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

高務實作爲一個穿越者,對於眼下大明的實際情況算是有着深刻的瞭解。自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於1368年在南京建都稱帝沿及今日,明朝的國祚已至二百年,其整個統治正趨向腐朽。

在吏治上來說,政尚姑息,事多苟且,大小臣工,容隱寬縱,賄賂公行,使得法度漸馳,綱紀不振;作爲國家重要統治機器的軍隊,兵不常練,將無得人,儘管有不斷的清軍、勾軍之舉,可實際上依舊是逃亡成風,或是爲勢豪隱佔,在營者多老弱病殘,加以法令不嚴、賞罰不明,戰鬥力已極爲低下,甚至連軍隊的譁變也時有發生;而與朝廷土木、禱祀之役,月無虛日,縉紳豪強對土地財富的掠奪空前瘋狂相對應的,則是中外府藏殫竭,民無果腹之糧,兵缺銀餉馬草,自耕農則大量破產,奴婢佃戶的數量不斷增多,農民抗租、抗稅、搶糧、索契等鬥爭時有發生。

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一些行業和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隨着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運動也在悄然崛起,以世俗的情趣、民間的格調爲特質的市民文化,以言志派文學與浪漫主義爲主體的文藝思潮,以慕尚新異、追求豔麗爲導向的社會風尚,構成了社會發展中的一種新的旋律,廣大市民反掠奪、反迫害的鬥爭風起雲涌,接連不斷;伴隨着陽明心學思想的日趨腐朽,尤其是王門後學虛無主義思想和清談學風危害的不斷暴露,以顏鈞、何心隱、李贄等爲代表的異端思想家主張對私慾的認可與人格獨立,在思想界涌動起人文主義思潮,而以反虛務實、救世拯民、注重生產、鼓勵工商、復興自然科學等爲標誌的實學思潮迅速拓展,所有這一切都在衝擊着舊的封建統治的樊籬。

與此同時,世界格局也在經歷着劇烈的變化。公元1566年,即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也即朱翊鈞四歲之時,以破壞聖像運動爲先導,在尼德蘭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等到了1588年,也就是原本歷史上朱翊鈞登基後的第十六個年頭,西班牙將會派出“無敵艦隊”遠征英國,雙方艦隊在英吉利海峽相遇,經過兩週左右的海戰,西班牙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英國從此逐漸強大,繼而樹立起海上霸權。在法國,則將從1589年開始,建立起波旁王朝的統治,並先後發生了“克洛堪”起義和頒佈“南特敕令”的事件。在俄國,沙皇將於1595年,頒發哈薩克屬於俄國臣民的“特別詔書”,而1598年,便會併吞失必兒汗國……

雖然陽明心學在後世有無數擁躉,高務實也對王陽明本人“心嚮往之”,但若是站在眼下救世拯危的立場上,他卻認爲此時的王學後人已經完全走途歧途。這些人只是一味務虛,大有當年玄學昌隆時的景象,於國於民已經毫無益處。這些人講究的是“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恩”——簡直笑話!

且不說後來明亡之時此輩之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一死報君恩,就說這種做法,難道就應該提倡了?爾輩高官得做,厚碌得享,卻正事不爲,只知袖手談心性——縱你心性再好,於天下何益,於黎民何益?要是按照高務實的看法,這種人,還真不如“一死”爲妙,而且早死早妙!

是以在高務實來看,欲救晚明,唯興實學!

高務實所出身的高家,便是國朝實學大宗之一,而高拱本人,對於實學更是身體力行,並將之竭力推及全國上下。後世史學界一般認爲張居正爲明代實學“王霸並用派”代表人物,雖然也不算錯,可是他們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一點:高拱纔是第一個真正切實推行實學的首輔!歷史上所謂張居正改革,不過是延續和展開了高拱的“既定政策”罷了。

成王敗寇,一至於斯。

若歷史可以假設,高拱未必不如張居正做得好;若是歷史可以假設,高拱恐怕比張居正做得更公正!

這並非高務實出身高家就站在高拱的立場上說話,而是確實有史爲證的。

後世之時,因爲某本書的爆紅,史學界不斷掀起明史熱潮。在這一熱潮中,有學者爲了塑造張居正“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極力貶損乃至醜詆、厚誣高拱,並反覆強調“高拱留下來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這種所謂的“爛攤”說,不僅抹煞了高拱的治邊功績,而且也同歷史事實相悖。故此,另有部分嚴肅學者立刻加以駁斥。

事實上,高拱執政伊始,便面臨着嘉靖以來南倭北虜大肆侵擾的局面,邊疆局勢岌岌可危。爲扭轉這種局勢,他一方面大力推行軍事改革,如創建兵部官員儲備和特遷制度、邊將休假和內遷制度、軍備人員不職誤事的懲罰之制等,以提高明軍的戰鬥力;另一方面又運用“南剿北撫”的靖邊方略,大刀闊斧地進行邊政整頓,在東北、西南、西北、南方開創了“邊陲晏然”的新局面。

至於其所採取的靈活務實手段,高務實知道,在接來下的兩三年中即將一一展現。

不過此時朱翊鈞畢竟只是個八歲的太子,隆慶皇帝因爲自己童年的悲催遭遇而對朱翊鈞的童年是否快樂十分關注,直到此時還只是讓他稍稍讀書識字,沒有正式進學,因此指望朱翊鈞跟皇帝說一說就能對這樣的大事起到關鍵性作用,高務實是不甚看好的,所以這事如果要成,明顯需要加碼,而且是加一重碼。

於是高務實微笑道:“太子若是就這般去和聖上講,恐怕聖上還會有些猶豫——正如馮廠督方纔所言,外廷羣臣恐怕會羣起反對,所以這件事必須有一重臣在外廷附和,才能促使聖上下定決心。”

朱翊鈞先是有些愕然,想了想,突然有些泄氣:“可是,我不認得外廷臣子啊,更何況還得是重臣。”

馮保卻是一驚,遲疑道:“小高先生的意思是……高閣老?這,這怕是……”他後面的話沒有說出來,但想必無非也就是“怕是不大可能吧?”

高務實笑了笑,對馮保道:“這兩年,小子在新鄭老家,有幸得由三伯親自指點讀書,暇時,三伯還給小子看了些他的手稿,其中有一篇因爲種種原因未曾呈上的奏疏,名曰《挽頹習以崇聖治疏》,又名《除八弊疏》……”

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263章 密議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41章 沒轍了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16章 陽謀!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216章 準備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215章 大燈泡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9章 喜與憂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90章 去遼陽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10章 高夫人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
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263章 密議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41章 沒轍了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16章 陽謀!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216章 準備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215章 大燈泡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9章 喜與憂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90章 去遼陽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10章 高夫人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