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

聽劉綎的詢問,林延潮則是微微笑了笑,這樣子就猶如茶樓裡的說書人,總愛賣個關子,一句話且聽下回分解。

林延潮對劉綎道:“總戎,可否借軍中快槍一觀?”

劉綎一聽當即令士卒從操場上取了兩支快槍呈上。

“經略大人小心,筒子有些發燙。”一旁劉綎很是好意地提醒林延潮,對方作爲一名沒有上過戰場的詞臣,肯定是不知操弄這些的。

林延潮點點頭握住快槍的木柄,然後對身後恭敬站立的劉東星等幾十名官員道:“此乃戚少保鎮薊鎮後所改的快槍,長六尺五寸,重五斤,對陣時可命士卒裝鉛子遠射,也可裝槍頭近戰,鳥銃未備之前,此快槍在邊軍之中幾乎可謂人手一件,之前做工粗劣,經戚少保改進後已是好許多。”

林延潮說了一番話,已是令劉綎佩服,林延潮在文官之中絕對算是知兵了。

但見林延潮對劉綎道:“命士卒試射一支!”

劉綎稱是後立即命士卒操演,但見士卒將鉛子火藥裝填後,將快槍槍柄夾在腋下,然後用藥捻點火門上的引線。

片刻之後,但聽砰得一聲響,這名士卒被快槍的後坐力弄得身子向後一仰,槍口也自是擡得老高。

劉綎一見大怒罵道:“不中用的東西,沒**毛力氣連個槍把子都握不住。”

士卒被罵後連連叩頭道:“小的該死,小的該死。”

其他文官見這一幕則面無表情,有的甚至偷笑,林延潮則道:“諸位也看到了快槍之弊,引線燃燒太快,以至於士卒根本無暇雙手握持其槍,但單手施放則易飄飛,這倒不是士卒操練不利。”

劉綎聽了臉色方好看些。

文官們則是一併稱是。

林延潮對劉綎道:“反觀鳥銃,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朝鮮之倭寇,用得都是鳥銃,雖說打也不甚準,但都是幾十支百支齊射!諸位可以試想一下。”

林延潮所言就是武器的代差,明軍快槍就是火門槍,手中所持藥捻雖可以大致估算擊發的時間,但引火的位子還是槍的火門上。

所以明軍施放快槍時,不是擡到眼睛地方燃放,而是在腰間位置擊射,而且單手握持很容易變成高射炮。

當時明軍邊軍大部分沒有裝備鳥銃,只能拿快槍與倭寇的火繩槍對陣。

就是明軍的鳥銃也存在威力小,燃放時煙氣易薰到射手的毛病。

而到了清朝,清軍看不起快槍,鳥銃,於是主力裝備兩人施放的擡槍。擡槍槍管更長,威力也就更大,但是操作實在太不方便。

到了鴉片戰爭,一秒真男人的擡槍就遭到了吊打。

衆文官們雖不太明白,但也是紛紛點頭,而劉綎身爲一線將領對此理解則是更深一些。兩軍對陣當然是勇者勝,但火器更犀利的一方,卻能佔到更多的先機,這是毋庸置疑的。

劉綎向林延潮道:“末將請經略大人調撥五百支,不,只要三百支鳥銃給末將就好了,就算沒有三百支,兩百支也成啊!”

林延潮見劉綎這麼說,笑了笑道:“劉總戎,本官手中可沒什麼鳥銃。”

聽到這裡劉綎臉色一變,心道你這不是耍我嗎?

林延潮道:“其實本朝之鳥銃也並非得力,打造極爲複雜。其銃管必須用熟鐵逐節打造,制兩三節後再焊成一體,這必須經驗豐富的匠人方可,否則極容易炸膛,或者打個幾槍就廢了,遠不如快槍耐用。”

“當年戚少保在紀效新書中多次批評工部打造的鳥銃,言其工匠喜歡取巧,要麼粗細厚薄不均,要麼就是單銃捲成。認爲鳥銃越長自是越狠,但銃管長了就重了,所以銃體都用單銃捲成,又兼之工匠手藝不過關,所以炸膛之事屢有發生。反觀倭國的鐵炮槍管就很短,儘管射程短,威力卻大。”

林延潮所言是明軍鳥銃後期問題,看稍考據一點的古裝劇裡明軍鳥銃都是又細又長,而大河劇裡日本鐵炮則相對粗短。

這也是國情所至。

但就現在而言,劉綎眼底儘管鳥銃有這麼多毛病但也強過快槍許多,但林延潮竟說沒有。

林延潮笑着對吳幼禮吩咐了一句,然後對方就操持着一支看似鳥銃的火銃上前。

林延潮對吳幼禮道:“試射一發!”

吳幼禮道:“請經略大人命人將靶放至百步,再立一鐵甲!”

衆官員們都不知林延潮,吳幼禮二人要搞什麼名堂,在旁默視。

至於劉綎則是吃驚,明軍施放火器,一般是敵進百步用火銃,進五十步用弓弩。

至於快槍很難打到百步之外,而鳥銃也是力已衰竭,但這火銃難道百步外還能破甲嗎?

吳幼禮裝填後火銃後持之遠射,但見砰得一聲!

