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

見林高著生氣,大伯縮了縮脖子,然後轉過頭對林延潮道:“延潮啊,這一次聽聞巡撫,布政使都去出城接你們,這等的風光着實沒有令大伯我想到啊。”

林延潮淡淡道:“此非我所願。”

大伯點了點頭道:“確實鋪張了一些。但我以爲這番出城迎接,必會宴請一番,故而也着急趕去,才耽誤了事。”

聽了大伯的話,衆人都覺得你這強行解釋,還不如不解釋。

林延潮沒有答話,大伯乾笑兩聲繼續道:“延潮,巡撫布政使出迎,那是朝廷給我林家的恩遇,但你不赴宴會不會不恭啊?那可是一省封疆大吏啊,放過在去那就是諸侯,節度使,刺史啊。”大伯滿懷擔心地問道。

林延潮失笑道:“大伯,我在官場這些多年,這點分寸還是知道的。”

大伯乾笑兩聲點點頭道:“那就好,那就好。”

然後大伯又問道:“延潮,你一次辭官回鄉,萬一朝廷那邊再召你……”

林延潮聞言有些沉下臉來,

三叔連忙打斷大伯的話道:“大哥,延潮他以三品京堂原官致仕,此乃天子之隆恩,這些官員迎接不僅看在延潮的面子上,也看在皇上的面子上。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啊。”

三娘也是笑着道:“是啊,我們也都是跟着沾延潮的光啊。”

這時下人上前說可以開宴了。

林高著一拍腿道:“你們也是餓了,不要多說,回家日子久可以慢慢聊。”

當即林高著起身,而林延潮與林淺淺一左一右攙扶着林高著來到了後廳。

後廳甚是寬敞,擺上兩桌還有富裕,下人們還在忙碌的上菜。

林延潮看到菜餚不由一滯。

老酒燉蟶,燙蜆子,還有一大盤荔枝肉,這些都是家鄉菜。

見這一幕,大伯不由對下人斥道:“這是什麼菜?平日咱們家也不吃這樣的,是誰吩咐的?”

“我吩咐的。”林高著一聲話下。

大伯愣了愣道:“爹。”

爺爺搖搖頭道:“咱們家好日子才過多久,就忘了本了?到了家門口就要吃家裡的;案例菜。”

說完廚房又端上來三碗鴨湯鮮面,每碗線面上還有兩個鴨蛋。

看到這裡,林延潮與林淺淺不由對視一眼,還是老家的習慣,每次出門回家時都要吃一碗線面鴨蛋。

林延潮端起碗來吃了幾口道:“我記得當年咱們家再窮,淺淺也是要省下錢來,每次我出門讀書時煮一碗太平面,真是難爲你了。”

林淺淺赧然道:“我哪裡有什麼爲難。”

林高著道:“是啊,淺淺你別覺得延潮現在當了大官了,但延潮娶了你是他的福氣。沒有你扶持,哪裡有他現在。”

林淺淺聽了滿臉紅暈,低下頭挑起面來。

林延潮則是認真地道:“是,爺爺,我記得住了。”

這時林高著親自用調羹舀起兩勺子蜆子分給林延潮,林淺淺:“這是我命廚房的人一大早趕去自家蜆埕的撈來的,你們嘗一嘗?”

林延潮夾了一粒嘗在嘴裡,笑着道:“又肥又鮮。”

林高著點點頭,有舀了一勺給林用道:“用兒,這蜆子是咱們閩地窮人家的寶啊,本地話叫紐囝,別看這上下沒有一點肉,塞牙縫都不夠,但卻是一道葷菜啊。咱們住在水邊的人家幾代人都是吃這個的。”

林用在人多時頗爲乖巧,點了點頭嚐了幾個。

林延潮道:“我倒是記起來,有句話怎麼說,妹啊妹,做人媳婦真金貴,一粒紐囝咬兩嘴。聽人嘴,一頭蝦米咬三嘴。”

