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懶官、懶政

“下官陳雲甫參見太子殿下金安。”

“雲甫來了,孤尚好,近便來坐吧。”

走進朱標的居臥,撲鼻而來的就是濃濃藥味,把陳雲甫頂的眉頭大皺。

想過朱標患病,可現在來看,似乎病情比自己想的要重?

大哥,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啊。

陳雲甫心頭沉重作揖,聽了朱標的話,趕忙走上近前,吉祥給搬了凳子。

“孤聽說了,父皇擢你任職左春坊,以後,孤的事就都有勞雲甫你了。”

朱標坐起身,陳雲甫忙起身取過枕頭,說道:“下官不敢當,一定盡職盡心辦好東宮的差事,能爲太子殿下分憂是下官的殊榮。”

“咳咳。”朱標咳了幾聲,這才說道:“孤此番生病,但東閣的政事卻不能耽擱,你快些把東閣今日積壓的奏本都取來。”

陳雲甫遲疑一下,而後說道:“殿下,陛下聖諭,自今日始六部五寺一應事務皆交東閣,案壓五百餘件,殿下的金體......”

六部五寺劃給朱標來管的事,朱標顯然已經知道過了,所以聞言也並無什麼反應,只是催促:“那就更得辦了,不能因孤而耽誤國家。”

陳雲甫沒有辦法,只好點頭:“那下官馬上差人去取來。”

不用陳雲甫動,一旁守着的吉祥已經喚了幾名小太監去辦。

“孤知道你擔心孤的身體,可政事絕不能擱,所以日後東閣的題本你都要帶來。”

“是,下官記下了。”

陳雲甫只好認下,而後取出隨身帶來的奏本,言道:“下官來之前,剛剛履新戶部尚書的茹部堂來奏稟了戶部事。”

“就這一道疏嗎?”

朱標看了一眼,有些錯愕。

國家大事首重戶部,竟然只有一道奏本?

陳雲甫趕忙解釋:“茹部堂帶了幾十道本,下官只是記了要點,那些浮詞藻句便給省了。”

“是嗎,那你說來聽聽吧。”

似乎對陳雲甫的自作主張有些不滿意,朱標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前者規矩坐好,開始一一奏報。

“第一件事便是郭桓案的抄沒,其中現銀二百三十七萬兩、寶鈔十五萬七千錠,合三百八十萬兩,計總爲六百一十七萬兩。

另,共有一千三百七十萬石糧賦、三千七百六十萬斤鹽課現已被全部充入國庫,追贓尚算及時。”

說這第一件事的時候,陳雲甫就很擔心會刺激到朱標,所以頻頻小心觀看。

果然,朱標的臉上再次升騰起不健康的紅潤,隨即劇烈咳嗽起來,那吉祥趕忙上前撫背:“太子爺息怒、保重金體爲上啊。”

“該死、咳咳、該死。”

朱標切齒,後深吸幾口氣纔算壓下,揮手:“繼續說吧。”

這件事不能想,越想越氣,還是跳過去的好。

陳雲甫當然也不會糾纏,繼續說道:“第二件事,寶鈔提舉司今年請示印鈔三百萬兩。”

“不可。”朱標搖頭道:“寶鈔提舉司已經連年加印了,去年寶源局又鑄了三千萬錢,今年若是再印三百萬兩,物價又要飛漲,於國無利。”

雖然明朝沒有通貨膨脹一詞,但其中的意思卻是懂的,大肆印鈔鑄幣,物價不飛漲纔怪呢。

陳雲甫趕忙將朱標的批示記下,隨即繼續彙報。

“第三事,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請示,泰州分司計劃新設何垛場鹽課司、小海場鹽課司,請批三十萬兩。

“準了。”

“第四事,淮安分司今年行鹽十萬引(洪武年一引爲四百斤),請示是否可以在江西多開幾個府來行鹽。”

“準,除武昌府和漢陽府外,增開吉安府和饒州府。”

“第五事,浙江轉運使司請示,可否增榷船鈔,目前漕運行船僅收商稅,未嘗有船鈔,如果可以增榷船鈔,每年最少可以多徵六十萬兩。”

朱標想了一陣後搖頭:“父皇素來不喜朝廷與商爭利,增榷船鈔一事還是罷了。”

對朱標的這個批示陳雲甫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終究沒說出來,老實記下繼續彙報。

“第六事,穎國公傅友德南征雲貴凱旋,戶部請示如何獎賞南征大軍。”

“照舊軍例來辦吧。”朱標想了一陣後說道:“賜每名軍士綿布二疋、綿花一斤,通賞寶鈔一貫。”

“第七事,廣東都指揮使司推屯衛所,徵募壯丁六萬,請戶部批糧五十萬石。”

“準,從江西官倉調撥。”

“第八事.......”

