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

柬埔寨,首都金邊,四臂灣大王宮。

這座王宮坐落於柬埔寨金邊東部,面對湄公河、洞裡薩河、巴沙河交匯而形成的四臂灣,是典型的高棉式建築。自宣德九年柬埔寨國王蓬黑阿·亞特遷都金邊後,即在金邊修建了這座王宮。從此,這座王宮就成了金邊的標誌,成了統治柬埔寨的權力中心,迄今已有約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歷史。

與東籲、勃固的緬甸王宮一樣,金邊四臂灣大王宮也是木質建築,但幾乎所有的建築都塗抹金漆或貼上金箔,遠看其整體,便是一片金燦燦的模樣,倒也頗有南疆特色。

相比之下,似乎只有當初的安南王宮不是這種風格,而更多的與大明的建築類似——當然整體來說無非是紫禁城的“微縮版”。

柬埔寨王室歷史悠久,據說如果把母系都算進去的話,甚至超過號稱“萬世一系”的日本,而即便只算父系,那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至少在這方面可以吊打大明的朱家。

不過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重大的意義,因爲金邊王朝實力很差,這從四臂灣大王宮的面積也能看出來——這座號稱大王宮的王宮,實際上還不如高務實的京郊別院見心齋大,只比見心齋的高務實個人居住區白玉樓建築羣稍大一點。

當然,白玉樓本身是仿造的法式宮殿,這就不好多說了。

金邊王朝現任國王是吉塔一世,登基已近十年,比朱翊鈞大十歲左右,算是正當壯年的一位君主。

壯年君主大多比較有野心,吉塔一世也不例外。不過他雖然有野心,但這個野心說大倒也不大,他只是希望能夠收復一百五十多年前吳哥王朝丟掉的西北領土,“中興吳哥”,混一個柬埔寨聖君的名頭。

可惜的是,金邊王朝的實力實在太弱了,以至於錯失了好幾次機會。

此前緬甸的金樓白象王壓着暹羅吊打的時候,金邊王朝就想過趁機收復失地,可惜莽應龍太過霸道,他根本不在意金邊王朝提出的所謂“出兵協助”,認爲自己完全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擊敗暹羅,開創霸業。

莽應龍做到了,暹羅向他表示了臣服,而金邊王朝遂只能繼續窩在金邊等待時機。

在此期間,甚至還發生了南掌國(老撾)入侵的倒黴事,幸好那次居然莫名其妙的打贏了,總算在南疆這塊地面上掙了些面子,接下去一段時間沒有被人繼續暴打。

當然,這要感謝莽應龍、莽應裡父子,若不是他們動不動就暴打暹羅、南掌一頓,哪有金邊王朝這十多年的和平?

除此之外,還要感謝華英、占城、南蟠三個小國攔住了安南人南下的道路,否則金邊王朝的東北邊境只怕也很難安靖。

糟糕的是,以上這些和平條件現在幾乎都不存在了。

曾經不可一世的金樓白象王被大明天朝輕鬆擊敗,暹羅、南掌、安南則一齊換了主人,連帶着華英、占城、南蟠也被安南輕取,金邊王朝環顧四周,除了南面是大海之外,東西北三面已經全被明人包圍。

明人,確切的說是那個叫做京華的奇怪組織。

消息不太靈通的金邊王朝最開始只知道京華是一家“商社”,所以根本沒有在意。後來發現,這家商社似乎有點龐大,不僅有至少數萬人的龐大馬、步軍,甚至還有規模巨大,號稱千帆覆海的水師。

而且這家“商社”除了做生意之外,它還“經營”其他產業,比如……控制王室。

從最開始的安南王室,到此次滇緬之戰後的勃固王室、暹羅王室、南掌王室,南疆的各國王室幾乎全被京華“商社”給掌握了,甚至就連苟延殘喘的東籲王室,實際上也要仰京華之鼻息而活。

吉塔一世雖然談不上什麼聖君,在這種情況下也知道自己的局面非常不妙——換了誰是“京華商社”或者“京華集團”,現在都該打他的主意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這句話吉塔一世不知道聽過沒有,但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所以當暹羅叛軍開始接觸金邊王朝的地方守將時,吉塔一世親自幹預,不僅“大力”提供援助,而且私底下表示願意在對方起兵之後率軍響應。

