權論第118章 殖民第一步,藩王海外建國第297章 當千第396章 暴昭第338章 雙贏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555章 佈局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331章 起火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