就這麼,陳雲甫將一道奏本上幾十件事一一彙報,朱標都給出或準或不準的批示,前者亦是記下。

就這般,連半個時辰都沒用,戶部的事便全部辦結。

朱標很滿意,頻頻點頭。

“你這種方法很不錯。”

官員寫的奏本在說正事之前,往往喜歡寫上幾千個字的廢話,要麼是問安要麼是說當地出現了什麼祥瑞, 總之都得先想着如何讓朱元璋、朱標開心,最後才話正題。

因此,朱標往日批覆奏事往往需要一天。

現在陳雲甫這種只說事不說廢話的幹練讓朱標很滿意。

正好這時被差去東閣取奏本的幾名小太監也趕了回來,朱標就順勢言道:“雲甫,你去看吧,把事都記下來,咱們一一批對。”

“是。”陳雲甫起身,而後纔想起來還有個茹太素,便說道:“茹部堂還在外候着,說要來問安。”

“吉祥,把部堂請進來吧。”

朱標雖然有些累了,但還是強撐着讓吉祥去請。

怎麼說也是堂堂一部尚書,來問安等了將近半個時辰,說什麼,朱標都要見一面。

吉祥離開,不多時便把這茹太素帶了進來,後者一見到朱標病容憔悴,那就跟死了親爹一樣,嗷了一聲就悲慼哽咽起來。

“太子殿下,您可一定要保重金體啊。”

這茹太素哭的突然,把正埋頭看奏本的陳雲甫都嚇了一跳,朱標更是沒好氣的說道:“哭什麼哭,孤還沒死呢。”

wωw▲тtkan▲C○

茹太素雖然收了聲,但還是嘴裡滔滔不絕的說道。

“殿下金體乃是我大明國本,爲蒼生社稷記,還請太子殿下以頤養金體爲主,如此纔是生民之幸、社稷之福......”

陳雲甫以手遮面,總算明白爲什麼茹太素會被朱元璋暴打了。

廢話真多。

可見,所謂懶政都是因爲有了茹太素這樣的官纔出現的。

沒有懶官何來懶政!

第一百三十五章:赫赫大明,昭昭其烈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四百八十章:一局真正的大棋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誕生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一百零七章:陳雲甫‘自首’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間態--士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一百四十九章:惹不起的藍玉、更惹不起的陳雲甫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五百零八章:鉅額賄賂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三百七十章:制度能動性和思想積極性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五百一十二章:能不能救?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二百四十七章:中原復興計劃和全國廢奴法案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六章:朱標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三百一十六章:火線加銜第二百七十一章:朝廷與你們同在!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三百九十章:小奸賊陳景和第二十三章:明俸第十章:背刺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請假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個冤第一百四十章:熊孩子是真能惹禍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十四章:懶官、懶政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五百四十五章:統一十九州的狂想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三百四十七章:願賭,就要服輸!第九十三章:田士恭所求,無非拜入門下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八十二章:仕途之上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四百七十章:楊士奇的勸諫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第一百五十三章:驚人的直覺和自救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
第一百三十五章:赫赫大明,昭昭其烈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四百八十章:一局真正的大棋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誕生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一百零七章:陳雲甫‘自首’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間態--士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一百四十九章:惹不起的藍玉、更惹不起的陳雲甫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五百零八章:鉅額賄賂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三百七十章:制度能動性和思想積極性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五百一十二章:能不能救?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二百四十七章:中原復興計劃和全國廢奴法案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六章:朱標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三百一十六章:火線加銜第二百七十一章:朝廷與你們同在!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三百九十章:小奸賊陳景和第二十三章:明俸第十章:背刺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請假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個冤第一百四十章:熊孩子是真能惹禍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十四章:懶官、懶政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五百四十五章:統一十九州的狂想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三百四十七章:願賭,就要服輸!第九十三章:田士恭所求,無非拜入門下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八十二章:仕途之上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四百七十章:楊士奇的勸諫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第一百五十三章:驚人的直覺和自救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