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

林延潮認真將鄒元標的信讀下去。

但見鄒元標在信中又道,當今天下各地災情慘重,遊民棄地者甚多,致留者輸去者之糧,生者承死者之役。

然而宮中用度極多,今日取光祿,明日用太僕,信中鄒元標勸林延潮爲人臣就一定要極力規勸天子。

他還言天生民不能自治,立君治之,君不能獨治,爲相佐之。相者也一人之身而社稷朝綱所賴者,必置身於綱常天道之中而後朝廷服萬民懷。

在信中鄒元標還言,爲宰相大臣要聽從百姓意見,輿論清議,如此自然就可以達到善治了。

林延潮讀了鄒元標的信,覺得鄒元標作爲政治家確實有他遠見卓識的地方。

同時林延潮從信裡隱隱看出委婉勸進的意思,鄒元標是讓自己聽從清議輿論來施政,同時盡到規勸天子的責任,如此我們朝野之士就會支持你,將來入閣拜宰也不成問題。

林延潮不知道爲何鄒元標會突然如此擡舉自己,竟然認爲自己是宰佐之才。可是因申時行的關係(鄒元標彈劾過徐學謨),林延潮註定不可能與鄒元標走得太近。

但他這一番來信,林延潮必須認真答之,這涉及他將來如何處理與東林黨的關係。

林延潮於是寫信答鄒元標。

對於鄒元標之信的明治,善治,林延潮答道,自古以來施政,必先明治而後方有善治,從未聽聞過君王不修政治,而使得百姓得以善治的。

懟了幾句,林延潮又道,宰者,古禮司宰割之事,乃諸侯掌祭祀之官,而相乃輔佐君王之意。故而先生所言宰相者,乃佐君王以明正天下之禮而治理天下,此言實爲正理。

然禮治非一道,自古以來上對下者約法,下對上者約禮。太守牧民,以禮約之不聽,則當約法。天子令百官,以禮約之不聽,則當約法。

故而要持清議,必先約之以法,品覆公卿卻不可誹謗,裁量執政卻不能出位。

林延潮給鄒元標回信之後,不料鄒元標再度給他寄信,信中繼續與林延潮辯論。

之後二人一直有書信往來,鄒元標經林延潮同意後,將二人書信示於東林書院的學生。

而林延潮也將鄒元標的書信,給京中同僚與學生過目。

二人也沒有想到,他們之見的政見在京師,東林兩地倒是掀起一場的爭論激辯。

二三月之交,京裡下了一場大雨。

京裡的一處酒家裡,店家收了酒幡,看來是要歇客停業的樣子。

不過酒家裡,卻有兩位客人拒着小桌正在對飲。

這二人分別是羅大紘,樂新爐,他們都是鄒元標的老鄉。

一盤鹽醃過了水煮筍,一盤米粉蒸肉,還有一盤糟魚就是他們全部下酒菜,他們一面聊天,一面對飲,桌上的菜也是掃了大半。

二人正說話間,一名頭戴斗笠披蓑衣的男子走入了酒家,看見二人即坐了過來。

這人脫掉斗笠,可見滿臉風霜之色,可知此人近來一定過了不少苦日子,這人並非別人正是湯顯祖。

當年因燕京時報的事,湯顯祖避至他鄉多年,雖說林延潮任官後,風聲已過,但他卻已無心求科舉。這幾年來靠着林延潮當年相贈的盤纏,以及同窗好友的接濟,湯顯祖走遍天南地北飽覽世間,而今又回到京師。

見了湯顯祖來,羅大紘當即笑着道:“義乃到了,小二,再切只雞來,另外上盤羊肉,再燙一壺好酒。”

湯顯祖坐下後問道:“爲何挑了這偏僻之地?”

樂新爐道:“還不是爲了躲避東廠那些鷹犬。”

最後三個字樂新爐壓低了聲音,這時候小二端來了酒菜,三人閉口不談。

“來,喝酒!”

羅大紘招呼。

湯顯祖一杯酒下肚,頓時身子暖了許多繼續問道:“近來東廠怎麼查到了你身上?”

樂新爐笑了笑。羅大紘冷聲道:“還不是樂兄激濁揚清之言,令有些人聽起來不那麼順耳。”

湯顯祖肅然道:“樂兄爲民請命,不顧個人之安危,湯某心底佩服。”

樂新爐笑道:“義乃兄言重了,我就是這張嘴停不住,其實人生除死無大事。”

說完幾人都是大笑。

幾人吃吃聊聊,雞與羊肉瞬間就掃了一大半,吃得極是過癮。

樂新爐道:“湯兄聽聞你這一次從蘇州經過,聽說了什麼嗎?”

湯顯祖道:“確實,這一次我從蘇州來京,得知蘇州民怨沸騰,原因正在於申吳縣的家人親戚在家裡明目張膽搶奪民財,霸佔產業,因爲此事鬧得民怨沸騰。吳縣知縣周應鰲偏袒申家,結果此案被上控至府衙,幸得蘇州推官袁禮卿受理,並得蘇州知府石汝重仗義執法,將申時行之舅吳之楨,其家人申炳一併押入大牢。”

“好,大快人心!”

“當飲一杯!”

