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

烏雲層層壓來,其風驟起。

陡然轟隆一聲響雷,烏雲深處電閃雷鳴。

驟雨傾瀉,猶如鞭子般一下一下地抽在地上,嘩嘩地猛濺起半人高的水霧。

宮裡的百官,太監,宮女們都是駭然看着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

大風大雨席捲天地而來,令人聞之色變。

慈寧宮前,天子看着這場豪雨,就算身在屋檐下,亦感到濛濛水氣,直透重裳。

天子看着慈寧宮的宮殿,人到了門前卻開始遲疑。

年少時太后威脅天子行廢立之事,還舉出張居正要作伊尹,霍光的可能,給他的心中留下深深的陰影。

當時天子嚇得一夜不眠,自古以來,廢帝有幾個好下場的?不,沒有一個。

他記得本朝建文帝有一個兒子,在金陵城破時,只有兩歲。

成祖將這兩歲大的孩子,關在深宮中,稱爲建庶人。衣食供給雖說周全,但自幼囚禁深宮中。

就這樣囚禁了幾十歲,到了五十七歲時,這時的天子,早不是成祖,而是經歷過奪門之變的明英宗。因有與建庶人同樣經歷,明英宗決定將建庶人放出。

但是百官擔心有人會擁立建庶人復辟,英宗卻道,有天命者,任自爲之,仍決定將建庶人放出。但建庶人得釋後連牛馬都不知道,數月後反而病死了。

而天子記得太后威脅他要行廢立之事時,就是用他的弟弟潞王來取代他即位。

這個威脅一直到,天子有了皇長子後方才解除。皇長子一誕生,首輔張四維,乾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請求潞王大婚,然後就藩。

親王就藩,等於放棄了皇位的繼承權(參考歷史上福王就藩)。否則天子一直未有皇長子,潞王養在宮中,那就是帝位默認繼承人。可是李太后在天子面前對潞王露出不捨之情。

所以天子爲了讓潞王順利就藩,對於李太后,潞王之請幾乎是有求必應。

故而李太后給潞王五百九十萬兩大婚猶自不足,還請每年給潞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在京歲且支三千石鈔一萬貫,以及旗尉六百名,精壯軍一千名充潞王的王府隨侍。

潞王大婚金珠不足,戶部另外掏錢補貼。

這時潞王又提出湖廣就藩太遠,想要在河南就藩,好咫近天顏。

這時湖廣的王府已是修好,造價百萬兩以上,但說不要就不要了。於是天子令讓河南布政司承擔新王府修建,新王府造價在六十七萬兩,然後黃河大水,河南布政司就炸了。

(筆者按,歷史上潞王卻一直留在宮裡,直到萬曆十七年才就藩,史書說兄弟二人和睦,所以在天子離宮時,都是令潞王監國。真相到底如何?)

所以林延潮上奏章攻訐潞王時,天子的心情到底如何,也是仁者見仁。

天子與三位輔臣當下跪在慈寧宮前,等待太后的接見。但慈寧宮裡,內侍們都佇立不語,太后沒有出聲讓他們進門,衆人就唯有如此跪下去。

天子心底有點打退堂鼓了,若是太后不見,他難道就一直在這裡跪下去?外周下起了大雨,朝臣們是否會堅持下去?

шшш▪ттkan▪CO

李太后雖不說明態度,但這一個拖字訣,已是化解了他們一切的手段,除非天子敢冒着大不韙衝進慈寧宮去。

天子有幾分退縮之意,但就在這時,張四維卻錚錚有聲地道:“陛下,宋時明肅太后與仁宗同幸慈孝寺,欲乘車先行,魯宗道上言,夫死從子之義,以此力爭。太后遽命輦後乘輿。”

“天子與大臣於慈寧宮前跪諫,此禮乎?”

張四維說的是仁宗與明肅太后的事,以孝而言,太后應乘車在前,天子乘車在後。

但大臣力爭說,女子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這纔是三從四德。眼下先帝已去,太后應從於當今天子,豈可駕輦在天子之前,太后聽了大臣反對,這纔將駕輦從於天子之後。

張四維說完,申時行亦道:“陛下,昔日仁宗率羣臣朝太后於內殿。范仲淹上疏,天子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今顧與百官同列,北面而朝,虧君體,損主威,非所以垂後世法。”

“今日天子與臣具在,北面太后事之,此非帝王之體,臣請陛下起之。”

張四維說完,申時行也來幫腔。

申時行舉得是范仲淹的例子,天子與太后是母子,在宮裡時可以行家人之禮,天子北面事之無妨。但現在天子與百官同列,君臣皆面北事之,那麼百官應尊的是天子?還是太后?

