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

說起木料船,就必須說引起百官叩闕之事的皇城大火。

大火後,天子召匠工,商議從江南買木料,運至北京修築被焚燬的殿宇。

當時木材乃是徽商的天下,徽商口碑很好,不以次充好,不以假充真,口不二價。

天子索性就讓徽商採辦,重修被焚燬大殿。徽商爲何要費那麼大氣力承擔修殿之事呢,因爲這事其中大有好處。

歷史上的萬曆二十四年,也是皇城失火,天子要重修三大殿。

當時徽州木材商人王天俊等十人也是奉旨修殿,去請負責此事工部營繕司郎中賀盛瑞札付。

賀盛瑞與王天俊約法五章,一不得抵免關稅,二不得衝撞官舫民船,三不得欺壓地方州縣,四不許未經檢查即行通關,五官府不預支經費。

衆商人聞言,心想如此運輸木材至京,不可橫行無阻、不能夾帶私貨、不能偷稅漏稅、沒錢墊資,此事哪裡有利可圖。

於是衆商人聯絡宮中的太監,給清廉,不受賄賂的賀盛瑞治了一個‘冒銷工料’的罪名,然後被貶官,最後鬱鬱而終。

後賀盛瑞之子賀仲軾,一直爲父親申冤,雖最終得平凡,可最後大明滅亡,賀仲軾與其夫人自殺殉國。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爲何蘇嚴不聽餘大忠反對,仍是強行令他率軍前去虞縣解圍。

“修建皇宮的大料,以及閣老岳父的木料船,竟比一府老百姓的安危重要,還有這道理嗎?”孫承宗憤慨地道。

丘明山一臉嘲諷孫承宗‘太年輕’的樣子道:“孫先生,晏子治東阿之事你可讀過”

昔日晏子治理東阿,齊王責怪晏子將東阿治理太差,要處罰於他。

晏子說君上給我三年,定讓東阿大治。

結果沒到第二年,東阿大治,齊王大喜問晏子有什麼辦法。晏子說以往我治東阿時,不受賄賂,不向人行賄,治下老百姓無一飢餓。君上那時候怪我。

現在我治東阿,受人賄賂,加倍徵稅,將得來錢行賄你的左右,治下老百姓凍餓大半,你反而誇我。我不懂這官要怎麼做了。

丘明山舉出晏子這故事,孫承宗當即無言以對。

丘明山冷笑道:“晏子之時,官吏權貴不過羔羊,而今則爲虎狼,你若爲官罪上?還是欺下?我還是那句話,老百姓爲魚肉矣,什麼時候明白這句話,纔算當官入了門。換我是蘇府臺,也會這麼辦。

“何況這還是許閣老岳丈的木料船。你可知許閣老岳丈是什麼人?”

丘明山給孫承宗賣了個關子。

孫承宗見丘明山如此,哼了一聲也不接話。

林延潮笑了笑道:“丘先生還是說了吧。”

丘明山向林延潮道:“回東翁,此人乃歙縣大商人吳守禮的族親。”

林延潮訝然問道:“就是那向朝廷捐銀二十萬兩的吳守禮。”

丘明山點點頭道:“不錯,去年黃河,蘇鬆大水,南北多省迭遭旱澇災害,歙縣人吳守禮主動捐銀二十萬助賑。當今天子龍顏大悅,實授南京光祿寺屬官兩員予吳家。而許國的岳丈,與這吳守禮正是同鄉同族。”

孫承宗恍然道:“難怪結好了其岳丈,就如同結好了許閣老,結好了許閣老,就結好了南北的徽商。故而蘇府臺派兵救援修建皇宮的木料船,那是在情在理。這些城狐社鼠。”

“我說得是蘇嚴並非是吳員外,國難之時,他能舉家抒難,此難能可貴。”

“什麼難能可貴?”丘明山冷笑道,“這背後有什麼往來交易,此我皆是不知,若表面視之,爾也想得太簡單了。”

孫承宗被丘明山擠兌後,也不接口。

林延潮道:“依我看,蘇嚴如此出力,恐怕他背後之靠山是許閣老。”

孫承宗道:“那東翁,沒料到蘇嚴的背景如此深,我們要扳倒他,豈不是難了。”

丘明山道:“就拿此事而言,若有人不長眼睛參劾蘇府臺,不僅得罪了皇上,還得罪了內監,甚至還得罪了許閣老。蘇嚴爲官雖酷烈,卻並非不知陰陽之人,要彈劾他就是打草驚蛇,反被蛇咬。”

丘明山說完,心想林延潮還真是謹慎,若非先調查了蘇嚴的背景,貿然一本參上,就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丘明山問道:“莫非東翁真有參劾蘇府臺之意?”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不會參劾,怎麼說以後共事,還是要摸一摸他的底。”