說到這裡,大娘,三娘,林淺淺都是笑了起來。

這說的是媳婦嫁到了婆家後要懂得勤儉,更不可自己大吃大喝,連塞牙縫都不夠蜆子要咬兩口才能下飯,蝦米甚至要咬三口。

總而言之,做了媳婦雖說金貴,但也要懂得勤儉持家,不是今天一個愛馬仕,明天一個普拉達。

這些話在每個女子出嫁時,都要叮囑過,故而大娘,三娘,淺淺想起以前不由笑了。

於是一家人談天說地,吃了一頓酒飯,久別重逢,說來也是其樂融融。

飯後,林延潮一家回到了小樓,上下早已是整理過了,但佈置仍是八年前離家的佈置。

展明,陳濟川及家丁都住在外宅,而從京裡一路跟來的老媽子,丫鬟,她們安排住在樓下。

不過她們都是從老家帶去京裡的,林淺淺知道她們久了沒回家,也就允她們回家探視,除了兩個家裡沒有什麼人的丫鬟。小樓上就住林延潮,林淺淺他們一家四口。

四面幽靜,林延潮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在小樓裡讀書的時候。他與林淺淺就這麼隔着一個簾子,自己在窗前苦讀,夜裡有紅袖添香,此情此景如今想來,倍覺得溫馨。

林延潮也曾想過,當年自己中瞭解元,龔家曾來提親。龔家門第高,且這位龔家小姐自己年少時救過她的命,聽聞也是一位知書達理,品貌雙全的女子,若是自己娶了未必也不是一樁好姻緣。

林延潮偶爾想起也不是沒有生出若是當年……的念頭。二美兼收,齊人之福,林延潮想想也是覺得很不錯的。

不過林延潮想到林淺淺,以及爺爺今日說的話,就覺得得妻如此人生已是足夠了。

過日子嘛,其實最重要不是對方是誰,是在她面前自己是誰。至於龔家小姐雖好,但那龔夫人勢利眼,從來沒有看得起過自己,就算自己娶了,以後中了狀元,龔家的人也要說你是攀附門楣後才沾的光,自己又如何忍得這口氣。

林延潮出了會神,這時樓梯傳來腳步聲,是林淺淺回來了。三娘與她交情一直很好,這一次回來二人自有很多體己話說。

因爲丫鬟走了,林淺淺親自給林延潮端來熱湯洗腳。

林延潮見林淺淺心事重重的樣子問道:“何事來着?是不是三叔家那邊也有事求着你。”

林淺淺一面洗着,一面則是道:“相公,我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林延潮笑道:“兩口子還有什麼不好說的。”

林淺淺當即道:“我方纔聽三嬸偷偷與我說,大伯前幾年在外偷偷收了外室,不僅給她在城裡買了房住下,那外室還給他添了個兒子都快五歲了。”

林延潮一聽想起大伯回家後種種舉動心想難怪如此。但如此說來,自己與林延壽不是又添了一個小堂弟,至於大伯一把年紀……還真是龍精虎猛。

見林延潮微微發笑,林淺淺當即嗔道:“你想哪裡去了?”

林延潮見林淺淺一臉狐疑的樣子,當即沒好氣地道:“是,你想哪裡去了。”

林淺淺輕輕哼了一聲道:“誰知道,你們男人那話兒都不聽使喚。”

林延潮唯有搖了搖頭,當即也只有用岔開話題的本事:“那麼此事爺爺知道嗎?”

林淺淺低聲道:“全家上下都知道,唯獨就瞞着爺爺一人。”

林延潮從林淺淺手裡拿過乾布自己擦腳,然後問道:“不對,如此說來大娘也是曉得,但大娘曉得,若以她的脾氣家裡還不鬧翻了天。”

林淺淺道:“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我聽說大娘這幾年似乎蠻怕大伯的,聽聞三娘說,似乎她孃家那邊出了些事,還是大伯幫的她。”

林延潮想起大娘孃家的謝總甲及她兄弟,這父子都是一個性子那就是又蠻又霸。之前自己回家時,還察覺謝家佔自個家的便宜,現在出了事,自己也是絲毫不奇怪。

不過大伯能擺平謝總甲的事,或許狐假虎威用自己的名頭了,這一家子!幸虧自己當年讓大伯從衙門裡提前退下來,否則惹得事還會更多。

林淺淺道:“聽聞這外室因生了兒子,故而是一直想讓大伯收了房,堂堂正正的進林家的門。但大娘是如何也不肯,二人爭執好幾次了,大伯索性就常常徹夜不歸。聽三娘說大娘這人要面子,表面上看去風風光光,但內裡整日是以淚洗面。”

林延潮搖頭道:“沒料到這幾年我不在家,竟又多了這麼多事,不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我也是身在其中,大伯大娘還是我長輩,我是管也管不了,說也說不得。”

“相公,三娘今日問我是不是打算分家?”