幸好磅清揚守將比他清醒那麼一丟丟,把這句話稍加變動,說是“一旦貴軍獲得初步成功,柬埔寨王國就會直接出兵與貴軍聯合作戰”——他強調了一個“貴軍獲得初步成功”。

事實證明這句話沒有強調錯,因爲如果沒有這句話,當時黃芷汀、劉馨就可能直接連柬埔寨軍一起打了——暹羅東部叛軍根本沒有取得任何“初步成功”,就被從天而降的劉馨一舉殲滅於老巢。

對於這個局面,得知消息的吉塔一世驚出一身冷汗。

暹羅東部叛軍的實力他是知道的,至少有兩三萬大軍,其鎮守吳哥等地時,甚至還能威脅柬埔寨,讓柬埔寨人只敢小心翼翼守着邊境,根本不敢西望。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在他們看來足夠強大的軍隊,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明軍女將一舉殲滅,所謂的叛亂最終只成爲了路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吉塔一世又驚又氣,明軍強大這一點他倒是從來沒有懷疑過,只是這明軍也TMD太詭異了一些,之前那位安南副都統是一位女將,這次平叛的居然又是一位女將?

你們大明到底是隻有女將了,還是根本看不起南疆各國,認爲只需要女將就能收拾下來?

嗯?

然而,無論吉塔一世此時是驚也好、氣也罷,都沒有什麼意義,因爲接下來他的心情很快變成了慌亂。

坐鎮暹羅,被天南各國私底下稱之爲“南疆花木蘭”的黃芷汀黃副都統,居然很快發現了柬埔寨和暹羅東部叛軍的聯繫,並“代坦馬羅闍國王致函陛下,詢問明白”。

吉塔一世當然矢口否認,一口咬定這是暹羅叛軍的詭計,爲的是離間“暹柬兩國邦交友好”,“使暹羅疲於用兵,彼等宵小遂再有可乘之機”。

如果沒有證據,這個“道理”倒也是說得通的,可惜黃芷汀手握雙方交通之信函,顯然不認可吉塔一世的鬼話,因此再不回覆,而是直截了當派出了六千大軍東行,很快抵達吳哥。

暹柬戰爭,似乎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吉塔一世驚恐萬分,一邊拼了命地往西北前線調集兵力糧草,一邊連續向定南城派出使節,“解釋嫌隙”。

對於吉塔一世而言,現在只能拖一時算一時了,畢竟打是肯定打不過的。

壓着柬埔寨打了一百多年的暹羅人都不是大明之敵,何況他柬埔寨?他現在就算是做夢,最美好的夢也不過是如同此前抗擊南掌一樣,不小心打個勝仗,莫名其妙殺掉或者俘虜了敵軍主將,然後對方審時度勢,覺得打他柬埔寨沒什麼意義,於是收兵回朝。

至於稱臣納貢什麼的,吉塔一世現在一點也不拒絕——反正對大明稱臣納貢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根據數百年的經驗來看,向天朝稱臣又不虧本,甚至多半還有的賺,那在當前這種局面之下,自然不能爲了一點小小的面子而牴觸。

於是吉塔一世每天都去玉佛寺——大王宮中的佛寺——虔心禮佛,希望能感動佛祖,幫他和柬埔寨度過這次劫難。

或許是吉塔一世的誠心真的感天動地,軍威極盛的明軍忽然莫名其妙的轉入了守勢。

吉塔一世欣喜若狂之餘,又生恐明軍有詐,於是一邊嚴令前線不得有絲毫放鬆警惕之舉,一邊瘋狂派出探子打探明軍消息。

明軍的消息比他想象中還容易得到——探子們無比一致地發回消息,稱前線明軍現在全部發了雙餉,而原因則是黃副都統正在備產,發雙餉是爲了給即將降臨塵世的孩子積德。

啊哈,還有這種好事?

吉塔一世得知消息,簡直喜出望外。這年頭女人生孩子可不是開玩笑的,一個弄不好命都可能要丟。就算人家是“南疆花木蘭”,身體好得不得了,生孩子也沒出現危險,但她在生孩子這段時間,包括生完孩子之後的休養期,明軍總不可能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了吧?

