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

說是這麼說,想是這麼想,但創造機會也並不是易事。按照此前高務實的想法,原本歷史上的倒高三人組,其實也並非一開始就是鐵板一塊。

這裡頭,真正和高拱有着不可調和的政治矛盾的,只有張居正。雖然高拱和張居正目前正處於蜜月期,且此前也多數處在政見相近的情況,二人的政治目標也頗爲一致,或者至少說是頗爲類似,但他們二人有一個永遠無法開解的矛盾:即便大家都是改革派,可是……誰主誰從?

後世有些學者囿於歷史偏見或狹隘地域觀念,強行把高、張對立起來,認爲張是改革家,而高則是“奸相”、“佞臣”。這種“褒張貶高”的傾向即使在高務實穿越前還有一定影響。而事實上,高、張二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互相保護、互相幫襯,不僅在政治上倚爲同盟,在學術上也有頗多共同之處。然而可惜的是,從個性而論,無論高拱還是張居正,恐怕都認爲隆萬大改革的英雄人物,只需一人足以!

高務實自穿越後沒多久就打定主意幫助高拱,這裡頭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原由是因爲自己穿越成了高拱之侄,而如果要“更好更快”的拯救大明,這個身份十分有用,高務實不想拋棄。但他自問也不是完全由屁股決定了腦袋,因爲高拱從各個方面來講,都是值得他傾力維護的。

從歷史來看,在政治上高拱開創了明中後期“隆萬大改革”的先河。之所以能稱之爲開創,是因爲高拱有三個“首先”。即首先奠定了隆萬大改革的理論基礎——“法以時遷,則更法以趨時”的變法思想;首先提出了隆萬大改革的政治綱領——《挽頹習以崇聖治疏》(高疏於嘉靖四十五年提出,張居正《陳六事疏》於隆慶二年呈上);首先把改革思想和綱領付諸實踐,他的改革還爲張居正的改革奠定了人事、政策基礎。有這三個“首先”,開創一詞,高拱當之無愧。

而在學術上,高拱則是明代實學思潮的先驅者。嘉、隆、萬三朝本是陽明心學和經世實學的勃興時期(雖然心學逐漸變味了)。但高拱通過批判此時心學空虛寡實之弊,全面闡發了其實學思想,即“天地之間惟一氣”的元氣實體論,提出“在天有實理,在人有實事”的實理實事論,“事必求其實”,“虛心以求其是”的求實求是論,“官修實政而民受實惠”的實政實惠論。他的實學思想對明清之際整個實學思潮的鼎盛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從宋元明清氣學發展得高度來看,高拱既是明代氣學陣營的重要代表,也是構成從張載到王夫之氣學發展的中間環節,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啓下歷史地位。

而且高拱絕非一個只提理論而短於實踐的理論學者,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實幹派。尤其是高拱在隆慶後期職掌吏部繼又提任首輔後,針對嘉靖中期以後的諸多弊端,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吏治方面,實行進士舉人並用,破除舉官舞弊陋習,創建人事檔案,建立任官梯隊,完善地區迴避制度,州縣正官年輕化,精簡機構,健全考覈制度,打擊行賄受賄等。

在軍事和邊政方面,破除兵部“一尚二侍”舊體制,建立“一尚四侍”新體制,兵部司官精選久任,選拔邊才充實兵部司屬,建立邊帥休假之制等。

這些改革很快取得了顯著功績:在西北迫使俺答稱臣納貢;在東北取得遼左大捷;在西南和平解決安氏內亂;在南方取得“嶺寇底寧”之效等等。

而在法治方面,高拱也有上佳表現。他督令觀政進士講求律例,實行刑部司官久任之法,強化州縣正官問理刑名之責,弭盜安民,嚴懲酷吏,平反重大冤案等。

在理財方面,高拱加強錢糧官員的任用,完善稅糧徵收措施,推行清丈改革,實施一條鞭法(這功勞在後世全給了張居正),力行惠商政策,整頓幣制等。

在漕政方面,高拱推行河海“二路並運”的整治方案:疏通漕運,開鑿新河;破除海禁,恢復海運。

總之,高拱的改革取得了“官修實政而民受實惠”的顯著效果。後世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的教育家、史學家、哲學家,鄭州大學首任校長,歷史學系的創始人嵇文甫先生就提出“高拱是一位很有幹略的宰相,在許多方面開張居正之先”。然而,“江陵成爲中國近古史上特出的大政治家,赫然在人耳目,而新鄭就漸漸被人遺忘了。其實新鄭於江陵還是先進,江陵的學術和事功有許多地方實在可說是淵源於新鄭”。嵇先生不僅肯定了高拱的改革功績,而且也闡明瞭高、張在學術和事功上的傳承關係。後世史學界提出高拱主持的隆慶改革是創始期,張居正主持的萬曆改革只是隆慶改革方案的合理延續,合稱爲“隆萬大改革”的論斷,就是對嵇先生這一觀點的繼承和發展。

因此,高務實對於“保高倒張”是沒有什麼內疚之意的。在他看來,反正你倆的政治目標實際上差不多,執政能力搞不好高拱還強了一線,至於對皇帝的教導能力……高拱教導出來的隆慶皇帝雖然能力談不上多強,但至少他至始至終都對高拱保持着足夠的信任,也肯放權放手讓高拱做事;張居正教導出來的萬曆皇帝雖然實際上能力並不差,卻最終變得性格扭曲,不僅打倒並鞭屍了自己的老師張居正,最後還因爲國本之爭,鬧得君臣不和,雙方几爲寇仇,天下喧然。

所以,三人組裡頭,第一個完全不用考慮拉攏,只需要考慮打倒的,就是張居正!

不就是政治人物之間的互相傾軋嘛!當年好歹也在縣委混過、鎮黨委幹過的高書記不屑的撇撇嘴:我幹這個事沒有心理壓力。

那麼,李貴妃和馮保呢?

第143章 致謝?第147章 不與聞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277章 逆轉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273章 倒臺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02章 利用第112章 入城式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35章 密奏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264章 出宮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51章 夜會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108章 隱情(中)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
第143章 致謝?第147章 不與聞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277章 逆轉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273章 倒臺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02章 利用第112章 入城式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35章 密奏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264章 出宮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51章 夜會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108章 隱情(中)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