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

高陌對於火器的評價,讓高務實既不爽,又無奈。

大明火器其實品類繁多,發展程度也並不差,但因爲軍戶制早已爛得一塌糊塗,因此由軍戶匠人制造的各種火器每當製造樣品呈給上官過目時,每每看來都相當不錯。可是,只要一旦大批量裝備,則質量極其堪憂,“未傷人先傷己”。

這情況要是放在後世來說,就是空有技術優勢,卻礙於生產管理制度極差而根本無法形成真正的戰鬥力。不過好在,現在還沒有袁大忽悠瞎搞,大明的火器發展雖然是按照齊頭並進之勢,沒有找準最佳路線,但至少也還沒有走上歧路。等到袁大忽悠上臺主持遼東軍務,那纔是真正開始了一場豬一樣的神操作。

袁崇煥有句名言,叫做“憑堅城,用大炮”,尤其是他寧遠之戰嚐到甜頭後,對此更是樂此不疲,堅信其爲真理。但實際上,稍微用點腦子就知道,就守城而言,用紅夷大炮難道真的是有必要的嗎?

在中國至少兩千年的戰爭史上,守城成功的戰例多不勝數。遠的先不說了,就說明朝開國時期,就有朱元璋的侄子兼大將朱文正面對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成功守城三個月,贏得了洪都保衛戰的勝利。

那麼反過來說,倘若面對野豬皮那種冷兵器爲主的軍隊,居然一定要用紅衣大炮才能守住的話,難道不是守城者本身的能力是有問題?更更何況守寧遠纔多久?

兩天!

從袁大忽悠開始,大明把當時威力最大的紅衣大炮用於和後金作戰,被後世許多人津津樂道,搞得好像是多麼明智的戰略戰術,然而在高務實看來,事實恰恰相反,這本身就是一個戰略性質的巨大錯誤。

紅衣大炮在當時而言,明顯屬於重炮,稍微有點軍事素養的人都知道,重炮對攻城的作用遠遠大於守城——當年德軍造大貝爾塔超級巨炮難道是拿來守城用的?

而對守城來說,在對方並沒有重型火炮的情況下,只要佈置得當,哪怕完全不用大炮,也是能夠守住的。反之,對於攻城一方而言,一旦有了威力驚人的大炮,則原先看來無法攻克的城池,就變得有了攻克的希望。

舉個例子:二戰德軍著名將領、“裝甲三雄”之一的曼斯坦因元帥之所以能夠攻克號稱萬無一失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除了他個人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和當時德軍高超的戰術素養之外,那聚集起來號稱史上最強大要塞炮集羣的重炮部隊難道能夠忽略不計?

高務實作爲一個“後來人”,儘管不是學軍事出身,卻也知道火器是應戰爭的需要而產生,也是因爲戰爭的刺激而發展的。大明和歐洲並不一樣,因爲兩者面臨的戰爭環境並不一樣,面臨的對手也並不一樣。

大明面對的主要敵人,一直都是文明程度遠比自己落後的北方遊牧狩獵民族,所以大明作戰的需要,也主要是野戰和守城,幾乎從來不是攻城和海戰。可想而知的一點是:在對方文明程度遠遠落後於自己的情況下,如果大明自己不使用某種火器的話,那麼對方也根本沒有渠道來知曉運用這種火器——知曉和運用都不會,遑論製造?

而西方此時的戰爭,則是處於同一文明等級的不同國家之間的作戰,大家都是農耕定居民族,打起仗來都要攻克堡壘、打攻堅城,也都需要海上炮戰,所以他們是不同國家之間你追我趕。

這種情況的差異,導致大明需要着重發展的火器和西方需要着重發展的火器完全是不同類型的,簡單的說就是雙方的戰爭需求不同。

大明需要的是什麼?是那種輕便靈活,容易運輸,便於製造,適合防守,利於野戰,不過度追求精確度和對堅固目標的摧毀能力,而是殺傷面積大,震懾效果強,對人畜影響大的火器,因爲這樣就能抵消北方遊牧騎兵和弓箭的優勢。

而這一時期的西方呢?由於攻城和海戰的需要,着重發展的火器自然是對堅固物體摧毀力巨大,射程遠、準確度高的大炮。

因此,大明在引入紅衣大炮之前,自身火器發展的重點,一直是炸彈、地雷、水雷、大面積發射的火箭、火槍、小型火炮、多管火槍、毒氣彈、煙霧彈之類。尤其是,大明在炸彈、地雷、火箭、多管火槍等方面的設計製造,技術之精密複雜、想象力之豐富、種類之繁多,完全可以傲視當時的西方,有些方面甚至是遙遙領先。

總而言之,高務實的觀點很明確:不能因爲大明的重炮不如西方,就認爲大明的火器水平不如西方。兩者之間的技術發展差異,是因爲雙方面對的戰爭形勢不同而造成的。

而現在,既然大明有了高務實這個開掛分子的存在,而他當然知道將來西方強盜遲早浮海東來,一旦自己的救明大計前半階段取得成功,彼時的大明,對手就將換成西方人,所以堅船巨炮也是必須發展的。

大明火器的發展,在高務實看來,必須輕重並舉,因爲他心目中的大明、他心目中的華夏,就應該是陸上猛虎、海里蛟龍!

陸權海權,一個都不能少!

當然,大明火器型號過多這一點,他也不會忽視。差不多效果的武器,在一支軍隊里居然就能找出七八種甚至更多,那純屬後勤災難。這一點他將來一定會想辦法避免。

不過,眼下這些事,只能悄悄的打些基礎,還不能堂而皇之地去做。而對於自己手底下這些人,也必須慢慢地施加影響,讓他們接受火器、愛上火器、精通火器。

高務實知道,高陌自己武藝精熟,不大看得上火器,並且年紀也到了四十來歲,他的觀念可能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扭轉的,但他的兒子高烔既然早已對火器興趣甚濃,難道自己還不能從他身上着手麼?

於是高務實毫不猶豫地道:“既然是你兒子,自然應該來本公子手下效力。別的不說,就說讓你們父子二人天各一方,豈是正理?他眼下在我們高家哪一房?”

高陌聽高務實這麼說,頓時高興起來,滿臉紅光地道:“犬子正在咱們六房。”

高務實哈哈一笑:“那他的事情應該是最好辦了,我一會兒給我娘也修書一封,把這事兒辦了。”

長子找孃親要個下人,那不就是動動嘴皮子而已?

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50章 擔當第108章 隱情(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209章 加銜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206章 弒嶽(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28章 好消息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01章 定調子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257章 後續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05章 升官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86章 意外之喜
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50章 擔當第108章 隱情(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209章 加銜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206章 弒嶽(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28章 好消息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01章 定調子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257章 後續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05章 升官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86章 意外之喜