吉塔一世掐指一算,這麼一來,自己至少又獲得了半年左右的備戰時間。

況且備戰歸備戰,除了備戰之外自己也還能做些別的事,比如想辦法直接去燕京朝貢,乞求天朝皇帝原諒他之前的那點“小錯誤”,下詔讓黃芷汀收兵等等。

天朝皇帝嘛,大人有大量,而且一貫也懶得管他們南疆的這點小事,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勸和的。

如果是以往的暹羅,天朝皇帝勸和也未必一定有用,畢竟暹羅也不認爲大明會打到他頭上去,然而眼下卻不同了。坦馬羅闍或許不把大明皇帝當回事,但黃芷汀不可能不把大明皇帝當回事——她自己還是大明的官呢!

擺在吉塔一世面前的麻煩只有一個:自己的人怎麼去燕京?

暹羅、南掌、安南三面包圍之下,陸路肯定是走不通的,那就只能走海路。然而海路也是京華的天下,前些年在南洋橫行無忌的佛郎機人,最近都不知道爲什麼頗有些銷聲匿跡的意思,要走這海路似乎也不容易。

然而,容易要走,不容易也要走,吉塔一世已經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了,甚至沒有選擇的時間。

他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徵集了幾艘能夠在外海遠航的快船,立刻把使者打發上去,船上還準備了一大批五花八門的貢品。

可惜他不知道,京華方面因爲土瓦角海戰只獲慘勝,這段時間正好把艦隊開回去修整,路上好巧不巧地正好碰見了柬埔寨這支小得可憐的使團船隊,然後……

然後就順便俘獲了——連炮都沒開,只是圍過去,使團船隊就直接打了白旗。

不投降是不可能的,他們那四艘小船加在一塊兒也就相當於京華一艘諒山號的體量,而京華此時的全艦隊有三十多艘大海船,打什麼打?送死也不是這麼送的。

況且那位正使本身就是個旱鴨子,根本不懂海情,人在海上膽色都小了九分,一看京華艦隊的規模,連站都要站不穩了,讓他爲國王捐軀……根本沒戲。

高璟這傢伙也是運氣好到爆棚,本來土瓦角海戰慘勝之後他生怕被黃芷汀怪罪,卻不知道黃芷汀是受過高務實影響的,一直對葡萄牙海軍很重視,將之視爲大敵,面對這樣的勝利雖然有些不甘,但卻並不怪罪高璟,反而打起精神勉慰了一番,順便讓他仔細把這次戰鬥回憶一番,寫個詳細的報告直呈高務實。

於是在回大明修船的路上,高璟一直在修修改改寫報告,生怕哪裡不夠詳細,耽誤了老爺的大事。結果報告還沒寫好,居然平白撿了一份功勞,得知了柬埔寨國內最詳細的一手情報。

而更好的消息則是受黃芷汀委託,此次對柬埔寨作戰的真正統兵大將劉馨,此時就在高璟艦隊之中!

黃芷汀和劉馨的計劃,其實說複雜一點也不復雜,就是一個簡單的聲東擊西——或許應該叫聲西擊東。

吳哥方面的明軍(警備軍)只是一支虛兵,雖然人數沒有摻水,的的確確是六千大軍,但其中只有一千多人是老兵,剩下的全是新兵蛋子。這支警備軍放在吳哥的唯一目的就是吸引柬埔寨的注意,讓他們把人力物力財力都往西北邊境聚集,而劉馨則搭乘高璟艦隊的順風船去安南,率領以金港警備軍爲主力的安南軍,由柬埔寨東部趁虛而入,直取金邊!

當然,在約定的時間裡,西部吳哥方面的警備軍也會動起來,虛張聲勢,做出馬上要發動大戰的模樣,把柬軍主力牢牢吸引在西北邊境,無法他調一步。

而現在,不僅此前的計劃可以順利實施,劉馨甚至更進一步得知了柬埔寨國內的詳細情報,這場仗還沒開打,結局基本上便已經決定了。

四日之後,劉馨在金港下船,吉塔一世的使節也同時被押解下來,關押在了金港,等候高務實的決斷。

次日,手持高務實信物(黃芷汀轉交)的劉馨在金港集結兵力,遴選出兵部隊。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老山國”、“系統崩潰”、“玄遊冥”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29章 關係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73章 召見第206章 弒嶽(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16章 推辭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215章 大燈泡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05章 禁衛軍!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98章 曙光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84章 變色龍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
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29章 關係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73章 召見第206章 弒嶽(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16章 推辭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215章 大燈泡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05章 禁衛軍!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98章 曙光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84章 變色龍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