林淺淺說完偷看林延潮的臉色,然後低聲道:“相公,我是不是說錯話了。天晚了,要不然這些事明天再說吧。”

林延潮則穿上鞋走到窗口踱步了一陣道:“分家?這真是三孃的主意?不是你提出的?”

林淺淺低聲道:“確實是三娘提的,現在來問問相公你的意思。”

林延潮還不知道林淺淺的心思,當即道:“所以你也是這麼想的是嗎?”

林淺淺道:“我倒是還好,只是相公你是如何想的?”

林延潮踱步道:“爺爺還在,絕不可以提分家,若是提了分家該多傷他的心。而且我雖說已不在朝任官,但是家事不寧一旦傳了出去,於我將來起復也有影響。”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士大夫恪守的道理,要想齊家,要先修身,修身就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

但是也可以理解是才德要好,才德兼備纔可以齊家。

將一個家族治理井井有條,然後方能治國,也就是爲官。

治國出色,然後就當大官,經緯天下,這時候天下人才放心將蒼生黎民的福祉交到你的手上。

這是這個時代讀書人恪守的道理,也是官員選拔的制度,林延潮若是家人鬧事解決不了,必然會影響他政治上的仕途。

三楊之首的楊士奇,就因爲兒子牽連,最後名望受損而罷官。連楊士奇如此內外推舉,極有聲望的宰相都避不過。

不過不分家,大伯又要仗着自己的名頭,雖說他現在不是官身,但日子久了,還是夠心煩的。但是眼下卻是不是分家的時候。

林淺淺見林延潮已經有了決定,她也不好說什麼。

但見林延潮深思熟慮後又道:“不過不分家,也不是等於可以姑息。淺淺,上一次回鄉我們在家置辦不少田地,其中有一百畝讓大伯種了番薯,其餘也都交給大伯打理,這麼多年了賬目要核一核。”

林淺淺點點頭道:“是啊相公,親兄弟明算帳。明日就讓陳濟川派人查賬。”

林延潮想了想道:“不急,年節近了,年後再說。我們也不是着急這幾個錢,但大伯如此下去以後必得寸進尺,所以我們也不得不精細一些。”

林淺淺甜甜笑着道:“還是相公明白,事事想來前頭,其實這開口看賬本也沒什麼爲難的。大伯若是懂得事理,應是主動將這幾年賬目給我們過目。”

林延潮點點頭道:“說得是。”

林淺淺又問道:“這幾年公中的賬目都是三叔在管,要不要找他核一核。”

林延潮道:“三叔辦事還算令人放心,不過不能偏頗,大伯核了賬,三叔那的賬目也要覈實,如此纔是公允。”

林延潮知道家裡的生意比如當鋪,生藥鋪,傾銀鋪都是三叔在打理,三孃的孃家,還有陳行貴的長樂陳家也幫襯了不少,所以一直是井井有條。

不僅是錢財如袋,如林家的藥鋪,當鋪,傾銀鋪都貫徹了林延潮的當初的理念,以誠字經營,惠及百姓,做到了童叟無欺這幾個字。所以老家的老百姓都喜歡去林記的商鋪賣貨,同時也給林延潮,以及林家在家鄉百姓中贏得了很好的名聲,大家提及林記都是有口皆碑。

這加在一起都是聲望,林延潮爲官的資本。

而大伯原來是在侯官縣當個吏員,被自己推掉以後,眼下老家的田,以後林家後來置辦下的田,以及林延潮的那一份都是由他的打理的。

聽說這幾年來,不僅沒有盈餘,還虧了不少。閩地這幾年年景還算不錯,林家又可以免稅,更沒有哪個地方官吏不長眼睛來盤剝,最後反而虧損。大伯這操作實在是令人看不懂。

所以大伯若是有三叔那個樣子,林延潮也不會如此計較,但問題是大伯實在如何也扶不上馬,因此林延潮也是不得不有所計較了。

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六百三十章 講學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五百七十章 賞賜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六十八章 冬衣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第三章 能否讀書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
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六百三十章 講學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五百七十章 賞賜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六十八章 冬衣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第三章 能否讀書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