儒臣爭得就是這個禮字,要不然大禮議從何而來。天子原來侍奉太后都是如此,百官們都不敢有二話,但今日張四維,申時行一個首輔,一個次輔卻一併起身論禮。

餘有丁道:“陛下,倘若魯宗道,范仲淹今日在此,必然就此事向太后陳典。”

三位輔臣的意思很明顯了,今日之事已是騎虎難下了,若太后你再不給面子,不知分寸,那麼不要怪我們連遮羞布都給你扯破。

面對三位輔臣之拳拳忠心,天子掙扎了一陣,垂頭道:“朕自幼由太后撫養長大,一貫家法如此,兩位卿家不要陷朕於不孝。”

三位輔臣一併道:“陛下,君辱則臣死,臣等縱死也不能見陛下受辱啊!”

這時太后身旁的高公公急忙出殿道:“太后懿旨請陛下,三位輔臣覲見。”

天子聞言頓露出欣然之色,於是君臣一併入了慈寧宮。

太后坐在垂珠簾後,天子,三輔臣向太后行禮。

這時垂珠簾後抽噎聲傳來:“陛下,你真是好孝順啊!”

天子聽了垂淚道:“母后,此乃百官所請,朕……朕也是身不由己啊。”

“哼,當初非陛下授意,林延潮焉敢上諫,今日非陛下縱容,百官焉敢哭門,哀家含辛茹苦二十年,怎麼就養出一條白眼狼來!”

天子聽了垂首顫慄道:“母后,兒臣不敢如此。”

這時張四維道:“啓稟太后……”

“張四維你住嘴……”垂珠簾後太后打斷張四維的話,“哀家真看錯了你,居然信你將國事託之。你真行啊,張居正在世時,隱忍了八年,張居正死後,你先打倒潘晟,再扳倒馮保,眼下居然連哀家也不放過,甚至離間陛下與哀家的母子之情。”

“這滿朝文武中,你就是最大的奸臣!”

張四維惶恐叩頭道:“太后容稟,臣冤枉啊,今日之事若是臣暗中指使,管教臣不得好死。”

天子也道:“母后,今日之事,張先生他事先確實不知情,都是那些小臣們放肆。”

太后冷笑道:“不是你張四維指使,也是張四維縱容,哀家就不信你事先一點風聲都不知道。”

張四維道:“稟太后,臣已是竭力安撫了,但事態已是失控了。臣是一心向陛下與太后,此心天日可表。這一次事了,臣願請辭官歸裡奉養家人,以盡孝道。”

太后聽張四維這麼說,於是又道:“申時行,你一貫爲人忠厚,處事謹小慎微,你怎麼也敢來逼哀家?”

申時行惶恐地道:“臣實在不敢,林延潮上諫前有找過臣,臣竭力勸之,但臣實勸不動他。而後朝堂上彈劾張江陵,臣爲避嫌疑在家中閉門不出,於朝堂之事更是絲毫不知。”

“而今日百官哭勸,臣是半點也沒有料到。但臣想起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於潞王之事,百官百姓心中早有不平,如此也不算意外。今日若是元輔與臣再不出面說幾句話,臣揹負一世罵名事小,但陛下,太后蒙此無辜指責事大。”

“故而臣來此,冒死求太后懿旨,此外別無私心。此事罷了,臣願乞骸骨,懇請太后明鑑。”

申時行說完,餘有丁也是下跪進言,然後表示願辭去內閣大學士之職。太后知道餘有丁哪有半分主張,都是看張四維,申時行臉色行事。

垂珠簾後,太后是滿腔怒火,卻不知找誰去降怒。天子表示自己是受脅迫的,而張四維,申時行更將此事都推脫個乾淨。

難道太后要親自去找門外哭諫的百官去算賬?

太后氣得是渾身哆嗦:“你們三位輔臣一併請辭,是在逼哀家和陛下嗎?”

三輔臣道:“臣不敢。”

太后盛怒之下,這時高公公在他耳旁說了幾句。太后聽了點了點頭,復看向天子,張四維心平氣和地道:“那既是如此,你們三位輔臣就替哀家去皇極門外安撫百官,告訴他們今日之請,哀家已是知道了。

“讓他們先行散去,那麼待三日後,哀家會給他們一個回覆。”

張四維,申時行,餘有丁對望一眼,三人久經官場這麼多年,怎麼會在這時候功虧一簣,上李太后當。

張四維道:“天后有所不知,外頭的那些官員,早已是不聽臣的。臣辦不到。”

“你可是當朝首輔!”

張四維伏地道:“太后,臣已是竭力。”

“張四維!”太后強逼。

張四維只是叩頭。

太后冷笑一聲道:“好,張四維你辦不到,那總有人能辦得到。你們三位輔臣,誰能替哀家和陛下勸退外面的百官。哀家就讓誰來當這首輔大學士,從此以後哀家和陛下將一切國事都託付給他,讓他當真正的宰相!”

說完太后將目光看向了申時行,餘有丁。

而此刻張四維低垂的面容上卻露出一抹譏諷之色來。

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第十九章 回家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大結局上篇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二十九章 送信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
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第十九章 回家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大結局上篇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二十九章 送信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