樂新爐,羅大紘都是大笑。

片刻後湯顯祖又道:“但是我卻得知申時行改令心腹李淶爲應天巡撫治吳,似要不利於石知府啊!不少蘇州父老都是替石知府擔心啊。”

羅大紘道:“元輔如此私心家人,實令清議咋舌。若是鄒先生在朝必然直疏抨擊,看看那申吳縣還有何面目繼續執政。”

樂新爐道:“此事不能隱之,必須伸張,讓天下百姓知道申吳縣的醜事。”

湯顯祖道:“樂兄不可,你現在已被東廠盯上……”

樂新爐道:“這有何妨,只要能讓申吳縣去位,那麼朝堂上必是一新。”

羅大紘道:“樂兄儘管去做,吾在朝堂上再替你聲張。”

湯顯祖深覺得羅大紘,樂新爐二人彼此意氣期許,正是響噹噹亮堂堂的正人君子。

湯顯祖當即道:“樂兄,羅大人,湯某雖然不才,但願意盡一臂之力。”

“不可,不可。”

“此事你千萬莫要牽扯進來,沒看見東廠已是盯上樂兄了嗎?風險太大。”

湯顯祖這麼說,得到了羅大紘的反對。

湯顯祖當即起身道:“當年燕京時報之事,湯某是已經死過一次的人了。今日再死一次又有何妨,羅大人,樂兄,你說的對,今日正義不得伸張,就在於廟堂上邪惡難去,申吳縣的家人在老家橫行霸道,這是湯某親眼所見的,如此想來其人爲相也是個奸惡之徒。”

“只要能除去申吳縣,湯某再所不辭。”

聽湯顯祖此言,羅大紘,樂新爐二人又勸了幾句,但見勸不動湯顯祖。

羅大紘嘆道:“那麼好吧,就由羅某出面在朝堂上聯絡言官,樂兄聯絡在野的有識之士,而義乃就收羅申吳縣的罪證,這一次我們要讓申吳縣罷相回家。”

“正是如此。”

這時候湯顯祖又喝了幾杯,頓時覺得慷慨激昂,意氣萬丈,以往他寫傳奇將情緒化入,每逢本上有貪官污吏,都恨不得當場化身爲欽差按臣,當場懲奸除惡,爲民請命。

今日他能得此機會爲國除賊,特別是爲剷除申時行這樣高居廟堂之上竊國大盜盡一份力,那當是多麼值得大書特書之事,比寫了十本傳奇還是痛快。

片刻後湯顯祖辭別了二人,穿上蓑衣斗笠走到了雨中。

羅大紘看着湯顯祖的背影,目光深邃。

樂新爐突道:“匡吾爲何要將義乃拉近這局裡來呢?他可是樂某十幾年的好友啊。”

羅大紘道:“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這樣能扳倒申時行,縱然是羅某烏紗落地又有什麼呢?”

樂新爐道:“但是義乃能幫得上多少忙?”

羅大紘道:“此人是林侯官,郭美命的好友,當年禁報時,他逃了出去,後來林侯官得勢後他雖是遠離,但交情仍在。而今只要在此事牽扯上他,必會讓申吳縣對林侯官生出猜忌。”

樂新爐問道:“二人生出猜忌於大局有什麼好處?”

羅大紘道:“近來我與趙宗伯,鄒先生都有來信,他們都贊林侯官爲官有清望,又是難得的治國之才,至於顧先生對林侯官面上不以爲然,但心底實是佩服。但美中不足就是林侯官太過阿附申吳縣了。”

樂新爐聞言道:“所以羅大人的意思,就是要將林侯官拉到我們這一邊。”

羅大紘點點頭道:“沒錯,只要他能與申吳縣,許新安劃清界限,將來我與趙宗伯,鄒顧兩位先生就可以在朝野上爲他高呼。就算入閣,以他現今的地位,也是能夠一壯我們的聲勢。”

“那麼此事鄒先生,顧先生知道嗎?”

羅大紘點點頭道:“略知一二。當然鄒先生還是更期望,林侯官能主動棄暗投明。”

“至於顧先生則覺得此人功名心太重,心底或許還指望着將來有朝一日申吳縣會推舉他入閣。”

“但是鄒先生早說了,天子不會再允許本朝再有個如張江陵的宰相,故而以林侯官的性子,天子絕不會讓他入閣,就算申吳縣推舉了也是無用。倒不如我等形成輿論,若滿朝皆許,天下之人都極力推舉,那時縱然是天子也不敢忽視清議。”

樂新爐聞言點點頭道:“高,實在是高明。羅大人這麼一說,我就都懂了。”

羅大紘道:“是啊,自古爲宰相者,多少是出自天子所授,少有百官所舉。天子所授,又怎麼能期望他可以置身於綱常天道之中,以來禮約天子。故爲宰相者必由百官所推,不可由上意所出。”

“而當今之才,若論衆望所歸,能被百官推舉者,唯有林侯官!”

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九百零七章 聖旨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二章 家有悍婦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九百零七章 聖旨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二十章 蜆子湯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
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九百零七章 聖旨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二章 家有悍婦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九百零七章 聖旨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二十章 蜆子湯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