丘明山聞言,心想自己的東翁還真是口蜜腹劍。

若林延潮不打算參劾蘇嚴,何必讓錦衣衛費這麼大的勁,打探蘇嚴的靠山背景。

但林延潮心底已決定扳倒蘇嚴,但那日在城頭上,響馬退去後,林延潮主動將功勞皆推給知府,讓知府大大長臉,二人在府內官員面前,都是一笑泯恩仇的樣子。

這邊給人戴高帽,那邊卻打算下黑手。

不過丘明山心底卻一陣陣欣喜,這樣的東主,雖有時以民爲重的想法迂腐了點,但大體與他三觀相合。

孫承宗也理解林延潮,君子之道,有經有權。

孫承宗在旁建議道:“東翁,既是賑災之事上查不出蘇府臺的把柄,不如改從河工之事下手。”

丘明山變色道:“這不行,賑災之事若說是一點,那麼河工之事就是一片,這其中不知有多少官員牽扯其中,若真察下去可能會得罪了整個河南官場。監察御史被殺,就懷疑與河工之事有關,這渾水咱們可不能趟。”

林延潮問道:“聽聞監察御史就是在巡視本城時自殺。”

丘明山正色道:“不錯,就在北察院衙署。”

商丘城裡有北察院,南察院,以往都是巡按御史來地方巡視時的衙署。

北察院是京師都察院御史下榻之處,南察院就顧名思義了,但之後商丘不歸南京都察院監察,南察院就廢除了,現改爲參將府。

林延潮道:“北察院禁衛森嚴,若是有人要謀害御史,恐怕辦不到吧。”

正說話間,突然陳濟川稟告道:“老爺,方纔開後門,發現一封密信。”

幾人聞言都是驚訝,林延潮取了密信一看。密信竟道的是這一次御史被殺之事。

信中所言,原來這監察御史呂毓昌巡視至歸德府,上河堤視察河工,覺得其中有貓膩。於是回府後調集賬冊查賬覈對,發現賬冊中有嚴重貪冒。

於是呂毓昌見黃河百萬百姓無家可歸的慘狀後,十分憤怒,決定在給天子的奏章裡上奏此事。

但呂毓昌準備上奏之事,卻爲家僕呂祥得知。於是呂祥擅自作主,替呂毓昌出面,找到其中之一的當事官員索賄。

當事官員決定給呂祥五千兩銀子,讓他交給呂毓昌請他按下此事,不上奏天子,並私下答允分給呂祥好處。

於是呂祥大喜向呂毓昌通報此事。

看來這裡,林延潮不由一嘆,當時官場規矩就是如此。一般的御史都會拿了錢息事寧人的。

但是呂毓昌不肯,執意要將此事向天子稟告,並還要將這當事官員行賄之事一併奏上。

這件事不僅將當事官員惹惱了,還惹到了呂毓昌的家僕呂祥。呂毓昌如此不僅自己賺不到,呂祥也賺不到錢。

然後一日夜裡,呂毓昌聯合兩名家僕,給呂祥喝了一碗毒茶後。呂祥再將呂毓昌勒死,僞作成上吊自殺之狀。

然後呂祥與另兩名家僕上報商丘知縣,說呂毓昌系自殺,但隨即知縣認同這一結果,河南各級衙門也一直以呂毓昌自殺之結果。

寫信之人所言,自己親眼目睹此事,句句是真,呂祥必受官員主使,他收錢後,殺死其主。

寫信之人說自己怕官官相護,惹來殺身之禍,不敢輕言一句。眼下知林延潮當初在府外救下幾十名百姓,又不畏生死出城與響馬談判,知道林延潮是一個好官。

於是他將此事秘告給林延潮,希望林延潮能爲呂毓昌伸冤,將此案大白於天下,還呂毓昌一個公道。

信中還說,自己不知到底是什麼官員主使呂祥殺得呂毓昌,但知道當初呂毓昌要彈劾的一共有六名官員。

主謀殺呂毓昌的必然是六名官員之一。

林延潮一看六名官員名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六名官員有河道衙門,有布政司,有按察司。

其中知府蘇嚴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官位還不是最高的。

林延潮看完信後,覺得真實度很高,因爲細節很詳細,寫信之人說自己當時就在呂毓昌身邊,此事多半不會有錯。

林延潮讓孫承宗,丘明山退下,他不打算將信中內容告知二人。

現在對林延潮而言,可是燙手山芋,抱在手中。

若真要向天子秉直陳言此事,就是得罪了半個河南官場,這麼多一省大員,這干係不是自己這五品官可以擔得起的。

現在林延潮左右爲難,若是說,那麼自己恐怕當不了這干係,連申時行都不保不住,何況這名單裡還有申時行當初要林延潮保下之人。

但若是不說,自己就有虧天子交待暗訪查案之職。

林延潮左思右想一陣,決定將此信交給正牌欽差都御史丘橓。

人家是正二品大員,就算有什麼事,也有高個子頂着,而自己趕緊甩鍋纔是正經。

第二章 家有悍婦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四百零四章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五百七十章 賞賜五百一十九 來客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第十章 趕出社學
第二章 家有悍婦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四百零四章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五百七十章 賞賜五百一十九 來客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第十章 趕出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