掛在百步外的鐵甲被打得一晃!

竟是命中了!校場上官兵一陣歡呼,隨即隆隆鼓聲響起。

“拿鐵甲來!”吳幼禮得意地道。

兩名士卒從百步外取鐵甲來。

劉綎與衆官員們一併圍上前查看,但見鐵甲上赫然灼着一洞!

“神器啊!”

“竟比鳥銃還要更遠更毒!”

“這是何物啊?”

衆官員七嘴八舌地說起來。

吳幼禮道:“這是經略大人剛剛從魯密國那仿製的鳥銃,稱之魯密銃!至於威力如何諸位也看到了。”

劉綎眼珠子一轉,突然仰天道:“若有此物,何愁倭寇不平!我劉綎於朝建功立業就差於此啊!”

所謂粗人用計就是如此了,衆人都一目瞭然。

見劉綎要據爲己有的樣子,吳幼禮則道:“這魯密銃可不便宜,一支造價抵鳥銃三支!總戎還請小心。”

劉綎聞言頓時神色一僵,依依不捨地將魯密銃放下。

林延潮道:“這魯密銃打造後本要供京營之用,但皇上說了這一次倭寇如此囂張,就先用在東事上。魯密銃在工部日夜打造,現在也不過造了兩百支而已啊。”

劉綎面露焦急之色,他欲張口,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兩百支足矣,他在心底默默道。

林延潮看了劉綎道:“本官本打算裝備入朝南軍的,但劉總戎即是立功心切,本官就做主將這兩百支魯密銃用放在川軍這吧!”

劉綎啪地一聲,雙手抱拳道:“一言爲定,末將謝過經略大人栽培之恩。”

林延潮笑了笑道:“什麼栽培之恩,劉總戎能在朝鮮平倭退敵足矣。”

校場觀軍之後,當天夜裡,徐光啓已將兩百支魯密銃押至天津。

行轅之內,林延潮一見徐光啓即是笑道:“子先,辛苦你了。”

徐光啓則道:“學生總算將兩百支魯密銃送至軍前,沒有辜負老師的託付。這一次原本會估工料錢糧,若要裝備兩營兵卒,要用銀兩萬三千兩,兵部實撥一萬六千兩銀,學生與趙大人與當年戚少保的舊日材官林芳聲、呂慨、楊鑑、陳綠、高風、葉子高輩朝夕講究,先製成這兩百支魯密銃,威力不遜色於前,但做工用料上更省卻了不少。”

總兵所領爲鎮,副總兵所領爲協,參將遊擊所領爲營。至於一個營兵力不好估計,如三大營這樣有幾萬人一營,而戚繼光編練新軍,車營三千之數,有的營甚至只有幾百人,一般營的編制在大約兩千至五千不等,具體兵力多少不能說得太細。

一般而言兩營士卒所用的魯密銃大約在兩千支,畢竟步卒,輔兵也要算進去。

當初徐光啓,趙士禎就是按照這個數報上報的,但兵部那邊核算以後,都會給你打一個折扣,肯定不會你要多少給多少的。徐光啓,趙士禎報兩萬三千兩也是按照慣例多報,而兵部撥了一萬六千兩,這已是石星看在林延潮面子上。

錢糧是兵部給的,打造卻是要在工部。

雖說兵部會派官員督制,徐光啓,趙士禎爲了把關,也是自請督制,如此一來肯定是有人要不高興了。

林延潮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這一次打造魯密銃,工部有無刁難你們?”

徐光啓沉默了一陣道:“工部看在恩師的面上,對學生不敢刁難了,至於少許陋規也是免不了的。其實這一次趕工出兩百支魯密銃,工部也是再三看在恩師金面上。只是學生在工部深感積弊深重,倒不是因爲刁難學生的緣故,而是痛心工匠制器之敷衍,萬一士卒在疆場上用這些容易炸膛的火銃,如何讓他們有信心上陣。但是學生知道還是以督制良器立功於朝鮮爲上,其餘也只好睜一眼閉一眼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你能這麼想很好,未入仕途的讀書人就當有你這番抱負,而不是學着如何和光同塵。”

“但是咱們也該看到這積弊非一時一日可去除的,咱們一心一意還是魯密銃能於東事上大放異彩上,若是將來功成之日,到時候再回過頭來革除積弊。”

徐光啓當即道:“學生謹記恩師教誨。”

林延潮則笑了笑道:“這幾日我着實累了,你代我來寫奏疏。這一次入朝作戰,你也隨我一併觀魯密銃之利。”

徐光啓聞言稱是,然後就依着林延潮口述寫起奏章來。

林延潮今日還是上得兩疏,一疏是關於今日觀兵,對於天津各部的看法,然後盛讚劉綎的部隊,並稱已將兩百支魯密銃調撥其軍中。

另一疏就是今日魯密銃在軍中試射,官員將領看後無不說好,請工部立即加急打造,馬上用在朝鮮戰場之上。同時爲徐光啓,趙士禎請功。

ps:明日有更!

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不是後記的後記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九百九十章 儲相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發個單章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一千三十三章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二場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
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不是後記的後記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九百九十章 儲相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發個單章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一千三十三章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二場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